产教融合
搜索文档
破解产教融合“两张皮”痼疾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21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组合式激励扶持机制。搭建高校、企业、社会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经费筹措合作机 制、利益分配机制,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多元办学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扶持。根据企业的财务、信用 状况和办学、经营情况等综合因素,给予适度信用额度和融资便利,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授信支持。建 立产教融合风险防控体系,增强机制创新,平衡好各方利益。 例如,天津市出台支持产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规《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打造职教出海品 牌"鲁班工坊",高水平承办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共建省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试点取得 显著成效。又如,福建省晋江市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为牵头学校,以晋江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园区,成功 入选全国首批、全国县级唯一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衔接的关键战略,是打通教育、科技、人才循环的核心枢 纽。一段时间以来,如何进一步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 匠、高技能人才,受到广泛关注。此前,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主办的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圆满落幕, 其间各地的产教融合示范日以其突出的含金量、辨识度、影响 ...
2025职教拐点:分数超211? “三江合流”奔赴职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9:46
职校发展现状与趋势 - 国家首批职业本科大学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备受考生青睐 [1] - 2025年职校发展迎来拐点,三股潮流推动跃迁:办学质量提升(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达87所,"新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扩至220所)、赋能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70%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校)、吸引力增强(部分录取线超211高校)[1]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919所,其中高职(专科)学校1554所,占比53%[3] 职校质量提升路径 - "本升专"现象凸显: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三个专科专业仅招本科毕业生,计划135人,反映产业对"理论+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 [4] - 本科职业大学快速扩容:2025年新批复36所,累计达87所,如苏州职业技术大学由百年名校升格而来 [4][5] - "新双高计划"启动:以点带面推动职教体系提质升级,目标建设"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院校 [6] 职校对产业的人才支撑 - 职校贡献现场工程师红利:我国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521万增至2020年1765.3万(年均增速6.3%),职校是现场工程师重要供给方 [8] - 深圳职院毕业生戴胜军通过技术攻关累计节约成本超1000万元,典型案例显示职校人才价值 [8] - 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70%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校,佛山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库卡学院"订单班培养140余名机器人领域人才 [9][11] 职校吸引力增强表现 - 录取分数线显著提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招到602分考生,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最低线559分(超本科线117分)[12] - 职教高考制度推进: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未来将向普高学生开放,打通技能人才专属通道 [13] - 广东拥有7所职业本科大学,数量全国第一,与区域制造业地位匹配 [11] 职教改革方向 - 产教融合形成"一体两翼"模式:省域体系建设+市域联合体/行业共同体,强化政企校协同 [9] - 科教融汇成为新方向:职校参与应用技术研发转化,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专业100%对接江苏省先进产业 [10][11] - 专业设置聚焦高端产业:云计算、AI等领域,服务企业技术升级需求 [11]
安徽农业大学:产教融合搭建学生就业“立交桥”
中国青年报· 2025-07-11 18:50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安徽农业大学改革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新增生物育种科学、智慧农业等8个专业,形成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专业结构[1] - 学校73.91%的专业直接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需求,重点布局生物育种、智能农机装备等交叉学科[2] - 与荃银高科等企业构建"在校学习-实习-就业"全链条协同育人生态,缩短学生入职培训周期[2] 校企合作实践 - 农学院与荃银高科深度合作,2025届毕业生杨森林等10余人提前签约就业,企业评价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1] - 开设"皖垦创新班"定向培养33名本硕生,实现"农垦特色课程+岗位实践"学分互认[5] - 与283家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设立生物类创新实验班、通威班等特色班级[6] 就业能力提升体系 - 近3年培养2.6万余名毕业生,68.6%扎根基层一线,74.37%留皖就业,475人赴西部发展[1] - 建设8大综合试验站、128个科技小院作为实践基地,学生通过蓝莓培育等实战提升技能[4] - 配备514名校内外导师,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企业导师参与授课强化实战能力[3][6] 产教融合项目 - "江淮园艺"科创领航班配备国家级人才团队,137名学员参与"项目+团队+育人"深度融合[6] - 与老乡鸡集团合作开办"新农人创新班",培养现代农业复合型人才[6] - 2023年举办29场大型招聘会、219场企业宣讲会,拓展就业渠道[5]
