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结构优化
icon
搜索文档
郑州、洛阳、南阳全省前三!
搜狐财经· 2025-07-31 14:58
河南省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情况 - 河南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上半年GDP增速数据全部公布 其中16地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 3% [1] - 河南省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 7% 高于全国平均5 3%的水平 经济大省实力彰显 [2] - 18地中有14地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 7% 有16地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 3% [2] 各城市GDP增速表现 - 漯河市GDP增速达7 3% 商丘市GDP增速达7 0% 表现最为亮眼 [2] - 南阳市GDP增速6 3% 漯河市7 3% 开封市6 3% 商丘市7% 周口市6 7% 焦作市6 3% 三门峡市6 3% 驻马店市6 8% 安阳市6 3% 鹤壁市6 3% 许昌市6 6% 信阳市5 7% 洛阳市5 7% 济源5 9% 濮阳市5 9% 平顶山市5 9% [1] - 洛阳市和信阳市上半年GDP增速与全省平均增速持平 均为5 7% [2] 产业结构优化与增长动力 - 漯河市以食品产业为主导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三产业增速达8 8% [2] - 商丘市聚焦两高四着力 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第三产业增速高达8 9% [2] - 洛阳市着力做强重点产业链 推进新型工业化 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8% [5] - 南阳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 4% 占规上工业比重25 2% 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50 7% [5] 消费市场表现 - 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1 55亿元 同比增长7 2% 高于全国2 2个百分点 [6] - 许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5 1亿元 同比增长9 3%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69 4亿元 同比增长9 5%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75 7亿元 增长8 6% [6] - 开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 2% 增速高于全省1 0个百分点 [6] - 郑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 4亿元 同比增长6 6% 比一季度加快0 9个百分点 [7] - 洛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1 7亿元 同比增长6 8% 高于全国1 8个百分点 较2024年加快0 6个百分点 [7] 政策推动与消费热点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消费大幅增长 限额以上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 通讯器材 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新能源汽车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 4倍 1 3倍 1 2倍 33 4% 21 6% [7] - 开封市出台促消费政策措施 用真金白银惠及消费者 [6] - 洛阳市老城区推出十大惠民举措 结合汉服文化特色激发消费活力 [7] 区域经济总量排名 - 郑州 洛阳 南阳GDP稳居全省前三 [4] - 郑州市上半年GDP总量达7329 3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0 2亿元 同比增长5 6% [4] - 洛阳市上半年GDP达2925 3亿元 [5] - 南阳市上半年GDP达2389 83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780 67亿元 增长6 3% [5] 工业与制造业表现 - 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5% 高于全国2 1个百分点 高于全省0 1个百分点 [4] - 郑州市规上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 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8% [4] - 郑州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7% 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为88 5% [4] 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 - 河南省制定推进2025年下半年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若干政策措施 提出36条工作举措 [10] - 聚焦扩内需 优供给 强主体 惠民生 围绕千方百计促消费 扩投资 用心用情助企业 强产业 坚定不移抓改革 促开放 全力以赴保民生 守底线等四方面重点部署 [10] - 未来发力点包括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区域特色产业拉动作用 [8][9]
同类地级市视角下青岛区域基本面探究
丝路海洋· 2025-07-31 14:39
经济与产业 - 2024年GDP在1.3 - 1.9万亿间,青岛排第3,2024年GDP较2020年增长4318.9亿元,增速5.7%并列第2,2025年预期增速5.5%排第6,一季度增速5.9%排第2[10] - 2024年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500.8亿、5723.1亿、10495.5亿,增速4.0%、7.1%、5.0%,排名2、3、3,产业呈“一产领先、三产稳健、二产追赶”趋势[13] - 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4%排第4,较2023年上升2.8个百分点;社零总额6318.9亿排第2,增速4.2%;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8669.5亿、31905.2亿,增速5.7%、5.8%;有56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7984.5亿,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速6.6%、6.1%,净利润增速5.7%、2.6%[29][37][41][45] 财政实力 - 