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

搜索文档
触目惊心,大量热播剧被盗!业内:一年被偷200亿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01:42
影视盗版现状 - 盗版行为猖獗,剧集行业面临"播出即盗版"现象,所有剧集上线后数分钟内即可被非法传播至短视频、网盘等平台 [1][2] - 2023年10月至今,安徽涡阳警方破获一起盗版影视网站案件,犯罪嫌疑人搭建上百个盗版网站,非法采集热播剧如《藏海传》《折腰》,通过广告获利数十万元 [2] - 行业统计显示,仅长剧盗版每年造成平台损失超200亿元,未包含电影和微短剧的侵权损失 [3] 盗版危害与行业影响 - 盗版导致创作者无法获得利益回报,损害创作积极性,同时助长用户错误的内容消费观念 [2] - 盗版传播过程中常夹杂境外黄赌毒内容,威胁青少年健康及意识形态安全 [3] - 盗版形式多样化,从3分钟速食剪辑升级为1-2小时涵盖关键剧情的超长解说,甚至原片拆条合集播放 [4] 盗版屡禁不止的原因 - 盗版收益远高于判罚金额,惩罚后果与利益诱惑不匹配 [6] - 互联网平台流量导向导致版权投诉速度滞后于盗版传播,监管失位 [6] - 跨境取证难、责任认定难、维权成本高,赔偿金额普遍偏低,如《狂飙》侵权案获赔3000万元仅为少数成功案例 [6] 行业治理与政策行动 - 中制协联合四大视频平台推动版权保护预警片单制度,51部剧集纳入预警名单,侵权链接下架效率提升 [8] - 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剑网2025"专项行动,5-11月重点打击视听作品非法搬运、传播及平台帮助侵权行为 [9] -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提高侵权赔偿至制作成本的30%,并对恶意侵权实施惩罚性赔偿 [7]
百纳千成: 关于签署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6:22
合同签署情况 - 公司与芒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签署《专有许可使用合作协议》,涉及影视剧授权合作 [1] - 合同总金额为3.72亿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50.65% [2] - 合同为公司日常经营合同,已履行内部审批程序,无需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 [2] 交易对手方介绍 - 芒果影视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发行等 [2] - 芒果影视与公司无关联关系,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2] - 芒果影视信用状况与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合同履行能力 [3] 合同主要内容 - 公司授权芒果影视获得影视剧的新媒体及传统媒体播放权,芒果影视享有维权和转授权权利 [3] - 授权期限为影视剧首轮播出完毕之日起20年 [3] - 合同费用由固定费用和分成费用构成,分成基于影视剧播出效果 [4] - 公司需提供授权作品的完整版权链文件、介质和物料等资料 [4] - 违约方需支付授权费用总额20%的违约金,并赔偿损失 [4] 合同对公司的影响 - 合同履行将对公司2025年度及未来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4] - 合同为日常经营合同,不会对公司业务独立性造成不利影响 [5] 其他相关说明 - 公司将按规定披露合同进展情况及履行情况 [5]
消费、产业两端发力 银行助力电影行业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0 11:47
银行助力电影消费 - 浦发银行作为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唯一指定合作银行,推出"光影嗨购节"活动,提供五大特色产品及支付结算优惠、消费券领取等权益,激发消费活力 [2] - 浦发银行联合中国银联推出专属购票礼活动,用户领券后可享受10元购票优惠 [2] - 银行可通过打造"票根+"消费生态,将观影与餐饮、酒店等消费场景串联,并优化跨境支付体验,推出多语言服务与文旅套餐分期支付,深度嵌入"观影、文旅、消费"全链条 [2] 电影产业融资现状 - 银行对电影行业的金融支持已延伸至电影制作等产业链环节,部分城商行如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以及国有大行分行积极开拓"影视+金融",设立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或特色产品 [3] - 影视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多元,但通过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融资的渠道相对有限,主要因银行传统信贷风控体系较难适应影视项目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特点,缺乏对影视产业链条的专业评估能力 [3] - 影视公司普遍注册资本金不高,净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难以达到银行信贷准入门槛,且轻资产运营模式缺乏银行偏好的固定资产抵押物 [4] 电影产业融资难点 - 部分中小影视公司财务与治理不规范,财务信息质量差、透明度低,甚至存在信用瑕疵,如过往债务违约,严重削弱银行信任 [4] - 影视公司商业模式存在不足,如过度依赖单一项目或票房收入,缺乏风险分散能力,项目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整体偿债能力崩溃 [4] - 完工担保和完片保险在我国发展较为滞后,因专业担保机构较少且影视版权评估发展滞后,多重因素造成影视公司获取银行信贷资金难 [4] 破解电影产业融资难题的建议 - 鼓励商业银行建立专门面向文化产业的信贷部门或专业团队,配备具备影视项目知识的风控人才,探索"收益权质押""票房保底协议""知识产权质押+联合担保"等创新金融工具 [5] - 推动影视公司财务制度标准化建设,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发展以数据驱动的信用模型,政府可通过设立文化金融风险补偿基金、政策性担保平台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扩大风险容忍度 [5] -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影视项目备案、收益分账、信用追溯等制度,为商业信贷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治保障 [6]
广东影视“政策包”引力足 全国影视头部企业齐聚广州
广州日报· 2025-06-20 10:03
广东省影视产业政策推进 - 广东省发布《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5项举措,涵盖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建立影视创作选题库、健全影视扶持激励机制等九个方面 [2] - 该政策是全国首个涵盖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微短剧的综合性政策 [2] - 政策吸引国内主要网络视听平台和知名制作企业参与讨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行业合作与IP开发 - 浙江华策影视集团认为广东的文化底蕴(如粤语、骑楼、醒狮)为影视创作提供丰富题材,计划在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领域与广东合作 [3] - 陕文投希望与广东合作开发红色题材和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并探索“影视+文旅”模式 [3] - 腾讯视频正在开发根据葛亮小说改编的《燕食记》,目标打造为广东版《繁花》 [6] - 北京长信影视筹备80集短剧《烟雨神游记》,计划在广东立项并筹建中国文化乐园 [4][5] 企业案例与政策实效 - 忆光年影视表示广州的政策支持使其项目《无尽的尽头》顺利推进,从立项到播出获得全流程补助 [5]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认为广东的高新科技企业可赋能影视工业化升级,建议结合智慧运营系统与文旅融合 [4] - 郭靖宇团队在广东拍摄《我和我的命》,称赞当地现代化环境和管理理念有利于影视产业化发展 [6] 行业发展趋势 - 企业普遍看好岭南文化IP开发潜力,认为政策将推动“影视+文旅”“影视+娱乐”等新生态 [4][5] - 广东的实景拍摄资源和高科技优势被视作吸引优质项目的关键因素 [3][4][6]
年轻人到底爱看什么 上影节大咖想要“读懂青年”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05:11
