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

搜索文档
科力装备:创新研发驱动战略发展 2024年营收净利同比双增
中国证券报· 2025-04-23 23:0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 12亿元,同比增长25 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50亿元,同比增长9 59%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 14亿元,同比增长166 73%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 51亿元,同比增长17 82%,归母净利润3720 33万元,同比增长2 36% [1]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于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成功进入四大汽车玻璃生产商(福耀玻璃、艾杰旭、板硝子、圣戈班)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1] - 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注塑类和挤出类汽车玻璃总成组件生产企业 [1] - 陆续成为长城汽车、东风日产合格供应商 [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达3293 08万元,较上年增长32 1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5 38% [2] - 开展多项研发项目,涵盖智能化零件、吸光涂层、替代镀铬技术等前沿方向 [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专利8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 [2] - "包边条多工序联动高效生产工艺技术"和"垫块自动化生产技术"被河北省工信厅鉴定为国内领先 [2] 股东回报与资本运作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800万元(含税) [3] - 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转增后股本将增至9520万股 [3] 未来战略布局 - 2025年将围绕"扩大基本盘、布局新赛道、研发新技术"三大任务展开布局 [4] -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关注新的电池技术和关键电池材料的研发和市场发展动态 [4] - 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并关注新的业务机会,研发低空运营管理系统的关键设备 [4] - 加大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储备科研成果落地速度 [4] 行业前景与竞争力 - 公司展现了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长期发展潜力 [5] - 未来有望在汽车产业升级浪潮中抢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5]
吉利汽车2024年净利润暴涨213%,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92%!
Wind万得· 2025-03-21 06:36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吉利汽车新能源转型加速,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全球布局提速,分红增长,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中表现优异,未来有明确的新能源战略规划 [3][7][13] 分组1: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总营业收入2401.94亿元,同比增长33.56%;税前利润184.04亿元,同比增长271.79%;净利润166.32亿元,同比增长213.32% [1] - 扣非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5.2亿元,同比增长52% [5] - 2024年营业总收入、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净利润等指标较2023年均有大幅增长,EPS、ROE、ROA也有所提升 [6] 分组2:新能源车业务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1%,总销量达88.8万辆,同比增长92%,占总销量41% [3][8] - 极氪品牌全年交付22.2万辆,同比增长87%,巩固豪华纯电动汽车市场地位 [8] - 2025年集团计划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设定销量目标为271万辆,较2024年增长约25% [15] 分组3:产品与市场定位 - 2024年实现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均衡发展,优化产品线使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 [7] - 吉利品牌新能源系列集中中低端市场,极氪定位高端市场,领克覆盖中高端市场 [9] 分组4:海外市场 - 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538.95亿元,出口批发量41.5万辆,同比增长57%,东欧、泛欧、亚太等地区出口销量显著增长 [8] - 集团持续扩大不同地域市场,采取针对性战略提升海外经营质量,采用轻资产出海模式应对风险 [20] 分组5:智能化技术 - 公司具备超750万辆L2级以上智驾能力车辆,实际行驶数据累计达百亿公里,2024年完成全域人工智能化布局 [8][15] - 智能座舱成为未来产品重要卖点,致力于提供人性化、智能体验 [8][15] 分组6:分红情况 - 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币0.22元,总计支付人民币2050555千元;建议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币0.33元,预计支付人民币3113411千元,较2023年增长58.05% [14] - 因极氪分拆上市,向合格股东分派约港币75208000元(相当于人民币69853000元)特别股息 [14] 分组7:行业竞争格局 - 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渗透率在国内外均快速增长 [10] - 市场份额集中度趋势明显,自主品牌凭借技术和产品优势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增强 [11] - 消费者对智能化和网联化功能需求增长,新兴市场汽车需求增长迅速 [12]
