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

搜索文档
南农晨读丨亚克西!广东给“荔”
南方农村报· 2025-06-27 11:00
荔枝产业 - 茂名荔枝总产量约占全国1/4、世界1/5,世界每五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茂名 [8] - 2025年茂名荔枝产区实施品牌推介、电商销售、加工托底等惠农措施,预计荔农收入增长10%-30% [7][8] - 雷岭镇实现连续22年荔枝出口北美市场,拥有"雷岭荔枝""雷岭乌叶荔枝"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0] - 雷岭镇引进观音绿、巨美人等新品种,在传统品种基础上优化品种结构 [10] - 湛江至南宁的K9314次列车上仍有荔农采用传统扁担运输方式 [2] 海洋经济 - 农行广东分行累计投放海洋牧场相关贷款200亿元,服务客户3万户 [5] - 该行出台服务海洋牧场十条措施,参与广东省"补改投"调研 [5] 农产品拍卖 - 粤港澳大湾区新会陈皮拍卖汇将拍卖14款珍稀陈皮,包括100g的1995年新会梅江圈枝大红陈皮 [15] 乡村文化活动 - 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湾区东海岸赛区6月27日在陆河启动,以客家山歌为特色 [12][13]
青海举办特色农牧业品牌推介及签约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00:49
青海省特色农牧业发展 - 青海省举办"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品牌推介会,展示绿色有机农牧业成果和投资前景 [1] - 活动现场达成12项合作,涉及数字农业、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1] - 签约项目包括中荷数字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建设、现代化光伏畜棚应用等前沿领域 [1] 青海农牧业优势 -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强调当地绿色有机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坚实,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1] - 青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自然环境独特,农牧产品具有"天然、绿色、有机"特质 [1] - 当地年平均气温零下5至8摄氏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1] 市场表现与输出 - "青字号"农畜产品以高品质、高端化著称,深受消费者好评 [2] - 西宁市年均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输出蔬菜45万吨以上,牦牛藏羊肉3万吨以上,农畜加工产品近10万吨 [2] - 西宁市重点推介名特优新农产品,旨在扩大特色优质农畜产品市场影响力 [2] 合作与投资机会 -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呼吁投资者在农牧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销售等领域展开合作 [2] - 高原农牧业正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世界屋脊"成为"品质高地","生态净土"释放"有机魅力" [1]
2万亿蓝色产业,广深再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3:26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广州、深圳两市海洋经济规模大幅领先,2024年分别达到4979亿元和5409亿元 [2] - 广东沿海14城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形成以广深为创新引擎、县域为主体的梯度化发展格局 [2][4] - 省委书记强调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深化山海协作 [3] 广深海洋经济创新引领 - 广州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4979亿元(占全省25%),单位岸线产值33亿元/公里(全国第二),船舶制造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同比+8%) [7] - 深圳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5409亿元(占GDP14.7%),海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1061亿元(+10.1%),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1.6% [7] - 广深聚焦高技术船舶、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广州交付首艘深远海科考船等装备,深圳实现全球首次深海采矿6000米级海试 [7][8] - 深圳计划"十五五"末海洋工业增加值达2150亿元(年均+12%),重点发展绿色智能船舶、水下机器人等 [8] 县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 沿海县域推动海洋渔业向种苗研发、装备制造等全链条延伸,如饶平县突破花鲈鱼种苗技术(年产苗8000万尾),2024年渔业总产值近60亿元 [14] - 企业加速布局海洋牧场,海发公司计划2025年投建500个深水网箱,预计渔获年产值超10亿元 [15] - 饶平县临港工业2024年总产值172亿元(+14.34%),签约项目总投资超160亿元,计划打造千亿级新能源集群 [16] 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布局 - 广东全省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2%),2024年海洋专利1.76万件,突破天然气水合物等核心技术 [10] - 省发改委提出布局海洋物联网、海水制氢等未来产业,目标打造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0] - 政策强调建设重大科创载体,引育现代海洋人才支撑产业升级 [10]
