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搜索文档
“江西是适宜台青就业创业的宝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6 06:54
两岸青年交流发展大会 - 2025两岸(庐山)青年交流发展大会在江西九江举行,主题为"同心筑梦、共创未来",吸引近300名两岸与会者,包括180余名台湾嘉宾 [2] - 大会内容包括就业创业主题沙龙、专场招聘会、体育交流活动等,旨在深化赣台合作交流,促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 [2] 两岸青年合作机遇 - 大陆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两岸青年提供成长生态 [3] - 两岸青年可通过交流活动增进了解,分享生活经历,传递温暖与善意,推动情感融合 [3] - 台湾青年企业家认为两岸青年可共同探索面向全球市场的创新模式,尤其在科技创新、社会创业和文化传承领域 [3] 江西惠台政策与产业支持 - 江西全面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较早出台"惠台政策60条",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基金 [4] - 打造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江西)三大产业园(南昌、赣州、吉安),提供创业孵化、融资对接、市场拓展等全链条服务 [4] - 江西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与台湾产业高度契合,适宜台青就业创业 [5] 台青在赣就业创业案例 - 台湾青年纪冠安2022年赴景德镇创业,建议台青结合专业与台湾优势产业,利用惠台政策,关注江西传统文化以实现发展 [5] - 台商二代李承谕家族2006年起在抚州投资办厂,获当地政府持续支持,体现大陆对台胞的友善政策 [5] - 台籍教师查太元在九江学院工作期间获多项奖项,并主持江西省人文社科项目 [6] 赣台青年专场招聘会 - 招聘会吸引100余家用人单位(含16家台资企业),提供1600余个岗位,涵盖电子信息、电气工程、机械等行业 [6] - 活动设置AI面试、政策咨询等专区,南昌市相关部门解读"新人才10条""菁英归巢"等政策 [6] - 台生周姵仪认为AI面试形式创新,有助于了解市场需求与专业匹配度 [7] 江西对台交流平台建设 - 江西连续举办19届赣台会,设立2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家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及12家省级对台交流基地 [7]
协同联动构建创新联合体
经济日报· 2025-05-16 06:09
聚焦关键领域。根据各地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摸排梳理联合攻关的重点方向、重大项目,凝练形成产 业创新链协同开发需求清单,对每个联合攻关项目进行建档立卡,实施"一家主导、多家协同"的灵活协 作机制。通过设立战略目标明确联合体目标任务,围绕目标进行项目群规划,包括牵头企业实施的攻关 项目和创新联合体参与单位实施的攻关项目,以实现体系化攻关。 深入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引导创新联合体探索总体部制的科研组织模式,加强跨学科、跨领域、跨 机构的高度集成化管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整体攻关效能,充分释放"1+1>2"的协同效应,推动关键 产业链供应链重要技术、设备、产品实现链式突破。 加快要素流通。以市场机制为牵引,探索构建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 享机制,构建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创新联合体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开展PCT等高价值专 利布局,实施专利池内部成员单位的专利交叉许可和统一对外许可,鼓励建设相关领域专利池,形成国 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利布局。 完善科技金融政策。发挥各类科创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产业基金、创投基金等金融资本支持创新联合 体创新项目的实施。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龙头 ...
长缆科技(002879) - 002879长缆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8:04
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掌握超高压绝缘材料开发等核心技术,构建完整电缆附件技术体系 [2] - 加大研发投入,扩充高端研发团队,强化核心竞争力 [2] - 与西安交大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 [2] 双江能源优势 - 在天然酯绝缘油领域形成技术与客户优势,产品具有闪点高、可自然降解等优点 [2][3] - 产品成功应用于山东电力、三峡集团等项目 [3] - 2024 年参与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25 年加速技术深化和市场扩展 [3] 行业竞争格局 - 电缆附件行业竞争格局呈“金字塔”结构,中低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多达数百家 [3] - 高压市场竞争相对缓和,主要竞争者有长园集团、日本住友等 [3] - 公司在超高压领域技术领先,是全球少数能自主研发生产 750kV 及以下交直流超高压电缆附件的企业之一 [3] 750kV 电缆附件研发进展 - 2024 年与相关公司联合研制的 750kV 两项创新产品通过国家级新产品技术鉴定,填补国内空白 [3]
威海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5-15 17:2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连宁燕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推动平台建制化科研与企业市场化创新 深度融合,全市累计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0多个。统筹资源加快解决产业"卡脖子"难题,2024年获 批省级科技项目100多项,争取资金超3亿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三年为2625家企业争取省级企 业研究开发补助1.54亿元,为218家企业发放市级企业研究开发补助2050万元。 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吸引集聚"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近三年,累计培育 国家级人才27名、省级108名,为8家创业人才企业争取省级股权投资4960万元。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 到企业兼职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首批选派科技副总23人、协同创新工程师83人。 强化科技金融创新支撑力。2024年累计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809笔,贷款总金额31.6亿元,同比增长 23.87%,惠及企业627家,居全省第3。近三年推荐91家企业争取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支持881.6万 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0%,为6家企业争取省科技股权项目支持816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科技型企 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民营企业是推 ...
