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
搜索文档
A股晚间热点 | 工信部发文!支持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23:09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 - 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围绕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19条思路举措 涵盖市场开放 应用场景拓展 产业生态培育 电信资源优化 监管和协同推进等六方面 [1] 城市更新改造政策 - 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提出通过整体改造 规划拔点 整治提升等方式对城中村进行拆除新建 拆整结合或整治提升 实施途径包括储备改造 委托改造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或引入开发主体合作改造 [2]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 商务部与江苏省政府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 支持布局实施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 着力突破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 [3] 平台企业支持个体工商户 -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个体工商户座谈会 指出平台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流量扶持做"加法" 运营费用做"减法" 金融赋能做"乘法" 能力短板做"除法"取得成效 将帮助提升数智化运营水平和培育"种子"商户 [4] 华为存储产品发布 - 华为发布三款AI SSD新品 包括高性能系列HUAWEI OceanDisk EX 560和SP 560 以及大容量系列HUAWEI OceanDisk LC 560 单盘容量最高达122/245 TB 为业界最大单盘容量 [5] 离境退税政策 - 吉林省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6] QFII持仓情况 - 截至8月26日 663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QFII身影 持仓市值排名前三为生益科技95.50亿元 紫金矿业33.83亿元 九号公司-WD 11.69亿元 东方雨虹和恒立液压持仓市值均超9亿元 [9][10]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道指涨0.22% 标普500涨0.04% 纳指跌0.14% 英伟达跌近1% 中概股普跌 理想汽车跌超6% 小鹏汽车跌超4% [11] 美国对印度关税政策 - 美国对印度50%关税税率正式生效 2024年印度向美出口金额达873亿美元(约6247亿元人民币) 印度出口商表示美国客户取消订单 花旗估计该关税可能使印度年度经济增长率减少0.6至0.8个百分点 [12] OpenAI重组进展 - OpenAI重组计划或因与微软谈判不理想推迟至明年 双方在多项关键问题上存在分歧 原有协议持续至2030年 重组需修改现有商业合同条款 [13] 房地产政策松绑 - 苏州取消市区新房2年限售措施 华泰证券认为北京上海地产新政叠加资本市场走强有望加速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进程 看好一线城市复苏节奏 推荐"三好"地产开发商 头部物管公司和香港本地地产股 [14] 上市公司业绩公告 - 深深房A上半年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732% 山东黄金净利润28.08亿元同比增长102.98% 巨化股份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147% 华域汽车拟2.06亿元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进入固态电池领域 金隅集团上半年亏损14.96亿元同比转亏 [15]
亚马逊将在越南推出推出卫星互联网服务
新浪财经· 2025-08-27 22:57
公司股价表现 - 美股周三早盘股价上涨0.2% [1] 战略投资计划 - 计划在越南推出柯伊伯卫星互联网服务 [1] - 承诺至2030年投资5.7亿美元建设相关基础设施 [1] 业务发展布局 - 柯伊伯项目通过低地球轨道卫星网络为偏远地区及岛屿提供宽带互联网连接 [1] - 与SpaceX旗下星链项目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1]
晚报 | 8月28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8-27 22:38
机器人 - 英伟达推出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 包括开发者套件Jetson AGX Thor和量产模组JetsonT5000 可在端侧设备同时运行多个生成式AI模型 最大限度降低对云端依赖 [1]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目标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90% 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重要终端产品将获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和法规体系支持 [1] - 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具身智能产业链高技术壁垒细分龙头及新技术带来潜在颠覆性机遇 [1] 稀土 - 北方稀土上半年营业收入188.66亿元同比增长45.24% 净利润9.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51.52% [2] - 稀土主要品种价格8月以来平均上涨超10万元/吨 三部门发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 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 [2] - 国内永磁行业需求旺盛 部分磁材企业排产延至10月中旬 下游需求提升推动价格上涨 2025年三季度稀土永磁企业有望量价齐升释放业绩 [2] 量子计算 -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自建国内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落地深圳南山区 建成后预计年产光量子计算机达数十台/套 形成批量生产产能 [3] - 量子计算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核心驱动力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 应用场景从专用计算向通用计算拓展 推动金融、医药、能源等领域深度变革 [3] - 