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投资

搜索文档
看好创新药标的配置价值 长线资金持续进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7-06 22:57
机构动向 - 长线资金持续加码创新药板块 创新药主题基金密集上新将带来增量资金 [1] - 创新药板块长期配置价值显现 但需去伪存真 聚焦优质企业 [1] 长线资金借道ETF入场 - 巴克莱银行持有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 2000万元 位列第一大持有人 [2] - 巴克莱银行持有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 8500万元 华泰柏瑞基金自购3000万元 [2] - 企业年金集中买入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前10名持有人中9个为企业年金计划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持有金额均超4000万元 [2]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上市以来涨幅超60% 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幅近30% [2] 资金流向 - 6月以来创新药主题ETF净申购额合计近90亿元 [3]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额44.4亿元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额23.05亿元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额12.35亿元 [3] 创新药主题基金密集上新 - 鑫元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基金正在发行 国泰上证科创板创新药ETF、嘉实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即将发行 [4] - 交银施罗德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基金、博时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已上报 [4] 创新药产业长期向好 - 中国创新药产业长期向好 海外授权合作捷报频传 重要靶点临床兑现和商业化突破不断 [5] - 中国创新药高效、低成本优势有望获海外跨国大药企认可 上涨源于十年竞争力积累 关注管线兑现的优质药企及转型药企 [5] - 创新药行业短期仍可发掘投资机会 中期需收缩仓位 强调阿尔法收益 比拼基本面研究 [5]
上银基金杨建楠:看好创新药长期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7-06 22:57
行业前景 - 创新药板块迎来长达5至10年的周期性机遇 [1] - 2025年起创新药企将逐步兑现利润进入盈利周期利润增速有望快于收入 [2] - 国内创新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不到1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70%以上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2] 市场表现 - 上半年创新药指数涨幅超过18%恒生创新药指数涨幅达60% [2] - 上银医疗健康混合基金近三个季度净值涨幅达39.42% [1] - 港股创新药估值平均2倍PSA股约3倍PS海外大药企5倍PS左右 [3] 企业动态 - 中国创新药企业从ME-TOO过渡到BEST-IN-CLASS主导 [3] - 企业通过授权管线切入全球市场授权占比快速提升 [2] - 药企在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等领域披露惊艳早期数据 [1] 投资策略 - 挑选"从1到10"或"从10到100"的投资机会 [3] - 创新药企业主要按DCF或PS估值仿制药转型企业采用分部估值法 [3] - H股创新药个股更具性价比优势 [3] 催化因素 - 下半年有医保商保谈判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会议等催化事件 [2] - 创新药国内销售情况改善 [2] - 企业将持续收到高额临床里程碑付款和上市销售分成 [2]
基金经理上半年收益排名揭晓!赵蓓、杨冬、何琦领衔百亿级!重仓创新药的郑宁夺冠!
私募排排网· 2025-07-05 17:25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有3358位公募基金经理,收益均值为4.89%,中位数为0.93% [2] - 管理规模与收益呈负相关:100亿以上规模组收益均值2.5%,5-20亿规模组收益均值达5.93% [2] - 37位基金经理上半年收益超30%,主要分布在中小规模组 [3] 百亿规模组表现 - 805位百亿级基金经理平均收益2.5%,前20强门槛15.6% [3] - 广发基金吴远怡以32.19%收益夺冠,管理规模193.17亿元 [7] - 华泰柏瑞何琦管理307.58亿元QDII基金,重仓港股权重股,收益20.5% [8][9] 中小规模组亮点 - 50-100亿组中银基金郑宁以58.14%收益领先,重仓恒瑞医药等创新药公司 [16][17] - 20-50亿组平安基金周思聪收益57.27%,嘉实基金郝淼重仓创新药收益33.12% [20][21] - 5-20亿组华宝基金张金涛收益41.93%,恒越基金赵小燕重仓泡泡玛特收益39.1% [24][28][29] 行业配置特征 - 医药主题表现突出,多只TOP20基金重仓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业 [17][22] - QDII基金在百亿组表现亮眼,前5强中2位主攻港股市场 [7][8] - 中小规模组配置更分散,涵盖创新药、科技硬件、消费等多元领域 [21][29]
创新药投资:阶段性价值投资 与 概率游戏的结合
雪球· 2025-07-03 15:51
