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开放

搜索文档
探索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7-17 08:08
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部署 - 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进行系统部署 [1] - 目标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1] 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 - 形成制度创新"头雁"效应 推动高端产业集聚 [2] - 在油气、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世界领先产业集群 [2] - 自贸试验区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多次缩减 开放领域不断拓宽 [2] - 海南自贸港推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2] 自贸试验区提升方向 便利化水平提升 - 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 降低制度性成本 [3] - 提升重要设备、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等进口便利化水平 [3] - 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3] 制度型开放扩大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制度创新 [3] - 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规制体系 [3] - 提高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 [3] 制度创新集成 - 选取医养健康、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开展制度创新 [4] - 发挥自贸试验区与国家级新区等平台的叠加效应 [4]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自贸试验区完善合作机制 [4] 优势产业链发展 - 发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政策突破集成优势 [5] - 围绕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差别化探索 [5] - 探索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经贸规则 [5] 风险防控强化 - 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6] - 完善风险防控体制机制 厘清监管边界 [6] -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监管手段 [6]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中国基金报· 2025-07-15 20:07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 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法宝,封闭必然导致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5][29] -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促进商品、资本、科技和文明流动[3][20][28] - 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脱钩断链"和单边制裁,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3][39][69] 对外开放的核心举措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37][62]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探索,打造更高层次开放平台[2][53][62] - 完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27][44] 外资与营商环境优化 - 中国利用外资政策长期不变,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190项缩减至全国版29项和自贸区版27项[64] -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2][37][57]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蕴含巨大投资潜力[3][64][65] 产业链与全球合作 -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反对"脱钩断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37][71][74] -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质量[37][44][46]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新机制,建设贸易强国[37][44] 区域开放布局与创新 -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海南自贸港[27][37][44] - 以开放促创新,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27][44][53] -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37][46][6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证监会发布· 2025-07-15 15:55
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方向 -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 - 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要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2]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2] - 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2] 外资政策与市场优势 - 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 [3] - 已形成比较健全的利用外资法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长期保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定 [3] - 中国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3] 经济全球化立场 -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 [3] - 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3] -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3]
深圳: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扬帆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7-14 14:38
深圳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 全球无人机出海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同步在曼谷 吉隆坡 莫斯科 里约热内卢 迪拜 中非6个地区成立海外分中心 聚焦无人机 机器人等低空AI产品 提供全流程出海支持 [4] - 法国达索系统计划在深圳创建"新质生产力赋能平台"并设立独资企业 通用电气医疗与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动国际一流医疗器械产业链建设 [4] -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入驻和签约金融机构达411家 其中港资80家 外资18家 形成27项制度型开放典型案例 [5] 政策支持体系 - 2025年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聚焦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和初创科技企业获取国际高端要素资源的需求 [5] - 2025年稳外贸支持政策从10个方面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变化 包括支持开拓市场 出口信用保险 扩大进口等 [5] - 计划在电信 互联网 教育 文化 医疗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领域扩大开放 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亿元 [6] 企业出海服务 - 深圳市工商联收集汇总211条各类服务机构信息 涉及法律 知识产权 财税保险 物流等专业服务 [7] - 前海"出海e站通"平台整合62类服务事项 入驻180家专业机构 注册用户1.4万家 解决600余项出海需求 [8] - 车夫网集团通过平台完成哈萨克斯坦 泰国分公司注册 并获取1500万美元货值的跨境保险服务 [8] 贸易枢纽建设 -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能申报量居全国试点海关首位 "海空港畅流计划"扩大试点 实现进口货物前置理货 智能分流 [9] - 深圳机场新开10条国际客运航线和4条货运航线 跨境电商新增6条海运航线 累计达30条 开行13列中欧跨境电商班列 [9] - 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 规模首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 出口2.81万亿元实现32连冠 [10]
中国经济圆桌会·新华全媒头条 | 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示范——“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
新华社· 2025-07-14 13:01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现状 - 国家级经开区数量达232家,覆盖31个省区市,外资企业超6万家,外贸企业约9.9万家 [3]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额占全国约25%,GDP达16.9万亿元,经营主体超490万家 [3] - 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8.5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8.3% [3][7] 政策支持与改革方向 - 工作方案部署16项措施,涵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开放水平、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和强化要素保障 [3] - 支持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参加"投资中国"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 - 鼓励对标国际规则如CPTPP、DEPA,30余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与经开区联动发展 [11] 产业升级与创新实践 - 广州经开区推动全球首个新冠单药乐睿灵和抗甲流新药安睿威转化 [6] - 大连长兴岛经开区年减碳40万吨,武汉经开区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8] - 宜宾临港经开区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11%,陕西航空经开区形成完整航天产业链 [9] 外资企业参与案例 - 松下在华64家法人企业,2024财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占集团全球业务24.4% [5] - 松下计划新增投资布局AI、新能源等领域,受益于经开区产业链和政策优势 [5][10] - 苏州工业园区连续9年综合排名第一,试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等改革 [4][12] 未来产业布局 - 北京经开区聚焦机器人,杭州经开区布局元宇宙,江宁经开区发展未来网络 [9] - 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探索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加强碳足迹管理等绿色低碳措施 [9][12]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面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4 06:45