山西省新型电力系统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中国能源网· 2025-07-11 16:53
山西省新型电力系统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 共同体以"共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助推电力发展高质量"为主题,由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牵头成立,旨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索电力行业与教育领域协同育人[1] - 山西省教育厅、发改委等6部门领导及72家企业、院校、科研单位代表出席会议[1]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作为国家能源基地核心电力企业,以"人才强企、科技兴企"为战略,已建成教育部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单位和省级新型电力系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 共同体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 - 首批成员单位78家,其中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为理事长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副理事长单位,另有9家常务理事单位和66家理事单位[2] - 共同体采用"一制四化"组织体系(政行企校定期协商机制+项目化、清单化、平台化、责任化目标体系)[2] - 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科研支撑、职业院校托底"的协同创新格局[2] 共同体的战略意义 - 通过政、行、企、校、研多方协同,促进行业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1] - 破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和高质量人才供给难题[1] - 为山西能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1] - 助力山西从"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跨越[2]
全国大学生沉浸式就业体验活动开启
财富在线· 2025-07-11 10:39
全国大学生沉浸式就业体验活动 - 活动于2025年7月1日至8月30日在北京延庆区北科昊月国际大学城举行 [1] - 活动由全国产教融合筹委会发起,吸引1222万应届大学生参与 [8][12] - 旨在通过实战演练降低创业就业成本,提升职场认知和工作技能 [5] 参与机构与代表 - 党政机关包括国务院、教育部等15个部委,北京大学等高校,中国银行等企业参与 [2] - 北京吉科集团党委书记周继庭、蓝迪科技总经理赵浩然等企业家代表发言 [7][12] - 世纪国育大数据有限公司及31个省级公司成立以推进平台服务 [10] 产教融合战略实施 - 提出"三融合":产业与教育、学历与职业教育、学习工作与生活融合 [8] - 目标实现"入学即上岗、成绩单即工资单、毕业证即股权证"的创新模式 [8] - 已成立行业产业联盟、社会团体联盟、高等院校联盟三大组织 [10] 政策背景与规划 - 基于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2024年中央深化改革决定 [5][6] - 2018年北京高校方案提出构建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 [6] - 设立国防教育、菌物产业、银发产业等专项办公室推进细分领域 [10] 活动特色内容 - 包含退役军人"红色文化艺术团"表演《我是一个兵》等红色文化节目 [12] - 通过《旗开得胜》鼓舞表演等艺术形式增强活动氛围 [6][9] - 大学生代表期待通过活动获得就业实践经验 [12]
会议通知 | 2025年中国通用咨询投资公司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
DT新材料· 2025-07-10 22:15
大会背景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驱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2][7] -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创新构建"职教链+产业链"双轮驱动模式,整合政企校研资源打造全链条价值闭环 [2][7] - 2025年天津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与上合峰会之际,大会聚焦"职教出海"与"新兴产业人才赋能"议题 [2][7] 大会主题 - 产教融合赋能职教出海与新兴产业,协同育人共筑标准互鉴与技术创新 [7][10] 时间地点 - 2025年8月6日—8日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5][13]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协办单位:青岛中徕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单位: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DT新材料 [11] 大会亮点 - 紧扣职教出海与新兴产业议题,解构前沿技术迭代趋势与全球人才需求新图景 [3][10] - 政企校研四维联动,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路径 [3][10] 拟定议程 - 8月6日上午:领导致辞、主旨发言,下午:职教出海培训及"鲁班工坊"成果分享 [13] - 8月7日上午:半导体产业人才需求与技能培养新路径,下午:智能制造产业技能升级 [13] 参会人员 - 教育部、机械行执委、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双高职业院校领导及产业专业课程教师 [9]
三年内,北京将新建约2所职业本科大学和4所新型高职
新京报· 2025-07-10 17:29