报名!完整议程!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03-18 18:14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成为植入和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 - 智能化设备、精确成像技术、可吸收材料等新兴技术推动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并重塑行业格局 [2] 会议背景与目标 -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由思宇MedTech与Informa Market旗下Medtec China团队联合策划 [3] - 论坛聚焦利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植介入设备研发效率、优化临床效果及推进高性能材料应用 [3] - 目标受众包括研发负责人、技术决策者、产品经理及希望转化成果的医生等专家 [3] 会议议程 - 会议将于2025年3月19日14:30在北京量子银座14楼举行 [4][5] - 议程包括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涵盖智能化植入介入医疗器械、AI在房颤电生理手术中的应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生物医用材料创新、3D打印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技术话题 [5][6][7][8][9] - 圆桌论坛主题为“智能设备如何重塑植入介入医疗器械”,讨论问题包括智能设备提升手术精准度、AI应用场景、3D打印技术推动个性化定制等 [9][10][11] 演讲嘉宾与研究方向 - 赵清:思宇MedTech主编,擅长智能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及生物材料市场趋势分析 [5] - 冯骥:心诺普医疗中国区副总裁,专注导管类介入耗材及设备研发,精通国内外医疗器械法规 [5][11] - 彭亮:中科鸿泰联合创始人,主攻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及吴文俊人工智能一等奖 [6][12] - 牛旭锋:北航教授,研究生物材料、生物力学及植入介入医疗器械,主导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推动III类医疗器械转化 [7][13] - 杨鹏:阿迈特高级研发工程师,专注3D打印可降解血管支架及生物医用材料开发,参与多项重点研发项目 [8][14] 圆桌论坛嘉宾 - 许谦:丹麓资本管理合伙人,专注医疗大健康投资,洞察医疗器械产业资本运作及市场趋势 [10] - 孙轶:横乐科技总经理,曾任GE数字医疗总经理,兼具影像和介入医生背景 [10] - 其他嘉宾包括冯骥、彭亮、牛旭锋、杨鹏等,涵盖技术研发、产业转化及资本视角 [10]
就在下周!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智能化时代下的植介入器械
思宇MedTech· 2025-03-14 20:06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成为植入和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核心发展方向 [2] - 智能化设备、精确成像技术、可吸收材料等新兴技术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并重塑格局 [2]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 论坛聚焦智能化技术驱动植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创新 面向研发负责人、技术决策者、产品经理及医生等专家群体 [3] - 会议主题包括智能化设备驱动的研发创新、技术趋势与实际应用、高性能与可吸收材料的创新 [4] - 会议规模80-120人 地点为北京市知春路量子银座 时间2025年3月19日14:00-17:30 [4][13] 智能化设备驱动的研发创新 - 探讨机器人、导航技术、智能传感器及先进软件技术如何提升植介入器械的精准性与微创性 [4] 技术趋势与实际应用 - 从AI辅助规划到术后远程监控 研究如何将前沿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以提升医疗效果与患者体验 [4] 高性能材料与可吸收材料的创新 - 聚焦生物兼容性材料和可吸收材料的应用 探索提升植入设备功能与适配性的路径 [4] 会议议程与嘉宾 - 开幕致辞由思宇MedTech主编赵清女士主持 她擅长分析智能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及生物材料市场趋势 [5] - 心诺普医疗冯骥将分享房颤电生理手术的技术需求与AI潜在应用 拥有22年医疗器械行业经验 [6] - 中科鸿泰彭亮博士探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 主攻该领域并获多项奖项 [7] - 北航牛旭锋教授分析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如何推动植入介入器械发展 主导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8] - 阿迈特医疗器械杨鹏博士分享3D打印全降解血管支架的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 专注可降解支架技术 [9] - 圆桌论坛围绕手术机器人、AI技术、智能导航、生物材料及资本市场展开 嘉宾包括丹麓资本许谦等 [10][11][12] 主办与承办单位 - 主办单位为思宇MedTech与Informa Market旗下Medtec China团队 [13] - 承办单位包括北京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等 [13]
