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者知情权
icon
搜索文档
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预制菜证据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9:44
公司回应 - 公司创始人贾国龙明确表示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所有菜品均有制作标准和工艺 并强调预制与预制菜存在本质区别[2][4] - 公司宣布在全国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 承诺"不好吃不要钱"并允许顾客参观后厨制作过程[2] - 公司创始人三次强调将起诉罗永浩 称其言论对品牌造成重大伤害[2] 争议焦点 - 罗永浩公开质疑公司使用预制菜 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 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12] - 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公司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并提议用专业设备检测食物烹制时间[4][6] - 接近罗永浩人士指出公司中央厨房部分菜品采购自工厂预制菜 且儿童餐存在食品安全隐患[2][3] 行业定义分歧 - 公司创始人区分"预制"与"预制菜" 称中央厨房仅进行原料预加工(如羊排切割) 而主食类按国标允许工厂制作[4] - 公司强调所有菜品做熟环节均在门店完成 符合国家预制菜定义标准[4] - 罗永浩展示读者提供的"堂食袋装"食材照片 质疑公司包装标签与实际宣称不符[10] 事件影响 - 双方均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罗永浩称此案可能推动消费者知情权及相关立法[8] - 公司官网显示截至2025年拥有近400家门店 覆盖全国62个城市 员工约17000人[12]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将起诉!罗永浩连发数十条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2:48
西贝餐饮回应罗永浩预制菜争议 - 公司创始人贾国龙明确表示罗永浩所点13道菜品(含双份合计15份)均非预制菜 引用国家六部门2023年3月最新定义作为依据 [1] - 公司宣布自9月12日起全国370余家门店全面开放后厨 允许消费者在符合卫生标准前提下参观所有菜品制作过程 [1] - 公司强调目前所有门店菜品均非预制菜 并对罗永浩"全是预制菜 太恶心了"的言论表示"挺伤害我们的" [1] 罗永浩质疑与法律行动 - 罗永浩质疑西贝菜品"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 称若非预制菜则代表"高科技" [2] - 公司创始人贾国龙连用三个"一定"强调将起诉罗永浩 态度坚决强硬 [1] - 罗永浩认为诉讼将客观上推动中国预制菜领域消费者知情权及相关立法进程 [2] 事件背景与细节还原 - 事件源于9月10日罗永浩一行五人在西贝包间用餐 下午2点40分到店 3点30分离店 全程50分钟 [1] - 罗永浩团队当日共点13道不同菜品 其中牛肉土豆条和羊肉串烤馕点双份 实际出餐15份 [1] - 罗永浩最初在社交媒体批评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 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注明预制菜使用情况 [2]
直击直播带货乱象 山西省消协发布警示:直播间食品配料表竟玩“躲猫猫”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20:51
直播带货行业食品信息披露乱象 - 直播间食品配料表存在刻意缩小、遮挡、快速切换或不展示等现象 严重侵害消费者知情权[1] - 食品类商品是直播电商热门品类 但配料表成为隐形信息[1] - 主播常用"配方保密""平台不让说"等话术搪塞消费者询问[1] 商家规避信息披露的核心动机 - 掩盖高糖、高盐、多添加剂等真实成分问题 例如无糖饮料实际添加蔗糖、氢化植物油[2] - 规避标签不规范风险 包括未标注过敏原、营养成分夸大或使用敏感原料如转基因成分[2] - 利用信息差制造紧迫感 通过限时折扣和主播背书诱导消费者冲动下单[2] 行业规范与监管建议 - 直播电商平台需优化规则 要求食品直播间以显著方式展示完整配料表[3] - 平台应将回避配料表询问、故意遮挡信息等行为纳入违规处罚 包括限流和封号[3] - 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抽查 重点核查配料表公示情况并依法严惩故意隐瞒行为[4] - 需推动建立直播食品标签合规指引 明确配料表展示格式和时长等具体要求[4] 消费者应对策略 - 主动追问配料表信息并留存聊天记录截图或录屏作为维权证据[2] - 警惕"绝对健康""纯天然"等绝对化宣传 不轻信无验证的口头承诺[3] - 优先选择在商品页面主动清晰展示配料表的合规商家[3] - 购买到不符合预期食品时可凭直播录像、订单记录等证据向平台或监管部门投诉[3]
