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
搜索文档
深圳市打造最好最优创新创业生态 中小企业活跃度连续多年领跑全国
中国发展网· 2025-08-18 15:24
深圳创新企业数量与质量 - 深圳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2.1万家 [1] - 2024年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 数量位居全国榜首 [1] - 深圳"小巨人"企业平均申请专利152件 PCT专利6.5件 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2][4] - 2024年新增298家国家级"小巨人"中近30%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 [2][4] 企业创新成果与技术突破 - 沛远智能推出全国首个基于RDK X3的高尔夫球童机器人 研发周期仅14个月 [1] - 荣耀折叠旗舰手机Magic V5以8.8毫米厚度217克重量刷新全球最轻薄折叠屏纪录 [1] - 量旋科技研发出全球首台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 实现中国超导量子芯片首次出海 获数亿元B轮融资 [1] - 微光医疗自研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内窥OCT系统 成为首个向海外出口国产OCT设备企业 [3] - 优必选2024年研发投入4.78亿元 占同期总营收13.05亿元的36.6% [3] - 荣耀全球拥有七大研发基地 100多个创新实验室 研发团队占比超70% 全球专利28600余项 月申请量超300件 [3]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建设 - 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家 总量达6家 居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一 [2][6] - 新增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9家 总量达16家 居全省第一 [2][6] - 通过"链主企业+配套企业"模式促成专精特新企业与行业龙头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超500项 [5] - 机器人谷形成完整产业链 包含越疆科技等领军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 [5] 创新投入与知识产权 - 2024年深圳独角兽企业42家 总估值1599亿美元 拥有141件授权发明专利 151件发明申请 [4] - 独角兽企业与"小巨人"企业在集成电路 机器人等硬科技赛道展现强大内生动力 [4]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深圳构建全链条培育机制 包括梯度培育政策 "工业上楼"政策 "深i企"平台服务 [7] - 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 补偿比例最高达80% 首次获贷企业给予2%贴息 单户最高20万元 [7] - "中小企业融资虚拟园区"集聚43家金融机构 提供58款特色信贷产品 [7] - 商事主体登记实现1平台1次申报1日办结 全程零见面零费用零跑动 [8]
用创新之火点亮清洁能源之光——中广核持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电力报· 2025-08-18 15:22
核心观点 - 公司持续推动创新发展 在核电 新能源 非动力核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 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先锋力量 [1] 研发投入与创新体系 - 2024年研发投入达59.5亿元 投入强度为3.8% [4] - 构建"6+1"产业体系 包括核能 核燃料 新能源 非动力核技术 数字化 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 [4] - 累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17000家企业共同发展 [4] 核电技术突破 -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设备国产化率超90% 具备整机装备100%国产化能力 [2] - 单台机组年发电量约100亿千瓦时 可满足100万人口年度用电需求 [2] - 完成欧洲用户要求认证和英国通用设计审查 [2] - 自主研发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和睦系统"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应用于30台不同技术核电堆型 节省近百亿元资金 [5][6][7] 新能源业务布局 - 国内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突破5600万千瓦 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12] - 业务类型全面覆盖风电 光伏 光热 抽蓄 储能 氢能 [12] - 建成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 可抗击17级超强台风 [8] - 在青海德令哈建设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 投产后年上网电量达36.5亿千瓦时 [10][11] - 德令哈5万千瓦光热示范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5亿千瓦时 [11] 非动力核技术应用 - 建成国内首座商用多室质子治疗设备生产基地 年供货能力3-4套系统 [7] - 单间治疗室年治疗患者最高达500人次 [7] - 产品入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和优秀国产医疗设备目录 [7] 创新融合发展模式 - 探索"新能源+"模式 将清洁能源与乡村振兴 环境治理相结合 [13] - 在和田地区实施万亩沙漠土壤化改造项目 采用"沙膜"技术改造沙漠 [9] - 建设国家能源光热研发中心 为行业积累创新经验 [11]
安徽有效发明专利突破20万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5 06:20
高价值发明专利增长 - 安徽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56件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1] - 从"十四五"初期不足5件增长至12.56件 显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1] - 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达76851件 较"十四五"初期增长1.5倍 [1] 产业分布与专利培育 - 近4.2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 [1] - 围绕六大传统优势产业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七大创新领域未来产业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 [1] 市场监管与执法行动 - 累计发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1009条 [1] - 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 重点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 [1] - 完成296家专利代理机构年报审核 核查涉嫌违法违规线索25条 立案14件 [1] 整体专利情况 - 安徽省有效发明专利突破20万件 居全国第7位 [1]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3.3件 [1]
政企研金齐聚首,历城这场对接会深层用意几何?