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 到2027年新建2所职业本科大学和4所新型高职,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海外建设职业大学 [1] - 构建以中职学校为特色、高职专科为基础、职业本科为引领、应用型大学为拓展的北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 - 保留"少而精"特色中职学校,支持办好技能要求高、始读年龄小的特色中职专业,直升部分优质中职举办新型高职,整合区属中职学校、职工大学、社区学院资源成立高职学校 [1]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改革 - 整合中职和高职专科院校适教资源,规划筹建职教本科学校,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 [2] - 推进职技融通改革发展,统筹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办学资源,将职业学校在校生逐步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 [2] - 实施职普融通改革,鼓励中职学校试点综合高中班,支持高水平高校与职业院校探索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硕士贯通培养 [2] 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国际化 - 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高品质民生领域的紧缺急需专业,兼顾国际化都市"高端、特色、小众"职业人才需求 [2] - 到2027年建设7所国家"双高"学校和10个高水平专业群,15所北京市"双高"学校和50个高水平专业群,300门精品课程、600本新形态教材,100个教师创新团队 [2] - 实施职业学校"出海计划",到2027年建设5个"丝路学堂海外分校"和10个"丝路工匠海外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在海外成立1—2所职业大学,形成5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 [3]
数字课堂跨越国界,这堂“云课”很精彩
新华网· 2025-07-10 17:22
俄罗斯鲁班工坊项目 - 俄罗斯鲁班工坊由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共同建设,是第一家引入5G技术的鲁班工坊 [3] - 工坊内设5G物理网络搭建区、5G应用综合实训区、空中课堂等教学场景,学员可通过项目实操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2] - 采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的5G设备进行教学,培训内容涵盖5G、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 [2] - 截至报道时已累计培训俄方教师1246人次,完成研修680学时 [2] 教学模式与成果 - 采用"边做边学"的沉浸式教学模式,还原5G通信应用全场景,帮助学员深度掌握中国前沿通信技术 [3] - 教学资源直接应用于产业实践,构建跨越国界的学用结合数字课堂 [2] - 自2022年11月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认定以来,为俄罗斯培养了大量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国际合作与拓展 - 中国已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34个鲁班工坊,其中上合组织国家占10个 [5] - 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打造智慧物流全流程实训平台,将前沿信息技术与智能物流操作深度融合 [5] - 未来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拓展与上合组织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培养更多国际化数字技术人才 [5] 社会影响与评价 - 俄罗斯联邦数字发展通信与大众传媒部高度评价工坊在信息通信领域取得的互利合作成果 [3] - 吉尔吉斯斯坦专家认为鲁班工坊有助于促进国家间技术交流、改善民生并提升青年劳动力竞争力 [5]
职教微光点亮产业星河:中国东方教育《大行业小人物》背后的时代答卷
新浪证券· 2025-07-10 16:22
品牌故事影响力 - 中国东方教育集团与新华社"中国名牌"联合发布的《大行业小人物》视频聚焦四位职教名师,展现职教老师的坚守与精进,视频曝光量突破千万,引发网友广泛共鸣[1] - 视频通过微观叙事解码职业教育机构如何深度嵌入产业肌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隐形引擎[3] 餐饮行业人才培养 - 新东方烹饪教育构建"技艺传承—心态培育—产业适配"三维培养模型,70万名毕业生填补基础岗位缺口,多数成为连锁餐饮品牌技术骨干或自主创业者[4] - 跟踪餐饮业态变化,将分子料理、智能厨房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4] 电商行业人才供给 - 新华电脑教育建立"专业迭代响应机制",课程更新速度快于行业平均反应,毕业生能快速切入新媒体内容运营等新兴岗位[6] - 前瞻性布局使毕业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基座[6] 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 - 万通汽车教育通过"教师先行—设备同步—标准共建"产业协同模式实现96.2%就业率[8] - 完成电池管理、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课程转化,实训设备与车企生产线保持技术同步,与比亚迪、奇瑞等共建实训基地[8] 时尚美业教育模式 - 欧曼谛时尚美业教育采用"以赛强技"模式,将行业审美趋势、服务标准转化为竞技指标反哺教学体系[10] - "以赛促教—以教提质—以质兴业"闭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国际化发展[10] 产教融合实践 - 四川职教产业园集教学、实训、研发、产业对接于一体,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孵化器"[12] - 整合当地产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教育成果精准服务于区域产业升级需求[12] 职业教育战略价值 - 职业教育机构从"人才工厂"进化为"产业伙伴",在微观层面改变个体命运,宏观层面助推经济转型[12] - 产业升级的密码藏在职教课堂中,彰显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托举力"[12]
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快讯· 2025-07-10 13:41
《科创板日报》10日讯,据"湖北发布"消息,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今日正式揭牌成立,由中国科学院 院士刘胜担任院长。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武汉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产教融 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兼具理论基础和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