产业处于技术驱动向应用牵引关键转折期 2025-2030年为商业化落地黄金窗口 有望迈进千亿美元市场规模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量子科技列为核心战略 [3] 卫星互联网 - 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 加快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 [4] - 鼓励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业创新应用 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低空智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4] - 我国卫星通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20% 未来十年随着成本下降和政策支持 产业有望成为万亿级蓝海 [4] 出版 - 《2024-202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达17485.36亿元再创新高 比上年增加8.07% [5] - 书报刊数字化收入稳中有进 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网络动漫三个板块收入规模增幅明显 技术创新(AI、区块链、VR/AR)为核心驱动力 [5] - 政策支持与用户需求转变推动产业升级 全球化拓展与细分市场崛起(如少儿读物、网络文学)为增长点 产业向技术驱动+生态整合+全球拓展演进 [5] 氮化镓 - 华为与山东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开发1200V全垂直GaN-on-Si沟槽MOSFET 采用"氟注入终端(FIT-MOS)技术"显著提升器件性能 达到与成本高昂GaN衬底器件相当水平 [6] - 为千伏级电力电子系统提供极具成本效益解决方案 有望推动氮化镓器件在新能源汽车快充、光伏储能、5G通信设备等领域普及 降低成本并加速市场应用 [6] - 全球氮化镓器件市场预计2030年达6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1.2% 华为突破或成行业拐点 为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新机遇 [7] 宏观行业政策 - 商务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 探索率先使用创新药械和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技术购买服务试点 着力突破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 [8] - 工信部批量颁发空间无线电台执照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 支撑我国低轨星座高效建设和快速发展 [8] - 上海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 将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优先纳入改造范围 广州深入推进城中村及老旧小区改造 [9] 行业动态 - 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成立 49家上市公司作为创始会员 [9] - 小米澎湃OS3将于8月28日发布 [10] - 吉林省9月1日起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12] - "联通星系"01星-04星四颗低轨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12] - 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完成历史性starlink卫星模拟部署 一次发射相当于20倍猎鹰9号容量 [12] 市场表现 - 稀土磁材板块表现突出 北方稀土上半年业绩大增且三部门发布稀土总量调控管理办法 北矿科技涨停 [14] - 光通信板块受海外大行上调光模块龙头目标价和英伟达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推动 剑桥科技8天5板 东田微涨停 [14] - 国产芯片板块因寒武纪中报业绩大增和DeepSeek称UE8M0 FP8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天普股份4天4板 博通集成、瑞芯微等涨停 [14]
盛洋科技2025半年报:营收增长16.62% 车载高速线缆产能突破月产3万公里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2:1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6.6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81万元,同比微降1.74% [1]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净利润达1746万元,同比增长192.88%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加149.41% [2] 业务驱动因素 - 射频电缆类产品销售订单显著增加推动营收增长 [1][2] - 全球通信产业持续发展及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带动需求 [2] - 车载高速线缆产能达月产3万公里规模 [1][3] - 通过生产线改扩建与设备智能化改造提升产能 [3][4] 战略布局进展 - "有线/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双轮驱动战略进入落地阶段 [3] - 重点研发高速率、大容量数据线缆产品满足数据中心等领域需求 [3] - 3台罗森泰设备已融入高性能数据铜缆研发生产体系 [4] - 卫星通信终端业务聚焦海事终端、北斗车载终端及卫星互联网终端 [4] 行业机遇 - 数据缆线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增速超过10% [3] - 2031年全球数据缆线市场规模预计达29.56亿美元 [3] - 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进程显著提速 [5] - 低轨卫星星座需2-3年技术验证和组网完善周期 [5] 技术研发突破 - 在北斗车载终端与5G卫星电视终端实现自主研发突破 [1][5] - 与行业领先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5] - 积极探索车路协同、应急通信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5]