全省首家!山东省农科院(商河)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在沙河镇挂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6-26 21:52
山东省农科院蔬菜试验示范基地挂牌 - 山东省农科院首家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在商河县沙河镇正式挂牌 [1] - 挂牌仪式在沙河镇人民政府举行 由张蓝兮和袁长波共同揭牌 [3] - 示范基地将推动沙河镇金沙绿港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种植结构多元化发展 [5] 沙河镇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现状 - 金沙绿港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总面积达3500余亩 建有168个高标准大棚 [4] - 形成千亩西红柿无土栽培核心产区 年产西红柿近千吨 [4] - 与浪潮集团合作探索智慧农业路径 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含量 [4] 沙河镇农业产业布局 - 培育精致果蔬基地 重点发展西红柿无土栽培 [4] - 推动畜牧绿色转型 建设75亩标准化养殖场 实施2个屠宰点项目 [4] - 打造优质种源小镇 建设10000亩玉米小麦原种繁育基地 [4] - 发展道地药材产业 形成"一园四区"的金银花产业发展格局 [4] 未来发展计划 - 示范基地将助力实现盐碱地改良 提升果蔬产量质量和效益 [5] - 沙河镇将优化环境搭建平台 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5]
农行广东分行:引“金”入海,绘就海洋经济新画卷
南方农村报· 2025-06-26 11:02
农行广东分行海洋经济金融服务 - 紧扣广东省委"1310"部署 出台服务海洋牧场十条措施并开展专项行动[4] - 累计投放海洋牧场相关贷款200亿元 服务客户3万户[6] - 在珠海 惠州 湛江等地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全面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50][51] 珠海"标准海"样板区项目 - 由珠海海洋集团投资建设 5月底投产 标志深远海养殖进入标准化智能化新阶段[9][10] - 首创"标准用海+集群养殖+岸海联动"体系 核心为自主研发的"伶仃牧场"系列智能装备[14][15] - 农行珠海分行为项目提供8400万元授信 已投放5992万元 开辟全流程绿色通道[22][23] 惠州海洋科技案例 -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曾面临扩建资金压力 农行惠州分行提供300万元循环贷款[31][32] - 资金支持使企业完成基地扩建 提升养殖技术 扩大海胆等优质海产品规模[33][34] - 该分行累计投放海洋牧场行业贷款4.4亿元 服务主体上千户[41][42] 湛江分行创新服务模式 - 设立海洋金融服务中心 成立服务专班 运用产业园GBC合作等创新模式[44][47] - 重点支持"海威1号2号"养殖平台 阳江深水网箱等海洋装备建设项目[53] - 出台差异化信贷政策 支持水产种业发展 提供10亿元贷款服务超千户主体[54][56] 全省服务举措 - 抓关键领域 支持海洋装备建设和种业发展[53][54] - 抓重点项目 建立项目库优先支持 如珠海渔港经济区等[59][60] - 抓模式创新 打造"联农带农"等模式 支持2万农户开展养殖加工[62][64] - 抓专业能力 在13个沿海地市设专班 开发8大特色产品[66][68]
新 希 望: 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6 01:02
信用评级 - 维持新希望六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展望稳定 [1] - 维持"希望转债"和"希望转2"信用等级为AAA [1] - 评级结果有效期至债券到期兑付日 [2] 公司经营 - 2024年饲料总销量259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8.21% [5][19] - 生猪出栏1652万头,出栏量位居国内上市公司第三 [5][19]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030.63亿元,利润总额4.83亿元 [12] - 2025年1-3月营业总收入244.17亿元,利润总额6.27亿元 [12]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86.99亿元 [9] - 持有民生银行18.28亿股,无质押 [9]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69.01%,全部债务671.93亿元 [9] - 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91.27亿元 [8] 行业分析 - 2024年全国工业饲料产量约3.16亿吨 [15] - 生猪养殖行业经历2022年以来产能去化,2024年价格回升 [19] - 饲料企业加速推进豆粕减量和替代蛋白研发 [15] - 集团化养殖企业占比提升,猪周期波动幅度有望平滑 [19] 融资情况 - 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不超过38亿元 [26] - 2024年末获得授信总额757.17亿元,未使用额度273.57亿元 [7] - 实际控制人下辖财务公司给予综合授信额度130亿元 [7]
