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

搜索文档
「一城一酒」涨价能解黄酒之渴?会稽山双重难题待解:砸钱为品类破局开路
华夏时报· 2025-04-09 23:5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黄酒行业整体面临发展困境,主要表现为产品低端化、料酒化趋势明显以及难以突破江浙沪市场[1] - 黄酒企业将高端化、年轻化作为两大主要发力点,但高端化梦想尚还"遥不可及"[1] - 黄酒当前依然属于小众品类,在破局这条路上尚有很长的路要走[1] 会稽山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31亿元,同比增长15.6%[2] - 2024年实现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7.74%[2] - 2023年、2024年销售费用连续两年大涨,同比分别增加46.54%、60.25%,其中广告宣传促销费同比分别增长34.7%、100.6%[4] - 中高档酒营收2023年增长12.22%,2024年同比增长31.29%,实现营收10.6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65%[4] 高端化战略 - 会稽山秉持"高端化、年轻化"战略,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发力[2] - 兰亭品牌定位为"14˚中国酒,高端雅宴的选择",通过高端餐饮场所合作、品鉴会、商务杂志和社交媒体平台加大传播[2] - 2024年纯正5年系列营收占比最大,终端售价23元/瓶(500ml)[5] - 2024年酒类毛利率同比增长6.8个百分点至52.75%,但仍低于白酒企业[5] 提价措施 - 会稽山对部分重点产品提价:纯正系列4%-5%,三年陈系列6%-9%,坛装和花雕系列1%-9%[5] - 古越龙山对部分重点产品提价2%-12%不等[6] - 会稽山上次涨价在2016年,此次调价集中在中端产品与普通酒产品[5] 年轻化尝试 - 会稽山与抖音顶流跨界合作,使"一日一熏"产品实现破圈,改版1743产品设计主攻年轻市场[6] - 古越龙山开发咖啡黄酒、青柠黄酒等年轻化产品,邀请明星和主播直播[6] - 2024年会稽山普通黄酒及其他酒收入5.18亿元,同比减少7.94%,公司逐步降低低价位产品供应占比[6] 行业竞争格局 - 会稽山业绩表现优于古越龙山与金枫酒业(2024年古越龙山、金枫酒业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48.17%、94.49%)[2] - 会稽山优势在于核心产区生态与文化优势以及消费市场优势,高端产品兰亭系列表现活跃[2] - 黄酒企业规模短板明显,缺乏龙头企业带领,导致行业结构升级缓慢,品类价值较低[7]
蜜雪冰城高增长VS海伦司市值暴跌90%!营收、利润双崩盘,小酒馆神话破灭
金融界· 2025-04-08 19:39
蜜雪冰城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市后股价从256港元最高飙升至471 80港元 涨幅达84 3% [1] -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22 29%至248 3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长41 41%至44 37亿元 [1] 海伦司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7 52亿元 同比下滑37 8% 其中酒饮收入缩水超54% 第三方产品收入下降32 3%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0 78亿元 近五年仅2020年盈利0 70亿元和2023年盈利1 81亿元 [3] - 毛利率57 94% 同比下降12 29个百分点 净利率从14 93%降至-10 37% [6] 