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发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城市竞争力该将如何应变焕新?
环球网· 2025-09-23 09:32
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部署9个方面23条具体措施,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 [1]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置于城市工作七个重点任务的首位 [3] 城市发展核心驱动力 - 未来城市竞争力源于卓越的城市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新动能,并催生新空间的发展需求 [1] - 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更注重空间高效利用与品质提升,核心城市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来解决老城区现状与新质生产力无处落脚的核心冲突 [1] - 城市创新是整合科技、制度、文化、管理等多维创新要素,探索新型发展模式以提升竞争力、生活质量和可持续能力的系统性实践 [3] 城镇化战略转变 - 随着城镇化率已达到相对高位,中国城镇化增长斜率放缓,城市发展趋势重心从扩容到提质 [5] - 城市发展从过去的城市建设现代化为核心转向以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和满意程度为核心 [5] - 未来需探索差异化的空间治理模式,以符合中国作为广域人口大国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5]
山东政商要情(9.15—9.21)
经济观察报· 2025-09-21 20:53
(原标题:山东政商要情(9.15—9.21)) 1,山东省召开城市工作会议 2,山东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召开 2025年9月17日,山东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在济南浪潮计算服务产业园召开。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指出,山东要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紧迫感,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积极推动人工智 能垂直领域创新应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林武强调,山东要聚力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聚力推进"人工智能+"服务业,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 能消费等;聚力推进"人工智能+"农业,在智慧农业建设上争当示范;聚力推进"人工智能+"民生,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聚力推 进"人工智能+"治理,更好赋能政务服务、社会治理。要聚力突破关键环节,着力在行业模型培育、语料数据供给、算法算力支撑上求突破,夯实 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应用的基础支撑。 提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山东是实体经济大省,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 的深度融合,加快工业、农业、 ...
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召开
大众日报· 2025-09-19 09:00
会议核心目标 - 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2] - 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2] - 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奋力开创具有山东特色的城市发展新局面 [2] 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 - 聚焦构建现代化城市体系,完善提升城市规划 [3] - 增强济南和青岛的辐射带动能力 [3] - 统筹城市群和都市圈联动发展、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3] 创新城市建设 - 聚焦创新城市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3] -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好动能转换大文章 [3] 宜居城市建设 - 聚焦宜居城市建设,持续改善居住条件 [3] - 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做好品质提升大文章 [3] 美丽城市建设 - 聚焦美丽城市建设,在降碳、减污、扩绿上下功夫 [3] - 做好绿色转型大文章 [3] 韧性城市建设 - 聚焦韧性城市建设,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3] -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做好安全发展大文章 [3] 文明城市建设 - 聚焦文明城市建设,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3] - 塑造特色城市风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做好文脉赓续大文章 [3] 智慧城市建设 - 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健全城市治理体系 [3] - 完善城市智慧中枢,建强基层治理单元,做好治理增效大文章 [3] 组织保障 -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科学评估问效 [3] - 加强宣传引导,凝聚做好城市工作的强大合力 [3]
金观平:因城施策破解千城一面
经济日报· 2025-09-19 08:05
城市发展战略转变 - 中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推动城市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1] - 政策要求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避免产业布局同质化[1] - 城市产业布局不应盲目追逐热点如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而应匹配自身实际条件[1] 产业发展策略 - 产业结构趋同易导致资源分散和恶性竞争,制约地区经济发展[1] - 各地应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例如西部地区发展冷凉蔬菜和云计算散热产业[2] - 合肥利用科创优势发展新兴产业,长春依托汽车工业基础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与上海错位发展是成功范例[2] 长期规划与战略布局 - 城市产业发展需具备长远眼光,用中长期规划指导发展,是重要的治理经验[2] - 产业发展是战略布局,需考虑当前产业现状并预测未来趋势,以保持独特竞争优势[2]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 城市特色发展需满足民生需求,着力补齐健康、养老、教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短板[3] - 生活性服务业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承载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释放就业潜力和扩大内需[3] 区域协同与城市群建设 - 需构建城市协调发展新格局,通过产业分工和深化协作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3] - 加快城市群协同创新,带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实现创新、宜居、美丽等现代化城市目标[3]