2024年财政收入排名第5,低于长沙和济南203.0亿和36.8亿,较2020年减少785.5亿[5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0.1%排第5,较2023年下降5.0个百分点;财政自给率57.4%排末位,较2020年下降6.0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比超70.0%,五年内下降1.7个百分点,2024年较2023年降5.2个百分点[56][57][60] - 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299.0亿排最后,降幅超40.0%,较2020年减少870.9亿,降幅超七成[66] 债务压力 - 2024年末政府债务余额4382.6亿最大,可用空间343.4亿排第2,增速21.1%;城投有息债务余额16726.2亿排第2,增速9.4%[71][72] - 2024年政府债务率267.5%、城投杠杆率超1100.0%、广义债务率1288.5%均排首位,债务增量/经济增量为2.3倍[75][77] - 截至2025年6月,有3起非标风险事件,39起商票逾期事件,其中7起涉及城投发债主体[80][81] 债市表现 - 2024年城投债发行量2508.9亿最大,净融资额317.2亿最高,2025年一、二季度发行量较上年同期降9.7%和18.0%,净融资额降46.3%和32.1%[83] - 2025年二季度票面利率较2024年一季度降70.4BP排第4,加权票面利率2.35%排第3[86] - 截至2025年7月3日,城投利差较年初降40.7BP最大,目前为62.6BP仍处较高水平[89]
国家能源集团:上半年生产经营持续改善向好
新华财经· 2025-07-30 21:48
生产经营数据 - 上半年完成煤炭产销量3.74亿吨 [1] - 发电量5806亿千瓦时 [1] - 铁路货运量2.76亿吨 [1] - 化工品产量1355万吨 [1] - 自产煤保持月均5100万吨高位水平 [1] - 北方港下水煤市场占有率保持40%以上 [1] - 上半年获取新能源指标1439万千瓦 [1] - 投产新能源911万千瓦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1] 能源保供措施 - 全力促购销、促发电、促一体化协同 [1] - 煤电发电利用小时保持领先 [1] - 疆煤出区量创历史新高 [1] - 购销两端电煤中长协签约率兑现率均明显高于国家要求 [1] 产业结构优化 - 新街一井二井高质量开工 [1] - 北仑、常州、肇庆等火电高质量投产 [1] - 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实现开工 [1] - 新疆、内蒙古千万千瓦新能源大基地取得突破 [1] - 奔子栏、丹巴等水电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1] 下半年工作规划 - 以"稳经营、谋创新、优投资、强管理、保安全"为工作主线 [2] - 确保完成"一利五率"考核指标和主要生产经营目标 [2] - 为"十五五"高水平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2]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
齐鲁晚报· 2025-07-30 14:20
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研发支出与生产总值之比等9项指标超出预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长等13项指标符合预期[1] - 坚持"6293"工作思路,五年内取得开创性进展和突破性变革[1] 产业结构优化 -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9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居全省第3位[2] - 打造12条标志性产业链,创建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阳谷化工新材料、莘县绿色食品加工、高唐装备制造)及多个省级集群[2] - 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4.7%,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2] - 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6个、智能工厂17个、数字化车间29家,"晨星工厂"330家[2] 基础设施建设与内需激发 - 累计实施省市县级重点项目超3900个,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四年超百亿[3] - 聊城机场立项,济郑高铁开通,雄商高铁建设加速,市大外环路通车[3] - 位山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推进,现代水网体系构建[3] - "惠循环"以旧换新平台全省推广,打造赛事经济、运河经济、康养经济等消费新场景[3] 企业改革与对外开放 - 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新增嘉华、乖宝、金帝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7家[4] - 深化与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合作,融入济南都市圈[4] - 鲁西国际陆港实现"内陆港+海关监管场站"功能,保税物流中心上报海关总署[4] - "新三样"出口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城扩展至19国35城[4] 绿色低碳转型 - 13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5] - 关停26台小煤电机组,新增350万千瓦风电项目,新能源装机占比达30%[5] - 新能源发电量增加58亿度,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水耗下降31%[5] - 空气质量指数下降14.74%,优良天数达245天(较2020年增22天)[5] 城乡发展与乡村振兴 - 茌平撤县设区,高铁新区加快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推进[6] - 建设高标准农田189.2万亩,"吨半粮"产能区72万亩,粮食生产"二十二连丰"[6] - "莘县蔬菜"入选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沿黄九品""画乡鲤都"等示范片区[6]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 - 民生支出占比持续超70%,每年推进10个重大民生项目[7] - 义务教育集团联盟办学全覆盖,省市级特色高中县域全覆盖[7] - 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0个,改造村卫生室上千个,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投用[7] - 建成幸福食堂441个,三星级养老机构28家,千人口托位数5.3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0%[7] - 打造环东昌湖半程马拉松、龙舟公开赛等赛事品牌,运河文化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馆[7]
山西1~6月全社会用电量比增6.3%
