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购
搜索文档
“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中国购”成为新名片 入境消费活力蓬勃
央视网· 2025-06-01 16:54
入境消费市场潜力 - "中国游"+"中国购"模式吸引大量海外消费者,外国网友建议"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成为热议话题 [1][3] - 自去年起"中国购"已成为境外游客来华主要目的之一,外国游客从空箱而来变为满载而归 [3] - 中国制造高性价比叠加离境退税政策优化,使"中国购"吸引力显著提升 [6] - 美国消费者即使计算往返机票成本,来华购物仍比本土采购更划算 [6] 消费业态升级 - 深圳华强北、义乌小商品市场等"中国制造"特色市场转型为旅游打卡地 [9] - 外国游客消费清单从文创服饰扩展到高附加值科技产品,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6][9] - 境外旅客需求端倒逼中国消费业态升级,推动从产品输出到生活方式输出的跨越 [3][9] 政策与科技支持 - 便捷消费服务体系、创新本土产品和丰富消费场景构成扩大入境消费的核心竞争力 [9] - 中国通过简化优化入境消费政策深化双向互动,如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6][12] 品牌与产业影响 - "中国购"超越经济意义,成为中国经济韧性和软实力输出的代名词 [12] - 中国产品多样性、创造力和高质量正俘获全球消费者,助力品牌国际化 [12] - 老字号特色商品与智能手表、无人机等电子产品共同构成消费盛宴 [6][9] 消费场景拓展 - 消费内容从传统"吃喝玩乐"延伸至医疗、康养、汉服旅拍等生活体验领域 [9] - 境外游客消费激增使购物从旅游附属项目发展为独立经济增长点 [12]
去年入境游客总花费同比增长77.8%—— 外国游客为何爱上“中国购”
经济日报· 2025-05-31 05:57
行业趋势 - "China Shopping(中国购)"在海外社交平台迅速升温,物超所值且新奇有趣的中国商品成为外国游客青睐对象 [1] - 去年中国接待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 [1] - 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中国GDP比重约为0.5%,与世界主要国家1%至3%的水平仍有差距,增长潜力巨大 [5] 商品供给升级 - 从传统丝绸、茶叶到现代按摩仪、无人机,"中国制造"商品品类丰富、选择多元,产品质量、技术革新和设计能力显著提升 [2] - 北京红桥市场的丝绸化妆包和床上用品因价格实惠、纹饰漂亮受到外国游客欢迎 [2] -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外国游客购物后办理离境退税笔数较去年上半年增长67%,服装、儿童玩具、箱包、手机等品类销售情况良好 [2] - 商户反馈外国游客对中国制造的数码产品和小家电特别感兴趣,相机、耳机、充电宝、筋膜枪等产品很受欢迎 [2] 消费便利性提升 - 今年一季度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其中免签入境657万人次 [3] - 支付便利性不断提升,大型商圈、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支持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样化支付方式,支付机构提供"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等服务 [3] -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即买即退"服务推广至全国,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放宽退税商店备案条件 [4] 市场拓展建议 - 建议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提高国际主流支付方式覆盖率,提升商品和服务标准化水平,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好的语言服务 [5] - 建议在热门商圈、知名景区开设更多体验店,让外国游客亲身感受产品 [5][6] - 建议借助导游、博主的视角,利用旅途中的各个环节扩展外国游客对中国商品的了解 [6] - 建议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多选择 [6] 文化产品受欢迎 - 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深受外国游客喜爱,浙江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万多人次,文创产品广受欢迎 [6]
“中国购”蔚然成风的启示
经济日报· 2025-05-28 06:40
