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
搜索文档
中电建协:我国电源与电网建设呈现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进态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6:02
行业投资规模 - 2024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完成投资18178亿元 同比增长13.9% [1] - 电源工程投资12094亿元 同比增长13.2% 电网工程建设投资6084亿元 同比增长15.3% [1] - 电源投资细分中水电投资1154亿元(增12.2%) 火电1879亿元(增38.0%) 核电1419亿元(增41.6%) 风电3163亿元(增10.9%) 太阳能发电4478亿元(增1.9%) [1] 装机容量结构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3.5亿千瓦 同比增长14.6% [2] - 水电装机4.4亿千瓦(增3.6%) 火电14.4亿千瓦(增3.9%) 核电6083万千瓦(增6.9%) 风电5.2亿千瓦(增18.0%) 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增45.4%) [2] - 抽水蓄能装机5869万千瓦 同比增长15.2% 煤电装机11.9亿千瓦(增2.6%) 气电1.4亿千瓦(增13.9%) [2] 技术应用进展 - 77.19%的项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超60%项目采用大数据/BIM/无人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 [2] - 数智技术核心应用场景包括作业行为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危大工程管理和电子围栏 [2] - 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96.1万千米 同比增长3.5% 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成为核心驱动力 [1] 企业运营绩效 -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营收4300亿元(增11.4%) 净利润率3.8%(降0.2pct) 新签合同9615亿元 [3] - 火电水电施工企业营收6798亿元(增11.1%) 净利润率1.5%(降0.3pct) 新签合同12793亿元 [3] - 送变电企业营收827亿元(增11.6%) 净利润率1.8%(升0.3pct) 监理企业营收290亿元(增40.8%) 调试企业营收256亿元(增22.5%) [3] 人力资源效能 -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人均营收469.7万元(增8.3%) 人均净利润18.1万元(增3.4%) [4] - 火电水电施工企业人均营收344.5万元(增18.3%) 人均净利润5.1万元(降3.8%) [5] - 送变电企业人均营收286.8万元(增19.8%) 人均净利润5.1万元(增37.8%) 监理企业人均营收62.8万元(增29.2%) 调试企业人均净利润7.5万元(降58.8%) [5] 未来发展展望 - 电源建设呈现煤电转型为基础性调节性电源 水电迎来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6] - 电网建设重点发展特高压柔性直流/低频输电技术 推动交直流混联配电网普及 [6] - 行业将通过市场化改革、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6]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数字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新华社· 2025-08-14 20:28
互联网普及与数字服务发展 - 网民数量达到11.2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1] - 数字服务惠及亿万群众 实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目标 [1] 数字生活与消费新业态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实现"指尖可达"服务 [4] - 即时零售、智能网联汽车、微短剧等数字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涌现 [4] - 提供"一键式"老人求助等数字化便民服务 [4] 数字化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纵深推进 "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7] -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持续深化 "一网通享"效能显著提升 [7] - "接诉即办"市民热线数据加速整合利用 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7]
构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传播范式
新华日报· 2025-08-12 06:58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传播新范式构建 -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跃升为基本内涵 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特点是创新 关键在质优 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1] - 职业教育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指向和内涵进阶升级 需构建传播新范式以提升吸引力 改变社会认知 促进资源整合 [1] - 通过高质量职业教育培养既有匠心又能创新的新质技能人才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1] 多元主体协同传播机制 - 整合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媒体等多元主体力量 建设传播共同体 明确各自功能定位 [2] - 政府通过顶层设计、资源协调和制度保障建设共同体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协同打造现象级年度传播活动 [2] - 校企合作开展产教直播课、制作技能大师短视频 展现新匠人群体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实力 [2] - 多平台报道技能人才成长之路 追踪优秀毕业生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就业质量 彰显职业教育社会贡献和发展前景 [2] - 