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厦门金达威及子公司获“辅酶Q10油剂”发明专利证书
新浪财经· 2025-09-26 15:50
公司知识产权进展 - 公司及子公司厦门金达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专利涉及一种辅酶Q10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为ZL202310111297.8 [1] - 专利申请日为2023年 专利权期限为二十年 授权公告日为2025年 [1] - 该专利取得虽不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但利于技术创新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增强核心竞争力 [1] 技术领域与产品特性 - 发明涉及辅酶Q10技术领域 其辅酶Q10油剂中辅酶Q10在高含量下能稳定以分子形态存在 [1] - 该辅酶Q10油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的特性 [1]
小米17系列、汽车定制服务发布,雷军:五年时间让小米完成蜕变
环球网资讯· 2025-09-26 14:33
小米17系列产品创新 - 产品线调整为标准版、Pro、Pro Max三款机型布局高端市场 [3] - 全球首发3nm工艺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CPU性能与A19 Pro相当,GPU性能显著提升 [3] - 搭载"妙享背屏"支持个性化壁纸定制、信息通知同步及自拍/帮拍等影像功能 [5] - 屏幕采用国产M10发光技术,发光效率达82.1cd/A实现技术突破 [7] - 全系配备含硅量16%的金沙江电池,能量密度最高达894Wh/L,Pro系列应用L形封装异形叠片技术 [7] - Pro系列搭载徕卡影像系统及国产第三代LOFIC技术,支持逆光抓拍和潜望式长焦 [7] - 售价4499元起,9月25日开启预售 [9] 汽车业务进展 - SUV车型YU7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交付量超4万台 [10] - 家庭用户占比69%,有孩家庭占比85% [10] - 推出26项定制服务涵盖车漆、内饰、轮毂等配置,起订价10万元 [12] - 北京汽车工厂店设立400余平定制服务中心,每月限量40台 [12] 生态链产品升级 - 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采用低反屏设计,65-98英寸四款尺寸,首销价5199元起 [13] - 米家冰箱Pro 560L支持鲜肉零下不冻结和自动制冰,首销价6399元 [13] -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实现三筒分区洗,首销价3999元起 [13] - 同步推出路由器BE10000 Pro(1699元)、Sound 2 Max音箱(1999元)等新品 [13] 技术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0-2025年研发投入从93亿元增至300亿元,研发人员从1万增至2万人 [16] - 自研玄戒O1芯片使公司成为大陆首家具备3nm制程设计能力的企业 [16] - SU7 Ultra位列国内50万以上纯电轿车销量前列,刷新纽北赛道电动车圈速纪录 [16] - 手机业务稳居国内4000-5000元价位头部,Q2欧洲市场超越苹果 [16] - 科技家电Q2收入同比增长66.2%,空调产品7月跻身全渠道前三 [16]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2025年底投产 [16] 战略转型与规划 - 2020年确立"技术为本"核心原则,计划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 [14] - 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企业,聚焦芯片、汽车等核心技术领域 [14][17]
新点软件拟最高5000万元回购用于股权激励业绩承压三年半累计研发投入
长江商报· 2025-09-26 11:58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 回购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回购价格不超过42元/股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回购期限为12个月内 [2] - 按回购资金上限5000万元测算 分别占总资产的0.79% 归母净资产的0.94% 流动资产的0.97% [2] - 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及/或员工持股计划 目的包括增强投资者信心和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2] 股价表现与回购溢价 - 截至9月24日午间收盘股价为28.09元/股 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92% [3] - 拟定最高回购价格42元/股较现价28.09元/股高出49.52% [3] 财务表现分析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8.24亿元、24.41亿元、21.46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5.73亿元、1.95亿元、2.04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7亿元同比下降14.57% 净利润亏损6218万元同比下降162.73% [3] - 上半年毛利率为59.77% 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 [3] 资产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63.1亿元 归母净资产53.44亿元 流动资产51.59亿元 [2] 业务定位与技术投入 - 公司是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 聚焦政企数字化领域 提供智慧招采、智慧政务和数字建筑整体解决方案 [3] - 2022-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26亿元、5.13亿元、4.55亿元、2.01亿元 三年半累计达16.95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申请发明专利3项 获得授权12项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2项 获得授权3项 [4] 技术发展重点 - 公司持续在不见面交易支撑、大数据治理与智能分析、人工智能及大模型、国产化BIM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 [4]
美股异动|GE Vernova股价连跌三日市盈率高企引发市场忧虑
新浪财经· 2025-09-26 07:01
来源:市场资讯 尽管如此,GE Vernova仍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公司于9月24日宣布将部署直接空气捕获技术,计划年 捕获1500吨碳。然而,这一利好消息并未能提振市场信心,反而在利好兑现的背景下,股价当日收跌 0.70%,显示市场对短期内的技术突破尚存疑虑。 分析最近的市场动态,可以归结出几个影响GE Vernova股价的主要因素。首先,根据相关报道,GE Vernova自2024年4月分拆以来,股价已上涨了350%,其目前的市盈率高达151倍,远高于市场的平均水 平。这种高估值在短期内导致了一定的获利了结压力,这也是近期股价滑落的一个原因。 此外,分析机构近期对GE Vernova的增长前景表现出一些谨慎。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相关机构 将其目标价从668美元下调至658美元,反映出对其短期内盈利能力的担忧。这种评估调整也在一定程度 上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政策层面上,美国政府宣布使用紧急权力阻止燃煤电厂的关闭,此举意在维持2025年前约8.1吉瓦的燃 煤发电容量不被退役。这一政策对清洁能源公司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为电力市场的传统燃煤项目 占据了资源,削弱了新能源市场的增长预期。 (来源:美股情 ...
