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转型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中小银行挖掘绿色贷款隐性场景“蓝海”
中国经营报· 2025-05-28 12:54
区域银行参与绿色贷款的程度逐渐加深。《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期,青岛银行、天津农商银行 等多家银行落地绿色金融银团贷款。还有很多区域银行深耕本地资源禀赋设计绿色项目落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严展对记者指出:"在绿色金融的市场竞争层面,已经从'显 性争夺'转向'隐性发掘',区域银行可以专注本区域重点产业低碳转型需求挖掘。" 在绿色贷款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区域银行高效准确的"识绿",并且有针对性创新绿色金 融产品和服务,是体现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关键。天津农商银行方面指出:"接下来天津农商银行将坚定 不移锚定'绿色金融'发展赛道,深度洞察行业趋势,积极开拓绿色金融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 银团贷款落地 区域银行在绿色贷款市场的增长情况越来越引人注目。 从2024年上市银行年报来看,区域银行绿色贷款规模较小但绿色贷款增长表现较好,最高实现144.63% 的增长。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显示,青岛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373.49亿元,较上年年末增幅达到42.91%; 北京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为2103.5亿元,增速43.11%;郑州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为91.46亿元,增幅达 123.73%;瑞丰银行 ...
创新驱动低碳跃迁 传统行业“破茧成蝶”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13
行业转型与金融支持 - 广东某陶瓷企业通过725万元转型金融贷款实现生物质燃料替代原煤,单位产品标准煤能耗下降18% [1] - 广东省发布全国首个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标准,明确55条低碳技术路径及信息披露要求,覆盖"转型主体+转型项目"双维度 [2] - 8家金融机构与陶瓷企业签约授信1.7亿元,落地转型贷款1.37亿元,同步推动玻璃、水泥、钢铁行业转型票据及贷款落地 [3] 金融产品创新 - 广东银行机构推出44种转型金融专属产品,包括利率与碳排放挂钩的动态定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32.44亿元覆盖41个项目 [5] - 广发银行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为企业实现20.74%碳减排后给予5基点利率调减,东源农商行通过定制方案为钢铁企业节省200万元成本 [5] - 短流程炼钢转型贷等产品助力吨钢电耗降低150kWh、吨钢能耗下降30% [5] 政策协同机制 - 广东构建"专业机构增信+政策杠杆撬动"模式,第三方机构如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参与转型项目认证 [6] - 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结合财政贴息(如阳江市对建材行业贴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6][7] - 绿色贷款规模达42363.63亿元(同比+18.4%),转型金融成为绿色金融体系增量 [7]
融合化、转型化、市场化——2025年绿色金融发展年度报告
证券日报网· 2025-05-19 12:10
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 - 实体经济绿色化、科技化、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企业生产运营全流程的科技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深化[2] - 科技金融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精准性,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高效收集处理企业环境信息,降低"洗绿"风险,优化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3] - 数字金融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如在线申请绿色信贷、远程审核项目资料,提升交互效率,腾讯"碳LIVE"平台、兴业银行"点绿成金"系统已实践[4] - 绿色金融推动科技、数字企业绿色化发展,联合开发绿色科技信贷、绿色数字债券等创新产品[5][6] 转型金融发展 - 2025年转型金融顶层设计与标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央行牵头制定第二批七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覆盖航运、化工等行业[7] - 转型金融工具创新加速,2024年转型类债券发行规模713.42亿元,同比提升43%,可持续挂钩债券为主,预计转型贷款、债券、基金、保险及衍生品将扩容[8] ESG指数ETF与绿色金融衍生品 - ESG指数及跟踪产品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末中证指数公司累计发布147条ESG指数,沪市绿色指数跟踪产品89只规模超800亿元,绿色ETF46只规模超300亿元[9] - 绿色金融衍生品有望推出碳指数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产品,碳配额质押融资、碳收益权证券化(ABS)将丰富[10] 绿色金融交易市场多层次化 - 全国碳市场扩容,2025年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完成首次履约,"十五五"期间梯次纳入玻璃、造纸、石化等行业[12] - 自愿减排市场基础制度完善,2025年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完成登记并交易,第二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涵盖煤矿瓦斯回收利用与公路隧道照明节能[12] -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平台建设加速,完善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等初始分配和交易机制,促进跨区域交易与市场互联互通[13] 