通过机制化协作和组织共享政府政策资源、企业生产资源、职业院校教育资源 共创传播内容并交叉引流 体系化放大传播声量 [2] 新质话语体系重塑职业教育形象 -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质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由身体操作型转向创新素养高的新质技术技能人才 [3] - 技术技能以智能型技术为主导 劳动者主体性增强 职业志趣和心智等生命本质追求更受重视 技能人才全面发展获实质性突破 [3] - 传播话语需传承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摒弃实用、训练、效率、标准等传统表述 [3] - 凸显创新意识和数字化、智能化、跨学科等技术思维意蕴 探索价值创造、质效跃升、系统重塑、复合思维、多维能力、生命主义教育等新质话语 [3] - 促进新质话语成为职业教育实践日常用语 以新话语体系对内驱动改革创新 对外重塑形象 赋能高质量发展 [3] 数智技术驱动传播模式升级 - 将数智技术嵌入内容生产和推送等传播流程 实现传播模式转型升级 [4] - 内容生产上以技术手段精准选题 取代经验为主议题设置模式 用好技术洞察发现力和决策力 提高受众选择或然率 [4] - 借力AIGC生成多模态内容 通过文生语音、文生图片、文生视频等跨模态生产方式 以及数字视觉技术建构立体化、沉浸式体验场景 提高生产效率 丰富呈现形态 增强内容时代感和新颖感 [4] - 传播渠道和推送上构建全域传播生态 实现跨平台融合和校企协同整合渠道 以受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算法技术绘制数字画像 从统一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型 实现分众化、个性化内容精准滴灌 [4] - 传播路径上突出交互对话式 除线下活动和线上交互功能外 探索开发职业教育垂直大模型 将技术工具变为智能学伴或任务助手 激发AI赋能潜力 [4] - 通过人机协作AI+二元协同传播 实现传播模式提质升级 将技术价值转化为传播价值 最大化传播效能 [4]
银行业人工电话客户满意度达99.46%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0
服务效率与质量 - 2024年银行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人工电话平均接通率达94.18% 较2023年提高1.3个百分点 [1] - 人工电话客户满意度达99.46% 已连续4年高于99% [1] - 服务范围覆盖手机APP、电话、微信、短信、视频、邮件、微博等全渠道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2024年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智能技术综合使用率提升至93% 较2023年提高1个百分点 [1] - 已有31%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始探索应用大模型技术 [1] - 数智技术成为推动银行业服务消费者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1]
中银协发布报告 银行业人工电话客户满意度达99.46%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39
行业服务效率 - 2024年银行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人工电话平均接通率达94.18% 较2023年提高1.3个百分点 [1] - 人工电话客户满意度达99.46% 已连续4年高于99% [1] - 服务范围覆盖手机APP、电话、微信、短信、视频、邮件、微博等全渠道 [1] 技术应用进展 - 2024年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智能技术综合使用率提升至93% 较2023年提高1个百分点 [1] - 已有31%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始探索应用大模型技术 [1] - 数智技术成为推动银行业服务消费者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1]
运用系统思维做好“加减乘除”,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国环境报· 2025-08-05 07:1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核心观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通过"加减乘除"系统思维推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 加法:优化供给结构 - 构建多元供给体系,培育物质供给类、文化服务类和生态调节类等多类型生态产品[3] - 建立生态产品目录制度与技术标准体系,探索"认证+标识+品牌"联动机制提升市场认可度[3] - 推动生态产品供给从单一化、粗放化向多样化、精细化转变[3] 减法:降低交易成本 - 搭建"供给—评估—交易—变现"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精简审批流程[5] - 建立价值核算、信息披露与交易标准化体系,降低中间成本与信任摩擦[5] - 通过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政策组合降低企业参与门槛[5] 乘法:数字赋能 - 运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交易平台,提升交易可信度与安全性[6] - 将生态产品嵌入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场景,探索生态积分等增值路径[6][7] - 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强化生态资源数据底座支撑[6] 除法:破除制度障碍 - 建立统一管理协调机制,统筹确权、核算、转化全流程[8] - 衔接主体功能区制度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增强政策协同性[8] - 完善"谁保护谁受益"市场机制与破坏赔偿法治逻辑[8]
在太阳岛,感受“新”风——写在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主论坛开幕之际