美股异动|英特尔股价飙升89亿美元投资助力创新攀峰
新浪财经· 2025-09-26 06:55
股价表现与市场关注 - 英特尔股价在连续三天上涨后,于9月25日收盘上涨8.87%,创下自2024年7月以来的最高价[1] - 公司的市场动向备受投资者期待[1] 重大投资与合作 - 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购入英特尔9.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展现对公司复苏计划的支持[1] - 英伟达注入50亿美元资金,与英特尔合作开发下一代PC和数据中心芯片[1] - 英特尔正与苹果进行初期投资会谈,苹果视其为潜在代工合作伙伴以实现供应链多元化[1] 业务挑战与技术发展 - 尽管获得投资,公司芯片代工业务仍需更大规模客户与订单以提升产能利用率[2] - 公司致力于提升制程技术竞争力,包括推进Intel 14A工艺研发,并期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14A和18A节点的量产[2] - 半导体行业竞争激烈,快速的技术迭代与市场开拓是公司复兴的关键[2] 未来增长评估 - 评估公司未来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其在晶圆代工业务上的进展以及新技术节点的量产情况[2] - 在财政纪律与技术创新的共同作用下,公司有望重塑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地位[2]
赛轮集团如何用20年“冲”进中国民企500强?
齐鲁晚报· 2025-09-26 05:44
核心技术突破 - 成功解决轮胎行业"魔鬼三角"难题,实现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和耐磨性能同时优化 [1][2] - 世界首创化学炼胶技术实现产业化,液体黄金轮胎成为橡胶轮胎工业史上第四个里程碑式创新 [2] - 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20%,研发人员占比达13%以上,拥有国内外专利2000余项 [3] 产品创新成果 - 全球首发彩边轮胎,采用非污染稳定材料经过上千次实验验证,实现色彩持久不褪色 [5] - 彩边轮胎搭载ARMORSEAL自密封胶技术、SILENTTREAD专利静音绵(降噪9分贝)及RFID芯片 [6] - 除液体黄金轮胎外,赛事胎、越野胎、巨胎等工程胎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3][4] 全球产能布局 - 海外建有越南、柬埔寨、墨西哥、印尼生产基地,年规划产能达3155万条全钢胎/1.09亿条半钢胎/46.7万吨非公路轮胎 [7] - 埃及新项目投资2.91亿美元建设360万条子午线轮胎产能,辐射亚非欧三大市场 [7] - 建立四大全球研发中心(青岛/多伦多/法兰克福/胡志明),产品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7][11] 智能制造体系 - 发布全球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实现全链条智能化管理 [4] - 采用"全球一个工厂"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全球生产协同与供应链高效运营 [8] 品牌价值提升 - 首度跻身2025全球轮胎品牌价值前十,蝉联中国最具价值轮胎品牌 [10] - 品牌价值达1128.96亿元(年增123亿元),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105位 [10] - 通过赛事合作(F4/CTCC)、国际体育营销(欧洲杯/奥运会)及文化活动提升全球影响力 [10]
由厚到薄!三利谱从“一无所有”到“自主可控”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02:15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偏光片市场曾几乎全部依赖日韩进口 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是行业常态[2] - 本世纪初本土企业合计市占率不足3% 呈现"缺芯少屏"窘境[3] - 如今三利谱与另外两家国内企业合计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 实现从"一无所有"到"自主可控"的逆袭[2] 公司技术突破 - 2007年成立时面临无技术 无设备 无人才的困境 从实验室开始自主研发[3] - 2010年建成国内第一条宽幅TFT偏光片生产线 成本仅为日本方案的1/7[4] - 2022年成功开发全球首款35微米超薄偏光片 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7] - 偏光片厚度从200微米逐步降低至69微米再到35微米 满足折叠屏 VR眼镜 车载显示等新兴领域需求[6] 产业链整合成果 - 2018年起向上游延伸 主动扶持国内供应商联合攻关材料技术[5] - 原材料国产化率已超50% 明年预计达到80% 成本还能再降15%至20%[6] - 与华为 小米 京东方等龙头企业进行创新产品合作[6] - 为原材料厂商提供试用机会与改进空间 促进上游原材料国产化[6] 产品应用领域 - 车载显示领域:超高耐久染料系偏光片通过多项车规级认证 在多家头部客户实现量产 打破日企长期垄断[7] - VR/AR领域:Pancake光学膜技术成为重要技术储备 超薄偏振片解决折叠光路设计核心难题[7] - 产品应用于手机 电视 汽车液晶显示屏等多元场景[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80亿元 同比增长41.97%创历史新高[7] - 第二季度营收达到8.74亿元 环比增长超过8%显示强劲增长势头[7] 未来发展规划 - 正在筹建国家级偏光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标在基础材料领域作出更多原创性突破[7] - 从追赶向引领技术创新转变 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7]