律师诉《王者荣耀》案开庭,技术秘密与知情权边界成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2:16
案件背景 - 青岛律师孙千和起诉腾讯,要求公开《王者荣耀》玩家对局匹配机制,怀疑游戏通过算法干预匹配实力不均的队友以控制胜率 [1] - 案件被称为"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8月12日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1] - 一审庭审环节已结束,双方就玩家知情权、匹配机制是否属于商业秘密等焦点问题展开辩论 [1] 双方争议点:知情权 - 原告主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要求公开匹配机制的具体因素及各模式下的权重占比 [4] - 腾讯辩称匹配机制不属于知情权范畴,胜负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非匹配机制决定,且已通过官方渠道说明匹配机制目标及影响因素 [4] - 法律专家指出目前仅抽卡/开箱概率有公示义务,匹配机制尚无明确法定义务要求公开 [5] - 有律师认为公司应在不泄露商业秘密前提下公开算法基本原理、优化目标等基本信息 [6] 双方争议点:商业秘密 - 腾讯主张匹配机制是解决玩家公平匹配的技术方案,属于技术秘密,公开会损害竞争优势并可能被黑产利用 [8][9] - 原告质疑腾讯未充分证明匹配算法符合技术秘密的构成要件(秘密性、保密性、价值性) [8] - 腾讯举例说明过度公开匹配细节曾被恶意玩家滥用,破坏游戏公平性 [9]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案件引发社会对游戏机制透明度的关注,可能推动产品透明度与玩家信任度提升 [11] - 韩国《游戏产业振兴法》修正案要求游戏概率公示,显示全球消费者知情权保护趋严 [12] - 专家指出需平衡消费者权益保护与行业发展,过度公开核心算法可能损害竞技游戏商业竞争力 [13] - 匹配机制作为竞技游戏留存生命线,其算法公平性监管需兼顾消费者权益与商业实际 [13]
律师打输游戏诉《王者荣耀》,要求公开匹配算法,被告(腾讯)认为匹配无法决定胜负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3 19:25
案件核心争议 - 原告孙千和依据消费者权益法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的具体因素及权重,认为玩家对局结果可能被操纵[1] - 腾讯辩称匹配机制无法决定游戏胜负,并提供了多位玩家胜率数据(如玩家A当前赛季71场胜率70.4%,玩家B当前赛季79场胜率68.4%)证明不存在50%胜率控制[3] - 争议焦点从"匹配机制能否公开"发展为"商业秘密保护与消费者知情权边界"的法律分歧[9] 腾讯法律立场 - 援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称知情权不包含公开技术细节,并举广州中院案例(2021粤01民终9959号)佐证经营决策无需公开[4] - 主张匹配机制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商业秘密,公开会导致玩家恶意利用规则破坏游戏平衡[10] - 强调已通过《狄仁杰答疑|匹配算法全面解析》披露Elo分系统等原则性信息,披露程度与抖音算法一致[5][12] 技术层面分析 - MOBA游戏匹配存在"速度/公平性/对局质量"不可能三角,需动态平衡三者关系[12] - 《王者荣耀》采用Elo等级分系统评估玩家实力,目标是在有限时间内匹配10位实力相近玩家[12][13] - 匹配机制涉及腾讯核心技术秘密,公开可能被黑产利用作作弊工具损害玩家利益[13] 行业对比 - 法律专家指出抖音/微博等具有舆论属性的APP需按《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备案,而游戏匹配机制不在此列[9][11] - 游戏匹配机制属于虚拟环境运营策略工具,与社交媒体算法存在根本差异[9][11] - 腾讯认为若强制公开匹配技术细节将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并阻碍行业技术创新[13]
律师诉王者荣耀案开庭 技术秘密与知情权边界成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9:06
