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
搜索文档
中国最长超深超大基坑地下高铁站海门北站核心区基坑底板“封底”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16:41
中国最长超深超大基坑地下高铁站海门北站核心区基坑底板"封底" 中新网南通10月30日电 (记者 朱晓颖)30日,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简称"沪宁合高铁")关键控 制性工程——海门北站核心区基坑最后一块底板完成浇筑,标志着目前中国最长超深超大基坑地下高铁 站核心区基坑底板实现"封底",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项目现场。张乾兴 摄 目前,海门北站总体工程已完成超过80%,后续将全面展开墙板柱施工,预计2026年3月底完成主体结 构施工。 作为沪渝蓉高铁的东段线路,沪宁合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建成后,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之间建立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优化沿长 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项目现场。张乾兴 摄 海门北站采用两台六线站场布局,地下一层为换乘通道,地下二层为高铁站台层,地下三层预留地方城 际轨道层。车站北侧衔接规划中的南通新机场,建成后将成为集高铁、航空、城轨、地铁、公交、出租 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 中铁一局沪渝蓉高 ...
纽威数控跌1.84%,成交额1.39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10-30 16:07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中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3] - 主要产品系列包括大型加工中心、立式数控机床、卧式数控机床等,涵盖200多种型号 [2][3] - 针对人形机器人行业开发了数控卧式车床系列,适用于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回转类零件的高精密加工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大型加工中心41.31%,立式数控机床33.38%,卧式数控机床22.68%,其他机床及附件2.14%,其他(补充)0.49% [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20.70亿元,同比增长12.88% [9] - 2025年1月至9月,归母净利润为2.06亿元,同比减少9.36% [9]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0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23亿元 [10] 市场表现与股东情况 - 截至10月30日,总市值为75.64亿元,当日成交额为1.39亿元,换手率为1.83% [1]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1.35万,较上期增加10.47%;人均流通股为33841股,较上期减少9.48% [9] - 十大流通股东中,广发优势成长股票A(011425)为新进股东,持股316.14万股;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发起A(019457)持股122.24万股,相比上期减少47.48万股 [10] 资金与技术面 - 10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59.53万元,近5日主力净流出6191.18万元,近20日主力净流出6616.09万元 [5][6] - 主力持仓占比为8.07%,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未控盘 [6]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5.00元,股价靠近支撑位16.44元 [7]
上海沪工跌2.02%,成交额2.0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36.9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30 10:56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30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22.33元/股,成交额2.08亿元,换手率2.90%,总市值71.0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36.95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15.06万元,大单净卖出652.02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1.68%,近5个交易日、20日和60日分别上涨7.87%、5.83%和22.89% [1] 公司基本面与股东结构 - 2025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为6.41亿元,同比减少12.65%,归母净利润为-197.32万元,同比减少104.20% [2]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4.71万,较上期增加29.93%,人均流通股为6756股,较上期减少23.0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8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81.59万元 [3] 机构持仓与业务构成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永赢高端装备智选混合发起A(015789)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57.28万股,较上期增加59.5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146.26万股,较上期增加45.66万股 [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焊接与切割设备占95.33%,高端装备配套占2.34%,机器人系统集成占1.25%,其他占1.08% [1]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其他通用设备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盘、卫星互联网、军民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商业航天(航天航空)等 [1]
桐昆股份的前世今生:营收673.97亿元行业居首,2025年Q3净利润15.62亿远超同行