由厚到薄! 三利谱从“一无所有”到“自主可控”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02:14
行业地位与市场突破 - 中国偏光片市场从几乎全部依赖日韩进口到国内三家企业合计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 [3] - 本世纪初本土企业合计市占率不足3% [4] - 公司实现从0到1突破 走出自主可控逆袭之路 [3] 技术发展历程 - 2007年成立时无技术、无设备、无人才 从实验室开始自主研发 [4] - 2010年建成国内第一条宽幅TFT偏光片生产线 成本仅为日本方案的1/7 [4][5] - 2022年成功开发全球首款35微米超薄偏光片 实现细分领域从跟跑到领跑转变 [10] 成本控制与国产化进展 - 宽幅生产线建设成本仅1亿多元 相比日本成套方案7-8亿元大幅降低 [4][5] - 原材料国产化率已超50% 明年预计达80% [6] - 原材料国产化推进可使成本再降15%至20% [6] 产品技术创新 - 偏光片厚度从200微米降至69微米 再突破至35微米 [7] - 开发超高耐久染料系偏光片通过多项车规级认证 打破日企垄断 [9] - Pancake光学膜技术解决折叠光路设计核心难题 为VR/AR设备提供关键材料 [10] 产业链合作与客户拓展 - 与华为、小米、京东方等龙头企业进行创新产品合作 [8] - 为原材料厂商提供试用机会与改进空间 促进上游原材料国产化 [8] - 车载显示产品在多家头部客户实现量产 [9] - 与多家头部VR厂商达成深度合作 [10] 财务表现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80亿元 同比增长41.97% [10] - 第二季度营收8.74亿元 环比增长超过8% [10] 未来发展规划 - 正在筹建国家级偏光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 目标在基础材料领域作出更多原创性突破 [10] - 致力于从技术追赶向引领技术创新转变 [10]
广州握手网络:以技术创新驱动互联网销售与数字化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9-25 22:4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华南地区领先的科技服务企业,核心使命为“技术赋能商业”,专注于互联网销售、定制化技术服务及前沿技术开发三大领域 [1]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洞察,为众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1] 互联网销售业务 - 公司通过构建智能化营销体系,帮助企业打通线上线下流量闭环,依托大数据分析与AI算法提供精准用户画像、个性化推荐及全渠道运营支持 [2] - 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营销平台可实时追踪消费行为,动态调整策略,使中小企业销售额平均提升超40% [2] - 公司积极探索即时零售等新兴模式,通过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以缩短交付周期 [2] 技术服务能力 - 公司组建了超过60人的专业团队,涵盖云计算、物联网及行业解决方案设计等领域,提供从技术咨询到落地实施的一站式服务 [2] - 公司在工业技术研发与技术转移领域经验丰富,其技术解决方案已累计带动合作企业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体现在对边缘计算、5G通信及视频处理技术的研发投入 [4] - 公司开发的“雾节点+云平台”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智慧安防与应急管理场景,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实时响应能力 [4] - 公司探索技术融合,例如将AI算法与区块链结合,为金融、电商行业构建可信数据交互平台 [4] 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 - 公司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技术为锚点推动互联网销售与服务模式革新,成为区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 [6] - 公司在竞争激烈的高技术服务业中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6] -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需求释放,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赋能企业实现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7]
九强生物:公司将“破解行业痛点、引领技术方向”作为核心发展目标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21:48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战略规划核心方向为做开拓者而非复制者 [1] - 公司将破解行业痛点、引领技术方向作为核心发展目标 [1] - 跟随式研发无法推动行业进步且难以构建长期竞争壁垒 [1] 研发理念 - 公司始终以破解行业痛点和引领技术方向为发展目标 [1] - 期待与投资者共同见证公司未来的突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