行业特殊性导致的估值悖论 - 创新药行业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特性,价值实现集中于"潜在重磅药物出现→专利期内商业化成功"的关键窗口期[1] - 药物从临床到获批的成功率仅约10%,1988年至今平均10款新药中仅2款能收回研发投资[2] - 行业利润呈"肥尾"分布,少数重磅药品支撑整体盈利,如修美乐曾占艾伯维收入的60%[3][5] - 礼来CEO指出行业整体研发回报率接近零(剔除GLP-1药物后PE仅12倍),90%临床阶段药物失败[5] 平台型公司与研发效率 - 行业研发效率长期下降(埃鲁姆定律),每十亿美元研发支出获得的FDA批准药物数量减少[8] - 2022-2024年ADC/双抗交易占中国License-out交易50%以上,验证技术平台价值但持续输出存疑[9] - 优秀平台(如mRNA/ADC/PROTAC)和卓越管理可提升成功率,如优化靶点选择、增加管线数量[10] FIC与BIC的辩证关系 - FIC药物在重磅炸弹中占比稳定在30%左右(1987-2011年数据),近年上升至40-50%[11][13] - 历史数据显示"同类最佳"(BIC)比"同类第一"(FIC)创造更多价值,如立普妥累计收入>1500亿美元[14] - 快速追随者药物(FIC上市后2-5年进入)销售中位数最高,差异化策略可大获成功[14] 价值投资的重新定义 - 创新药价值创造集中于"药物验证→商业化成功"窗口期,专利保护构成阶段性护城河[15] - 评估核心是现有产品+管线未来现金流折现,重磅药物潜力为关键变量[15] - 需判断市场对折现价值的预期合理性,与传统"稳定现金流"价值投资标准不同[15] 投资决策框架 - 早期投资聚焦颠覆性技术平台(如新型靶点),市值反映现金价值或平台潜力[17][18] - 关键价值拐点出现在II期结束/III期开始阶段,成功率提升至40-50%[21][22] - 商业化初期关注上市获批和销售放量,如季度数据超预期或新适应症拓展[23][24] - 退出时机包括专利悬崖前3-5年、估值过度透支或管线后继乏力[23] 本轮创新药牛市驱动因素 - 国内监管改革缩短审评时间至几个月,推动生物制药价值链跃升[25] - 国内资本趋紧促使低价出售资产,西方公司资金充裕形成卖方市场[26][28] - 跨国药企面临2028年专利悬崖,收购意愿强烈推动BD交易活跃[28] - 早期药物估值提升,如三生制药案例(1亿研发成本对应近100亿首付款)[28] 投资策略总结 - 接受创新药投资为阶段性价值爆发的概率游戏,聚焦关键催化剂事件[29] - 平衡概率与赔率,早期重赔率后期重确定性,组合投资分散风险[29][31] - 择时比选标的重要,需在数据读出前布局或商业化初期介入[30] - 持续跟踪管线进展、竞争格局、临床数据及管理层动向[32]
外资巨头,加码中国创新药
天天基金网· 2025-07-03 13:13
外资机构加仓创新药ETF - 巴克莱银行近期买入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 2000万元 位列第一大持有人 [1][3] - 巴克莱银行去年12月已买入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 8500万元 占总份额42.02% [4][5] - 若巴克莱银行持有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至今 浮盈超50% [1][5] 资金持续流入创新药板块 - 6月以来创新药主题ETF净申购额合计近80亿元 [6]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38.32亿元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23.89亿元 [6] - 多家基金公司近期密集上报创新药主题ETF产品 [7] 创新药行业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9] - 政策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提高研发效率 [9] - 2025年预计成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复苏之年 迎来"出海爆发、国内放量、集体盈利"三重机遇 [10] - 中国药企在全球BD交易中参与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11] - 创新药板块估值优势明显 产业向好的趋势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 [11]
港股创新药早盘走高,“纯度”100%的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标的指数大涨超2%,昨日吸金逾170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10:48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表现 -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早盘大幅走高 亚盛医药-B、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再鼎医药等涨超5%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标的指数大涨超2% [1] 资金流向与ETF规模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昨日净流入资金逾1700万元 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1] - 6月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获得近2亿元资金加仓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规模已突破4亿元 为市场上唯一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 [2] 指数编制调整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修订编制方案 明确剔除CXO公司 聚焦创新药 [1] - 修订后成份股全部为创新药企 成为首批"纯度"达100%的创新药指数 [1]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5方面16条措施 [1] - 措施包括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 支持创新药进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1] 跨国药企采购趋势 - 1-5月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创新药专利采购金额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2] - 大型跨国药企加快从我国采购创新药专利的趋势有望持续 [2]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成交额超20亿元,当前涨幅为2.02%