新浪证券· 2025-10-29 19:27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27日,于2011年5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全球涤纶长丝产能最大的企业,拥有完整的PTA—聚酯—涤纶长丝全产业链 [1] - 公司从事各类民用涤纶长丝、坯布的生产、销售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673.97亿元,在行业14家企业中排名第一,远超第二名东华能源的233.07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5.62亿元,排名行业第一,第二名东华能源净利润为8439.97万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涤纶预取向丝营收269.79亿元,占比61.10%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6.30%,高于行业平均的46.91% [3]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81%,低于行业平均的6.71% [3] 管理层与股东结构 - 董事长兼总裁陈蕾2024年薪酬为240.55万元,2023年为208.04万元,同比增加32.51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A股股东户数为5.01万,较上期减少28.96%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4.78万,较上期增加40.76%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592.21万股,相比上期增加946.67万股 [5] 机构观点与预测 - 东方财富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98.60亿元、1037.42亿元和1052.74亿元 [5] - 东方财富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5亿元、24.86亿元和27.47亿元 [5] - 国金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04.84亿元、1099.13亿元和1202.02亿元 [6] - 国金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9亿元、20.55亿元和23.69亿元 [6] - 国金证券给予公司2025年23倍估值,目标价17.02元/股 [6] 行业分析与公司优势 - 公司具备显著的规模和成本优势 [1] - 涤纶长丝产业链利润变动主要看供给侧投放节奏,行业短暂承压后将迎来拐点 [6] - 公司实现了对上游重要原材料的覆盖,老旧产能和小规模装置有出清风险,公司将受益于产能出清行情 [6] - 二季度长丝产销率大幅修复,去库趋势显著,行业格局优化,龙头充分收益 [5]
建元信托涨2.32%,成交额1.4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55.6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9 11:18
10月29日,建元信托盘中上涨2.32%,截至11:14,报3.09元/股,成交1.48亿元,换手率0.89%,总市值 304.19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1255.69万元,特大单买入2100.53万元,占比14.21%,卖出403.81万 元,占比2.73%;大单买入3384.36万元,占比22.90%,卖出3825.39万元,占比25.88%。 建元信托今年以来股价跌11.71%,近5个交易日涨2.66%,近20日跌1.28%,近60日涨1.98%。 建元信托所属申万行业为:非银金融-多元金融-信托。所属概念板块包括:中盘、长三角一体化、融资 融券、低价、信托概念等。 截至9月30日,建元信托股东户数9.47万,较上期增加9.76%;人均流通股57725股,较上期减少8.89%。 2025年1月-9月,建元信托实现营业收入0.00元;归母净利润5156.65万元,同比增长24.25%。 分红方面,建元信托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6.2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9月30日,建元信托十大流通股东中,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位居第八 大流通股东,持股 ...
老凤祥涨2.02%,成交额8659.2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453.6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9 11:14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49.58元/股,总市值259.3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453.60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514.11万元,大单净买入1939.49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5.06%,但近5个交易日上涨1.43%,近60日上涨4.47% [2]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以珠宝首饰为主,占比84.55%,其次为黄金交易,占比14.84% [2]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33.56亿元,同比减少16.52%,归母净利润12.20亿元,同比减少13.0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6.0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8.56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4.87万户,较上期增加15.31% [2] - 同期,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527.55万股,较上期减少97.19万股 [3] - 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11002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创力集团跌2.07%,成交额1484.8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62.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9 10:2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9日盘中下跌2.07%至6.14元/股,成交额1484.86万元,换手率0.37%,总市值39.7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2.53万元,大单买入占比10.71%,卖出占比21.66%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7.85%,近5个交易日下跌1.92%,近20日上涨4.96%,近60日上涨3.72% [1] - 今年以来2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3月6日,龙虎榜净买入4721.80万元,买入总计占比20.96%,卖出总计占比8.51%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成立于2003年9月27日,于2015年3月20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煤矿机械装备制造、研发、生产、销售、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煤机销售业务占比92.18%,矿山节能减排业务占比3.73%,其他业务占比不足5%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概念板块包括低价、智慧矿山、小盘等 [2]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3.51万,较上期减少11.19%,人均流通股18429股,较上期增加12.61% [2]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1.61亿元,同比增长0.87%,归母净利润8176.94万元,同比减少17.06%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0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28亿元 [3]