中国购物热潮 - 外国游客在华消费趋势显著提升 本土商超、潮流文创、特色美食占比增加 [1] - 退税政策升级推动消费 退税率11%扣除手续费后 消费1万元人民币可节省900元人民币 [1] - 便利服务优化消费体验 免签政策放宽、退税商店增多、外卡POS机覆盖率提升 [1] 中国制造竞争力 - 中国制造业在质量、技术创新和设计水平方面进步显著 产品全球吸引力增强 [1] - 国产卫浴产品智能化升级 智能马桶具备健康监测功能 花洒集成娱乐功能 [2] - 中国卫浴行业从跟随到定义标准 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2] 消费市场与开放政策 - 中国消费市场与全球"购物车"双向互动 体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2] -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 进口博览会举办 离岛免税试点等政策推动市场开放 [2] - 2024年入境消费占GDP比重约0.5% 低于世界主要国家1%至3%的水平 [2] 未来发展趋势 - 经营主体需捕捉外国消费者需求 提升产品品质、种类和设计 [2] - 中国品牌全球化潜力大 营商环境优化和市场开放将推动品牌国际影响力 [2]
新华时评丨从“中国游”“中国购”看中国经济热力
新华社· 2025-05-28 03:09
政策推动 - 中国对43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近期新增巴西等南美5国免签入境 [2] - 外卡POS机覆盖率提升,支付宝、微信支付支持"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实现便捷支付 [2] -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包括推广"即买即退"全国覆盖、下调起退点、增加退税商店布局 [2] - "五一"假期外国人出入境人次同比增长43.1%,境外来华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增长244.86%和128.04% [2] 制造业升级 - 外国游客购物清单从服装、食品扩展到手机、智能穿戴、无人机等高技术产品 [3] - "中国制造"在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提升,推动电子产品成为"反向代购"热品 [3] - 消费品市场品类丰富,涵盖平价日用品到高端奢侈品,吸引国际消费者 [3] 文旅融合 - 国潮、文创产品及科技好物成为外国游客新宠,文旅业态升级推动跨界融合 [4] - 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增加,如北京中轴线、西安汉服、云南民族风情、深圳科技园区等 [4] - 中国文旅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提升国际游客对现代化发展的认知 [4] 经济影响 - 产业升级、消费生态多元化和对外开放扩大共同推动"中国游"成为全球流量密码 [5] - "中国游"和"中国购"促进中外经贸人文交流,实现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 [2][5]
【中国那些事儿】全球消费者爱上“中国购”:性价比高、方便又省心
搜狐财经· 2025-05-23 20:41
中国品牌吸引力提升 - 中国产品对外国消费者吸引力增强 因品种多样且性价比极高 [1] - 电商平台海外包邮区扩大和离境退税政策优化推动"中国购"热度 [1] 海外消费者反馈 - 澳大利亚游客称赞中国品牌在澳大利亚受欢迎 并享受购物体验 [3] - 马来西亚留学生购买中国破壁机 家人对其性能和自动清洗功能高度满意 [3] - 俄罗斯消费者评价中国购物体验为"快、方便、省心" 尤其赞赏支付宝支付便捷性 [4] 电商平台表现 - 敦煌网、淘宝、阿里巴巴国际站、希音等中国电商平台占据美国App Store购物应用下载榜前列 [3] - 淘宝部分服饰和3C数码店铺访问量暴涨 客服系统涌入大量英语问询 [3] - 法国学生分享淘宝购物经验视频获6万点赞 评论区形成"淘宝互助小组" [3]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从试点推广至全国 改善境外游客消费体验 [6] - 新加坡游客在成都IFS购物获4000多元退税 称赞服务便捷并刺激额外消费 [7] 电商物流扩展 - 京东"海外包邮区"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 [7] - 淘宝天猫618将"全球包邮计划"扩展至澳大利亚、柬埔寨等12个国家和地区 [7]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市场漫步)
人民日报· 2025-05-21 05:51
