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健康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大参林 2024 年与一季报业绩稳增长 大健康产业助力可持续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4-30 16:27
2024年业绩回顾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4.97亿元,同比增长8.01% [1] - 全国门店总数达16553家,年内净增2479家,通过"自建+并购+直营式加盟"模式拓展 [1] - 华南地区收入167.25亿元(占比63%),同比增长1.91%,拥有10043家门店(直营店6392家) [2] - 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地区收入增速达34.42%,成为新增长引擎 [2] 2025年一季度表现 - Q1营业收入69.56亿元,同比增长3.02% [3] - 归母净利润4.60亿元(同比+15.45%),扣非净利润4.55亿元(同比+14.82%),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68亿元,同比大增44.14%,显示经营质量提升 [3] - 券商预测2025-2027年营收将达291.68/321.44/354.00亿元,归母净利润11.05/12.72/14.65亿元 [3] 大健康产业布局 - 构建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4] - 全国35个仓库(总面积35万㎡),自主配送占比超80%,实现药品全程可追溯 [4] - 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保障药品供应 [4] 可持续发展举措 - 采用节能灯具/节水器具降低门店能耗,推广新能源车辆优化物流碳排放 [5] - 建立"中央仓+大区仓+地区仓"三级物流体系,强化环保教育与绿色办公 [5] - 通过乡村振兴项目缩小城乡健康差距,参与社区慈善与健康公益活动 [6] 核心战略优势 - "深耕华南,布局全国"战略下形成密集门店网络(华南门店超1万家) [1][2] - 三驾马车扩张模式(自建/并购/直营式加盟)支撑规模增长 [1] - 数字化能力与供应链优势赋能大健康产业长期发展 [6]
均瑶健康2024年益生菌业务营收达7.92亿元 已占整体营收“半壁江山”
证券日报网· 2025-04-30 15:4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4.58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01亿元 [1] - 2024年益生菌饮品及食品收入7.92亿元,2025年一季度益生菌食品板块收入同比大涨139.19% [2] - 2025年一季度电商渠道收入同比激增1173.33% [2] - 2024年国际市场营业收入8460万元,同比增长24.54%,2025年一季度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大涨77.43% [5] 业务发展 - 公司积极构建以益生菌为抓手的大健康支柱品类,开辟低温活性益生菌饮品新赛道并布局益生菌食品 [1] - 益生菌业务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1] - 公司孵化"每日博士"、"体轻松"等益生菌品牌 [2] - 新拓展东方购物、拼多多等电商渠道,与OLE、开市客、华住等重要客户完成战略签约 [4] - 联合推动低温益生菌饮品上市,加速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转化效率 [4] 研发与技术 - 公司整合均瑶润盈,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一体化闭环体系 [2] - 均瑶润盈是中国首家参与制定《食品加工用乳酸菌》标准的企业,拥有30000余株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资源库 [3] - 公司与江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形成"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 [3] - 公司实现益生菌原材料的掌握,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以缓解产能压力 [3] 市场与行业 - 2018年至2022年国内益生菌市场规模从647.7亿元增长至1093.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4% [2] - 预计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77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 [2] - 2025年国家层面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计划,推动全民健身和减肥 [6] - 健康产业在政策红利下加速扩张 [6] 国际化布局 - 均瑶润盈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益生菌出口第一大企业 [5] - 公司益生菌全球化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渐成为新的增长极 [5] - 与国外大厂相比,均瑶润盈具备价格优势和供应链稳定性 [5] 供应链管理 - 公司建立"原料-产品-渠道"一体化生态链模型 [3] - 2024年新引进4家友商选择泛缘供应链作为城配运营商 [4] - 优化仓配成本,依托强大的统仓统配实力 [4]
均瑶健康2024年报:益生菌营收破7.92亿元,抢占万亿健康赛道先机
新浪财经· 2025-04-30 11:52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推进“体重管理年”计划,拉开万亿级健康产业赛道,均瑶健康作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凭借在传统领域的龙头优势、益生菌业务的发展、全产业链布局及全球化战略,展现出强劲增长韧性与发展潜力,有望在大健康产业持续领航,实现业绩长期稳健增长 [1][9][10] 行业情况 - 2025 - 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从13.4万亿元增长至29.1万亿元 [2] - 2018 - 2022年国内益生菌市场规模从647.7亿元增长至约1093.