三维通信:卫星通信领航赛道,全球业务提速拓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1: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4.10亿元 [1] - 海外通信业务收入达2.38亿元,保持平稳增长 [5] - 铁塔运营业务收入8664.58万元,同比增长12.59% [3] 卫星通信业务 - 卫星通信运营服务收入9345.63万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 - 子公司海卫通商船客户规模稳中有进,构建高中低轨卫星网络泛在接入能力 [2] - SeaCube平台完成多艘船舶功能测试与验证,带动连接船舶设备数量快速增长 [2] - 工信部向三家运营商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政策利好加速国内低轨卫星落地 [2] 铁塔运营业务 - 累计拥有通信铁塔站点超万座(含已转签及转签中站点),资产规模持续巩固 [3] - 全新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运营效率,覆盖合同管理、收付结算等核心模块 [3] - 中国铁塔表示铁塔机房将成为国家算力网络关键节点,提供边缘算力共享服务 [4] - 专业团队已组建完成并启动探索潜在运营类业务机会 [3] 海外业务拓展 - 欧洲市场积极开拓新客户并推进与头部运营商测试准入流程 [5] - 北美与拉美区域市场影响力持续深化,带来稳定收入与利润 [5] - 中大功率无线覆盖系列产品凭借性能优势获客户青睐 [5] - 已完成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市场调研,为海外拓展奠定基础 [3] 技术研发与战略布局 - 加大智慧商船应用研发投入,创新完善SeaCube船岸云一体化平台 [2] - 深度融合AI与边缘计算能力,为智慧航运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2] - 下半年将聚焦核心战略客户需求,加速商业机会向订单转化 [6]
亚马逊(AMZN.US)5.7亿美元布局越南卫星互联网 与SpaceX展开正面竞争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21:41
亚马逊柯伊伯计划越南部署 - 公司计划在越南部署柯伊伯卫星服务 通过低轨卫星网络为偏远地区及岛屿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 [1] - 公司承诺至2030年投资5.7亿美元建设相关基础设施 包括在北部北宁省共建最多六个地面站及终端制造基地 [1] - 公司已在胡志明市注册成立"亚马逊柯伊伯越南有限公司" 并正式提交低地球轨道卫星服务运营申请 [1] 项目进展与竞争格局 - 公司首批27颗卫星已于今年4月从佛罗里达发射升空 标志着太空互联网网络正式进入部署阶段 [1] - 竞争对手SpaceX的Starlink已率先获得越南政府批准 将在同一时期实施类似卫星互联网计划 [1] - 公司正申请开展试点项目 计划五年内为消费者、企业及政府用户提供服务 [1]
关于国产星座,我说几句真心话
36氪· 2025-08-27 19:52
行业背景与近期动态 - 中国星网在21天内进行5次发射 部署38颗卫星 显著加快GW星座部署节奏 [1] - 传闻有关部门即将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 潜在获牌方包括三大运营商 中国星网及上海垣信 [1] - 卫星互联网热度提升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关注 投资标的搜索活动激增 [1] 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首颗高通量卫星中星16于2017年发射 采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 总容量达20Gbps [5] - 2020年成功发射首颗Ku频段高通量宽带卫星亚太6D 总容量50Gbps [5] - 2023年发射首颗超百Gbps容量高通量卫星中星26 [5] - 低轨星座需通过成千上万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 与传统中高轨卫星存在显著技术差异 [6][8][9] 竞争格局与挑战 - SpaceX通过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成功验证低轨星座商业化路径 [10] - 国内地面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发达导致卫星通信长期被忽视 战略判断存在失误 [12][13] - 民营航天领域起步较晚 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12] - 低轨星座需面临境外市场准入挑战 包括政府审批和用户认可度问题 [17] 部署时间压力 - 根据ITU规定 GW星座需在2029年前完成约1300颗卫星部署 2032年前完成6500颗 2035年完成全部13000颗组网 [19] - 截至2025年8月 GW星座仅部署不到100颗 未来4年需完成1200余颗 年均部署压力达300颗 [20] - 上海垣信千帆星座规划15000颗卫星 需在2032年前完成1500颗部署 2038年完成全部组网 目前已完成5次发射部署90颗 [20] 产业链配套 - 终端厂商对卫星通信持观望态度 主要顾虑包括成本 芯片方案及星座选择 [21] - 手机直连卫星成为重要技术趋势 对终端要求低但需星座具备更强技术能力 [21] - 国内民营火箭在运力和可靠性方面尚难以支撑万级卫星组网任务 [20] 牌照政策解读 - 即将发放的牌照属于A13-1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区别于此前常见的A23类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 [25] - 牌照发放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 真正商业运营仍需等待2-3年星座部署完善 [25] - 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最早布局天通卫星 中国联通基于天通验证技术 中国移动发射试验卫星并寻求民企合作 [26]
到2030年我国卫星通信用户或超千万
新华社· 2025-08-27 18:09
发展目标 - 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1] - 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 [1] - 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 [1] 产业生态培育 - 持续开展卫星通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 [2] - 制定和完善卫星通信技术、产品和建设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 - 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2] 市场开放与应用拓展 -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 [1] - 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 [1] - 促进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1] 资源管理与监管优化 - 科学规划卫星通信码号资源并推进频轨资源创新管理 [2] - 优化市场准入和设备进网等许可审批工作 [2] - 指导企业依法履行国家安全主体责任 [2] 技术发展路径 - 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 [1] - 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 [1] - 进一步提高我国网络覆盖水平助力电信普遍服务 [1]
