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型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2025服贸会|北京朝阳“两区”建设五年推150项改革 新设外资企业占全市28.4%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36
制度创新成果 - 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15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且数量居全市首位 9项向全市复制推广 [2] - 推动150余项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政策实施 落地109个全国及全市首创性突破性项目和试点 [2] - 率先开展国际收支便利化全环节改革试点 设立数据跨境服务双平台体系 [2] - 落地自贸区内企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制度 并为外籍人员提供"两证联办"一窗受理服务 [3] 金融领域开放 - 落地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渣打证券 以及首批获批中外合资保险经纪机构宝马(中国)保险经纪和安顾方胜保险经纪 [2] - 金融机构数量突破1800家 其中外资(合资)机构近400家占全市总量65% [4] - 自贸试验区朝阳组团落地16家自贸专营银行 全市首家自贸专营证券和保险机构 [4] - 2024年1至6月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77.1亿元 同比增长14.1% [4] 外资与贸易表现 - 五年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 占全市28.4%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73家占全市七成 [1] - 2024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13亿美元占全市43.7% 进出口总额7239亿元占全市39.8% [1] - 北京CBD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3家 占据全市近一半 [7] 产业发展与结构 - 商务服务业机构超5万家 2024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4% 总量占全市四成 [5] - 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近700家 元宇宙产业链企业超1400家 [5] - 2024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合计占GDP25.8% 信息服务业跃升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 [5] - 信息服务业1至8月对区级收入增收贡献率达49.4% 科技服务业拉动力全市第一 [5] 重点园区建设 - 自贸区朝阳组团在全市21个重点园区评价中排名第一 [7] - 北京CBD持牌金融机构达1200家 正加快建设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 [7] - 中关村朝阳园围绕细分产业领域推进建设20余个特色园区 [7] 开放政策与要素流动 - 率先落地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 获批业务种类和数量全国领先 [2] - 推动文化领域扩大开放 支持英皇电影成为全国首家CEPA电影制作开放政策受益企业 [2] - 编制金融领域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深化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7]
擎开放之旗 领服贸之先——从服贸会之变看中国服务业开放新标杆
新华网· 2025-09-10 22:22
服贸会规模与参与度 - 8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近500家世界500强与国际行业龙头企业线下参展[1] - 举办170多场论坛和洽谈活动 展示190多项新产品和新成果[1] - 13年来累计吸引198个国家和地区 超110万名展客商 900余家境外商协会和机构参与[3]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态势 - 服务贸易总额从2012年482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超万亿美元规模[2]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在2023年提升至41.4%[2] - 北京服务贸易规模2021年以来年均增速达9.4%[8] 展会内容与形式升级 - 展览面积从首届5万平方米扩展至3平方公里[3] - 聚焦人工智能 医疗健康 智慧物流等专业领域 推出数字人解说和AI研发演示[3] - 展示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 千比特规模光量子计算机等创新产品[4] 北京开放政策创新 - 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 通过"白名单"制度临时进口10多款罕见病药品[6] - 推出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 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等首创政策[7] - 外商投资企业开办时间从2-3个月压缩至最快1天 5年新增近7900家外资企业[7] 外资与产业集聚成效 - 北京5年实际使用外资661.8亿美元 占全国8.4% 其中服务业占比超90%[7] - 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从不足10%提升至30%[8] - 空客中国获得增值电信牌照 业务覆盖互联网接入和数据处理等领域[9] 区域协同与发展目标 - 大兴机场综保区2024年进出口总值98.92亿元 同比增长4倍[10] - 推出230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10] - 目标2030年服务贸易规模居全国前三 数字服务出口占比达70%[9]
啥?这里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9-10 21:41
日均成交量超10万亿元,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这样一组数字,正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直观 体现。 据董忆伟介绍,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比较小,产品和服务也比较单一,服务对象仅限 于国内银行。经过30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如今的中国银行间市场在全球排名靠前,并朝着"全球人民币 及相关资产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目标不断奋进。 "目前,我们的服务对象包括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业务范围覆盖银行间货币市场、 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各种金融产品现货及衍生产品的发行、交易、交易后处理以及信息披露等各个方 面,同时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市场利率、汇率等基准指标的发布平台,还承担着支持和传导货币政策等 方面的重要职责。"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推出了多项银行间市场的开放措施,并 且通过持续优化市场微观机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投资渠道,用 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目前,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法人 机构超过1100家,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2024年现券交易量19.1万亿元。 董忆伟进 ...
