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0414周观点】中国科技资产长期价值重估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剑道电子· 2025-04-14 15:02
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 - 中国科技资产长期价值重估的大幕正徐徐拉开,市场波动显著,上证指数下跌3.11%,电子行业下跌3.89%,恒生科技和台湾资讯科技分别下跌7.77%和7.13%,而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10.93% [3] - 美国政府发起的关税博弈局势反复,中国政府采取多项反制措施,政策应对更加系统和前瞻,美国CBP发布的《特定产品对等关税豁免指南》显示对华贸易政策态度趋缓,市场风险降低 [3] 电子行业市场表现 - 电子行业在过去一周表现不佳,下跌3.89%,落后于上证指数的3.11%跌幅 [3] - 恒生科技和台湾资讯科技板块跌幅更大,分别达到7.77%和7.13%,而费城半导体指数逆势上涨10.93% [3] 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国政府针对美国关税博弈采取多项反制措施,同时推出稳定资本市场和开拓内需市场的政策组合,政策应对更具前瞻性 [3] - 美国CBP发布的《特定产品对等关税豁免指南》显示对华贸易政策态度有所缓和,市场风险降低 [3]
中信证券秦培景:中国科技资产重估 全球定价权将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4-11 02:12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产巨震,中国资产韧性凸显,多家机构看好科技主线,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处于早期,未来将沿三重路径展开,市场定价体系将重构,投资港股互联网及AI科技板块或是更优选择 [1][4][5][8]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现状 - 2月以来港股率先起势,虽有波动但仍被认为有空间,“东升西落”叙事增多,反映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风险偏好提升 [2] - 截至4月10日,香港恒生指数动态市盈率约位于2010年以来的56.06%分位,沪深300指数约位于43.64%分位,中国资产当前估值不贵 [4] - A股科技板块经历阶段性估值扩张后进入分化调整期,人工智能等高景气赛道市盈率突破历史中枢;港股市场因流动性折价与地缘因素压制处于估值洼地,恒生科技指数深度折价与盈利预测上修错配 [4]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逻辑 - 核心逻辑是“科技价值发现 + 产业升级验证”,科技和制造需同时发展,是从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的范式转换 [2][3] - 短期看,中国AI技术突破打破“中美科技代差”悲观预期,推动全球资金对中国科技资产再配置;长期看,中国通过“新质生产力 + 并购重组”重构产业链附加值 [2]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路径 - 中长期将沿着“技术突破兑现—政策乘数释放—产业链价值重塑”三重路径展开 [1][5] - A股需通过AI与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产业融合实现技术溢价向盈利增量转化;港股受益于国际资本再配置与中概股回归红利,估值修复动能将随离岸市场风险偏好改善释放 [5] 未来科技定价核心逻辑变化 - 未来3 - 5年核心驱动围绕技术突破、政策赋能与产业链重构三重维度展开 [6] - 技术上,人形机器人和商业航天领域预计2025年迎来规模化量产拐点;政策上,央国企通过并购重组等提升市值管理能力;产业链上,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突破窗口打开 [6] - “研发正估值”将成未来市场对科技定价核心逻辑,估值体系转向“主业PE + 创新业务PS”双轨模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业务转化效率成关键指标 [6] 投资建议 - 投资者可采取“杠铃策略”平滑波动,更看好港股互联网和AI科技板块 [8] - 4月9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355.87亿港元创历史新高,中长期港股对南向资金吸引力将强化 [8][9] - 未来A股和港股分化将沿资金属性、产业映射、政策弹性三条轴线深化,两地市场将形成双循环格局建立新动态平衡 [9]
基金策略|港股资金行为与金融产品梳理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3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初受大模型创新、政策催化等因素影响,港股迎来结构性牛市,内地资金成核心力量,投资渠道和工具不断丰富,主动港股基金超额收益明显 [1][2][7] 分组1:港股市场表现及驱动因素 - 2025年初港股因DeepSeek大模型创新、政策催化等因素迎来结构性牛市,在全球市场表现领先 [1] - 2025年春节期间国产开源大模型出圈,促使全球投资者重估中国科技地位,叠加政策、资金面和估值修复逻辑,港股开启“中国科技重估”结构性行情 [2] 分组2:内地资金对港股市场的影响 - 港股通开通后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4万亿港元,成港股市场重要影响力量和流动性核心支柱,流入呈“哑铃型”配置特征 [3] - 截至2025年2月底,全年港股通南向资金累计流入2638.6亿港元,或是本轮行情做多港股的主要资金,国际中介在春节后短暂买入资讯科技和创新药行业 [4] 分组3:港股投资渠道和工具 - 沪深港通机制扩容与政策完善,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的渠道和工具不断丰富,包括QDII基金、港股通基金、互认基金和港股通ETF等 [5] - 香港股混互认基金和互联互通港股通ETF分别有24只和17只,管理规模分别为350.8亿港元和3020亿港元(内资资金投资322亿港元) [5] - 境内主被动港股基金分别有472只和196只,管理规模分别为4591亿元和3487.9亿元,主被动基金均呈现头部效应 [6] 分组4:主动港股基金表现 - 主动港股基金超额收益明显,主要源于仓位控制和调仓交易能力,选股能力贡献负超额,配置效应影响较小 [7] - 为适应投资者需求,构建了哑铃型港股基金组合 [7]
“扫货”!外资,重返中国股市!