自贸试验区战略升级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提出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1] - 各地围绕提升市场开放水平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出具体举措 [1] - 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承担"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推出一批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 [1] 自贸试验区发展现状 - 全国已建成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1] - 自贸试验区实现从"探路者"到"领航者"的升级,为经济转型升级开辟新航道 [1] - 自贸试验区创造了多项"首家""第一"改革成果,包括首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 [1] 自贸试验区改革方向 - 需通过深化改革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自主权,支持经营主体"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 [2] - 要以产业链开放发展为核心,推进开放举措与产业发展联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 [2] - 要持续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构建高水平开放制度体系 [2] 自贸试验区战略意义 -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有助于为高水平开放探索新路径,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新经验 [3] - 通过高水平开放和深层次改革,将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功能作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3] - 自贸试验区面临改革创新自主空间不足、差别化发展不够等问题,需在更广领域开展探索 [3]
天津打造开放新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06
"十四五"时期以来,天津市凭借独特的产业、港口、交通等优势,叠加改革开放先行区、北方国际航运 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先行先试的优越条件,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构 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天津海关统计显示,2021年至2024年,天津市外贸总值合计3.28万亿元。2024年进出口额为8132.9亿 元,较2020年增长10.4%。 今年以来,天津外贸表现出较强韧性,特别是在出口端持续保持良好增势。前5个月,天津市进出口 3244亿元,其中出口1688.2亿元,同比增长7.5%,创历史同期新高。在出口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天津 外贸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展现出"量质并举"的良好发展态势。 强化制度创新 "这批出口订单共有5台盾构机设备,均用于意大利相关项目建设。自从成为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企 业后,良好的信誉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使我们拓展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目前整个集团公司的盾构产品 远销34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总额较2023年增长了11.1%。从今年一季度签订的出口订单看,预计 海外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关务负责人吴崇说。 据了解,AEO企业作为海关信用等级最高的企业,在 ...
经济日报金观平:用好试点经验 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经济日报· 2025-07-11 05:59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推广 - 国家层面累计复制推广379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 形成改革红利共享局面 [1] - 制度创新成果成为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实践支撑 [1] - 将自贸试验区制度基因植入全国经济肌体 激发系统性改革活力 为深层次改革提供动力 [1] 区域差异化推广策略 - 东部沿海地区聚焦数字贸易 金融服务等领域规则对接 打造国际竞争前沿阵地 [2] - 中西部依托产业转移机遇 推广跨境物流通道建设 通关便利化等基础性制度 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衔接 [2] - 制度推广需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 重点解决知识产权保护 跨境数据流动 外资准入透明度等迫切诉求 [2] 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管理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 明确数据出境情形及可跨境流动数据项清单 [2] - 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 促进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有序高效 打造友好包容营商环境 [2]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 - 推动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集成 形成"制度拼图"叠加效应 [3] - 对接CPTPP 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在竞争中性和环境标准等领域开展压力测试 扩大制度型开放 [3] - 制度创新推广是破解国内改革难题钥匙 也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抉择 [3]
商务部:将持续扩大内地对香港制度型开放
快讯· 2025-07-10 15:44
两地经贸合作成果 - 香港回归28年来两地经贸交流合作愈加紧密水平不断提升 [1] - 香港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 - 香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桥梁作用 [1] 商务部未来工作重点 - 商务部将充分发挥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委员会作用 [1] - 持续扩大内地对香港制度型开放 [1] - 扎实推进商务领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 - 支持香港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 [1]
距离“十四五”规划收官还有不到180天 多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这些成就的取得 都与你我有关(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06
经济增长 - 前4年平均增速5.5%,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经济体量 [3]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120/130万亿元大关,2024年预计达140万亿元 [3]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3] 制造业实力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5年超30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一 [4] -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全球第一,拥有最完整制造体系 [4] - 实现国产大型邮轮、电磁弹射航母、第四代核电站等高端制造突破 [4] 基础设施 - 建成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城市轨交网 [5] - 特高压输电通道达44条,高速公路充电桩覆盖率98.4% [5]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覆盖80%县域 [5] 能源粮食安全 - 粮食产量实现"21连丰",2023年达1.4万亿斤 [6] - 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谷物/肉类等产量全球第一 [6] - 能源自给率超80%,2024年油气产量首破4亿吨油当量 [6] 科技创新 -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68%,接近OECD国家水平 [9] - 全球百强科技集群26个居首,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9] - 研发经费比"十三五"末增长50%,增量达1.2万亿元 [9] 区域协调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经济总量占全国40%以上 [10] - "西电东送"能力超3亿千瓦,"东数西算"占全国算力70% [10] - 中部形成18个新兴产业集群和13个先进制造集群 [10] 绿色发展 - 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11] - 新能源发电装机达20.9亿千瓦,超煤电规模 [1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年增长5倍至3140万辆 [11] 民生保障 - 城镇年新增就业超1200万人,社保参保率超95% [13] - 开工建设保障房780万套,解决2000万人住房 [13] - 医保目录新增402种药品,跨省就医结算4亿人次 [13] 改革开放 - 民营企业数量增长超40%达5800万户 [15]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制造业限制全面清零 [15] - 外商直接投资4.7万亿元超"十三五"总和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