北京昌平“两区”建设五年成绩单:外资年均增速超28%,落地项目1900余个
北京商报· 2025-09-10 20:48
五年来,北京市昌平区紧抓"两区"建设机遇,累计落地项目1900余个,新设外资企业329家,年均增速 高达28.2%,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16.8亿美元。在9月10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昌平专 场新闻发布会上,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表示,一系列"全国首个"改革创新成果在此诞生,跨境贸 易便利度与资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全国首创成果落地生根 五年来,昌平区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先后出台自贸昌平组团实施方案、重点园区三年行动计划等20余 项专项政策,累计落地210项高含金量举措,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我们紧抓'两区'建设战略机遇,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柳 强在发布会上介绍说。 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下,昌平区催生出多个"全国首个":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开门接诊,为临床 研究转化提供"昌平样本";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落地运行;全国首家"一站式"特殊 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投用;全市首个"人遗专员"试点;创新药"随批随进"机制等标志性 成果,持续彰显昌平制度型开放的"先行优势"。 外资外贸双增长 ...
2025服贸会|北京昌平“两区”建设五年成绩单:外资年均增速超28%,落地项目1900余个
北京商报· 2025-09-10 20:44
五年来,北京市昌平区紧抓"两区"建设机遇,累计落地项目1900余个,新设外资企业329家,年均增速高达28.2%,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16.8亿美元。在9月 10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昌平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表示,一系列"全国首个"改革创新成果在此诞生,跨境贸易 便利度与资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俊杰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全球竞争态势的不断加剧,昌平区深入研判辖区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痛点,构建了'精 准问需、集成服务、全链保护'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国际化服务体系。" 创新生态与全球布局 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下,昌平区催生出多个"全国首个":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开门接诊,为临床研究转化提供"昌平样本";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 验(DCT)试点落地运行;全国首家"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投用;全市首个"人遗专员"试点;创新药"随批随进"机制等标志性成 果,持续彰显昌平制度型开放的"先行优势"。 外资外贸双增长 昌平区在外资规模与结构上实现"双优"发展。自"两区"建设启动以来,昌平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1 ...
经营主体破2000万户之后:广东再造营商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7:06
9月9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六场专题会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专场)在广州举行。 会议召开前一天,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截至9月3日,广东省登记在册 经营主体达到2000.19万户,较2024年末净增95.31万户,增长5%,占全国十分之一,经营主 体总量持续稳居全国第一。 这是企业家们笃定投票的结果。截至8月末,广东全省登记在册私营企业达到834.53万户,同 比增长10.6%,全省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3万户,较2024年增长6.97%。其中,粤港澳 大湾区内地九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5万户,占全省新设外资企业总量的97.73%。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超2000万户经营主体扎根南粤。下一个问题是:广东如何通过优化营商 环境,持续保持经济发展韧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巩固提升产业竞争力?专题会现场,大家 讨论焦点瞄准了两大关键主体: 民企和外商。 但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也存在待解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 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就坦言,当前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要素支持和服务保障 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与障碍。 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 ...
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9-08 06:12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我国扩大高水平对 外开放方向明确、举措务实,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落地,我国将不断拓展开放空间、释放发展潜 能,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外资实现稳中向好。 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的这句表述,在外媒报道中被高 频引用。今年12月,海南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这是一场制度型开放的新尝试,也标志着我国在更 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开放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上半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我国坚定不移推动制度型开放,大力提 升开放平台功能,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截至今年7月初,国家层面已累计复制推广379项自贸试验区的 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推动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国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提高国际话语权与规则塑造力。一系列努 力成果,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前环境下,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 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刘斌认为,要积极参与 ...