快讯· 2025-07-03 09:58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表现 - 当前涨幅为2 02% [1] - 成交额达20 34亿元 [1] - 近1月份额增长29 88% [1] - 份额净增加27 66亿份 [1] 交易机制 - 支持T+0交易模式 [1]
近一年同类第2!富国基金赵伟前瞻布局,掘金中国创新药“黄金时代”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21:32
创新药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58.91%,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11.93%,大幅跑赢其他主流指数 [2] - 富国医药创新基金近一年排名同类第2,基金经理赵伟在医药股寒冬中坚守并实现业绩逆袭 [1] - 创新药板块从"仿制改创"转向"全球首创",从依赖医保支付到征战千亿级海外市场 [1] 产业逻辑与市场机遇 - 中国药企在美国创新药市场占比不足1%,替代空间巨大,拿下10%份额即可创造可观收入 [3] - 中国以美国1/5的临床成本、更高效的执行速度,成为全球药企的"创新试验场" [3] - ADC领域机会或已关闭,双抗和二代免疫治疗决战窗口在未来2-3年 [7]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赵伟采用"守正出奇"方法论:寻找产业趋势向好领域(守正)和竞争壁垒高公司(出奇) [5] - 出海能力是首要筛选器,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持仓比例不会特别高 [6] - 尤其看重大单品,认为大病种领域的大单品有望成就大公司 [6] 估值与投资时机 -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S估值为2.75倍,位于近十年42.47%历史分位 [7]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PS估值为1.35倍,位于近十年65.26%历史分位 [7] - 富国基金在2024年3月成立医药创新基金时,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E估值仅11.6倍,处于历史最低3%分位 [4]
近一年同类第2!富国基金赵伟前瞻布局,掘金中国创新药“黄金时代”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21:22
创新药行业表现 - 创新药板块成为资本市场领头羊,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58.91%,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11.93% [1][3] - 富国医药创新基金近一年排名同类第2,基金经理赵伟在医药股寒冬中坚守并实现业绩逆袭 [1] - 中国创新药企正在从"仿制改创"转向"全球首创",从依赖医保支付到征战千亿级海外市场 [1] 产业逻辑重构 - 全球市场替代加速,中国药企已融入全球最大医药市场,目前在美销售额占比不足1%,替代空间巨大 [4] - 中国研发优势凸显,1亿美元研发投入在中国能支撑5-10个I期临床实验,而在美国仅够开展1个 [4] - 富国基金在2024年3月成立医药创新基金时,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E估值仅11.6倍,处于历史最低3%分位 [5] 投资方法论 - 基金经理赵伟采用"守正出奇"方法论:"守正"寻找产业趋势向好领域,"出奇"偏好竞争壁垒高的上市公司 [7] - 出海能力是首要筛选器,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除非数据极其优异否则持仓比例不会特别高 [7] - 尤其看重大单品,认为大病种领域的大单品有望成就大公司 [7] - 估值模型中最重要的因子是成功率因子,随着临床推进药品置信度和成药成功率将逐渐提升 [7] 行业前景与估值 - ADC领域机会或已关门,海外龙头产品2027年将上市,后来者成功率或显著下降 [9] - 双抗和二代免疫治疗决战窗口就在眼前,部分企业核心单品将在明后年进入临床验证期 [9] -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S估值为2.75倍,位于近十年42.47%历史分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PS估值为1.35倍,位于近十年65.26%历史分位 [9] - A股医药估值历史分位更低,具有较高估值性价比和安全边际;港股需等待创新药叙事突破或海外流动性宽松信号 [9]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盘中交投活跃,机构:商保的保障杠杆特性将为创新药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搜狐财经· 2025-07-02 14:12
恒生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盘中换手率达73.13%,成交金额3.04亿元,市场交投活跃 [1] - 近5个交易日合计资金净流入6635.71万元 [1] - 该ETF为目前市场上唯一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的产品,具备高弹性和稀缺性 [2] 创新药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5年内新上市药品在医保目录新增品种占比从2019年32%跃升至2024年98% [1] - 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从2018年至2024年增长超5倍,2024年达48种,2024年上半年已近40种 [1] - 商业保险通过小额保费撬动大额保障的模式,有望成为基本医保外最重要的创新药支付主体 [1] 恒生创新药指数特性 - 指数反映香港上市公司中从事创新药研发、生产相关业务企业的表现 [1] - 政策突破将缓解医保基金压力,为高价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打开市场空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