齐鲁晚报网· 2025-08-14 23:26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举办"港通天下 智创未来"服务企业精准对接会 旨在搭建政策、技术、资本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平台 [1][2] - 活动聚焦破解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企业融资难、技术转化场景不足等区域发展共性难题 [2] - 通过政府服务、科研智慧与金融资源的精准滴灌 助力产业发展稳级跃升 [2] 产业支持举措 - 市委组织部现场解读人才新政 为企业提供智力燃料 [2] - 招商银行等20余家金融机构发布定制化普惠方案 着力破解企业融资堰塞湖 [2] - 40家龙头企业带来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路演 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菜单 [2] 企业反馈与投资吸引力 - 北京瑞莱智慧公司高度认可历城区算力支持与产业链配套 计划将业务迁移至济南并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安全发展 [3] - 方石科技看重临港铁空水公无缝衔接的交通格局 认为其能降低产业链物流成本 是拓展华北市场的理想选择 [5] 区域战略优势 - 历城区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山东自贸试验区、强省会建设等多重战略核心交汇点 [4] - 济南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获批 使该区域成为政策红利聚集地 [4] - 四港联动枢纽优势显著:中欧班列枢纽辐射多国 15分钟直达国际机场 5公里连通小清河黄金水道 15分钟速达高铁站 [4] 产业基础与规模 - 临港经济开发区拥有69家规上工业企业、217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专精特新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5] -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提供2300P算力 泉城实验室等五大科研平台构成技术支撑体系 [5] - 历城区四大主导产业为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和新兴服务业 [6] 经济发展成效 - 历城区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6.3亿元 同比增长4.8% [6] -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居济南市第一 连续三年获评省市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区县 [6] 产业规划与平台建设 - 临港经济开发区以"3+2+1"产业格局推动现代医药、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三大主导产业发展 [6] - 重点培育人工智能与空天信息两大未来产业 强化贸易物流特色产业支撑作用 [6] - 超算科技园已集聚48家头部科技企业 齐鲁光谷汇聚26家核心企业且总投资额达43亿元 [7] 生态体系建设 - 通过对接会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生态 [7] - 目标使历城区成为济南东部实体经济压舱石和对外开放桥头堡 [7]
贝达药业: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8-14 19:43
公司产品管线 - 公司目前有8款产品处于商业化阶段 [1] - 在研管线涵盖肺癌和乳腺癌等多个肿瘤领域 [1]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推动创新发展 [1] - 构建创新生态圈 采用孵化、投资、赋能等方式与合作伙伴协同发展 [1] - 持续优化"四驾马车"发展战略 加快在研项目进度和商业化能力释放 [1] 经营成果 - 商业化产品为营业收入稳定增长打下扎实基础 [1] - 通过协同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案例 [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倡议锂产业链相关企业加强上下游协同,维护产业安全
新华财经· 2025-08-12 10:52
行业倡议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倡议书,旨在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锂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2] - 倡议内容包括坚定遵纪守法,树牢规范经营理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 - 加强上下游协同,维护产业安全,秉持产业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公平竞争原则 [1][2] 市场行为规范 - 坚决抵制无序竞争、垄断市场、虚假宣传等行为 [1][2] - 积极研判市场发展趋势,合理布局新建产能 [1][2] - 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战略合作层次与协同发展水平,增强信息透明度,减少沟通壁垒 [1][2] 供应链管理 - 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稳定市场供应,推动布局优化与产业链协同 [1][2]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维护行业良性发展环境 [1][2] 创新发展与可持续性 -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发展 [1] - 践行绿色生产,推动可持续发展 [1] - 遵守统计制度,强化自律意识,参与标准制定,提升国际竞争力 [1]
主城区范围已基本竣工 杭州高架灯箱迎来焕新
每日商报· 2025-08-11 06:24
杭州高架灯箱更新项目 - 杭州对全市路灯附属灯箱画面进行全面更新,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三个主题设计新画面 [2] - 历史文化名城主题以红色为主色调,采用西湖断桥、雷峰塔等标志性景观元素,展现杭州历史底蕴与古典韵味 [2] - 创新活力之城主题以蓝色为主色调,融入现代建筑、科技元素(如芯片),体现杭州在互联网、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2] - 生态文明之都主题以绿色为主调,使用西湖荷花、传统建筑等元素,呈现杭州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融合之景 [2] - 本次共计更新灯箱2500余套,主城区范围已基本竣工,采用符合户外使用标准的环保、耐候性材料确保画面质量 [2] - 灯箱画布材料具有抗极端天气性能,能减少褪色、变形或损坏等情况发生 [2] - 城市管理部门表示这些灯箱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和市民生活的氛围灯,体现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 [3]