海伦司门店扩张策略 - 2024年新增81家门店 总数达579家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激增至66 96% [5] - 嗨啤合伙人计划新增274家合伙门店 总数达406家 贡献特许收入1 95亿元 同比增长85 7% [5] - 直营和特许门店日均销售额7000元 同比下降300元 合伙门店主力店型日均销售额降幅8 16%-29 41% [5] 行业竞争格局 - 小酒馆赛道竞争加剧 传统酒企加速布局线下 独立酒馆和音乐酒馆等特色业态分流客源 [7] - 低端市场受便利店调酒冲击 高端市场受精酿酒吧挤压 10元小酒性价比优势模糊 [7] - 露营酒馆和居家微醺等新消费场景兴起 对传统门店模式形成分流 [7]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2021年上市首日市值251 48亿元 2023年暴跌约77% 2024年市值仅18 05亿元 [7][8] - 港股券商目标价从31 88港元下调至2 60港元 2024年4月7日股价报1 50港元 [8] - 2024年3月被剔除出港股通名单 反映投资者对商业模式信心动摇 [10]
暴走中国酒博会:白酒,要低度!气泡,救黄酒? | 酒业内参
新浪财经· 2025-03-31 09:09
白酒行业趋势 - 白酒降度已成为行业共识,酒企推出中低度白酒以贴合消费者需求,低度白酒正逐步渗入商务宴请、日常小聚等高频次场景,对高度酒形成替代趋势 [3] - 泸州老窖、洋河、汾酒等头部酒企的低度版本产品(如低度国窖1573、海之蓝、梦M6+、青花汾20等)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 [5][7] - 消费者饮酒偏好转向低醉度、醒得快,中年客群和新生代消费者均倾向于低度白酒 [8] - 经销商反馈低度白酒有助于维稳核心产品价格,防止破价,同时满足健康性和普适性需求 [9] 黄酒行业现状与挑战 - 黄酒受众仍以35岁以上中年人为主,受文化、地理和口味限制,未完全大众化 [12] - 头部黄酒企业(如古越龙山、会稽山)推动年轻化战略,推出气泡黄酒、果味黄酒等创新产品 [12][14] - 年轻消费者对气泡黄酒关注度提升,认为其包装时尚、口感丰富(如会稽山"一日一熏") [16][17] - 传统黄酒大单品(如兰亭、只此青玉)关注度较低,消费者更倾向气泡化产品 [19]
脂包肌成了新潮流?仅3成女性还在坚持「好女不过百」丨2025年轻人健身报告
后浪研究所· 2025-03-27 16:14
健身行业趋势 - 健身已成为年轻人生活标配,周均健身频率达3.3次,单次时长1.3小时,00后健身热情最高达7.63分[1][2][5] - 超5成健身者单次时长超1小时,健身项目多元化包括跑步、举铁、瑜伽等[3][4] - 自由职业者健身热情最高(7.83分),周均健身频率达3.66次,显著高于服务业(3.40次)和互联网从业者(3.39次)[6][7] 用户行为特征 - 64.5%健身者会控制饮食但不严格,21.8%认为无需限制饮食[8][9] - 健身目的多元化:增肌(69.1%男性)、解压(43.3%女性)、健康管理等,女性更注重腰腹核心训练(53%)[16][21][22] - 71.4%男性偏好健身房自主训练,50.1%女性选择私教或团课,女性健身消费(996元/月)比男性高32%[14][31] 消费市场洞察 - 74.1%消费者选择平替装备,多场景适配(32.9%)成为核心购买因素[33][36] - 细分需求崛起:防晒运动服(28.9%)、深蹲防勒裤(15%)、办公室健身器材(8.7%)[37][39] - 营养补剂差异显著:63.1%男性购买蛋白粉,女性更关注代餐(19.1%)和膳食纤维(19.9%)[46][47] 产品偏好差异 - 女性必买装备:高强度运动内衣、塑形健身裤(高腰提臀设计)[42] - 男性必买装备:智能穿戴设备、训练手套(防滑减压)[43] - 运动鞋品类中,缓震回弹设计(17.8%)和轻量化(12.1%)成关键卖点[37] 行业演变方向 - 健身场景从健身房拓展至骑行、户外等多元领域,瑜伽/普拉提等新项目崛起[60] - 消费理念转向实用主义,更注重服务带来的愉悦感而非单纯减重目标[60][61] - 用户认知升级:从身材管理转向自我认同,强调个性化健身节奏[61]
