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被指连续4年财务造假,江苏吴中濒临退市 董事长称会向证监会申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21:18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公司因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以及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等违法行为被证监会处以3050万元罚款,其中董事长钱群山被罚款1500万元 [1] - 2018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钱群山被隐瞒,年报中虚假记载钱群英为实际控制人 [2] - 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通过子公司与关联公司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3.77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6.46%、26.39%、21.26%、16.82% [3]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89%、51.65%、26.42%、29.81% [3] 关联方资金占用 - 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向关联方提供资金,2020年至2023年末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16.93亿元,占当期披露净资产的6.88%、74.20%、84.60%、96.09% [3] - 控股股东复基控股的关联方企业优诺德、杭州昕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宁波炘炘贸易有限公司参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虚假交易 [5] 贸易业务实质 - 公司贸易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中吴贸易、吴中进出口和海利贸易开展,涉及化工品、稀贵金属等大宗商品,但大部分交易未形成真实物资交付 [4] - 贸易业务本质为通过关联企业搭建的体外资金循环,无商业实质,优诺德等关联公司成为业绩造假的重要通道 [5][6] 公司回应及后续 - 董事长钱群山表示将向证监会申诉,管理层在临时股东大会上称正在积极应对,最终处罚前仍有机会 [1] - 公司此前否认贸易业务存在关联方关系及体外资金循环,但证监会调查证实其虚假陈述 [6]
*ST苏吴四年造假17亿 董事长领10年禁入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17:48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公司连续四年财务造假导致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证监会于2025年7月14日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公司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 2018年2月起钱群山实际支配公司行为但2018年至2023年年报披露钱群英为实际控制人[1] - 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业绩 2020年至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近1亿元[1] 资金占用及信息披露违规 - 公司通过支付无商业实质采购款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2020年至2023年年报未披露该情况造成重大遗漏[1] - 公司因2024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年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叠加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形[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2] 高管处罚及监管措施 - 董事长钱群山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因其隐瞒实际控制人身份并签署不实年报[3] - 钱群山任职期间涵盖2019年8月至2024年3月任首席执行官 2020年3月起任董事长 2024年3月起任总裁[3] - 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禁止其在任何机构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发行人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职务[3] 投资者索赔安排 - 初步符合索赔条件的投资者为2019年4月20日至2025年2月26日期间买入且在2025年2月27日后卖出或仍持有者[4] - 索赔最终条件以法院认定为准 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投资损失赔偿[4]
元道通信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 三年营收腰斩、净利跌超六成 上市即“变脸”恐遭强制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7-14 17:30
立案调查与财务问题 - 公司因涉嫌2023年年报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 [1] - 2024年审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 表明财务数据存在重大问题 [2] - 股东潍坊中科在立案调查前夕清仓式减持121.5万股(占总数1.01%) 董事孙义同步发布减持计划 [2] 财务业绩表现 - 营收从2022年21.11亿元持续下滑至2024年12.82亿元 三年缩水39.3% [1][3] - 归母净利润2023年6928万元(同比-44.73%) 2024年4236万元(同比-38.86%) 两年累计跌幅66.4% [1][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07亿元(同比-26.78%) 净利润1063.6万元(同比-47.67%) [3] 股价与市值变动 - 上市以来股价持续破发 跌幅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立案消息公布后单日20%跌停 封单超22万手 [4] - 总市值较上市初期蒸发超过20亿元 当前股价报收21.6元/股 [4] 募投项目与资金管理 - IPO募集资金净额10.65亿元 超募2.23亿元 [6] - 核心募投项目"区域服务网点建设"(原计划投资4.2亿元)进度仅46% 延期至2025年底 [6] - 货币资金从上市时8.3亿元缩减至2024年末3.1亿元 同期新增短期借款2.8亿元 [6] 业务与战略转型 - 主营业务为通信网络维护与建设 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铁塔 [2] - 研发费用2024年同比下降18.6% 占营收比重从3.2%降至2.8% [3] - 新能源业务未在年报披露具体营收 战略转型成效存疑 [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2022年9月董事长因配偶短线交易被出具警示函 涉及金额2.7万元 [2] - 资金链管理存在矛盾操作 募投项目延期暴露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6]