内涵式发展、推进城市更新……解码山东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齐鲁晚报· 2025-09-18 23:23
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 增强济南和青岛的辐射带动能力 统筹城市群和都市圈联动发展 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2] - 研究制定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实施方案 谋划实施130项重点工程 今年前8个月完成投资1166亿元 [3] - 突出抓好济滨高铁 董家口至五莲货运铁路 胶东核能供暖等44个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制定产业协同发展引导目录 布局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推动政务事项跨域通办 [3] - 加快推进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市郊铁路 城市轨道"四网融合"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 强化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协同一体化发展格局 [4] 住房体系建设与城市更新 - 健全"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实施棚改 旧改等民生工程 800万群众"出棚进楼" 2.3万个小区"旧貌换新颜" [8] - 系统推进"好房子 好小区 好社区 好城区"建设 建成高品质住宅3405万平方米 城市绿道1.2万公里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7平方米 [8] - 探索多元化产品供给 包括养老住宅 通学住宅 青年住宅 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鼓励老旧小区自主更新 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整治 [8] - 实施城市更新"十大工程" 178个片区改造项目完成投资逾千亿 谋划更多市政管网 城中村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重点项目 [14] 智慧城市与文化数字化 - 聚焦智慧城市建设 健全城市治理体系 完善城市智慧中枢 建强基层治理单元 [9] - 加快推进"齐鲁文化大模型" "山东文化数据库"等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孔子数智大模型" "千里山海自在威海"元宇宙空间 "数字超然楼" 中医药文化大模型 [11] - 持续推进山东省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12]
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07:54
武汉市产业创新与升级 - 岚图汽车将燃油车工厂改造为新能源车智慧工厂,采用AI视觉检测和5G全连接技术,仅用14个月完成改建,生产线每118秒可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2] - 岚图汽车工厂使用935台工业机器人,可混流生产4种定制化车型,5年多来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超过20万辆,创造产值超过500亿元 [2] - 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在今年上半年突破16.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5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2][4] - 武汉市拥有92所高校和141万在校大学生,系统化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高端芯片、脑机接口等新兴未来产业,已建成2家国家级和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3][4]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成功实施国内首例硬膜下柔性高通量电极(256通道)植入术,湖北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在武汉成立,加速脑机接口领域创新成果落地 [3] 南京市城市更新与土地利用 - 南京市江宁区将占地50亩的老旧工业厂房(原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改造为中材国际大厦产业园区,投入5亿多元建成4幢研发楼,吸引知名外企设立拥有约500名员工的研发中心 [5][6] - 百家湖硅巷片区占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通过“统一规划、市场主导”方针进行整体转型升级,目前聚集了中汽创智、叠拓信息技术等2000余家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 [5][6] - 江宁区街道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案例入选2024年度“亩均论英雄”改革典型,推动南京南站与硅巷融合发展,实现从低效工业区向现代化创新街区的转变 [6][7] 沈阳市基础设施建设 - 沈阳市利用城市更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进虎石台大街区域雨水出口工程,包括改造2条既有雨水管线和新建2条雨水干线,总投资2800万元,计划于10月底完工 [8][9] - 为解决蒲裕路片区积水问题,项目利用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城市地下管网专项资金投入7000万元,工程实施后厂区积水问题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善 [9][10] - 近两年来沈阳市在城建城管领域累计争取国家上级资金项目200余个约150亿元,编制完成涉及项目918个、总投资1802亿元的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实施方案 [10] 上海市人才服务优化 - 上海市黄浦区在外滩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提供涵盖工作许可、签证办理、永居受理等36项政务服务的一站式办理,外籍人士无需再跑4个不同机构 [11][12] - 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务服务、生活指南、创业支持等资源,为海外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并推出《“欢迎来黄浦”海外人才一本通》中英文手册 [12] - 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和工作类居留许可证两证联办,静安区发布支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持续优化国际人才发展环境 [13]