密尔克卫跌2.01%,成交额1877.9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2.3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9 10:02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29日盘中股价下跌2.01%,报58.14元/股,总市值91.94亿元,成交额1877.96万元,换手率0.20%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2.32万元,其中大单买入155.51万元(占比8.28%),卖出113.19万元(占比6.03%)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5.15%,近5个交易日下跌1.89%,近20日下跌9.93%,近60日上涨7.33%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28日,于2018年7月13日上市,是专业化工供应链综合服务商,提供货运代理、仓储和运输等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及化工品物贸一体化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化工品分销(MCD)占比48.08%,全球货代业务(MGF)占比24.02%,仓配一体化(MWT)占比17.40%,全球移动(MGM)占比9.96%,其他业务占比0.53%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物流,概念板块包括跨境电商、快递概念、小盘、人工智能、长三角一体化等 [1] 财务表现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06.70亿元,同比增长11.70%,归母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7.0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4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88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股东户数为1.13万户,较上期减少9.63%,人均流通股14034股,较上期增加10.6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131.35万股,较上期减少133.28万股 [3] -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005669)新进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610.37万股 [3] - 兴全合润混合A(163406)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427.68万股,数量不变 [3] - 兴全商业模式混合(LOF)A(163415)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399.04万股,较上期增加6.23万股 [3] - 中欧时代先锋股票A(001938)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引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拓展
人民日报· 2025-10-29 06:33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战略规划 - 串联上海、南京、苏州等经济重镇,汇聚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众多上市科技公司,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1] -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以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1] - 面向“十五五”,各城市需积极推动建设,率先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1] 区域合作与协同机制 - 上海普陀区已与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8个城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建设 [1] - 需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走廊经验,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跨区域协同机制 [1] - 需加强政策聚焦,建立健全政府间协同推进体系,探索打造跨区域创新联动体和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 [1] 产业创新与资源整合 - 发挥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各自优势,通过合作创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中心城市的创新链向周边地区扩散 [2] - 通过开放创新平台、提供创新券等措施,使各地企业可低成本共享中心城市的创新资源 [2] - 支持企业在中心城市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促进其主动跨区域融合 [2] 发展目标与全球定位 - 需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2] - 目标是培育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带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带功能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带功能 [2] - 奋力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带 [1][2]
长三角涌动“嘉”速度:科技人才浙江嘉兴话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05:37
活动概况 - 2025"星耀南湖·长三角科技人才周"在浙江省嘉兴市开幕,汇聚了部分院士专家、名校代表及各类人才嘉宾500多人[1] - 活动期间将举办长三角青年人才"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2025嘉兴人工智能产学研融合创新大会等10项主题活动和若干重点配套活动[4] 人才引进与流动 - 嘉兴市通过政策与服务展现"引才诚意",推动人才跨区域流动,例如嘉善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联合开展人才项目评审,推行"双聘制"[1] - 推动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职务系列和继续教育学时"四个互认",并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职称联合评审委员会[1] - 联合上海虹桥、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及苏州吴江等地启动"长三角人才一体化——促进人才流动共享发展"专项行动,旨在破除人才流动制度壁垒[2] 人才需求与产业匹配 - 2025年嘉兴市先进制造业新引进人才2.24万人,占该市引进人才总量的26.70%,较2024年提升5%以上,其中本硕博人才占比均高于该市企业占比[3] - 企业对技术、技能类人才的需求高度集聚,合计超过80%[3] - 集成电路、新材料、新一代网络通信等优势产业构筑了坚实的人才"基本盘",需求占比近70%[3] -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贡献了新增人才需求,显示良好发展态势[3] - 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衔接,构建"彼此需要、相互成就"的价值闭环[3] 科研平台与创新环境 - 嘉兴市拥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包括浙大智慧绿洲、北理工长三院、乌镇实验室等,将水乡的灵秀温润转化为创新创业的澎湃动能[1] - 城市发展目标为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强调人才支撑的重要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