饶平县全力推进“木改塑”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新格局
中国发展网· 2025-06-25 18:49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召开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座谈会,动员推进"木改塑"工作,镇党委书记黄少锋强调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1][2] - 会议详细解读《饶平县疏近用远"木改塑"补助实施方案》,明确补助对象、资金来源及补贴标准等内容 [1] - 养殖户代表提出实际操作问题,镇委书记承诺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政策落地 [1] "木改塑"工作推进措施 - 要求各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主体责任,做好任务分解、服务保障和协同推进,形成责任体系 [2] - 通过"参观学习+政策解读+入户动员"组合拳,推动养殖户从"被动改"向"主动改"转变 [4] - 累计建设新型塑胶渔排199格,投放重力式深水网箱32口,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4] 科学数据支撑 - 柘林镇利用无人机航拍建立精细化"渔排现状点位图",逐排核查建立动态数据库 [3] - 针对长期废弃渔排列入"优先清拆名单",为改造工程扫清障碍 [3] 渔旅融合发展 - 协助17家养殖企业和大户办理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证,已发证12宗,养殖面积达945亩 [5] - 清拆西澳内湾木质渔排释放近岸优质海域资源,为引进渔旅项目奠定基础 [5] - 计划打造集海洋垂钓、渔家乐等业态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5]
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第十二次研讨会暨2025年春季研讨会召开
搜狐财经· 2025-06-16 07:26
经济学范式变革 - 构建符合中国特色且能解释世界经济系统的新形态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应对新的经济格局和挑战 [8] - AI与大数据的融合在技术、产业和社会层面分别推动工具变革、生产函数重构与精准化治理 [12] - 中国科技创新模式要与治理机制同步深度变革 [12]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建立新型创新体系通过中央地方协同、多区域并行试错、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进化 [10] -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14] - 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等现实瓶颈需要市场、政府、社会共同作用 [14] 人工智能与管理变革 - AI智能体催生新的战略逻辑、重构组织结构、加速组织学习、变革创新管理 [18] - AI智能体影响营销管理、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财务管理精度以及增强供应链韧性和运营效率 [18] 全球治理与中国应对 - 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以个人主义、单极管理、文明冲突为特征而中国主张各国平等参与全球治理 [22] - 中国通过博弈协商形成互利共赢的规则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目标归宿 [22] - 中国需持续提升制造业实力以重塑全球秩序 [24] 数据产业与经济增长 - 数据产业围绕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过程形成对经济增长产生双重效应 [26] - 数据要素赋能传统生产要素、降低交易成本、催生规模经济和创新商业模式 [26] 民营经济发展 - 对民营经济来说长效内生制度比短期政策支持更为关键 [28] - 需从立法、司法、行政、市场等多维度协同推进产权保护改革 [28] 新能源与气候变化 - 中国方案关注地理特征、制度形态、价值文化和经济理性的协同作用实现"双碳"目标 [32] - 新能源电价政策从"附加+补贴"模式向市场竞争驱动演进 [38] 区域经济发展 - 北方农牧交错带关系国家边疆、生态、能源、粮食安全 [34] - 完善国内碳市场、加强风险预期管理以增强跨国供应链韧性 [36]
记录草原牧民的夏季转场路 感受人、畜与草原的和谐共生
央视网· 2025-06-15 16:52