案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 青岛律师孙千和起诉腾讯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 指控系统在玩家连胜后匹配实力较弱队友以控制胜率 提升用户留存和游戏时长 [1] - 案件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双方就玩家知情权与商业秘密界定展开辩论 庭审持续近5小时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1][8] 玩家知情权争议 - 原告主张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要求公开匹配机制具体因素及各模式权重占比 [2] - 腾讯辩称匹配机制不属于知情权范畴 胜负受团队配合、阵容搭配等多因素影响 非单一机制决定 [2] - 法律专家指出现行法规仅明确要求公开随机抽取概率(如抽卡) 对匹配机制尚无明确公开义务 [3][4] 商业秘密与技术保护争议 - 腾讯主张匹配机制属技术秘密 是解决"公平匹配玩家"的技术方案 具有商业竞争价值 公开将损害行业创新与市场秩序 [5] - 原告质疑腾讯未提供充分保密措施证据 且认为运行近10年的游戏存在算法漏洞可能性极低 [6] - 腾讯警告公开细节可能被黑产滥用 举例某游戏因机制公开导致玩家利用异常退出机制破坏公平性 [6][7] 行业影响与监管趋势 - 案件反映游戏用户知情权范畴持续扩展 韩国《游戏产业振兴法》2023年修正案已要求概率公示并成立专项监管小组 [10] - 法律专家指出需平衡消费者权益与产业发展 过度公开算法可能损害竞技游戏核心商业竞争力 [10] - 腾讯表示将本案视为与玩家共建游戏环境的机会 强调已通过信誉分、举报机制等多维度保障公平竞技 [7][9]
南宁一女子花460多万元购买大平层,要买第二套时竟发现……
搜狐财经· 2025-06-02 13:33
事件概述 - 南宁李女士花费460多万元购买南宁市盛邦滨江府小区210多平方米房产 单价2 2万元/平方米 因老花眼未看清合同条款 置业顾问未主动告知土地使用权仅剩47年的事实[1][3] - 土地使用权期限为2001年5月21日至2071年5月21日 剩余年限47年 不动产权证和合同均明确载明此信息[6][7] - 开发商提出补偿方案:若购买第二套房可享受优惠 李女士支付1万元意向金锁定第二套房源 期望价位380万至400万元 最终仅获得额外9 8折及3年物业费赠送 该优惠同时适用于所有购房者[5] 公司回应 - 开发商广西盛元邦房地产有限公司置业顾问表示 营销中心内购房合同模板及南宁市商品房销售公示平台均明确公示土地使用年限 不存在故意隐瞒或诱导签约情况[7][9] - 置业顾问称李女士签约时有朋友陪同 合同条款需客户自行细阅 仅对手写部分进行说明[7] 法律观点 - 律师认为开发商应主动告知土地剩余年限等核心信息 尤其对老年消费者需特别提示 未口头告知可能侵犯知情权[10] - 开发商提出的二次购房优惠若仅为普通促销且绑定二次消费 缺乏公平性 但李女士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未仔细核查条款 存在缔约过失[10] - 李女士可依据民法典主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要求变更合同或赔偿损失 建议市民签约时核实关键条款并留存证据[10]
刷卡兑里程贬值超20%,广发信用卡主被蒙在鼓里一年多
凤凰网财经· 2025-03-15 23:42
核心观点 - 广发银行南航明珠信用卡里程兑换权益缩水 刷卡累计比例从14:1调整为18:1 累计里程数减少22% [2] - 权益调整未有效通知持卡人 可能侵犯用户知情权 [2][3] - 权益调整导致用户实际损失 根据消费记录推算损失3600里程 价值约600元 [3] 权益调整详情 - 南航明珠信用卡金卡和普卡权益于2023年6月1日调整 刷卡累计里程比例由14:1变为18:1 [2] - 调整后同样消费累计里程数缩水22% [2] - 用户累计消费23万元 按原比例可兑换1.64万里程 调整后仅能兑换1.28万里程 直接损失3600里程 [3] 用户通知问题 - 广发银行声称通过发现精彩APP权益专区通知用户 [3] - 用户表示未收到任何权益变动通知 包括APP账单页面 [3] - 法律意见认为银行未确保用户及时获知信息 侵犯用户知情权 [3] 损失影响评估 - 3600里程价值约600元 依据为用户2022年曾用1.5万里程兑换价值2500元机票 [3] - 用户有权要求合理赔偿 需提供消费记录和兑换记录作为证据 [5] - 赔偿金额可参考过往兑换记录估算 [5] 建议解决途径 - 建议用户先与广发银行协商要求赔偿 [5] - 协商无果后可寻求法律途径维权 [5] - 可向监管部门投诉银行侵权行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