中国电力报· 2025-07-29 12:16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1~6月山西省全社会用电量达1569.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增速较2024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 [1] - 三次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均保持增长,第一产业用电量14.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1% [1] - 第二产业用电量11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5% [1] - 第三产业用电量254.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8% [1] - 居民生活用电量17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9% [1] 工业领域转型升级 - 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17%,传统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1]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3.97% [1]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41% [1]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98% [1] 制造业新动能表现 - 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671.83% [1] -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7.09% [1]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5% [1] -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2% [1] - 仪器仪表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63% [1] 经济结构变化 - 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用电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2] - 反映了全省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2]
文化新业态百花齐放
经济日报· 2025-07-28 06:1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规模首次突破19万亿元大关,达到191423亿元,同比增长7 1% [1] - 文化服务业实现营收109134亿元,同比增长7 4%,占全行业比重达57 0%,贡献率高达59 1% [1] - 文化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分别实现营收49609亿元和32679亿元,增速分别为7 1%和6 2% [1] 产业结构与转型 - 文化服务业展现出强劲引领力,形成"服务主导、制造协同"的健康发展格局 [1] - 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4 8%,比上年提高1 6个百分点 [2] - 文化新业态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传统产业积极拥抱文化创意元素 [2] 科技赋能与创新 - AI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内容的高效率生产,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2] - 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出沉浸式文旅体验、数字阅读、云演艺、线上艺术拍卖等新业态 [2]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R&D经费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 7% [2] 消费与市场潜力 - 文化消费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释放巨大潜能,成为拉动内需、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 - 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创新活力与深厚根基,日益成为塑造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1]
从多地外贸“半年报”看中国制造多维度韧性
证券日报· 2025-07-25 23:41
外贸整体表现 - 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外贸进出口2 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 4% [1] - 长三角四省市出口增速分别为上海11 1% 江苏9 4% 浙江9 1% 安徽15 4% [1] - 广州市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5 5%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义乌市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达4058 3亿元 同比增长25 0% [1] 区域协同效应 - 浙江电动汽车出口激增受益于上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支撑 [2] - 江苏船舶出口增长依托长三角航运物流枢纽高效协同 [2] - 区域协同发展构建起抵御风险 激活动能的外贸新生态 [2] 产业链体系优势 - 东莞上半年进出口货值7492 8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东莞制造业体系完备 涵盖传统优势产品和高技术产品 形成强大供应链弹性 [3] - 通过"链主企业+配套网络"模式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 实现从"单链承压"到"生态抗风险"转变 [3] 出口结构优化 - 出口产品从"老三样"(服装 家电)升级为"新三样"(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太阳能电池) [4] - 浙江上半年电动汽车出口激增86 3% [4] - 安徽"新三样"出口增速超60% 成为全球产业链关键一环 [4] 创新驱动发展 - 上海上半年高技术产品出口2396 4亿元 占全市出口总值25 2% [5] - 上海手术机器人出口增长3 9倍 成功打开欧美高端市场 [5] - 高端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发投入培育国际竞争力创新企业 [5] 市场多元化布局 - 外贸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 [6] - 跨境电商 海外仓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助力直达消费终端 [6] - 多元化布局分散风险 保持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战略主动 [6]