“叔圈”顶流拥抱年轻人,看比音勒芬如何走出中年衣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4 16:30
品牌定位与消费者画像 - 比音勒芬创立于2003年,主打商务通勤和高尔夫服饰,成为40-55岁中年男性商务人士的标配品牌[1][2] - 品牌形象被赋予"叔圈"、"衣中茅台"等标签,代表成功人士的社交名片[2] - 核心消费群体为30-45岁中小企业主、公务员及国企中高层,对价格敏感度低且品牌粘性高[14][15] - 2023年起品牌年轻化转型加速,90后VIP同比增长超50%,女性消费者占比从不足20%提升至30%以上[32] 年轻化转型战略 - 2023年底启动全面年轻化升级,涵盖品牌形象、门店、产品等多维度[4][5] - 更换使用22年的品牌LOGO,简化为"Biemlofen"以提升辨识度[6][7] - 门店策略从交通枢纽转向购物中心,开设400平米旗舰店和200平米购物中心店[9][10] - 推出第十代终端形象店,增设T恤专区和休闲互动区,打造生活方式体验空间[10] - 线上渠道拓展至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平台,组建专门运营团队[11] 产品创新与营销策略 - 产品系列从3个扩展至4个,新增Trendy联名系列和Motion户外系列[16] - 推出廓形T恤、短款设计等年轻化产品,改变传统修身版型[16] - 2024年与哈佛大学联名系列元旦上线一周售罄,3月与英国设计师Hattie Stewart合作系列引发小红书晒单热潮[19][20] - 签约95后演员丁禹兮作为先锋代言人,同款T恤6小时内售罄[28][30] - 2024年建立5个小红书账号矩阵,年增粉超10万[34] 国际化布局 - 2023年收购两大国际奢侈品牌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37] - 巴黎设立创意中心,聘请奢侈品行业资深设计师Daniel Kearns[38] - KENT&CURWEN在伦敦时装周焕新亮相,2023年新开6家门店[38] - 计划2033年集团营收超300亿元,其中国际品牌贡献80亿元[39] - 广州建设湾区时尚产业总部基地,分三期8-10年完成[40] 核心竞争优势 - 保持高尔夫DNA,作为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合作伙伴[24] - "三高一新"产品理念:高品质、高品位、高科技和创新精神[25] - 建立创新实验室,与赛里木湖鹅绒签订独家协议,羽绒服蓬松度达800+[27] - 2033年目标比音勒芬高尔夫系列超50亿元,主标超150亿元[22][39]
沪上年轻人:流行挖野菜
投中网· 2025-03-22 14:07
以下文章来源于表外表里 ,作者洞见数据研究院 表外表里 . 洞见数据研究院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年轻人又找到了新的"灵魂保养方式"。 作者丨陈梓洁 编辑丨 付晓玲 曹宾玲 来源丨表外表里 保时捷、路虎......目之所及的豪车含量,让阿乐恍惚自己不是被堵在佘山公园的门口,而是置身在某 个车展。 他知道,这里面有不少人跟自己一样,是来"打野"的——作为网上公认的上海挖野菜圣地,最近每到 周末,佘山公园都被驱车来寻找野趣的摩登青年包围。 甚至以精致、时髦闻名的沪上年轻人,还是最早发起、最全情投入的那一波——武康路Citywalk不香 了,外滩bistro、淮海中路咖啡厅也不再是Date首选,魔都年轻一代吻上了崇明岛的野菜坡。 他们身着时尚休闲服,手持小巧的园艺铲,在草丛间寻觅野菜的踪迹,挖累了便支起便携桌椅,泡上 一壶咖啡,混着青草的清香,饮下别具一格的春日风味。 小红书上,"上海挖野菜地方"话题已累积3万多篇秀照笔记;甚至"大佬"带队、单价98-198元不等的 付费组团野采,也应运而生。 显然,继在露营、徒步、路亚等活动之后,年轻人又找到了新的"灵魂保养方式"。 不是露营去不起 而是挖 ...