产学研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经济日报· 2025-05-15 06:08
产学研协同育人战略 - 核心观点: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抢占国际科技竞争主导权的关键[1] - 需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1] - 需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1] 师资队伍建设 - 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工程师、高管加入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队伍[2] - 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双聘机制,促进跨机构任职[2] - 打破户籍、学历等限制,允许人才通过弹性考核方式流动[2] - 采用"学术论文+技术专利+成果转化"多维评价标准[2] 保障体系构建 - 政府主导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政策框架,将企业需求纳入高校学科规划[3] - 通过合作办学、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定向培养前沿科技领域人才[3] - 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给予长期支持[3] - 整合多方资源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科技创新平台[3] 人才培养机制优化 - 依据新兴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升级[4] - 将实际案例、前沿技术引入教学,构建产业匹配的教学体系[4] - 推广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内容[4] - 形成"课堂-实验室-生产线"三位一体培养模式[4]
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经济日报· 2025-05-07 06:02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 -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需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 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 高等教育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基础 [2] - 科技为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提供资源和动力 引导重点领域国家战略人才培养 [2] - 人才是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 [2] 当前发展瓶颈 - 教育存在基础薄弱 创新不足 资源配置不均衡 产教融合不充分等问题 [3] - 科技领域原始创新能力薄弱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顶尖人才不足 [3] -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学科交叉融合不足 高等教育模式单一 [3] - 教育科技人才循环不畅 需构建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生态 [3] 高等教育改革方向 -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 人才第一资源 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 [4] - 高校需聚焦国家重大需求 加强基础研究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3年高校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占比分别达75.5% 75.6% 56.5% [4] - 双一流高校整合优势资源 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 形成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4] 重点人才培养策略 - 战略人才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力量 需重点培养战略科学家 领军人才 卓越工程师 [5] - 青年科技人才承担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以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是国际竞争关键 [5] - 需构建青年人才全方位培养选拔体系 提供经济支持 优化考评机制 [5][6] 体制机制改革 - 需推进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 聚焦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 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 [6] - 建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实施分类评价 协同评价 第三方评价 [6] - 打破教育科技人才管理边界 形成高效协调的管理体系 [6]
深圳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对错综复杂国际贸易环境 打造硬核竞争力 发掘市场新机会
深圳商报· 2025-05-06 00:28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错综复杂,记者从多家深圳企业获悉,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策略,深圳企业积极 应对、主动调整,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我国LED产业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海外市场的依存度高。洲明科技表示,公司在全球的销售网络布 局相对均衡,除美国外,在欧洲和亚非拉地区等地均有销售布局,全球均衡布局可以分散单一地区政策 变化带来的风险。此前,公司收购了美国本土LED企业,可实现本土化生产和分销,有助于规避关税影 响。此外,公司在北美主要推广中高端产品,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成本转嫁能力较强。通过技术创 新和产品升级,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议价能力。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智能控制领域首家上市公司。4月24日,拓邦股份通过深交所互动易平台 表示,公司的海外客户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多个区域。公司有 多区域化布局,如墨西哥、印度、罗马尼亚、越南等生产基地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能有效降低单一市 场的关税风险,未来有望在产业链重构中提升份额,获取增量机会。 自主创新打造产品硬核竞争力 在4月13日举行的日本大阪世博会上,光峰科技助力中国馆、 ...