上交所和新交所联合举办沪新深化合作交流会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21:04
本报讯 (记者毛艺融)9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以下简称"新交所")在上交所联 合举办了"沪新深化合作交流会"。近70家沪市上市公司和两地机构积极参与。 本次交流会聚焦沪新资本市场合作新机遇,探索深化沪新资本市场合作路径,助力沪市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与会代表围绕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以及深化沪新ETF互通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会上,上交所表示,企业布局海外市场是落实国家制度型开放的生动实践,有助于让中国规则、中国标准、中国故事走向 世界。同时,上交所将推动沪新ETF互通持续发展,助力境外投资者把握中国资本市场深度发展的历史机遇,拥抱中国高质量 发展的时代红利。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将在证监会统筹指导下,持续打造便利友好的跨境投融资环境,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 型开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 张昕) 近年来,上交所和新交所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各项业务成果渐次落地。2023年12月份,两所联合推动了沪新ETF互通产品 落地,目前,已有5只ETF互通产品在两地交易所成功上市。2024年1月份,上交所和新交所合作编制的中证新交所亚洲新兴市 场科技指数正式发布,标志着两所 ...
聚焦新机遇,上交所和新交所联合举办沪新深化合作交流会
搜狐财经· 2025-09-05 19:57
沪新资本市场合作交流会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新加坡交易所联合举办沪新深化合作交流会 近70家沪市上市公司和两地机构参与[1] - 会议聚焦沪新资本市场合作新机遇 探索深化合作路径 助力沪市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 - 与会代表围绕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及深化沪新ETF互通机制展开深入讨论[1] 沪新合作业务成果 - 2023年12月上交所与新交所联合推动沪新ETF互通产品落地 目前已有5只ETF互通产品在两地交易所成功上市[1] - 2024年1月上交所与新交所合作编制中证新交所亚洲新兴市场科技指数发布 标志两所指数合作项目实质性落地[1] 上交所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企业布局海外市场是落实国家制度型开放的生动实践 有助于中国规则、中国标准、中国故事走向世界[1] - 上交所将推动沪新ETF互通持续发展 助力境外投资者把握中国资本市场深度发展历史机遇 拥抱中国高质量发展时代红利[1] - 上交所将在证监会统筹指导下持续打造便利友好的跨境投融资环境 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1]
服贸会13场高水平主题论坛汇聚全球智慧
中国经济网· 2025-09-05 08:41
论坛规模与定位 - 2025年服贸会将集中呈现13场高水平主题论坛 以高端引领 全球视野 专业深度 跨界融合为特色 [1] - 论坛展现中国服务贸易创新成果与国际合作能力 为全球服务贸发展提供智慧支持与实践路径 [1] 制度型开放与标准建设 - 商务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将发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4》《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5》等重磅报告 [2] - 第九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将发布《服务贸易标准化中国案例》及ISEAL《可持续体系基准评估良好实践指南》中文版 [2] - 2025年服务贸易发展论坛聚焦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和便利化 围绕"制度型开放·服贸新生态"主题展开深度对话 [2] 数字技术与创新应用 - 雄安新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大会上 卫星通信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将进行现场签约 [3] - 电子商务大会以"数智引领·品质创新"为主题 探讨AI赋能消费与产业互联网路径 [3] - 世界前沿科技大会新增"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板块 将发布并促成10余项科技成果 标准发布推广和项目签约 [3] - 生态环保产业院士论坛和气象经济论坛体现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进展 [3] 国际参与与合作 - 来自意大利 希腊 英国 法国 沙特阿拉伯 新加坡等多国高级别官员 专家学者 行业领袖将参会 [4] - 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邀请4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位嘉宾参会 聚焦数智技术赋能旅游发展 [4] -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汇聚联合国 欧盟委员会及10个国家代表 主题为共筑SDGs—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 [4] 民生服务与产业融合 - 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围绕全民健康覆盖 患者安全 健康老龄化等议题展开跨国研讨 [5] - 电子商务大会首次设置潮流消费 国企上线 循环经济 数智家政等消费者日常热点话题 [5] - 人力资源服务业大会公布首批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国际化服务联络站 聚焦青年人才交流与全球就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