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4%,预计到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77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超25% [5] - 国内益生菌行业在高端菌株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方面存在问题 [6]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在夯实常温乳酸菌品牌地位基础上,拓展至低温活性益生菌饮品,开发四大健康功能饮品系列,多元化布局健康食品细分领域 [2] - 公司构建“研发 - 生产 - 销售”产业链一体化闭环体系,在研发端有自主知识产权菌种库,与高校合作创新;上游掌握原材料,推进募投项目;下游建立一体化生态链模型,拓展渠道 [6][7][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4.58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4.01亿元营收,2024年味动力毛利率达38.39%,提升1.98% [3] - 2024年益生菌饮品及食品业务收入7.92亿元,2025年一季度益生菌食品板块收入同比大涨139.19%,一季度电商渠道收入同比激增1173.33% [4] 公司海外业务 - 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在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约8460万元,同比增长24.54%;2025年一季度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大涨77.43% [9] - 均瑶润盈是亚洲大型益生菌生产基地之一,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价格、供应链和制造成本优势 [9]
以岭药业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以岭药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经营业绩**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65.13 亿元,同比下滑 36.88%,净利润亏损 7.25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 6.1 亿元,同比增长 293%,应收账款规模比年初下降 11.76 亿元[3]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23.58 亿元,同比下降 6.5%,归母净利润 3.26 亿元,同比增长 7.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25 亿元,同比增长 11.23%,经营性净现金流 3.4 亿元,同比增长 19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下降 35 天[2][4] 2. **产品销售** - 呼吸系统:连花清瘟 2025 年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近 30%,预计 2025 年呼吸系统产品销售收入恢复至往年正常水平[2][6][12] - 心脑血管:处方药一季度因基数高和政策影响下滑,二季度预计逐步恢复性增长,2024 年心脑血管系列收入约 38.8 亿元[6][12] - 二线品种:静神胶囊等开户工作稳步推进,覆盖国内前十大精神卫生中心中的九家;八子补肾胶囊一季度发货同比增长 260%,预计全年销售额达 2 亿元左右;莲花清咳预计 2025 年销售收入达 3 亿元左右[2][7][13][14] - 健康科技板块:重点推广蓝帽子保健食品及功能性植物饮料,怡梦饮料单品销售超 1.2 亿,调节血糖饮料精力旺销售额超 5000 万[2][8] 3. **研发成果** - 中药新药:明目胶囊进入医保,芪芳鼻通片获批上市,柴黄利胆胶囊和芪桂通络片申报新药获受理,六个品种处于临床阶段,小儿连花清瘟颗粒处于三期临床,五项循证医学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刊[2][9] - 化学生物板块:四个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多个一类创新药处于临床前验证阶段,百乐宁已报产,SY0,206 片进入三期临床研究[2][10] 4. **未来规划** - 业务发展:各项业务逐步恢复正常,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研发产出效率,优化升级营销体系[11] - 精神领域:将简易厨房和一室两厅纳入医保,开展开户进院等工作,预计 2025 年销量翻倍,各达 1 亿体量[15] - 研发思路:每年计划投产一到两个品种,2026 年计划申报治疗 COPD 慢阻肺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新药,围绕多领域布局产品线[19] - 海外布局:通过中医络病理论、科技创新、加强合作开展出海工作,专利中药获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批文[23] - 销售团队:持续优化销售团队,院内强化推广能力,院外加大品牌建设和人员优化,希望院外收入贡献增大[24] - 大健康板块:形成药养电疗一体化模式和系列健康产品,未来采用经销加盟等新玩法推动发展[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毛利率情况**:2024 年心脑血管和呼吸类产品毛利率下降,2025 年一季度明显改善,中药原材料价格自 2024 年三季度呈下降趋势[5][12] 2. **配方颗粒集采**:在山东 15 省联盟和京津冀三家联盟中标多个品种,有助于省外业务拓展,2024 年收入近 3 亿元,今年有望增长[17][18] 3. **院内市场**:过去反腐影响院内市场,目前环境改善,2025 年扩展院端开户,提升销量[20] 4. **神经系统产品**:解郁安神片和益气养心丸入院覆盖 600 多家医院,2024 年销售额分别达 3600 万和 3000 万左右,2025 年计划加大投入实现翻倍增长[22]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11:3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代码600530,简称交大昂立,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81,364.41元,累计未分配利润-645,872,375.01元 [1][14]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18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9,144,409.32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 [1][35] - 公司主营业务为保健品、保健食品和保健品原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老年医疗护理机构的运营及管理 [4] 行业情况 - 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10.