长缆科技(002879) - 002879长缆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4-30 16:56
产品研发与应用 - 2024年公司与中国三峡建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750kV交联终端两项创新产品通过国家级新产品技术鉴定,填补国内空白,标志我国超高压电缆附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公司研发的290/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及±525kV(±5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缆附件,已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基建、如东海上风电、张北特高压示范等重点项目,实现从220kV及以下向更高电压等级突破 [2][3] - 2022年公司330kV - 500kV系列产品在国家电网集中招标取得显著突破,部分产品完成交付,进入城市输电网络商业化应用阶段 [3] 子公司优势 - 双江能源在天然酯绝缘油领域形成技术与客户优势,其产品成功应用于山东电力世界首台天然酯立体卷铁心变压器、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10kV 180兆瓦海上光伏等项目 [3] - 2024年双江能源加大研发投入,参与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25年将加速天然酯与合成酯绝缘油技术深化、市场扩展和可持续发展 [3] 业绩驱动因素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掌握超高压绝缘材料开发等核心技术,构建完整电缆附件技术体系 [3] - 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充高端研发团队,强化核心竞争力 [3] - 公司与西安交大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确定联合研究项目,组建矩阵式联合研究团队,为产学研合作和研发能力提升打基础 [3] 海外业务发展 - 2024年公司进入意大利、美国、乌拉圭、阿曼、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市场,实现全系列产品出口销售 [3]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举行七届八次理事扩大会议
中国化工报· 2025-04-28 09:4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介绍了石化行业发展现状与形势。他表示,我国聚氨酯工业高 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十五五"期间行业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绿色 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升级,向着"创新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效益一流"的更高标准,在培育更多世界 一流企业和建设现代化聚氨酯产业集群上下功夫。 聚氨酯协会秘书长吕国会发布了中国聚氨酯行业2024年度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聚氨酯原料MDI、 TDI、聚醚产能分别达到469万吨、152万吨和903万吨,保持了快速增长;制品产量1365万吨,同比增 长6.1%。2020—2024年,聚氨酯制品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3.6%。 4月23日,聚氨酯协会召开了七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 中化新网讯 4月24日,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七届八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4年协会工作, 并提出了协会2025年工作计划。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理事长杨茂良作了题为《发挥理事会决策职能 加强协会服务意识 引领聚氨酯行业 高质量发展》的七届八次理事扩大会议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全球聚氨酯产业链遭受压力,但 我国聚氨酯行业原材料投资亦然活跃,环氧丙烷、异氰 ...
北交所周观察第二十三期:2025Q1北交所主动基金收益均值超24%,稀缺性与低估值内需标的受青睐
华源证券· 2025-04-27 10:58
报告核心观点 2025Q1北交所主动基金收益均值超24%,稀缺性与低估值内需标的受青睐;市场有抢跑一季报高增公司迹象,后续或震荡盘整,建议机构投资者稳扎稳打,关注不同类型标的投资机会 [2][3] 周专题:详细解析北交所公募基金一季报情况 基金一季报:52家公司进入各类基金前十大重仓名单 - 2025年第一季度,52家北交所公司进入各类基金前十大重仓名单,公募重仓北交所市值达67.43亿元;11家公司被十只以上基金重仓,锦波生物被重仓基金数量最多为51只 [8] - 各类基金增持32家公司、减持20家公司,9家公司基金增持超100万股,8家公司基金减持超100万股;与2024Q4相比,前十大名单新增14家公司,部分公司新增基金数较多 [8] - 2025第一季度,72只基金前十大持仓含北交所公司,北交所主题基金30只,非北交所主题基金42只占比超50%,全市场基金关注北交所趋势凸显 [12] 主动主题基金:2025Q1市场整体上涨,整体跑赢指数 - 截至2025年4月25日,11只北交所主动主题基金公布2025年一季报,总规模43.51亿元,2只产品基金净值超2元 [12] - 2025年一季度北交所主动主题基金收益整体上涨,平均涨幅约24%,好于北证50指数22%涨幅 [14] - 持仓市值前十大名单变动大,开特股份、路斯股份排名提升,锦波生物仍为最大持仓公司,7家公司首次进入前十大持仓 [16][19] - 11只基金持仓配置偏好估值较低、成长性突出、产业趋势显著标的,主要增持或加仓一致魔芋等公司 [23] - 各基金对后市看法有差异,但整体对全年市场乐观,部分基金有不同持仓调整和配置策略 [23][34] - 各基金一季度持仓有不同变化,如大成基金3家公司新进入前十大,增持1家减持5家;广发基金6家新进入前十大,增持1家减持1家等 [35][36] 被动主题基金: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增至93亿元 - 21只北证50指数基金(包含指数增强)发布一季度报,截至2025Q1规模达92.6亿元,环比2024Q4增加14.8亿元(环比+1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