报名倒计时!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智能化时代下的植介入器械
思宇MedTech· 2025-03-13 11:59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成为植入和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核心发展方向 [2] - 智能化设备、精确成像技术、可吸收材料等新兴技术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并重塑格局 [2]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 论坛聚焦智能化技术驱动植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目标受众包括研发负责人、技术决策者、产品经理及临床医生 [3] - 会议规模为80-120人,地点为北京市知春路量子银座,时间为2025年3月19日 [4][13] 论坛主题与议程 智能化设备驱动的植介入研发创新 - 探讨机器人、导航技术、智能传感器及先进软件技术如何提升器械精准性与微创性 [4] 植介入医疗器械的技术趋势与实际应用 - 从AI辅助规划到术后远程监控,研究前沿技术如何转化为临床应用以提升医疗效果与患者体验 [4] 高性能材料与可吸收材料的创新 - 聚焦生物兼容性材料和可吸收材料的应用,探索提升植入设备功能与适配性的路径 [4] 主题演讲嘉宾与内容 - 赵清将分享智能化时代植入介入医疗器械的市场趋势,重点关注智能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及生物材料 [5] - 冯骥将分析房颤电生理手术的技术需求与AI的潜在应用,基于22年导管类介入耗材研发经验 [6] - 彭亮将探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的路径,其研究成果曾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7] - 牛旭锋将研究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如何推动植入介入器械发展,主导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8] - 杨鹏将介绍3D打印全降解血管支架的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深耕可降解血管支架技术 [9] 圆桌论坛与资本视角 - 圆桌论坛将围绕手术机器人、AI技术、智能导航、生物材料及资本市场讨论行业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路径 [10] - 许谦将从资本视角分析植入介入医疗器械产业趋势,曾投资华龛生物、盟科药业等企业 [11][12] 会议组织 - 主办单位为思宇MedTech与Informa Market旗下Medtec China团队,承办单位包括北京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等 [13]
转型突破,东风日产靠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0 08:0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提出"更像新势力"的转型方向 通过发布全新新能源天演架构及4大尖点技术(全球最高集成1 4合1智能电驱 AI零压云毯座椅 端到端大模型全场景高阶智驾 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实现技术体系焕新 [1] - 管理层实施三大改革举措 包括紧抓研发 品牌建设 渠道转型 研发体系从全球车型导入转向本地化研发 [1] - 未来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 2026年底前推出5款新能源车型 覆盖纯电 插混 增程多种动力形式 [3] 产品与技术革新 - N7车型采用封闭式前脸设计和分体式大灯 融合新势力科技感与日产经典V-Motion元素 [6] - 搭载与Moment a联合开发的端到端大模型智驾系统 支持高速NOA 城市记忆领航 全场景智能泊车 算力达60TOPS的高通骁龙8295P芯片 [7] - AI零压云毯座椅配备49个智能传感器 形成"电子皮肤"系统 支持OTA升级和体态自适应调节 [8] - 电池系统通过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试验 采用热电分离结构 实现全场景快充 [9]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 供应商体系从全球转向本土化 合作名单扩展至高德 百度等科技企业 [2] - 与头部智驾供应商Moment a合作实现一段式端到端智驾技术落地 [11] - 成为首个全面拥抱华为鸿蒙座舱的合资品牌 双方分工开发智能座舱系统 [12] 品牌与渠道变革 - 发布"尽兴由NI"新品牌主张 推动员工矩阵号建设 学习小米华为的营销方式 [16] - 建立新能源专属门店 优化购车流程 分离订单与交付功能 销售人员着装年轻化 [16][17] - 实施"在中国 为中国 向全球"战略 N7车型已做好出海准备 [17] 研发体系升级 - 研发团队将扩招至4000人 设计开发采用四团队(东风日产先进工程技术中心 日产中国设计中心 日产全球设计中心 东风汽车全球造型设计中心)提案竞争模式 [12][13] - N7车型实现全流程本土化开发 展示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决心 [13]