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36氪· 2025-08-27 18:06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中国星网在2025年8月26日成功发射低轨10组卫星,这是一个月内GW星座的第6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迎来里程碑式发展 [1] - SpaceX凭借猎鹰9号可复用火箭优势,2024年发射次数超过全球其他所有运载火箭服务商总和,星舰第十次试飞基本成功 [1] - 中国采用"国家队+民营企业"协同模式:国家队主导战略布局,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突破,虽与SpaceX存在差距但增速明显 [1] 关键技术突破 - 可重复使用火箭领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及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民营公司加速研制,未来为低轨互联网星座提供高效组网发射服务 [2] - 卫星批量化制造:上海G60卫星数字工厂采用数字孪生、柔性智能制造等技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2] - 卫星互联网应用:GW星座和千帆星座组网提速,为交通运输、智慧农业、应急救灾、低空经济等领域赋能 [2] 商业航天核心逻辑与定义 - 商业航天核心逻辑形成"技术突破降低成本→成本下降扩大市场→市场需求拉动创新"良性循环 [4] - 商业航天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通过市场规则配置资源要素,以市场化机制获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标 [5][7] - 区别于传统政府主导的战略性、科研性、公益性航天活动,政府角色转向政策引导与采购支持 [5] 全球商业航天发展历程 - 政府主导期(1950s-1980s):美苏冷战太空竞赛驱动,以国家战略和科学探索为首要任务 [6][8] - 商业化起步期(1980s-1990s):政策松绑开启卫星通信等民间应用需求 [6][8] - "新航天"突破期(2000s-至今):SpaceX等私营企业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私人资本推动产业发展 [6][8]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轨道发射259次,2873枚航天器入轨,近70%火箭发射由民营企业提供 [12] - SpaceX Falcon 9火箭2024年送入轨道航空器数量达1,859,610kg载荷质量,优势显著 [10][11] - 中国航天为全球绝对第二力量,民营火箭公司如中科宇航、星河动力、蓝箭航天奋力追赶 [10][11] 中国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级政策: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将商业航天定位为"新增长引擎" [15] - 政策演进:从2014年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2020年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2025年推动大规模示范应用 [14][15] - 地方政策:北京、上海、广东等超20省市出台专项政策,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 [16][18] 产业集群布局 - 京津冀产业带:北京海淀商业卫星集群、亦庄火箭集群、天津制造集群、雄安卫星互联网集群 [20] - 长三角产业带:上海闵行火箭制造、南京卫星通信、苏州制造、杭州商业卫星集群 [20] - 大湾区及西部产业带:广州航天制造、深圳航天信息集群;西安动力、成都卫星、绵阳制造集群 [20] 资本投入与融资 - 2015年后行业融资高度活跃,2024年投资金额达130.41亿元 [22] - 资本角色:加速技术创新迭代、推动规模化工业化、催生产业生态"鲶鱼效应" [23] - 投资重点考量火箭/卫星研制、卫星通信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方向 [24] 市场规模与结构 - 2024年全球航天经济规模达4150亿美元,商业航天占比近80%成为核心驱动力 [25][26] - 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是最大组成部分,定位导航授时领域2023年创造2090亿美元收入 [26] - 卫星服务中消费者服务852亿美元、企业服务197亿美元、遥感服务35亿美元 [32] 技术驱动因素 - 可复用火箭技术通过重复使用摊薄发射成本,当复用次数达阈值后成本下降显著 [35] - 卫星小型化/标准化采用立方星平台和商用元器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制造成本 [35] - 激光通信具备高信道吞吐率、强抗干扰能力,终端体积/重量/功耗更优 [42] 代表性企业进展 -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为全球首款入轨液氧甲烷火箭,2024年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 [67] - 中国星网:GW星座规划12,992颗卫星,2025年8月在轨超80颗,30天内实现6连发 [69][71] - 蓝星光域:激光通信终端LX-Z4在轨建链超300小时,建链成功率100%,最快4秒建链 [61][64] - 格思航天:上海5万㎡智能工厂年产300颗卫星,2025年交付200+颗卫星 [63][65] 未来应用场景 -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成为6G重要愿景,卫星通信扮演关键角色 [74][75] - 天基计算将数据处理环节搬至太空,解决延迟和带宽痛点 [35] - 太空数据中心利用深空环境被动散热,10年运营成本仅820万美元(地面1.67亿美元) [77]
梅安森:子公司知与行已取得部分卫星互联网牌照
证券日报网· 2025-08-27 17:12
公司业务进展 - 参股子公司知与行已取得部分卫星互联网牌照 包括《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1] - 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通信业务 内容分发网络业务以及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1] - 知与行公司正在推进办理相关扩容申请事项[1] 业务状态说明 - 相关业务办理以及商业推广尚在进行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