电影行业趋势 - 行业关注青年观众偏好,尝试通过"情感共鸣点"建立连接,如高考题材电影《逆风而行》挖掘奋斗与成长的集体记忆 [4][5] - 短视频成为行业研究观众需求的重要渠道,导演李少红通过刷短视频寻找创作共情点 [6] - 观众主体意识觉醒,更倾向选择能表达自我态度的内容,导演需从"面对观众"转向"站在观众中间" [7][8] 电影创作方法论 - 《逆风而行》制片人强调真实感,演员需展现真诚状态以区别于市场泛滥的"热血电影" [5] - 导演陈茂贤通过千人观众调研修改48版剪辑,最终版本由观众参与共同完成 [8] - 影评人远叔叔注重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大众语言,强化普通观众的情感共鸣 [5] IP开发与商业模式 - 光线传媒提出减少低竞争力影片产量,提升必看性,并通过衍生品开发降低票房依赖 [10][11] - 《哪吒之魔童闹海》衍生品单类目销售额超百亿元,预计总衍生收入可达千亿元级别 [11] - 行业认为超级IP需塑造全球穿透力的"精神图腾",如《007》系列通过跨行业品牌联合实现价值互哺 [11][12] 产业挑战与转型 - 当前电影生产机制存在成本失控问题,需优化资金分配与制片环节成本控制 [11] - 影视IP开发面临三大障碍:票房依赖度过高、跨行业协作不足、衍生品开发滞后 [13] - 网文、影视、游戏构成文化出海"新三强",IP全球化被视为重要发展路径 [11]
中国影视出海新常态:东南亚成“桥头堡”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00:55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结构变化 - 2020-2024年进口影片票房占比分别为16%、16%、15%、16%、21%,较此前36%以上的水平显著下降 [1] - 好莱坞影片占比从13.5%(2020年)波动至15.1%(2024年),呈现多元化趋势 [1] - 上海国际电影节增设日本、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国家专题活动,反映合作方向转变 [1] 进口影片战略调整 - 华夏电影公司推动引进更多国别中小成本影片,强调差异化市场需求 [2] - 北美仍为重要合作对象,因其市场规模、技术(如工业光魔/VFX)及商业开发成熟度 [2] - 中美合拍案例包括《巨齿鲨》《长城》,新片《酱园弄·悬案》采用美国视效支持 [2] 东南亚市场崛起 - 东南亚成为中等成本影片合作首选,案例包括《误杀》《唐探》系列取景拍摄 [3] - 《哪吒2》海外票房5514万美元,马来西亚贡献1184.6万美元,仅次于北美 [3] - 东南亚票房年增5%-6%,观众以年轻人为主,华人华侨超3300万提供文化基础 [3] - 部分东南亚国家提供20%-30%拍摄退税政策,吸引中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 [4] 出海挑战与策略 - 国产影片海外发行常滞后于制作,需加强普世性内容及精准字幕翻译 [6] - 合拍模式可促进文化交融,需注重国际化叙事与本土文化内核结合 [6] - 东南亚影片在华宣发费用过高(如越南影片宣发费超制作成本),制约票房表现 [7] 引进影片市场表现 - 东南亚影片在华最佳票房为《天才枪手》2.71亿元(2017年),但整体低于美日印影片 [7] - 2023年《姥姥的外孙》获1.27亿元票房,入选豆瓣年度高分外语片 [7] - 行业呼吁加强小成本影片发行交流,培育观众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度 [8]
中制协召开影视版权保护媒体会并发布典型案例
快讯· 2025-06-19 21:00
行业动态 -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联合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三大视频平台召开媒体通气会,聚焦影视行业盗版治理问题 [1] - 会议正值"剑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针对视听作品的网络侵权行为展开整治之际 [1] 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 - 优酷与爱奇艺共同起诉短视频侵权案,法院一审判偿80万元,是两大平台首次联合作为原告的标志性案件 [1] - 《狂飙》短视频平台侵权案,法院判决赔偿3000万元,是目前国内同类案件中判赔金额较高的案例之一 [1] - 《藏海传》《折腰》等热播剧遭盗播,一男子搭建上百个盗版影视网站非法采集未授权作品,累计违法所得数十万元,已被刑事拘留 [1] - 某短视频平台侵权《庆余年》案,二审法院适用惩罚性赔偿,判决赔偿964万元,是少见的采用惩罚性赔偿的案例 [1] 海外案例 - 腾讯诉安博电视盒子侵权案,美国法院判赔8475万美元(人民币约6.16亿元),其中《长相思》获赔1170万美元(人民币约8527万元),创国内企业海外视频维权最高判赔记录 [2]
【A股收评】三大指数跳水,油气概念逆势狂飙!