报名!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智能化时代下的植介入器械
思宇MedTech· 2025-03-08 22:51
行业趋势 - 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成为植入和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2] - 智能化设备、精确成像技术、可吸收材料等新兴技术推动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并重塑行业格局 [2] 论坛概述 -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由思宇MedTech联合Informa Market旗下Medtec China团队策划,聚焦智能化技术驱动的植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创新 [3] - 论坛面向研发负责人、技术决策者、产品经理及希望转化成果的医生等专家 [3] - 会议规模为80-120人,将于2025年3月19日在北京举行 [4][5] 论坛主题 - 智能化设备驱动的植介入研发创新:探讨机器人、导航技术、智能传感器及先进软件技术如何提升器械精准性与微创性 [4] - 植介入医疗器械的技术趋势与实际应用:从AI辅助规划到术后远程监控,推动前沿技术临床应用 [4] - 高性能材料与可吸收材料的创新:聚焦生物兼容性材料和可吸收材料的应用,提升植入设备功能与适配性 [4] 演讲嘉宾及内容 - 赵清(思宇MedTech主编)将分享智能化时代的植入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趋势 [5] - 冯骥(心诺普医疗技术中国区副总裁)探讨房颤电生理手术的技术需求与AI潜在应用 [6] - 彭亮(中科鸿泰联合创始人)解析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的路径 [7] - 牛旭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讨论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如何推动植入介入器械发展 [8] - 杨鹏(北京阿迈特高级研发工程师)分享3D打印全降解血管支架的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 [9] - 待定嘉宾将从资本视角分析植入介入医疗器械产业趋势 [10] 圆桌论坛 - 围绕手术机器人、AI技术、智能导航、生物材料及资本市场等话题,探讨行业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路径 [10] - 圆桌嘉宾包括丹麓资本管理合伙人许谦,其专注医疗大健康投资,对医疗器械产业资本运作有深刻洞察 [11][12] 参会信息 - 观众参会免费但需审核,需填写预登记报名表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13]
报名!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智能化时代下的植介入器械
思宇MedTech· 2025-03-04 11:52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成为植入和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核心发展方向 [2] - 智能化设备、精确成像技术、可吸收材料等新兴技术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并重塑格局 [2]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 论坛由思宇MedTech联合Informa Market旗下Medtec China团队策划,聚焦智能化技术驱动的植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创新 [3] - 目标参会人群包括研发负责人、技术决策者、产品经理及希望转化成果的医生等专家 [3] - 会议规模为80-120人,地点为北京市知春路量子银座,时间为2025年3月19日下午14:00-17:30 [4][5] 论坛主题 - **智能化设备驱动的植介入研发创新**:探讨机器人、导航技术、智能传感器及先进软件技术如何提升器械精准性与微创性 [4] - **植介入医疗器械的技术趋势与实际应用**:从AI辅助规划到术后远程监控,推动前沿技术临床应用以提升医疗效果与患者体验 [4] - **高性能材料与可吸收材料的创新**:聚焦生物兼容性材料和可吸收材料的应用,优化植入设备功能与适配性 [4] 演讲嘉宾及议题 - **赵清(思宇MedTech主编)**:分享智能化时代植入介入医疗器械的市场趋势,侧重智能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及生物材料 [5] - **冯骥(心诺普医疗技术中国区副总裁)**:探讨房颤电生理手术的技术需求与AI潜在应用,专注导管类介入耗材和设备研发 [6] - **彭亮(中科鸿泰联合创始人)**:解析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的路径,主攻医疗机器人科研与产业化 [7] - **牛旭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分析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如何推动植入介入器械发展,主导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III类医疗器械转化 [8] - **杨鹏(北京阿迈特高级研发工程师)**:介绍3D打印全降解血管支架的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深耕可降解血管支架技术 [9] - **待定嘉宾**:从资本视角解读植入介入医疗器械产业趋势 [10] 圆桌论坛 - 主题为“智能设备如何重塑植入介入医疗器械”,涵盖手术机器人、AI技术、智能导航、生物材料及资本市场等话题 [10] - 嘉宾包括丹麓资本管理合伙人许谦,专注医疗大健康投资,曾投资华龛生物、盟科药业等企业 [11][12] 参会信息 - 观众参会免费但需审核,需通过指定链接或二维码填写预登记报名表 [13]
沸腾!猛增570%!