新华网· 2025-08-03 10:0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新智造新消费新生态"为主题,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东北振兴 [1] - 冰雪产业从单兵作战转向集群发展,吸引几十家企业参与制定《冰雪景观建筑技术标准》推动规范化 [2] - 马迭尔文旅集团整合冰雪大世界等核心IP,打造"冰雪+科技+文旅"全季消费场景,四季冰雪项目突破季节限制 [2] 冰雪产业创新 - 冰雪大世界利用-12℃恒温技术实现冰雕全年展示,配套开发元宇宙VR产品《冰龙寻珠·全感VR》 [2] - 马迭尔与波司登合作推出融入"尔滨"文创元素的联名款羽绒服,引发海内外"国潮"抢购热潮 [2] 智慧农业转型 - 北大荒集团通过"黑土优品"品牌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黑稻种植面积扩展至50万亩,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3万元 [2] - "数据种地"模式使北大荒优质农产品溢价率提升20% [2] 森林食品创新 - "九珍十八品"品牌涵盖猴头菇、松茸等珍稀食材和红松籽、黑木耳等产业化产品 [3] - 衍生"森林茉茉"茶饮新业态,以蜂蜜代糖、桦树汁代水,推出紫苏拿铁等特色产品 [3] - 何所有农业科技"玉米说"品牌通过电商矩阵半年线上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 [3] 数智农业推进 - 数智技术推动农业从资源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城归"群体以无人机植保、电商直播等形式促进三产融合 [4] - 嘉桦集团白桦树汁品牌将生态美学融入产品创新,"二十四节气礼盒"结合东北民俗插画,海外推广以"东方植物智慧"为切入点 [4] 区域发展平台 - 太阳岛年会定位"新质生产力实践地",搭建产业交流协作平台推动东北振兴 [5] - 哈尔滨以冰雪、科技、文化为核心创造新发展范式,打造东北振兴实践样本 [5]
中国互联网协会黄澄清:数智技术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广州日报· 2025-07-26 20:41
中国互联网大会主题与数智化发展 - 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主题为"数驱新质·智创未来",强调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1] - 数智技术被定义为数字化与智能化有机融合的新形态,是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 数智化发展政策建议 - 建议以政策引领数智化发展,完善人工智能、6G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专项扶持政策 [1] - 政策需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集聚,抢占技术制高点 [1] - 战略布局应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目标深度契合,把握政策红利 [1] 数智化技术创新路径 - 核心技术是数智化发展的关键,需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2] - 需集中攻关"卡脖子"技术领域,同时完善技术伦理框架以防范风险 [2] - 技术创新需与国家战略、社会伦理、法治文明同步发展 [2] 数智化赋能实体经济 - 数智化赋能是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 [2] - 行业应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优化产业链并提升竞争力 [2] - 数智融合可完善生产流程、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产业链韧性,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 [2]
(活力中国调研行)数智技术拓宽青海农牧特产销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19:56
数智技术赋能青海农牧特产销售 - 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运用数字技术整合全省优质农林牧产品资源,上线"西部优选"数字交易平台,带动2600余家涉农企业搭上电商快车[4] - 交易中心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搭建数字化平台,与江苏盐城的华东农产品交易中心联动,推动高原农特产品"触网"东进[4] - 交易中心已与全国14个省(市)建立稳定供销联系,并开拓中东、东南亚等国际市场[4][6] 电商平台运营成效 - "西部优选"平台自2021年7月运营以来,上线牦牛肉、藏羊肉、青稞藜麦等特色农产品两万余件,累计交易额突破13亿元人民币[6] - 2023年以来,红黑枸杞、青稞挂面等产品已出口到中东、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6] - 交易中心逐步整合构建大宗物流体系,与多家快递企业合作降低入驻企业物流成本[4] 直播电商带动效应 - 专职主播通过直播推介青海特色农副产品如燕麦片、酸奶块、牦牛肉干等,有效推广当地产品[1][3] - 交易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免费电商平台运营、农产品市场推介等服务[4] - 电商销售数据显示屏实时监控平台访客情况、交易数据及市场动态[4][6]
数智技术赋能我国服务外包提质转型
新华社· 2025-07-23 20:21
7月23日至25日,以"数智赋能 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在湖北武汉举行。23日开幕当天举行了国际服务外包 发展论坛,与会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技术不断创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前景 广阔。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服务外包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日益深化,成为推动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2219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其中,信息技术研发服务、设计服务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业务执行额分别为3891亿元、3446亿元,同比增 长17.3%、19.1%。 "当前,服务外包产业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为基石,以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方向,广泛深入国民经济各环节,支撑并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 业态、新模式发展,对形成新质生产力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房爱卿在开幕式致辞中说。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是服务外包领域唯一的全国性专业展会。本届服博会邀请美国、欧洲、日本等服务外包传统离岸市场以及"一带 一路"沿线特别是东盟、中东地区等新兴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