元道通信上市第三年因财务造假被立案 创业板监管升级下的中介机构责任危机
新浪证券· 2025-07-14 13:49
事件概述 - 元道通信因涉嫌年报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1] - 2025年7月11日公司收到《立案告知书》,若行政处罚认定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将强制退市 [2] - 审计机构信永中和2024年出具保留意见,指出内部控制缺陷和坏账准备计提疑点 [2] 财务与业绩异常 - 上市后业绩断崖式下跌:2020-2021年净利增速40.79%、21.7%,上市后即衰退 [4] - 2024年计提坏账2.95亿元,坏账率18.16%显著高于行业均值5%-8% [5][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两年为负,与净利润严重背离 [7] 商业模式争议 - 劳务外包占比高达81%,正式员工仅3000余人,外包工人年收入1.67万元远低于正式员工5.77万元 [6] - 被质疑规避劳动法:外包工人未签劳动合同、薪酬低于多地最低工资标准 [6] - 研发投入不足:2021年研发费用率仅1.2%,人力成本占营业成本超70% [6] 中介机构责任 - 保荐机构华融证券对创业板定位论证失实,未如实披露劳动密集型本质 [9] - 审计机构信永中和连续四年出具无保留意见后突变,内控缺陷和坏账异常早有征兆但未及时反应 [5][9] - 招股书承诺与调查结果矛盾:湖北事业部总经理同时担任客户湖南润迅负责人 [9] 市场行为异常 - 股东潍坊中科在立案前半月突击减持121.5万股(原计划122.74万股) [2][8] - 董事孙义同步发布减持计划,加剧市场对责任主体提前知情的质疑 [2][8] - 可疑客户湖南润迅(年交易额超5000万)在2023年突然注销,高管交叉任职且交易定价异常 [10] 行业与监管影响 - 通信技术服务行业面临5G转型压力:移动数据业务2024年负增长1.5%,运营商压价导致利润压缩 [14] - 监管层强化中介问责,推动"一案双罚"并严查创业板"伪科技企业" [14] - 退市新规处理周期缩短至12个月内,测试财务造假零容忍决心 [14][15]
公司快评︱ *ST苏吴4年虚增收入18亿元将退市 必须让造假者倾家荡产、身败名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11:58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ST苏吴被证监会认定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虚增营业收入17.71亿元、虚增利润7599.75万元,并隐瞒实际控制人身份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 [1] - 公司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若最终处罚决定确认将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1] - 董事长钱群山作为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造假行为,性质属于系统性、蓄意性造假,严重违反法律与商业道德 [1]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个人罚款1500万元并实施十年市场禁入,其他高管面临百万级别处罚 [2] - 处罚力度体现对"信披造假+关键高管主导"类违规的"零容忍"态度 [2] -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已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核心工具,旨在清除违规主体并倒逼上市公司提升信披质量 [2] 市场影响分析 - 财务造假行为破坏资本市场定价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损害投资者信任机制 [1] - 事件表明只有让造假者承担严重后果才能筑牢信息披露防火墙 [2] - 上市公司需认识到守法经营比短期业绩更重要,是长远发展的根基 [2]
603557,及6位责任人被起诉!
第一财经· 2025-07-14 10:27
核心观点 - ST起步因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证券等违法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前已受到行政处罚7700万元 [2][6][9] - 公司2018-2020年通过虚构业务虚增利润,并在2020年发行5.2亿元可转债时编造虚假内容 [11][12] - 公司2019-2024年连续5年亏损累计达18.45亿元,资产负债率从50%升至90%以上 [14][15] - 公司通过卖资产、控股股东输血等方式自救,但2025年上半年仍预亏3000-4500万元 [16][18][19] 财务造假与法律追责 - 公司及6名高管被起诉欺诈发行证券罪和信披违规罪,涉及虚增利润和可转债发行文件造假 [3][5][6] - 2018-2020年上半年通过虚构采购销售虚增收入利润,2020年发行5.2亿元可转债存在虚假内容 [11][12] - 实控人2016-2019年存在2000万股股份代持未披露行为 [12] - 2023年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已被证监会罚款7700万元,部分高管被市场禁入5-10年 [9][12] 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3.93亿/2亿/4.8亿/6.56亿/1.16亿元 [15]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50%升至2023年后超90%,2024年三季度净资产仅376.62万元 [15][17] - 2024年转让青田3万平米土地房产获1.05亿元,控股股东赠与1亿元现金 [16][18] - 2024年营收3.27亿元(Q4占1.49亿),但2025年上半年预亏3000-4500万元 [17][18][19] 业务调整与监管问询 - 2024年Q4营收增长因清理库存尾货、收回唯品会店铺、加强抖音/淘宝线上投入 [18] - 将1425.83万元品牌授权费从其他业务收入调整至主营业务收入 [18] - 监管问询2024年Q4营收异常增长原因 [18] - 2025年业绩不佳归因于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恢复缓慢、收入无法覆盖成本 [19]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二)
财务造假典型案例解读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财务造假的危害及后果,强调信息披露合规的重要性 [1][2] - JH集团与AZ股份联手进行虚假重组,虚增2013-2015年收入及银行存款,涉及金额巨大 [4] - 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与造假方一同受到严厉处罚 [6][8] 造假手段与后果 - JH集团通过多种手段虚增收入及银行存款,AZ股份在重组报告中披露虚假财务信息 [4] - 造假行为涉及金额巨大、手段恶劣,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6] - 证监会采取顶格处罚:对主要责任人实施终身或5-10年市场禁入,中介机构也被顶格处罚 [8] 中介机构责任 - 审计机构在审计JH集团财务报表时未勤勉尽责,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虚假审计报告 [6] - 4家中介机构因参与造假行为均受到顶格处罚 [8] 监管行动 - 案例梳理旨在加强投资者保护,维护市场环境,警示财务造假风险 [2] - 证监会依法严惩造假方及中介机构,体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8]