券商中国· 2025-03-02 20:48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2025年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呈现同比增长态势,小鹏汽车单月交付30453辆,同比增长570%,登顶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榜首 [2] - 比亚迪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2.28万辆,同比增长163.9%,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6.70万辆 [3][9] - 小米SU7 Ultra锁单量突破10000台,提前完成全年任务,2月交付量超2万辆,累计交付超18万辆 [2][6][7]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月新能源零售预计达60万辆,渗透率回升至48%,未来几个月市场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3] - 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125.0万辆,同比增长13.6%,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13] - 2025年智能汽车市场规模预计接近万亿元,L2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已达55.7%,智驾平权时代有望到来 [15][16] 车企动态与战略 - 小鹏汽车连续4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台,累计交付60803台,同比增长375%,MONA M03连续3个月交付超1.5万辆 [5] - 理想汽车2月交付2.63万辆,同比增长29.7%,累计交付119万辆,推出首款纯电SUV理想i8 [5] - 比亚迪携手大疆发布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覆盖多品牌及车型,实现动态起降、智能跟飞等功能 [3] 智能化技术发展 - 超10个汽车品牌提出"智驾平权"计划,特斯拉向中国市场分批次推送FSD功能,智驾之争愈演愈烈 [14] - 城市NOA硬件成本有望压至3000元级,触发10万-15万元车型标配潮,高阶智驾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16] - 智能化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变革,2025年将迎来智驾功能升级和平价版智驾系统普及 [14][15]
由量到质,鸿蒙智行开始蜕变
36氪· 2025-03-01 21:30
鸿蒙智行销量表现 - 2025年2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量21517辆,其中智界交付9580辆,问界交付11315辆 [2] - 2025年至今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量达56504辆,成新势力品牌销量佼佼者 [2] - 鸿蒙智行旗下全车型成交均价表现不错,是中国车市成交均价领先品牌 [3] 鸿蒙智行发展历程 - 2021年12月华为与赛力斯跨界携手推出问界品牌 [5] - 2023年问界新M7上市25天获5万个大定订单,数月后月交付量爬升至5位数 [5] - 2024年问界新M7成中国新势力年度销冠,保持30万级中国新势力车型TOP级销量 [5] - 2025年鸿蒙智行旗下4个品牌6款车型在售,今年将有问界M8等多款新车上市 [6] 鸿蒙智行快速成长原因 - 华为全体系能力支持,其在ICT领域深耕30多年,有资源、肯投入、求速度 [7][8] - 华为在底层芯片等全链路多年自主研发,成果领先,构筑鸿蒙智行产品竞争力 [9] - 华为有IPD项目管理流程,强调跨部门合作,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10] - 华为消费者理解能力、高端品牌营销经验与渠道,助力鸿蒙智行超车 [11] 华为赋能与行业影响 - 2月鸿蒙智行技术发布会公布汽车新技术,底盘领域有领先硬件与感知能力,主动安全功能升级 [14][15] - 鸿蒙智行产品搭载华为领先技术,展现中国汽车工业对前沿技术的探索 [16] - 华为汽车合作伙伴队列壮大,2月新增4家转投鸿蒙智行的传统豪华车经销商,累计准入35家 [18][19] - 鸿蒙智行独特商业模式可提升汽车生命周期各环节,解决就业压力,孵化优秀品牌,助力中国汽车“走出去” [20] - 鸿蒙智行使命是帮助中国汽车工业打造“国民品牌”,让中国汽车向更高价值迈进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