城市建设“见物”更要“见人”(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2
城市发展理念与政策导向 - 新时代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对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视一脉相承[2] - 坚持以人为本,保持定力,精准施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2] 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 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1] - 老旧小区改造共增设停车位387万个,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1] - 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把民生改善和城市更新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2] 公共服务与民生改善 - 把民生清单变成发展清单,一件件补短板强弱项,解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问题[2]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公共空间开设爱心驿站,口袋公园见缝插针等细微处功夫提升老百姓感受[3] - 推动老街区、老厂区成为消费新场景、城市新地标,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2] 智慧城市与新型基建 - 有条件的地区应探索建设智慧管网、智能交通等,让城市运行更智慧、更高效[2]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当时,有效提升城市运行效率[2] 投资与内需拉动效应 - 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在创造安全舒适居住环境的同时,能有效拉动投资、扩大内需[2] - 改善面貌、引进业态等城市更新举措具有显著的经济拉动作用[2]
充分挖掘城市存量资源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9-17 06:11
城市存量资源类型丰富,涵盖旧厂房、老街区、闲置土地、低效利用的基础设施等。存量资源的形成, 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部分老旧建筑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功能布局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有的闲置土 地因规划调整或项目搁置,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一些低效利用的基础设施,因技术迭代、城市功能变 迁,未能及时转型升级。这些存量资源若得不到有效激活,会造成土地和空间资源浪费,影响城市整体 形象与发展活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激活城市存量资 源潜力。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 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充分挖掘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已成为破解空间制约、重塑城市动能的关键之 举。 这些年,不少地方积极推动盘活存量"唤醒沉睡资产",让城市"边角料"变成"香饽饽"。旧厂房蜕变为文 化创意园区成为网红地标;零散的低效用地,改建为智慧停车场、养老服务站;废弃矿区修复后蝶变为 城市生态公园;改造后的老小区,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这些转变不是简单"变脸",也不是大拆 大建,而是通过功能提升、空间优化、设施升级,使存量空间重新融入城市肌理,成 ...
人民城市 向“新”而行(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0
深挖城市发展潜力,重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过去一些城市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开发容易形成"摊大 饼"式扩张,出现人地失衡等问题,资源利用效率随之降低。要深刻认识到,盘活存量并非大拆大建, 要通过精准施策实现空间重构、功能提升、活力再造;优化增量旨在以人为核心,让每一项改革政策都 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摸清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底数,改造利用老旧厂 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运用效能,实现存量资源的价值提升。与此同 时,统筹财政资金引导、金融工具创新、社会资本激活,积极探索包括建立健康可持续投融资体系在内 的增量政策,让城市建设运营真正惠及民生。 积蓄城市发展动力,贵在交流合作、对外开放。今年5月13日,第三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 奖)城市宣讲会召开。作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重要国际公共产 品,上海奖自2022年设立以来,已吸引全球百余个城市参与申报,成为中国城市深度参与人居领域国际 交流合作的鲜活注脚。无独有偶,杭州借"城市大脑"升级国际化服务,从西安出发的中欧班列拉着中国 制造疾驰远行……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中国城市不曾止步 ...
建设更多富有活力的创新之城(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创新)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0
图①: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春笋"地标。 李 岿摄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 标,明确"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 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 效为主的阶段。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如何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 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本报记者近日走进多个城市,探访各地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 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的生动实践,即日起推出"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6块整版专 题报道,带您感受城市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编 者 武汉市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 图②:南京市民在百家湖硅巷散步休闲。 冯 芃摄 图③:俄罗斯姑娘安娜在上海市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