转场过程与挑战 - 1300多户牧民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进行夏季转场,牧户阿古达玛一家携带70头牛、80只羊,全程超过40公里 [1][3] - 转场前准备包括智能数据记录项圈监控牛群位置,并携带手把肉、雨披、药物等物资 [1] - 途中遭遇小牛犊左前肢红肿和牛妈妈意外受伤等突发情况,牧民利用皮卡车和小牛犊声音引导牛群归队 [5] - 牧民选择早晚赶路、中午休息的迁徙方式,并沿苏吉河中线线路快速前行 [3] 天气影响与应对措施 - 转场期间遭遇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牧民冒雨赶路以确保准时到达夏营地 [9] - 蒙古包采用三层防水结构(布衬、防水雨布、防水毡布)并加固外围塑料布防雨 [11] - 党群服务中心提供雨伞、雨衣、应急照明系统等装备,并新增快递收发功能提升便利性 [13] 生态保护与草原管理 - 阿鲁科尔沁旗880多万亩天然草原执行春季休牧,采用"科技+人力"网格化管护,配备1000多个专职管护员 [18] - 2024年草原植被盖度从68.6%提升至73.65%,草产量从76.4千克/亩增至84.25千克/亩,可支持12.9万羊单位全年舍饲 [18] - 草场载畜量规定为5亩/羊单位或25亩/牛单位,超量牲畜通过托牛所集中托管 [19][21] 畜牧业创新与经济效益 - 白音温都供销合作社托牛所提供饲料喂养、集中育肥等服务,当前托管规模近1000头牛 [21] - 推广高端肉牛品种和"精养"模式,开展牧区与农区跨区域合作租赁草场 [21] - 实施0.74万亩饲料基地改造,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提升产量,全旗种植优质牧草56万亩、青贮玉米65万亩,储备饲草114.71万吨 [21] - 生态牧业带动3万多户农牧民户均年增收1.2万元 [21]
全省累计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超百个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3 15:52
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 - "格盛1号"智慧型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完成1/8产能试养,收获10万斤刺身级章红鱼,并批量投放4万余尾10-15厘米章红鱼苗,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至1/2试养规模 [1] - 广东推进重力式网箱与桁架式平台接力养殖、海洋牧场装备与现代养殖技术融合,实现深远海养殖安全、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1] - 2023年广东加快建设全链条现代化海洋牧场,在种业创新、装备创新、产业布局方面取得突破,为打造海洋强省注入新动能 [1] 海水种业创新突破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培育出"虎龙杂交斑"石斑鱼新品种,并实现黄金鲹人工繁殖、蓝圆鲹人工繁育等突破 [2] - 2023年广东培育出金鲳鱼新品系"鲳丰1号",突破硇洲族大黄鱼、黄唇鱼等人工繁育技术,潮州饶平海鲈实现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 [2] - 湛江2家硇洲族大黄鱼原种场获批省级水产原种场,实现湛江省级以上鱼类良种场零的突破 [2] 种业创新体系构建 - 广东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汇聚全国63个海水育种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进行技术攻关 [3] - 广东水产苗种年产量超1.3万亿尾稳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水鱼苗占全国超40%,虾苗约占全国1/3 [3] - 广东在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上已跃居全国首位,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持续丰富 [3] 海洋牧场装备发展 -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江门下水,具有船体结构创新、自主航行游牧、智能养殖、渔旅融合四大特点 [4][5] - 2023年以来广东新建1500余个重力式深水网箱、10多个桁架类网箱,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居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居全国第三 [5] - "明渔1号"全球首台风渔融合装备可抵御17级台风,"联塑L001"号和"湛农1号"桁架类网箱经受住17级台风考验 [5] 海洋牧场产业链形成 - 潮州饶平县依托海域资源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2024年全县渔业总产值约59亿元(含育苗业产值) [6] - 广东在江门、潮州推进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推广环保型高密度塑胶渔排,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 [6] - 2024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海水鱼养殖产量97.54万吨占全国近一半,深水网箱养殖产量3年翻一番 [6] - 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工项目超百个,形成种业培育、装备制造、精深加工、设施化养殖等完整产业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