封面智库2025市场半年报·韧性与新坐标
搜狐财经· 2025-07-25 08:14
中国经济2025年中表现 - 2025年中国经济在风浪中稳健前行 总量增长夯实基础 质量提升勾勒新图 变量可控彰显韧性 [2] - 宏观政策精准发力 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稳"的根基更牢 "新"的动能奔涌 "畅"的循环优化 [2] - 以自身的稳定与笃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是穿越周期的关键力量 [2]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消费热度持续 智能驾驶加速普及 低空经济实现破局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科技创新喷涌 企业韧性淬炼 [3] - 新技术 新模式 新业态不断涌现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 [3] - 企业主动求变 苦练内功 在压力下展现坚韧 [3] 封面智库2025市场半年报 - 聚焦多个垂直领域 提供深度年中观察与前瞻 [2] - 全景呈现文旅消费 智能驾驶 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动能演绎 [3] - 记录各领域起伏脉动 展现中国经济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3]
A股申购 | 悍高集团(001221.SZ)开启申购 重要客户包括北京德丰泰家居、苏州吴凡家居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7-21 06:41
公司概况 - 悍高集团开启申购 发行价格为15 43元/股 申购上限为1 05万股 市盈率11 86倍 深交所上市 国泰海通为保荐人 [1] - 公司主营家居五金及户外家具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产品涵盖家居收纳五金、基础五金、厨卫五金及户外家具等 [1] - 产品应用场景覆盖厨房、浴室、卧室、餐厅、庭院等 销售模式为经销与直销结合、线上线下互补 境内外市场同步拓展 [1] - 2022-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10 86%、9 84%、8 35% 主要客户包括北京德丰泰、南京辰来家居、苏州吴凡家居等 [1] 行业格局 - 家居五金市场集中度低 多数企业以代工为主 规模小且同质化严重 依赖低价竞争 [2] - 行业头部企业转向中高端市场 凭借质量、品牌、渠道、技术等优势提升竞争力 外资品牌主导中高端市场 代表企业包括百隆、海蒂诗等 [2] - 本土品牌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品牌建设向中高端突破 代表企业包括悍高集团、东泰五金、图特股份等 [2] 公司竞争优势 - 拥有全国性深度经销网络 同时布局直销、电商、云商及出口渠道 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3] -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 具备完整研发体系及专业团队 设立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 [3] - 获评中国家居业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佛山制造业100强等荣誉 产品斩获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等国际奖项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 20亿元、22 22亿元、28 5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 06亿元、3 33亿元、5 31亿元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3] - 2024年营业利润5 95亿元 利润总额5 96亿元 净利润5 31亿元 均呈现高速增长 [4]
积极谋求高质量发展 奶业周期拐点在望
证券日报· 2025-07-16 00:5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奶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和转型,消费升级持续深化,多元化、个性化、功能化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重塑产业生态 [1] - 养殖成本高企、乳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程度有待提升等诸多挑战考验行业 [1] - 2023年至2025年奶牛养殖业收入损失累计达700亿元,生鲜乳喷粉亏损达200亿元 [3] - 2024年原料奶总产量4079万吨同比下降2.8% 是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 2024年各季度增速分别为5.1%、2.1%、-5.8%、-9.0% [3] 产能调整与纾困措施 - 奶业纾困需继续去产能 龙头乳企应推动2025年奶源基地母牛去产能 并扩大自有和可控奶源比例 [3] - 借鉴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的产业纾困政策 引导主产省份在未来1-2年继续实施纾困政策 [4] - 农业农村部召开座谈会指出奶牛产业纾困任务艰巨 需推动纾困措施落地见效 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4] - 7月第一周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04元/公斤 同比下降6.5% [9] 产业结构优化 - 乳制品市场呈现"液态奶独大 深加工产品短缺"特点 2024年液态奶占比92.7% 其中超高温灭菌乳超75% 奶酪黄油等深加工产品不足7.3% [7] - 申万乳品行业28家A、H股上市公司中 2024年19家营收下滑占比超六成 15家营收净利润均同比下降 [6] - 多家乳企推进高消耗原奶产品研发 布局海外市场拓展增长空间 [8] - 奶业深加工被视为穿越周期的关键 可将过剩原奶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8] 企业创新与实践 - 现代牧业将加快种业振兴 完善种公牛自主培育体系 探索奶牛养殖服务产业链商业模式 考察国外牧场开拓海外市场 [4] - 伊利通过深加工开发量身定制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8] - 君乐宝认为B端茶饮、咖啡、烘焙原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是扩大国产乳制品消费市场的破解方式 [8] - 飞鹤针对全年龄段人群推出多元化精准营养产品 强调创新不足是行业痛点 [8] 行业展望 - 随着纾困政策落地 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乳品供给种类丰富、国际竞争力显现等积极因素正在积聚 [5] - 产能出清加速、结构优化推进及消费潜力释放 行业反转曙光已隐约可见 [9] - 奶业周期大致7-8年 本轮底部反转或需1年左右 可能在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迎来关键节点 [9] - 蒙牛提出打造奶业"中国芯片" 将原奶"吃干榨尽" 推动产业纵深转型 积极拥抱AI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