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
搜索文档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表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09:00
数字资产发展 -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目标将香港打造为全球数字资产创新中心,强调代币化应用与多元化场景结合[1] - 政策延续2022年首份宣言框架,通过稳慎监管与市场创新结合,构建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数字资产生态圈[1] 普惠金融体系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发布方案,计划五年内建成高质量综合普惠金融体系,重点优化县乡村金融服务与普惠信贷管理[2] - 强化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推进普惠保险产品供给与专业化机制建设[2] RWA生态合作 -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征集全国RWA生态合作伙伴,计划成立20家单位的"RWA联合实验室",推动数据要素协同创新[3] - 优先支持合作伙伴参与RWA相关标准制定,赋能技术研发与资金配套[3] 内外贸一体化 - 商务部实施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倍增行动,下半年将举办330多场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4] - 落实15条支持政策,通过财政、金融、保险措施减免企业展位费、租金等成本[4] 设备更新政策 - 国家发改委将推出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今年以来以旧换新商品销售额超1.4万亿元[5] 医保目录调整 - 2025年医保目录首次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强化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中的作用[6] 国产CPU技术 - 龙芯3C6000发布,采用自主龙架构指令系统,性能对标2023-2024年主流产品,完全脱离境外供应链[7][8] 防洪工程建设 - 中办、国办推进防洪水库与蓄滞洪区建设,强化大江大河堤防达标及中小河流治理[9] 以工代赈投资 - 国家发改委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165亿元支持以工代赈项目,预计解决38万困难群众就业,重点倾斜群体集中地区[10] 前沿产业布局 - 上海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量子科技、6G等领域,加快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经济热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有信心有能力(经济新方位)
人民日报· 2025-06-27 05:54
宏观经济形势 -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宏观政策 [1] -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6.2% 增速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 创2024年以来最高增速 [4] 投资与贸易 - 前5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8.5% [4] - 5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出口增长6.3% 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17.5% 对欧盟出口增长13.7%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3.8% [4] - 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分别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0.4和0.2个百分点 但对中国经济预测保持稳定 [5] 政策工具与实施 - 以工代赈政策加力扩围 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将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 [5] - 设备更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000亿元 第一批1730亿元已安排至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6] - 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3000亿元 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 第三批资金计划7月下达 [6][7] 农业与能源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 [8] - 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 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 [9] - 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已投运特高压输电通道43条 [9]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6-27 04:53
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6.2%(增速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2]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2024年以来最高水平),前5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8.5%[2] - 5月人民币计价货物出口增长6.3%,其中对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分别增长17.5%、13.7%、13.8%[2] - 国际投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上调中国经济预测,与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形成对比[3] 以工代赈政策实施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3900多个项目,预计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就业[4] - 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从30%提升至40%[4] - 首次纳入城乡融合发展中小型基建项目(如乡镇道路、管网改造、休闲步道等)[4] - 重点群体就业地区将获得定向支持,已完成项目申报审查工作[4][5] 能源保供措施 - 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1亿千瓦[7] - 截至5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7] - 甘肃送山东、新疆送重庆特高压通道投运,全国统调电厂存煤维持高位[7] - 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煤电油气运协调机制将保障发电用煤用气需求[7][8]
发改委:第三批消费品 以旧换新资金将在7月下达
证券时报· 2025-06-27 01:45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于7月下达 强调使用时序性和均衡性 分领域制定月度周度资金使用计划 [1] - 2023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 前两批1620亿元已分别于1月和4月下达 [1] - 资金分配向去年支出较多的地区倾斜 体现差异化支持原则 [1] - 政策效果显著 家电家具通讯器材等品类销售快速增长 相关商品销售额已超1.4万亿元 [1] 设备更新政策进展 - 第一批1730亿元设备更新资金已分配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采用地方审核国家复核机制 [2] - 第二批资金正在进行项目审核筛选 将加强闭环管理和资金监管 [2] - 即将推出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 以工代赈政策调整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 支持3900多个项目 预计解决38万困难群众就业 [2] - 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向重点群体集中地区倾斜 [2] - 劳务报酬占比从30%提升至40% 直接增加群众务工收入 [2] - 已完成新增资金的前期准备工作 正在推进项目审查和投资计划下达 [2]
新一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7月下达
北京商报· 2025-06-27 00:20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前两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分别于1月、4月下达 [6] - 今年以来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4万亿元 [6] -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五大品类带动销售额达1.1万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1.3万亿元的规模 [7] - 国补额度翻倍,拉动产品销量并带动上游制造、物流等环节需求 [7] - 今年国补首次对手机等数码产品补贴,放宽汽车以旧换新范围,家电补贴品类从8类扩至12类 [8] 以工代赈政策 - 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900多个,预计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4] - 《行动方案》将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占中央对项目投入资金的比重由30%以上提高至40%以上 [4] - 发改委将抓紧下达新增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推动此前已下达计划的项目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 [4] 设备更新政策 - 设备更新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第一批约1730亿元资金已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5] - 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开展项目审核筛选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 [6] 电商平台表现 - 抖音电商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平台国家补贴已覆盖全国29省,个护电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20% [7] - "6·18"期间,淘宝国补品类成交总额较去年"双11"增长116%,家电家装、3C数码等行业整体成交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7] - 3C数码品牌表现亮眼,苹果iPhone 16 Pro首次纳入国补,开售20分钟成交额超去年"6·18"首日全天 [7] - 富士相机开售首小时成交同比增长200%,影石Insta360同比增长160% [7] - 家装家居领域,林氏家居、水星家纺等品牌成交额翻倍,小天鹅洗衣机销量增长超3倍 [7]
存量政策加快落地见效 新的储备政策陆续出台实施
新华社· 2025-06-26 18:42