四年虚增营收超17亿,“普教第一股”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
新浪财经· 2025-07-14 09:13
财务造假情况 - 公司连续四年(2020-2023年)通过无商业实质的关联交易虚增营业收入合计17.72亿元,各年度虚增金额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3.77亿元,占当期披露营收比例达26.46%、26.39%、21.26%、16.82% [1]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合计7599.75万元,各年度虚增金额分别为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比例最高达51.65% [1] - 子公司江苏吴中进出口等三家公司为主要操作主体,涉及浙江优诺德贸易等多家关联公司 [1] 关联方资金占用 - 2020-2023年末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累计47.56亿元,各年度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16.93亿元 [2] - 资金占用规模占净资产比例从6.88%逐年攀升至96.09%,显示公司资金管控存在系统性缺陷 [2]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对董事长钱群山合计罚款1500万元(含作为实际控制人罚款1000万元) [4] - 钱群山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禁止担任任何证券发行人董监高职务 [4] - 公司股票自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1999年在上交所上市,曾被称为"中国普教第一股",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4] - 截至7月11日收盘价2.42元/股,总市值17.2亿元 [5] - 2023年2月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4]
财务造假!这家公司,或被强制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7-14 08:34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 虚假记载钱群英为实际控制人而实际控制人为钱群山 [2] - 公司2020年至2023年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 分别虚增4.95亿元 4.68亿元 4.31亿元 3.77亿元 占当期营收26.46% 26.39% 21.26% 16.82% [3]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 2027.12万元 1992.42万元 2121.94万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2.89% 51.65% 26.42% 29.81% [3] 关联方资金占用 - 公司2020年至2023年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年末余额分别为1.27亿元 13.93亿元 15.43亿元 16.93亿元 [4] - 资金占用余额占当期净资产比例达6.88% 74.2% 84.6% 96.09% [4]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给予警告 [5] - 对实际控制人钱群山处以1500万元罚款(含500万元直接责任罚款和1000万元实际控制人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 对钱群英 陈颐 孙曦 骆啸等高管分别处以200万元 150万元 100万元 100万元罚款 [5]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股票自2025年7月14日起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 - 若正式处罚决定确认违法事实 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1] 公司业务背景 - 公司全称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上交所上市 主要从事医药和医美业务 [6] - 医药产品涵盖抗病毒 免疫调节 抗肿瘤 消化系统 心血管等领域 医美业务聚焦高端注射类产品 [6]
财务造假!这家公司,或被强制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7-14 08:26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公司因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1] - 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钱群山实际控制公司但披露为钱群英[2] - 2020年至2023年通过无商业实质的关联交易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4.95亿元、4.68亿元、4.31亿元、3.77亿元,占当期营收26.46%、26.39%、21.26%、16.82%[3]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披露利润总额2.89%、51.65%、26.42%、29.81%[4] - 2020年至2023年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6.88%、74.2%、84.6%和96.09%,但未在年报中披露[5] 相关人员处罚措施 - 实际控制人钱群山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并处罚款1500万元(直接责任500万元+实际控制人1000万元)[6][7] - 时任董事钱群英被警告并罚款200万元[7] - 时任董事陈颐被警告并罚款150万元[7] - 时任财务总监孙曦和子公司总经理骆啸分别被警告并罚款100万元[7] 公司现状及业务情况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4日起将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6] - 截至公告日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将配合证监会工作并行使听证等权利[9] -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和医美业务,医药产品涵盖抗病毒、抗肿瘤等领域,医美业务聚焦高端注射类产品[9] - 截至7月11日股价报2.42元/股,总市值17.23亿元,股东户数8.6万户[10] - 股票交易数据显示:当日最高价2.45元,最低2.41元,成交额3927万元,换手率2.28%,市盈率24.45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