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审慎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中国证券报· 2025-10-28 05:03
货币政策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此前因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和市场风险累积而暂停[1] 数字人民币与虚拟货币监管 - 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已初步建立 下一步将优化其管理体系并研究其在货币层次中的定位 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运营机构[1] - 人民银行将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 2017年以来发布的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仍然有效[1] - 人民银行将密切跟踪和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的发展[1] 征信政策 - 人民银行正研究实施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 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 征信系统中将不予展示 计划明年初执行[2] 宏观审慎管理 - 人民银行将从四方面重点推进宏观审慎管理: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完善重点机构和领域风险防范举措、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健全协同高效的治理机制[2] - 在重点机构和领域风险防范方面 将适时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并推动附加监管落地[2] - 将持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根据形势采取逆周期调控措施以保持流动总体平稳[2] - 将做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工作 健全分析框架并优化基础性制度[2] - 将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同配合[3] - 将加快推动人民银行法、金融稳定法等立法修法以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的法治保障[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重点推进宏观审慎管理四方面工作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04:50
货币政策立场与工具 - 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提供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3] - 因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该操作此前因债市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累积而暂停 [3] - 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计划明年初执行,对于新冠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 [3] 虚拟货币监管 -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发布的防范和处置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仍然有效 [5] - 下一步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同时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的发展 [5] - 对市场机构发行的稳定币等虚拟货币,国际金融组织和中央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普遍持审慎态度,认为其整体还处于发展早期 [4]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设 - 为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包括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完善重点机构和领域风险防范举措等 [2][6] - 构建体系的工作方向包括四个“更好覆盖”: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风险的关联性、金融市场运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的外溢影响 [5] - 正研究将宏观审慎评估(MPA)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聚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另一部分聚焦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评估,已形成初步方案 [6]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与协同 - 将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统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 [6] - 正在考虑综合平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和防范道德风险,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 [6] - 将在中央领导下,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以及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6]
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谈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新华社· 2025-10-28 03:16
货币政策立场与实施 - 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2]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4%,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6%,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2] - 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未来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2] 征信救济政策 - 央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3] - 该措施旨在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计划在明年初执行[3] 数字人民币发展 - 已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负责跨境合作,在北京设立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负责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4] - 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初步建立,央行将研究优化其货币层次定位,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运营机构[4] 虚拟货币监管 - 央行强调2017年以来防范和处置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仍然有效,将继续打击相关活动[4] - 金融管理部门对稳定币发展持审慎态度,将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发展[4] 宏观审慎管理 - 央行从设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搭建金控公司监管框架等多维度推进体系建设[6] - 未来工作重点包括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完善重点机构和领域风险防范、丰富管理工具箱、健全协同治理机制[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
证券时报· 2025-10-28 02:11
货币政策立场与操作 - 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 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1] - 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此前因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而暂停 [1]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设 - 央行将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统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 [1][4] - 央行正研究将宏观审慎评估(MPA)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聚焦货币政策执行,另一部分聚焦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评估,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 [3] - 央行将完善协同高效的治理机制,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及与财政、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 [4] 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 央行将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重点关注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和期限错配 [3] - 央行将及时阻断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的累积,遏制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 [3] - 央行正考虑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以平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道德风险 [1][4] 数字人民币与虚拟货币监管 - 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已初步建立,央行将进一步优化其管理体系,研究优化其在货币层次中的定位,并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运营机构 [1] - 央行重申防范和处置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仍然有效 [2] - 央行指出稳定币现阶段无法有效满足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等要求,放大了全球金融监管漏洞并增加系统脆弱性 [2] 个人信用体系政策 - 央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 [2] - 此项措施旨在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2]
金融街论坛丨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谈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新华网· 2025-10-28 00:35
货币政策立场与实施 - 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3]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4%,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6% [2] - 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2][3] 货币政策工具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此前因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而暂停 [3] -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丰富了货币政策工具箱 [3] 征信体系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针对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 [4] - 该政策计划在明年初执行,相关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 [4] 数字人民币发展 - 已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负责跨境合作和使用 [5] - 在北京设立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负责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 [5] - 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优化其在货币层次中的定位,支持更多商业银行参与 [5] 虚拟货币监管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 [5] - 2017年以来发布的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仍然有效 [5]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设 - 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工作重点包括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完善重点机构和领域风险防范、丰富管理工具箱、健全治理机制 [6] - 宏观审慎管理有助于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阻断或弱化金融体系的顺周期自我强化和风险传染 [6]
重启国债买卖、打击虚拟货币炒作,潘功胜最新发声信息量巨大
北京商报· 2025-10-27 22:51