券商中国· 2025-03-10 07:22
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投资热情 - 2月份韩国投资者投资A股和港股的月度交易额达7.82亿美元,环比增长近200% [1][3] - 2月17日至28日韩国投资者净买入规模前10的海外股票中,中国股票占据6席,多为电动汽车、人工智能、芯片等科技行业龙头企业 [1][3] - 韩国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指数ETF基金共44只,涨幅最大的ETF基金近一个月收益率高达62.8% [4]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阶段性回流 - 近期外资正阶段性回流中国市场,主要以短线灵活型外资为主 [1][6] - 1月13日至2月21日北向资金估算合计净流入接近200亿元 [6] - 2月5日至2月18日外资合计流入港股约180亿港元 [6] 外资对港股科技板块的参与度 - 外资对港股科技板块的参与度较高,软件服务与技术硬件是外资流入较多的方向 [7] - 稳定型外资流入软件与服务65亿港元、灵活型外资流入272亿港元、南下资金流入约125亿港元 [7] - 外资主要流出零售、银行、汽车等泛消费、红利行业 [7] 中国科技股的估值优势 - 中国科技"七巨头"的平均市盈率为32.3倍,低于英伟达的37.6倍 [8] - 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市盈率为12倍,低于标普500的22倍 [8] -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总市值预计将从现在的3500亿美元上升到4800亿美元 [8] 中国科技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 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5G、汽车等战略领域的积极投资正在带来回报 [9] - 中国科技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跃迁 [10] -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出色,宇树科技机器人崭露头角 [10] 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乐观预期 - 高盛预测未来10年AI的广泛普及有望推动中国股票整体盈利每年提高2.5% [9] - 摩根大通认为中国科技股价值重估将持续,未来10至15年平均年回报率可达7.8% [9] - 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将持续 [9]
中国科技股“七姐妹”飙升!押比亚迪的都赚麻了
商业洞察· 2025-03-06 17:04
全球科技格局变化 - 美国科技七姐妹(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英伟达)总市值达16万亿美元,但中国科技七姐妹(比亚迪、阿里巴巴、联想、美团、中芯国际、腾讯、小米)被视为具备弯道超车潜力 [1] - 比亚迪在中国科技七姐妹中排名第四,Deepseek的崛起进一步凸显中国科技股潜力 [1] - 今年以来中国科技七姐妹股价表现显著优于美国科技七姐妹 [1]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 - 比亚迪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7万辆,远超特斯拉(特斯拉销量同比下降1.1%) [3] - 比亚迪市值重回万亿级别,而特斯拉市值跌破万亿 [6] 比亚迪的研发与技术优势 - 比亚迪拥有11万工程师团队,持续高投入研发 [4] - 比亚迪在车载无人机、全民智驾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4]
人民币压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3-05 08:27
以下文章来源于妙投APP ,作者丁萍 妙投APP . 虎嗅旗下二级市场投研服务品牌,为您提供精选上市公司价值拆解,热门赛道产业链梳理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近期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中国资产的重估大戏,但在特朗普关税威胁下,中国资产的这股乐观情绪似乎在消散。 进入2025年,人民币结束了长达三个月的疲软走势,开启升值之路。2月24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强势突破7.23防线,最低触及7.2261,人民币较 去年10月的低点升值约1300个基点。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从1月13日峰值110.61持续回落,两个月内跌逾4%至106.12。 美元指数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之间的高度正相关并非偶然,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自201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不再单纯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 (如欧元、日元等) ,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仍高度相关。 这一消息迅速打破了市场的乐观氛围——人民币随即转弱,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在2月27日突破7.3关口。紧接着,2月28日,A股和港股市场遭遇了 大幅下跌,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分别重挫1.96%和3.28%。 此时,问题浮现: 中国资产的重估难道要告一段落?人 ...