当代年轻人用车图鉴
雷峰网· 2025-03-12 18:42
消费趋势变化 - 当代年轻人购车需求从单一代步工具转变为"既要又要"的复合型需求 包括动力强且省油 黑科技与高安全兼备 驾驶体验与使用体验并重[1] - 年轻消费者与传统消费者在用车理念上存在代际差异 涉及启动方式 安全认知 智能配置等8个维度[2][4][5][7][8][9][10][11][12][14][15][16][17][18][19] 产品功能迭代 - 启动方式从传统热车三分钟演变为即启即走模式[2] - 安全标准从"低速驾驶"升级为主动安全技术保障[4][5] - 智能配置从基础导航广播进化为全场景科技覆盖[7][8] - 座椅设计从功能性向舒适性转变[9][10] - 空间利用从单纯扩容发展为灵活布局的复合空间方案[11][12] 使用场景拓展 - 车辆功能从交通工具延伸至移动生活空间 支持露营等户外场景[14][15] - 消费决策模式从权衡选择转变为全需求满足导向[16][17] 市场策略调整 - 定价策略从低价导向转变为高性价比竞争 如风云T10推出18.79万元起售价配合5万元综合补贴[19][20] - 产品定位突出复合卖点 以超长续航电混SUV满足性能 安全 舒适的多重需求[20]
年轻人文娱消费趋势图鉴
艺恩咨询· 2025-03-12 17: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这届年轻人正重塑文娱消费版图,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创造者和分享者,追求沉浸式体验、精神远方,有“碎片化学习”和“速食内容”需求,为文娱产业及品牌营销带来无限可能 [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沉浸式体验 - 年轻人消费注重情感共鸣和沉浸式体验,内容消费关键词有沉浸式演出、互动叙事、真人式陪伴 [14][16] - 沉浸式演出打破传统戏剧表演空间限制,如沉浸式戏剧、环境式戏剧等,市场规模和项目数量增长,社媒声量和互动量高 [18][20] - 互动叙事方面,沉浸式光影秀、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等实景娱乐受年轻人喜爱,成为社交场所,市场规模和项目数量有变化,社媒表现活跃 [31] - 乙女游戏以女性为目标群体,实现3D化和连贯互动系统,市场规模增长,多款头部乙游月活高,社媒声量和互动量可观 [39][40] - 品牌营销应关注情感价值,打造沉浸式场景,如Jellycat CAFÉ活动 [44][46] 女性叙事 - 2024年女性叙事内容在影视领域崛起,内容消费关键词有女性创作者上桌、女性视角、全女综艺 [49][51] - 女性主义影视元年有多部作品突破,呈现多元女性形象,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社媒声量和互动量高 [53][55] - 全女综艺类型丰富,展现女性多面形象与强大力量,不同节目社媒表现不同 [56][60] - 女性脱口秀演员用幽默方式呈现隐秘话题和不公现象,激励女性发声,不同演员社媒声量和互动量有差异 [62] - 品牌营销与年轻女性对话要接纳审美演进,探索女性自我与环境关系,如菲拉格慕的营销活动 [64][65] 精神乌托邦 - 快节奏生活使慢综艺应运而生,满足人们情绪疗愈需求,内容消费关键词有精神远方、真实的小生活、乌托邦 [68][70] - 纪实类综艺通过真实记录带来情感链接和心理放松,如《种地吧》《跳进地理书的旅行》《边走边唱》,社媒声量和互动量不同 [72][78] - 文化类慢综艺为年轻人提供精神抚慰空间,如《我在岛屿读书》《她的房间》《第一人称复数》,社媒声量和互动量有别 [79][82] - 生活类慢综聚焦日常生活细节,如《快乐再出发》《快乐的大人》《灿烂的花园》《快乐老友记》,社媒声量和互动量各异 [83][90] - 品牌营销应体察年轻人情感需求,以生活细节为切入点,构建情感确定性,如玄学营销案例 [92][96] 碎片提升 - 年轻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听播客汲取知识,播客用户规模攀升,内容创作生态繁荣,核心受众期待深度思考与价值共鸣 [98][102] - 播客成为年轻人精神食粮,满足治愈、能量、思考等需求,社媒关键词体现其作用,声量不同 [103][108] - 年轻人倾向深度文化内容,品牌布局播客领域,多个品牌更新或投放播客,不同品牌播客受年轻人喜爱 [113][116] - 品牌营销要内容为王,抢占碎片化时间,如GIADA的《岩中花述》播客节目取得良好效果 [117][120] 速食主义 - 年轻人倾向快速消费内容,短剧、影视解说、AI生成内容迎合其“速食”偏好,内容消费关键词有短剧、十分钟看电影、AI整活 [123][125] - 短剧成为年轻人“电子榨菜”,市场规模有预测,不同题材类型受喜爱,社媒声量和互动量高 [127][131] - 影视解说类短视频崛起,满足观众短时间影视体验需求,用户意见两级分化,话题播放量高且形式多元 [133][137] - AI工具用于短视频二次创作,产生热门梗,受年轻人喜爱 [138][141] - 品牌营销要主题鲜明、形式创新,善用“梗”文化,如星巴克短剧《我在古代开星巴克》 [142][145]
多地被曝关店,这个顶流跌落神坛
盐财经· 2025-03-01 18:27
茅台冰淇淋业务发展历程 - 茅台冰淇淋于2022年5月联合蒙牛推出,初期作为"社交货币"引发抢购热潮,创下7小时售罄5000杯的纪录,单价66元/盒[1] - 2023年业务扩张至全国31省区市,销量超1000万杯,冰淇淋事业部营收达4.3亿元(+58.24% YoY)[10] - 2024年出现大规模收缩:广州团队解散、北上广深门店批量关闭、抖音旗舰店下架、"i茅台"APP移除相关业务[2][4] 产品定位与市场反馈 - 战略定位为培育年轻消费者对茅台酱香口感的接受度,但实际复购率长期低于20%[17] - 消费者普遍质疑产品价值:66元定价远高于主流冰淇淋3-20元价格带(仅1.8%消费者接受20元以上单品)[15][16] - 口味评价负面:酸奶味被描述为"醉酒后奶味嗝",抹茶味缺乏风味辨识度,存在碎冰碴等品控问题[8][9] 渠道策略与价格体系崩溃 - 初期采用全渠道强制铺货模式:茅台酒经销商/直营店均需配置冰柜,2024年4月新管理层取消强制进货政策[13] - 经销商拿货价超50元/盒,因保质期压力导致清仓甩卖,终端价从66元暴跌至10元/盒(跌幅85%)[13] - 与钟薛高等高价雪糕同期遇冷,反映消费回归理性趋势[16][17] 跨界联名业务表现 - 2023年推出酱香拿铁(首日销售542万杯/1亿元)和酒心巧克力(20元/颗),但前者一年后从400+瑞幸门店下架[18][19] - 联名产品存在定位矛盾:酱香拿铁酒精含量0.5%却警示酒驾,酒心巧克力高端定价却下沉渠道铺货[18][19] - 行业认为跨界暴露战略错位:将Z世代打卡需求误判为复购需求,用奢侈品逻辑操作快消品[20][21] 行业数据与市场空间 - 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2023年达574.78亿元,预计2028年超700亿元[9] - 茅台冰淇淋含2%茅台酒成分,但未能有效转化白酒消费者与冰淇淋客群[14][20] - 快消品行业规律显示:高价策略在雪糕品类难持续,3-5元价格带接受度达37%(vs 20元以上仅1.8%)[15]
年轻人在股市里赚到钱了吗?
投资界· 2024-12-20 11:06
以下文章来源于DT商业观察 ,作者DT商业观察 DT商业观察 . 第一财经旗下年轻态财经商业媒体。关注消费、互联网、电商、文娱、科技、城市等领域,融合媒体和 研究机构的禀赋,厘清趋势和商业间的关系,用年轻化的视角认识商业世界。 00后的"炒股元年"。 作者 | 胡汉三@huwenwen11 编辑 | 林美汕@MICLIN000 设计 | 戚桐珲 运营 | 苏洪锐 主编 | 张晨阳 来源 | DT商业观察(ID:DTcaijing) 2024年,炒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今年9月,A股突然上涨,让套牢者看到了希望,踏空者感受到了焦虑,一批从未接触过 股市的年轻人也开始跑步入场。 上交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A股个人投资者新开户数量达到683.97万户,创下自 2015年6月以来的新高,排名历史第三。 然而从10月9日起,股市进入回调震荡期。个股普遍跌多涨少,让股民们遭遇了"当头一 棒"。 这轮A股热潮之后,我们想知道,有多少人今年开始炒股了?人们炒股的动机是什么? 经历一波起伏之后,大家对于未来A股市场的预期如何? 为此,DT研究院发起了一项炒股调研,共回收817个有效样本,其中713人有炒股经 验。有炒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