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9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8.7% [2] - 全球益生菌原料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超过900亿美元,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规模2028年将突破730亿美元 [2] - 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的6%,预计2035年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 [3] -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3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3] 保健品板块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肠道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和药食两用植物提取物系列产品,如昂立多邦胶囊、昂立一号口服液等 [5] - 2024年新增昂立多邦甘氧复合压片糖果、美之知耀光白番茄余甘子粉固体饮料等新品 [5] - 保健品原料产品包括益生菌、茶多酚、银杏叶提取物等,应用于保健品、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 [6] - 销售模式以电商自营为主,2024年新开10家店铺及1家经销商,拓展小红书、得物、抖音等平台 [9][10] 医养板块业务 - 自营营利性老年医疗护理机构6家,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 [11] - 主营业务收入包括医疗护理收入、康复理疗收入等,成本包括房屋租赁费用、员工薪酬等 [11] - 向非营利性老年医疗护理机构输出管理咨询服务,收取管理咨询服务费 [11] 财务及经营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2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98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0万元 [84] - 上海饰杰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32,956,30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0620% [86] 公司治理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等17项议案 [16][35] - 第九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等10项议案 [59][76]
两面针2025年一季度增收不增利 主业疲软与转型困境下亏损放大
新浪证券· 2025-04-25 15: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15.49%,但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417万元 [1][2] - 营收增长主要来自酒店用品业务扩张,但该业务利润空间有限 [2] - 2024年同期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获得8774万元收益,2025年一季度该收益几乎归零 [2] -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暴露主业疲软 [2] 业务结构 - 日化板块贡献绝大多数收入,但毛利率水平较低,远低于云南白药等头部品牌 [2] - 医药板块毛利率高于日化板块,但研发投入不足,缺乏爆款产品 [3] - 子公司亿康药业核心产品"苍鹅鼻炎片"线上销售一般,未能突破区域市场限制 [3] - 投入5亿元设立的大健康产业基金尚无实质性项目落地,管理成本增加拖累利润 [3] 市场竞争 - "中药牙膏"标签已被云南白药、片仔癀等品牌取代 [3] - 公司试图通过绿色产品(如竹牙刷、再生瓶)寻求差异化,但定价过高导致市场接受度极低 [3] - 在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足,被迫依赖低端市场维持规模 [2] 战略问题 - "日化+医药"双主业战略进一步暴露失衡 [3] - 未在日化领域建立技术壁垒,也未在医药板块形成产品矩阵 [3] - 盲目布局大健康产业分散资源 [3] - 未来需聚焦日化主业,通过产品升级与渠道重构重建竞争力 [4] - 需剥离低效资产,关停冗余产能以降低固定成本 [4]
金龙鱼发布2024年ESG报告 积极响应“体重管理年”
国际金融报· 2025-04-03 16:07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中国消费者饮食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全麦面包、低GI杂粮饭、减糖减钠产品成为新宠 [1] -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达13 4万亿元,2030年将增长至29 1万亿元 [2] - 国家卫健委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健康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 [2]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五年前开始布局大健康食品产业,2024年强化战略并实现产品多元化,涵盖油粮米面至膳食补充剂 [2] - 在2024年进博会首次设立大健康展区,推出低GI黑青稞苦荞挂面、甘油二酯(DAG)、高蛋白豆乳等创新产品 [2] - 丰益堂低GI控糖杂粮米获2024年中国GI品类创新奖,"零反式脂肪"食用油技术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3]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2 74亿元,连续三年增长,研发投入占利润比例远超行业均值 [4] - 上海全球研发中心累计投资几十亿元,拥有300人科研团队,70%以上为硕博学位 [4] - 2024年新增知识产权215件,累计持有3910件知识产权 [4]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 构建"四全一新"管理模式(全方位创新、全过程监督、全产业链、全球供应链、新循环经济) [6] - 通过订单农业、风险监测、进料检验从源头控制风险,工厂阶段实施全方位质量监控 [7] - 89家工厂通过AIB审核,开设透明工厂和健康体验馆累计接待超200万人次参观 [7] 行业认可与ESG实践 - 在标普全球CSA评估中位列中国食品企业第一,MSCI ESG评级连续两年保持A级 [8] - 将"健康中国"行动与ESG实践深度融合,获国际权威机构高度认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