中国叙事正在变
投资界· 2025-02-25 15:36
叙事之变 - 外资投行研报转向全面看多中国经济与科技 德银报告将中国类比为1980年的日本而非1989年 强调中国工业机器人占全球70%且持续增长[6] - 高盛预计2025年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上涨20% 摩根士丹利指出DeepSeek引发全球对中国科技股价值重估[6] - 恒生科技指数年初至2月21日累计上涨34% 中国"科技十姐妹"平均涨幅27.5% 美股"七巨头"仅涨1.3%[6][7] 事实之证 - DeepSeek崛起成为宏观事件 中国生物医药研发成本为美国1/3至1/5 速度比美国快2-3倍[9] - 2024年跨国药企授权交易1/3来自中国 较两年前12%大幅提升 绿氢产能占全球半数以上[9][10] - 低空经济快速落地 电解槽成为中国新能源出口"第四样" 光伏/锂电池/电动汽车已实现全球市场主导[9] 力量之源 - DeepSeek和《哪吒2》体现中国创新主体性 后者10秒特效镜头耗时1年制作 使用600块碎肉控制器[12][14] - 基础设施优势支撑产业发展 如电网弹性保障AI算力需求 政府代建厂房降低企业初创成本[15] - "国民共进"模式显著 中船80%技术创新有民企参与 文旅产业通过政府专班实现高效服务[15] 冷静之心 - 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11381亿元但逆差达16118亿元 进口单价0.702美元高于出口0.535美元[18] - 警惕"国产替代"项目内卷现象 部分项目钻政策空子未解决卡脖子问题[18] - 需保持政策连续性 民企融资难/账款拖欠/乱收费等问题仍需机制化解决[18] 未来之途 - 产业飞轮已形成内生进化能力 需在前沿科技领域构建通用化创新范式[20][21] - 中国正从技术追赶转向思想引领 朱松纯提出AGI需突破西方叙事框架 融合"心与理"的智能体系[21] - 原创性觉醒推动新商业文明 通过好产品回答"中国对世界贡献"命题[21]
欢迎美元基金
投资界· 2025-02-20 15:03
政策动态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加大对上市公司、境外基金和投资机构的宣介力度,引导优质外资长期投资中国上市公司 [2][5] - 方案部署20项重点任务,其中8项聚焦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包括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开展境外投资促进活动、制定差异化引资策略等 [6] - 优化外商投资性公司相关规定,取消其使用境内贷款限制,允许开展股权投资,并在外汇管理、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提供便利 [7] 外资并购与产业引导 - 修订外资并购规则,优化交易程序,降低跨境换股门槛,便利外国投资者在华实施并购投资 [8] - 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重点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领域、现代服务业及中西部/东北地区,支持外资参与新型工业化 [8] - 明确鼓励外资进入畜牧业(养殖设备、饲料兽药)、服务业(养老、文旅、医疗、金融等)领域并享受国民待遇 [8] 美元基金现状与转型 - 2024年外币基金募资规模559.12亿元人民币(39只基金),创近十年新低,同比降幅达48.6%;投资额900亿元,同比下降17.6% [12][14] - 美元基金积极求变:转向中东募资、加速本土化,同时国外LP仍将中国视为必选项,如启明创投美元基金LP参会人数创新高 [14] - DeepSeek爆红带动外资重估中国科技资产,贝莱德等机构看多人形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 [15] 行业趋势 - 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已成趋势,黑石CEO苏世民强调中国是全球投资的"必修课" [15] - 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与外资企业开展融资对接,鼓励基金参与外资企业股权投资合作 [8]
从超级碗到欧洲杯,中国公司想登上全球舞台
晚点LatePost· 2024-06-17 08:31
转折点发生在 2023 年 2 月。 当时,Temu 斥资 1400 万美元投放了超级碗广告,在这个 1 亿美国人观看的职业橄榄球比赛决赛 上,他们购买了其中两个 30 秒时段广告。一夜间,Temu 下载量激增 45%,日活跃用户数增长 20%,这种快速增长,也让 Temu 登上了几乎所有美国主流媒体。 持续的营销投入背后,是强烈的全球化野心和决心。 2022 年 9 月,Temu 进入美国市场,尽管一个多月后 GMV 就突破 150 万美元,但没有太引起舆论 关注。 此前,从未有中国公司赞助过超级碗。而 Temu 这场声势浩大的营销活动,也像一场核爆。随后, 撞上国内疫情放开,物流不再受限,Temu 加码投放,到 2023 年 7 月,Temu 单日向 Facebook 和 Google 推广费用突破千万美元。9 月,Temu 在美国的月销售额已经接近 Shein。 以 "超级碗" 为节点, Temu 也开启全球扩张的步伐。超级碗前夕,Temu 进入了最靠近美国的加拿 大市场,比赛一个月后,3 月 13 日,Temu 进入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四月,德国、法国、意大 利、荷兰、西班牙站点也相继开启。 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