绿色价格信号强化 - 碳数据核算优化,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上线,各地开展企业碳账户试点[16] - 企业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推进,2025年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落地关键年,领先企业将率先尝试披露[17] 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 欧盟强化绿色贸易壁垒,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系统性修订,出台《清洁工业协议》计划筹集超1000亿欧元支持清洁制造业[20] - 中国将研究制定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与欧盟就碳关税核心问题达成协议,探索建设离岸碳交易市场[21]
九江银行落地首单畜牧业转型金融业务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16 18:55
公司概况 - 九江大业牧业有限公司是九江市修水县的黑山羊养殖龙头企业,主营黑山羊良种繁育、生态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 [1][2] - 公司总占地260余亩,黑山羊养殖销售量19876头,年产值达6000万元 [2] - 公司是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畜禽疫病净化场及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 生产模式创新 - 采用"高床养殖+地下发酵+智能通风"设计,开放式智能羊舍配备五级电动卷帘自动调节氨气和异味浓度 [1][2] - 自主研发绿色循环养殖体系、氨气智能控制系统等,实现人工成本下降60%、机械成本下降95%、用药量减少90% [2] - 羊粪通过钢丝网漏入下层发酵间,经生物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每年可转化有机肥约1568吨 [1][2] 金融支持 - 九江银行为公司量身定制转型金融综合服务方案,3个工作日内发放300万元农业转型专项贷款 [1] - 贷款创新将企业碳减排潜力、联农带农成效等纳入授信考量,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和配套支农再贷款政策支持 [1][2] 社会效益 - 深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统一供种、防疫、培训等机制,年均培训养殖农户500人 [2] -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修水县黑山羊特色养殖产业延链补链 [2] - 绿色养殖模式获"大国农匠一等奖",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可行范本 [2][3]
绿色金融发展年度报告(2025):融合化、转型化、市场化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5 1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加速键,在政策体系、市场运行、产品服务、机构发展、区域建设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25年绿色金融发展或呈现六大特征,包括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融合,转型金融发展,被动产品发展,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价格信号强化,加强国际合作等[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加速键 - 转型金融成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发力点:顶层设计完善,国家级文件加速出台,标准体系更新突出转型金融,监管制定相关标准,地方机制落地实施[9][10] - 全国碳市场扩容预期推动价格提升: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扩容预期带动价格提升、交易量略微下降,交易额上涨,地方碳市场量跌价升,试点间量价差异明显[13][14][21] - 传统绿色金融产品呈多元化、国际化发展:产品种类丰富,ESG体系完善,国际化进程加快,绿色信贷和债券多元化、精细化发展,国际化服务跨境项目[25][26] - 金融机构积极推动“首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落地:银行业“首创”服务方案助力多行业转型,保险行业开展绿色保险实操创新[28][29] - 绿色信息披露标准不断完善,披露要求不断提升:中国迈入ESG信息强制披露阶段,金融机构以身作则,披露主体范围扩大[30][32][33] - 部分地区加速探索转型金融,形成宝贵的“地方经验”:多地出台地方性转型金融目录,实践应用涵盖多方面,区域协同效应显现[35][37][38] - 不断提升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中的领导力:国际话语权与领导力提升,合作成果推进,金融机构发挥主体作用支持跨境合作[41][42][43] 2025:绿色金融六大趋势展望 - 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与数字金融将加速融合发展:实体经济转型推动三者融合,科技金融提升精准性,数字金融优化服务模式,绿色金融推动二者发展[46][47][49] - 转型金融仍将是绿色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顶层设计与标准体系完善,加速工具创新,产品将扩容[50][51] - 以ESG指数ETF为代表的被动产品将迎来大发展:资本市场改革带来机遇,可持续发展指数体系完善,衍生品或有发展机遇[54][55] - 绿色金融交易市场将呈现多层次化发展:完善两大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平台,加速绿色金融信息化平台建设[59][60][61] - 价格信号作用将得到强化,推动形成绿色溢价:资本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解决碳核算问题,推动企业成本内部化,培养支付意愿[63][64][67] - 面对全球气候治理多重挑战,将主动加强国际合作:美国“退群”、欧盟强化壁垒带来挑战,我国将制定NDC,应对壁垒,加强合作[68][69][72]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迎来机遇期,还要下哪些功夫?