2500余套路灯灯箱 用三组故事“讲”杭州文化
杭州日报· 2025-08-08 10:40
城市形象升级项目 - 杭州市对全市2500余套路灯附属灯箱进行全面升级,主城区更新工作已基本完成 [2] - 灯箱采用环保、耐候性材料,确保在各种极端天气条件下画面色彩稳定,减少褪色、变形或损坏 [2] - 灯箱以"三个为一组"组团式布局,车辆行驶时可形成连续动画效果,让市民在通勤途中"阅读"城市故事 [2] 设计主题与内容 - "历史文化名城"单元选取西湖断桥、雷峰塔等标志性景观,展现杭州历史文化底蕴 [2] - "创新活力之城"单元融入现代建筑、科技元素(如芯片),体现杭州在互联网、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2] - "生态文明之都"单元用西湖荷花、传统建筑等,呈现杭州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融合之景 [2] 项目意义与未来规划 - 灯箱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更是市民生活的氛围灯 [3] - 未来将建立动态更新机制,让城市家具持续讲述杭州发展新故事 [3]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墨汁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06:47
公司历史与品牌价值 - 公司创始于1865年 品牌创立160周年 2006年获评中华老字号 2014年墨汁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8] - 公司名称源自藏头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 得法多自古人书" 体现传承古人智慧的理念[11] - 创始人谢崧岱创墨初衷为降低寒门学子科举成本 非以盈利为目的[11] 核心技术优势 - 墨汁配方被列为国家秘密技术项目 采用桐油与松香燃烧青烟末为主料 墨汁黑亮如漆 落笔不晕[11] - 传承"制墨八法"工艺 包含熬胶 研磨 三次加料等八道工序 其中熬胶工序需凭经验判断胶体状态[12] - 每批墨汁根据节气与地区特点量身定制 保证品质稳定性[12] 产品创新与多元化 - 推出超10000种产品 包括文创产品100余种 涵盖墨膏 二十四节气定制墨汁 城市联名礼盒等[14] - 开发松烟味香水等墨香衍生品 与国内外调香师合作研发 拓展"嗅觉经济"市场[15] - 现打墨汁产品定价19元/小瓶 49元/大瓶 凭借"考试高中"寓意获得良好销量[16] 文化传承与国际化 - 墨汁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魏光耀拥有20余年制墨经验 通过视觉与嗅觉判断墨品质量[12] - 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在亚投行理事会年会等国际场合作为文化展示载体[13] - 匈牙利游客多丽娜体验制墨流程后书写"福"字 体现文化传播效果[13] 经营模式与设施 - 原"前店后厂"旧址改造为博物馆与新产品售卖场 保留历史老物件陈列[15] - 艺术中心内设咖啡休息区 吸引书画工作者在此寻找创作灵感[16] - 外国游客参观后常购买墨汁作为中国文化纪念品[13]
7月政治局会议解读
2025-08-05 11:20
7月政治局会议解读20250730关键要点总结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 中国经济面临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 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变[1] * 202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一季度5 4% 二季度5 2% 全年目标5%需下半年保持4 6%至4 7%增速[7][11] * 宏观政策需持续发力 包括加快政府债券发行 保持流动性充裕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4][14] * 扩张性政策与改革任务结合有望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2023年以来增速稳定在5%左右或略高[7][8] 重点领域改革方向 * 深化改革集中在科技创新 新兴支柱产业培育 统一大市场建设及市场竞争秩序优化[4][16] *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16] * 优化出口退税政策 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促进开放[17]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治理产能过剩问题的核心思路[22] 风险防范与民生保障 *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18] *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严禁新增隐形债务 有序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18] * 2025年大学毕业生数量达1 222万 民营经济提供新增就业90%以上[9][20] *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三农基础建设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合理[20] 双循环与内需潜力 * 促进双循环旨在增强国内市场需求 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现内外需平衡发展[11] * 扩大内需应从系统集成视角出发 投资驱动与消费驱动相得益彰[15]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扩大商品消费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15] 创新与产业发展 * 中国在从1到100的技术发展上有显著成就 如杭州六小龙和DeepSick项目[27] * 芯片制造领域有望通过新技术路线实现从0到1突破[27] * 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展现追赶特斯拉并形成巨大集群的态势[27] 国际比较与挑战 * 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在12 500美元左右 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门槛为14 000美元出头[12] *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导致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停滞 中国经济总量相对美国从70%降至60%[12] * 欧洲和美国指责中国输出过剩产能 但宝马奔驰多年向中国出口汽车未被视作过剩[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