货币政策操作 - 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作为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的重要举措[1][4] - 2024年8-12月期间通过国债买卖操作累计实现净买入1万亿元,为债券市场流动性调节提供重要支撑[3] - 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有助于缓解债市供需矛盾,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3][4] 宏观金融指标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M2同比增长8.4%,贷款同比增长6.6%[2] -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的贷款增长约7.7%,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2] - 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2] 个人信用政策 - 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疫情期间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不予展示[5][6] - 该政策计划在明年初执行,将帮助受疫情影响发生债务逾期的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6] - 信用修复政策有望缓解长期存在的征信异议和纠纷问题,改善信贷生态,带动消费回暖[7] 虚拟货币监管 - 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1][9] - 2017年以来发布的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仍然有效[9] - 监管表态将压缩境内虚拟货币相关产业链生存空间,抑制市场投机情绪[11][12] 宏观审慎管理 - 重点关注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和期限错配,及时阻断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累积[1][14] - 正在研究将宏观审慎评估(MPA)拆分为货币政策执行评估和宏观审慎金融稳定评估两部分[14] - 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平衡金融市场稳定与道德风险防范[16] 金融风险防控 - 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适时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14] -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根据形势采取逆周期调控措施[14] - 健全房地产金融分析框架,优化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14]
2025金融街论坛|重启国债买卖、打击虚拟货币炒作,潘功胜最新发声信息量巨大
北京商报· 2025-10-27 22:44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管理 - 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作为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的重要举措 [1][5] - 2024年8月至12月期间,人民银行通过国债买卖操作累计实现净买入1万亿元,以支持债券市场流动性 [4] - 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旨在缓解债市供需矛盾,稳定市场预期,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4][6] - 当前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M2同比增长8.4%,贷款同比增长6.6%,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3] - 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 [3] 个人信用修复政策 - 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修复信用记录 [1][7] - 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 [7] - 该政策计划在明年初执行,需履行相关程序并进行技术准备 [8] - 此举有望缓解长期存在的"征信异议"和"征信纠纷"问题,改善信贷生态,带动消费回暖 [8][9] 虚拟货币监管立场 - 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 [1][10] - 监管层认为虚拟货币特别是稳定币,无法有效满足反洗钱等要求,放大了全球金融监管漏洞 [10] - 中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境内不存在任何合法的虚拟货币交易与发行活动 [11] - 持续打击有助于引导资源转向真正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堵住资金隐蔽跨境转移等监管漏洞 [12]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 人民银行将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研究将宏观审慎评估(MPA)拆分为两部分,分别聚焦货币政策执行和金融稳定评估 [14] - 重点关注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和期限错配,及时阻断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累积,遏制金融市场"羊群效应" [13][14] - 正在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以平衡市场稳定与道德风险 [15] - 已形成包括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逆周期资本缓冲、压力测试等在内的宏观审慎工具体系 [15]
事关债市、稳定币、个人征信等 潘功胜称多项政策举措即将实施
贝壳财经· 2025-10-27 22:29
货币政策立场与工具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 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1] - 央行将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1]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 鉴于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2] - 国债买卖操作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的重要举措 [2] - 央行将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 [3] 数字人民币与虚拟货币监管 - 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优化其在货币层次中的定位 [4] - 央行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已在上海设立国际运营中心,在北京设立运营管理中心 [4] - 人民银行将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相关政策文件自2017年以来持续有效 [4] 个人信用修复政策 - 人民银行将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5][6] - 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 [6] - 征信系统中的违约记录存续期为5年,新政策旨在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加快信用记录修复 [6]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构建 - 央行将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提升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的动态监测功能 [7] - 重点工作包括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适时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 [8] - 将重点关注金融机构杠杆水平和期限错配,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和房地产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 [8] - 央行将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并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同配合,加快相关立法修法 [8][9]
重磅!央行、金监总局最新发声,涉国债买卖、虚拟货币及稳定币
新浪财经· 2025-10-27 21:21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取得重要进展 [1][2] - 货币政策主要针对宏观经济和总需求管理 宏观审慎管理则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 [2] - 中国在全球率先启动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并充实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 [1][2] 货币政策立场与操作 - 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3] - 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此前因债市供求不平衡和市场风险累积而暂停 [1][5] - 人民银行计划研究实施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 对疫情以来已归还的小额违约信息在征信中不予展示 计划明年初执行 [6][7] 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 - 人民银行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 包括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和完善重点机构领域风险防范 [4] - 研究将MPA评估拆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聚焦货币政策执行 另一部分聚焦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评估 已形成初步方案 [4] - 金融监管部门将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 [9]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改革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 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8] -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为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提供更多金融资源 [8] -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促进金融机构布局更加合理 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9] 数字金融与外汇管理 - 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经营和炒作 密切跟踪评估境外稳定币发展 [5][6] - 人民银行将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 研究其货币层次定位 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运营机构 [7] - 国家外汇局将新出台9条政策措施推动贸易便利化 包括扩大跨境贸易开放试点和优化新业态资金结算 [10]
潘功胜:将继续拓展丰富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箱
北京商报· 2025-10-27 20:48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设 - 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持续丰富工具箱并提升系统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 [1] - 人民银行已积累形成较为丰富的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工具体系 [1] 金融机构管理工具 - 针对金融机构的工具包括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和附加杠杆率要求、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压力测试 [1] - 工具还包括杠杆率约束、逆周期资本缓冲、逆周期拨备调节、总损失吸收能力 [1] - 其他工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恢复与处置计划、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 [1] 金融市场管理工具 - 外汇市场工具包括远期售汇业务风险准备金、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1] - 债券市场工具包括杠杆水平、期限错配管理和窗口指导 [1] - 股票市场有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 支持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1] 未来政策方向 - 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 以平衡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和防范道德风险 [2] - 针对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工具包括首付比、利率、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居民债务收入比 [2] - 风险处置资源包括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人民银行依法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 [2] - 将继续拓展丰富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箱并进行动态评估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