中国环境报· 2025-05-06 11:07
政策支持与行业机遇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生材料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 - 《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等政策为资源循环产业提供体系建设、领域聚焦和模式创新的指南 [1]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首支"国家队"正式成立,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1] -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为行业创造新契机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资源回收利用流程规范化程度不足,经济效益实现不充分,保障机制不健全 [1] - 废旧电池、退役风光电组件、报废汽车等特定品类回收存在高环境污染风险环节 [2] - 需加强电池、风电机组、光伏设备等退役设备的评价与检测体系建设 [2] 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 - 鼓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有价金属高效提取、废塑料化学回收等关键技术研发 [2] - 推动逆向物流、产品服务化、"互联网+回收"等商业模式创新 [3] - 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资源回收"数智提效" [3] - 石化、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可通过资源循环开辟新增长点 [3] 基础设施与机制建设 - 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废气污水固废处理设施等绿色基建 [4] - 打造资源循环产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再生产品溯源追踪 [4] - 升级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和科技创新机制 [4] 政企协同与国际合作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探索市场与政府协同发力的新模式 [5] - 促进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对话,构建资源循环国际合作平台 [5] -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设世界一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 [5]
绿色金融探索协同共赢之路
经济日报· 2025-04-30 06:0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风景如何转化为美丽经济?这既是绿色金融的服务目标,也是服务难点。 记者近期赴浙江省杭州、绍兴、嘉兴等地调研采访时发现,破题的关键在于创新思路、整合资源、量体 裁衣,优化生态环保项目的融资模式,完善制度规则设计,形成生态、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量身定制优化产品 "你看这个V形山谷,建坝条件特别好,等大坝立起来,上游300平方公里的水都能汇聚到水库,可以发 挥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一系列作用。"在距离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约30公里的镜岭镇,记者站 在澄潭江边,顺着唐一帆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个写着128米字样的立牌。唐一帆是绍兴市镜岭水库工 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据他介绍,预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是128米,总库容能达到3.13亿立方米。 正在建设中的镜岭水库是浙江水网的一个重要"结"点工程。此前,绍兴市已有一座汤浦水库,但随着产 业发展、人口集聚,原有水库已无法充分满足需求,镜岭水库便于2022年4月启动了前期工作,计划于 2028年底前完工。该水库建成后,将与原有的汤浦水库一道,在保障绍兴市供水的基础上,跨流域辐射 周边城市,形成协同效应。 除了防洪、供水,建设镜岭水库还能提升当地水质, ...
绿色金融周报(第183期)|央行:19项绿色金融标准正在研制;中债估值中心试发布绿金主题债券表征曲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6:46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 - 央行已发布6项绿色金融标准,另有19项新标准正在研制,支持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规范发展 [4] - 央行牵头完成钢铁、煤电、建材、农业四大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制定,试点地区累计发放转型贷款425亿元 [4] - 中国联合欧盟、新加坡发布《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M-CGT),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编制本地可持续金融目录提供参考 [4] 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试发布绿色金融主题债券表征曲线,涵盖绿色信用债、绿色产业债、绿色商业银行债三大细分领域 [5] - 绿色主题债明确排除城投债及特殊条款债券,确保数据精准反映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成效 [5] - 农发行发行首单国家储备林建设主题绿色债券40亿元,发行利率1.4761%,认购倍率达2.87倍 [9] 地方绿色金融政策与实践 - 深圳市公示2025年环境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名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 [6] - 深圳纳入强制披露的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长,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覆盖面的增长将加速地区金融机构碳中和进程 [6] 碳市场动态 -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最高价80.60元/吨,最低价75.70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下跌5.75% [7] -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614,145吨,总成交额125,442,199.00元 [7] - 截至2025年4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40,927,169吨,累计成交额43,927,966,475.48元 [7] 绿色金融创新实践 - 中诚信托设立"2025年中诚信托光萱单一资金信托",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分布式光伏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8] - 光萤新能源业务覆盖十余省市,签约业务量突破40亿元,通过"农户屋顶+央企投资"创新模式整合千家经销商资源 [8] - 农发行国家储备林主题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的贷款投放,预计显著提升区域生态屏障功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