搜狐财经· 2025-06-19 16:03
市场整体表现 - 6月19日三大指数调整 沪指跌0.79% 深成指跌1.21% 创业板跌1.36% 科创50指数跌0.54% [2] - 沪深两市成交额约1.25万亿元 超600只个股上涨 [2] 油气行业 - 油气概念股涨幅居前 首华燃气涨20% 通源石油涨超11% 准油股份 中曼石油 中海油服均上涨 [2] - 伊朗和以色列冲突推动国际油价上涨 美国可能介入的消息导致原油价格走高 美原油或涨至80美元/桶以上 [2] 影视院线行业 - 影视院线概念走强 百纳千成涨20% 慈文传媒涨10% 博纳影业 华策影视上涨 [2] - 百纳千成签署3.72亿元影视授权合同 占2024年营收50.65% 将提升2025年业绩 [2] - 影视IP生命周期延长 潮玩产业和粉丝经济推动影视IP潮玩化 重塑作品想象力边界 [3] 半导体行业 - 半导体 PCB概念走强 炬芯科技涨13.8% 诺德股份涨10% 东山精密 扬杰科技上涨 [3] - 海外先进制造 先进封装代工产能难以获取 国产算力产业链追赶中 关键环节强需求弱供给 [3] - 半导体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但核心环节仍较低 先进制程 先进存储 先进封装 核心设备材料 EDA软件国产化空间大 [3] 跌幅较大板块 - 可控核聚变 稀土永磁 数字货币板块走弱 合锻智能跌10% 海联金汇 中核科技跌超7% 正海磁材下挫 [3] - 有色 医疗 地产 证券板块走弱 东方财富 万科A 药明康德 白银有色均下挫 [4]
小城的光影之约(快人快语)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影视文旅融合战略 - 乐陵市通过影视文旅融合开启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将影视产业视为突破文旅发展瓶颈的关键[1] - 利用距离北京仅2小时车程的区位优势 承接北京影视产业外溢资源 建设乐陵影视城实现"从无到有"的产业突破[1] 头部IP合作与快速建设能力 - 精准绑定陈思诚导演团队《唐探1900》IP 1:1复刻旧金山唐人街等场景 包含199栋单体建筑[1] - 仅用218天完成影视城建设 创造与头部影视项目同步推进的"乐陵速度"[1] 影视旅游闭环商业模式 - 影视拍摄场景转为文旅资产 形成"影视+旅游"顶级IP 实现拍摄-建设-旅游-收益闭环[2] - 春节限时开放唐人街主题园区 推出30多项沉浸式体验项目 带动游客人数与消费快速增长[2] 产业协同效应 - 乐陵大地巨幕影城(德百店)进入全国分账票房前五 形成"线上观影+线下体验"联动[2] - 带动新增178家影视相关企业 8400余个酒店民宿床位 66家品牌首店入驻[2] 人才与就业拉动 - 累计提供3万余个群演岗位 吸引1000余人本地创业 3600多名外地影视人才就业[2] - 实现"既留住本地人又引进外地人"的人口结构优化目标[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将承接多部院线电影、卫视剧及短剧拍摄[3] - 目标成为中国北方影视拍摄首选地、后期制作集聚地和影视文旅目的地[3]
拍摄档期排到年底,影视剧组缘何扎堆重庆永川?
新华网· 2025-06-19 03:31
影视产业在重庆永川的快速发展 - 永川科技片场作为全国最大的单体虚拟影棚,拥有3000平方米虚拟拍摄棚,可实现实时渲染输出高品质画面,大幅节约剧组置景成本和等待时间 [1] - 多个影视剧组已在永川科技片场定档拍摄,档期已排到今年年底,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2] - 永川区科技影视产业在短短6年内从无到有,迅速形成完整产业链,吸引众多科技影视企业落户 [2] 永川发展科技影视产业的关键因素 - 永川依托区位优势、数字产业基础和职教人才资源,锁定科技影视产业 [4] - 链主企业达瓦科技公司在永川支持下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参与《长津湖》等多部热门电影虚拟制作,成长为当地科技影视产业龙头 [6] - 永川围绕链主企业引入、培育多家影视、游戏制作企业,已入驻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数字经济企业550余家 [6] - 永川现有本科及职业院校18所,每年毕业生约5万人,与科技影视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定制实训"机制,年均输出专业人才约5000人 [6] 永川科技影视产业的生态体系 - 爱奇艺永川文创产业园运营4年多来,已累计孵化33家数字文创企业,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制作 [6] - 永川开发影视服务数字化应用,打造"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平台",实现剧组"带着剧本来,拿着成片走" [7] - 永川设立10亿元影视发展基金,举办科技电影周等活动,已集聚科技影视生态企业超150家,2024年营业收入近50亿元 [10] 永川科技影视产业的未来规划 -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将在永川举办,这是该电影节时隔7年再度在中国举办 [10] - 永川区正加快完善"拍摄、制作、交易、发布"全链条生态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目标建设西部科技影视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