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6.2%(增速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2] - 消费投资持续扩大: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2024年以来最高水平),前5月制造业投资增长8.5%[2] - 出口保持较快增长:5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出口增长6.3%,对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分别增长17.5%、13.7%、13.8%[2] - 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预测维持稳定(世界银行、OECD未下调),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上调预测[2] "两新"政策实施进展 - 设备更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000亿元,第1批1730亿元已安排至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第2批资金审核中[3] - 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3000亿元,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4万亿元[3] - 7月将下达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制定按月/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3] - 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将加力实施,降低融资成本[3] 以工代赈政策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3900多个项目,预计解决38万困难群众就业[4] - 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群体集中地区,首次纳入城乡融合中小型基建[4] - 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重从30%提至40%[4] - 正推进新增投资计划下达,挖掘用工岗位规模并提高劳务报酬比例[5] 能源保供措施 - 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6] - 加强煤炭、天然气稳产稳供和产运需衔接,确保电源电网项目按期投产[6] - 利用大电网资源配置优势,预置抢险力量应对自然灾害冲击[6]
回应经济形势、“两新”政策实施进展等问题,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声
贝壳财经· 2025-06-26 18:34
经济形势与政策 - 国内经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宏观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 - 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预测,发改委有信心将外部冲击影响降到最低 [2] - 以工代赈政策加力扩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重点群体就业 [2][3] 以工代赈政策进展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3900多个项目,解决38万困难群众就业 [3] - 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由30%以上提高至40%以上 [3] - 发改委将推动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挖掘用工岗位规模并提高劳务报酬比例 [3] "两新"政策实施 - 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000亿元,第一批1730亿元已安排到7500个项目 [4] - 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3000亿元,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 [5] - 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4万亿元,家电、家具、通讯器材销售快速增长 [5] 下一步政策计划 - 7月将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5] - 设备更新将推出贷款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 [5] - 分领域制定"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政策有序实施 [5]
国家发改委:全国新型储能超80GW,电力现货市场盈利模式和空间将扩大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6-26 14:45
新能源消纳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新能源消纳已成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1][3][12] - 统筹电力外送和就近消纳:加快建设"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支持新能源直接向单一用户供电 [1][12] - 统筹电网和调节能力建设:已投运特高压输电通道43条,全国新型储能规模超8000万千瓦,充电基础设施超1400万台 [2][12] - 统筹能源需求和供给:通过虚拟电厂等方式引导需求侧资源参与调峰,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高效配置 [2][3][12] 电力保供与迎峰度夏准备 - 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好于去年 [7] - 提升发电能力: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 [7] - 加强输电通道建设:甘肃送山东、新疆送重庆等特高压直流通道建成投运,跨省区互济能力提升 [7] 新能源产业发展数据 - 截至5月底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分别达5.7亿、10.8亿千瓦,合计占全部装机比重45.7%,超过火电 [12] - 新型储能规模超8000万千瓦,充电基础设施超1400万台,特高压通道43条 [2][12] 农业与粮食生产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耕地灌溉面积达10.8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8] - 夏粮产量约占全年1/5,当前夏收进程总体顺利,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有保障 [8] 以工代赈与就业支持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项目3900多个,预计解决38万人就业 [9] - 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重由30%提至40%,新增城乡融合小型基建项目 [9] 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政策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2000亿元,首批1730亿元已安排至7500个项目 [1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3000亿元,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4万亿 [13] 中国—中亚合作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6741.5亿元,较2013年翻倍 [18][19] - 中吉乌铁路启动,中哈第三条铁路推进,中欧班列合作倡议推动跨里海运输走廊扩容 [19]
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于7月下达!
证券时报· 2025-06-26 12:36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于7月下达 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 保障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2][3] 设备更新资金安排 - 超长期特别国债对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 第一批1730亿元资金已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审核筛选 [4] 以工代赈政策加力扩围 - 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 支持3900多个项目 预计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5] - 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占中央投入资金比例由30%以上提高到40%以上 已完成新增资金的重点群体摸底和项目申报 正在推进投资计划下达 [6] 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 - 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需统筹电力外送和就近消纳 统筹电网和调节能力建设 统筹能源供给和需求 重点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7] 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 - 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 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 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有保障 [8][9]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11:5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7月将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全年有序实施[1] - 前两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分别于1月、4月下达[1] - 今年以来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4万亿元[2] 设备更新政策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1] - 第一批约1730亿元资金已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1] - 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开展项目审核筛选[1] 新能源发展 -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5.7亿、10.8亿千瓦[12] - 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45.7%,超过火电[12] - 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12] 电力保供 - 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4] - 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4] - 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较高水平[5] 农业生产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6] - 耕地灌溉面积发展到10.8亿多亩[6]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6] 以工代赈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7] - 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900多个[7] - 预计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7] 生态保护补偿 - 2024年中央层面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首次突破2000亿元[10] - 全国一半以上的森林、草原纳入补偿范围[10] - 长江、黄河横向补偿机制的顶层设计加速出台[10] 体育文旅产业 - 支持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18] - 推动体育赛事活动与非遗民俗、旅游观光等深度融合[18] - 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18] 中国-中亚合作 - 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6741.5亿元人民币[19] - 中国在中亚国家建成4个鲁班工坊、5个中医药海外中心[19] - 友城数量突破100对[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