文旅消费热潮 - 全球兴起以文旅消费为核心的"中国热",区别于产业投资,更贴近普通民众[1][2] - 国际航线数量显著增长,中外航司前4月执行国际客运航班周均达6428班,同比增长25.4%[1] - "五一"假期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1%,新增79个免签国家[1] 政策驱动因素 - 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首批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国实施免签政策[3] -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上调至2万元[3] - 推广全国"即买即退"服务,提升境外游客购物体验和消费意愿[3] 消费行为变化 - 外国游客专程来华购物现象普遍,形成"代购团"和跨境采购热潮[1] - 购物清单从传统商品扩展到智能家居、小家电等高附加值产品[4] - 带有中国文化符号的特色商品如中式礼服、缂丝团扇等成为消费新宠[4] 产业升级表现 -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品质和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4] - 中国商品凭借创新创造和高性价比获得全球消费者青睐[4] - 文旅消费融合带动中国文化输出,汉服等文化元素吸引外国游客[4]
从“海淘”到“中国购”:全球消费版图正在重构
消费日报网· 2025-05-20 10:44
行业趋势 - "中国购"正成为全球消费市场新趋势 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244 86% 金额增长128 04% [1] - 入境游客在华消费总额达942亿美元 同比激增77 8% [1] - 传统"海淘""代购"模式被"反向代购"取代 反映中国消费市场吸引力提升 [1][5] 政策支持 - 中国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 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 [2] - "即买即退"退税政策试点地区办理规模同比增长22倍 是全国增速的18倍 [2] - 六部门联合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推动退税商店扩容和商品供给丰富 [2] 支付生态 - "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服务降低境外游客支付门槛 支持国际信用卡和境外电子钱包直接消费 [3] - 移动支付场景持续创新 包括广交会"碰一下"支付 迪士尼无感停车 SKP刷脸支付等 [3] - 跨境支付壁垒被打破 支付体验提升激发外国游客持续消费动力 [3] 国货品牌 - 华为手机在欧洲高端市场与苹果三星竞争 大疆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份额 [4] - 小米智能生态链覆盖200多品类 在印度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攀升 [4] - 安踏收购亚玛芬体育后海外营收快速增长 格力空调中东稳定性测试获最优评级 [4] - 花西子"东方彩妆"引发海外仿妆热潮 国货通过技术创新完成"品质革命" [4] 市场影响 - 政策红利 支付体验 国货品牌形成"三重共振" 推动"中国购"成为全球经济观察窗口 [5] - 消费趋势转变反映中国市场活力 高水平开放政策将持续强化这一趋势 [5]
外国游客“在华扫货”热:“带空箱子到中国!”
新华社· 2025-05-13 16:15
外国游客在华购物趋势 - 外国游客专程来华购物成为跨境旅游新趋势 从北京秀水街到义乌国际商贸城 从海南免税店到深圳华强北均出现该现象 [1] - 海外社交平台热议"带空箱子去中国"的实用建议 China Travel和China Shopping成为热点话题 [3] - 外国游客组成"代购团"专门来华采购 社交媒体出现"互助代购"邀请模式 [3] 消费数据表现 - 今年五一假期外国人出入境达111.5万人次 同比增长43.1% [3] - 4月30日至5月4日境外来沪消费4.55亿元 同比增长211.6% [3] - 去年10个试点地区"即买即退"退税规模同比增长22倍 是全国离境退税规模同比增速的18倍 [3] - 2024年我国入境消费占GDP比重约0.5% 若提升至1%可带动超万亿元新增消费规模 [7] 购物偏好变化 - 外国游客购物偏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从低价纪念品转向特色商品 [4] - 购物清单包括真丝制品 陶瓷 汉服和智能产品 尤其关注产品质量 设计和迭代速度 [4] - 支付数据显示外国游客消费中本土商超 潮流文创 特色美食等占比显著提升 [4] 政策支持措施 - 免签政策持续放宽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全国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40.2% 其中免签入境游客占比达71.3% [6] - 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 现金退税限额提高至2万元 [7] - 在境外旅客聚集地增设退税商店 将"即买即退"服务推广至全国 [7] - 外卡POS机覆盖率提升 移动支付"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能力不断迭代 [7] 退税便利化成效 - 外国游客消费1万元商品可节省900元(按11%退税率扣除2%手续费计算)对奢侈品和高端电子产品吸引力突出 [6] - "即买即退"服务实现"足不出店"领取退税款 手机上操作即可到账 [5] - 南京 上海等地推出多语种退税指南和电子地图 提升退税便利度 [7] 区域消费特征 - 上海出租车司机注意到外国游客行李箱明显变大 [3] - 韩国年轻消费者掀起"周五下班飞中国"的短途购物潮 [6] - 周边国家游客来华购物热情高涨 [6] 产业发展建议 - 鼓励更多纳税信用企业申请离境退税和"即买即退"商店资质 [8] - 推动国产高质量商品进入免税店 目前免税店仍以销售进口商品为主 [8] - 整合碎片化入境旅游场景 通过高铁串联推出"一程多站"精品线路 [8] - 打造集旅游 购物 文化 体育 健康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景 [8] - 重视夜市 集市 农贸市场等"地摊经济"对入境游客的吸引力 [8] 服务优化方向 - 提升多语种服务和数字导览能力 搭建服务消费互联网平台 [8] - 一键链接出行 外卖 观影等服务端口 一站式满足消费体验 [8] - 严肃查处哄抬物价 无照经营 制假售假等行为 [8] - 鼓励国货品牌开辟"海外首店" 利用网红博主和国际游客攻略进行精准营销 [10]
“中国购”成外国游客打卡新方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5-09 09:40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加130% [2] - 银联、网联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4 86%、128 04% [2] - 北上广深杭稳居入境游前五 更多外国游客开始探索小城 [2] 政策推动因素 - 240小时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等一系列免签政策持续优化 [4] - 商务部等六部门发文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推动退税商店增量扩容 [4] - "五一"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外国人达38万人次 同比增长72 7% [6] 社交媒体与消费趋势 - "中国购物攻略"笔记在某社交平台超142万篇 外国游客提前做好购物清单 [4] - 海外网红如"甲亢哥"等开启"中国行" 在海外网络引发高度关注 [5] - 物美价廉商品和便捷消费体验成为海外游客关注重点 [6] 区域与行业热点 - 云南大理被美国家庭称为"中国隐藏的宝石" [1] - 英国夫妻盛赞张家界"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自然风光" [1] - "来沪扫货""外国人拖着行李箱去义乌采购"成为热门话题 [2] 支付与服务体系 - 移动支付、多语言服务、便捷退税、智能导购等便利服务提升消费体验 [6] - 离境退税服务水平提升 丰富退税商品供给 [4]
(经济观察)从“中国游”到“中国购” 中国消费现新引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4:56
入境旅游消费热度 - 中国游热度持续不减 中国购物持续升温 外国人来华购物逐渐成为趋势 [1] - 五一假期入境游客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0% 微信支付外卡消费笔数和金额均同比增长近2倍 [2] - 海外民众对来华航班和住宿搜索量继续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潜在来华旅游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3] 政策支持与便利措施 - 中国持续优化过境免签政策 去年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 同比上升112.3% [1]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推广至全国 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 退税商店增量扩容 [1] - 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和一站式入境综合服务平台 山东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激励引客入鲁 [3] 消费增长与市场表现 - 入境消费带动住宿零售交通等消费增长 2024年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中国GDP比重约0.5% 而世界主要国家为1%到3% 增长潜力巨大 [1] - 成都航空口岸一季度入出境外国人达35.4万人次 SKP商场离境退税业务笔数同比增长182% 销售额增幅达224% [2] - 华强北每天聚集超7000名外国游客和采购商 成为深圳外国人密度最高区域之一 AI眼镜等新兴电子产品受欢迎 [2] 消费需求多元化与产业升级 - 外国游客购物清单从文创服饰到电脑无人机等高附加值科技产品 从吃喝玩乐到医疗康养等生活体验 需求日趋多元 [2] - 境外旅客从需求端对消费市场提出要求 有助于推动中国消费业态升级 [2] - 便捷消费服务体系 创新本土产品和丰富消费场景 是扩大入境消费的关键所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