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代信息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2025武汉投资促进大会开幕:签约重点项目148个、签约金额984.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6 18:24
投资促进大会概况 - 2025武汉投资促进大会主题为"投资武汉共赢未来",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出席并致辞 [2] - 参会企业代表包括盖瑞特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狄胜、三菱日联银行(中国)副董事长增井宪、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等 [2] - 大会吸引约200家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参会,涵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 [2] 签约项目数据 - 大会集中签约重点项目148个,总金额984.9亿元 [2] - 工业项目77个(542.9亿元)、服务业项目70个(440.7亿元)、农业项目1个(1.3亿元) [4] - 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合计金额581.6亿元 [4] 武汉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5.2% [2] - 武汉正全力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 产业专题活动 - 举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旅及"楚材聚汉"四场专题对接活动 [4] - 武汉经开区聚焦世界车谷建设,东湖高新区打造世界存储之都,武昌区推进"双碳"产业,蔡甸区推介中法生态示范城和中德国际产业园 [3] 企业代表发言 - 盖瑞特、三菱日联银行、高通、卡斯柯信号、信念医药科技、中国美国商会华中执委会等企业高管作交流发言 [3]
2025武汉投资促进大会签约近千亿元
快讯· 2025-06-26 16:28
投资促进大会签约情况 - 大会集中签约重点项目148个 签约总金额达984 9亿元 [1] - 10亿元以上签约项目30个 签约金额581 6亿元 占总金额59% [1] 重点投资领域分布 - 人工智能领域获得投资 [1] -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获得投资 [1] - 汽车制造和服务领域获得投资 [1] - 新能源领域获得投资 [1] - 新材料领域获得投资 [1] - 生物医药领域获得投资 [1] -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获得投资 [1] - 文旅领域获得投资 [1]
华为系创业造雷达,承泰科技绑定比亚迪闯关IPO!
搜狐财经· 2025-06-26 10:48
公司概况 - 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两位前华为工程师陈承文与周珂于2016年创立,专注于车载毫米波雷达领域 [1][2] - 公司是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头部企业,2024年以9.3%出货量份额位居国内前向毫米波雷达市场首位,整体市场份额4.5% [4] - 已推出7款雷达型号,包括第5代4D雷达和第5.5代高解析度雷达,覆盖L0至L2+级智能驾驶需求 [4] 技术优势 - 自研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和高精度目标跟踪能力,在复杂或低能见度环境中提供可靠位置估计 [2] - 率先实现从传统毫米波雷达到4D成像雷达的跨越,4D雷达增加高度维度数据解析,更精确识别目标轮廓和行为 [4] - 2024年量产后良率达99.8%,显著高于行业95%的平均水平 [1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0.58亿、1.57亿、3.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5.7% [5][6] - 毛利率持续上升,从2022年28.7%提升至2024年34.0% [6] - 研发开支占营收50%以上,2022-2024年分别为4609万、6436万、6189万元 [6] - 净亏损逐年收窄,2022-2024年分别为-7917万、-9660万、-2177万元 [6] 客户与市场 - 客户集中度高,2024年前五大客户占比98.3%,其中比亚迪占比93.6% [7][8] - 毫米波雷达销量从2022年22.1万台增至2024年187.5万台,两年增长近8倍 [6] - 平均售价从2022年249元/台降至2024年184元/台,行业竞争加剧 [6] 行业前景 - 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82亿元增至2029年2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5% [16] -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48亿元增至2029年5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1% [16] - 车载应用占比超80%,4D成像雷达普及为主要驱动力 [17] 供应链与竞争 - 采购集中度高,2024年最大供应商占比48.2%,前五大供应商占比78.0% [10] - 竞争对手如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已布局L3-L4高阶自动驾驶传感器,技术路线多元 [9] 融资与上市 - 累计募资3.586亿元,2024年C轮融资后估值达13.2亿元 [14] - 选择港交所18C章上市,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16] - IPO募资将用于新技术研发(35%)、生产线升级(20%)、市场营销(15%)、战略并购(10%)、偿还贷款(20%) [16]
楚江新材:6月19日组织现场参观活动,华宝基金、国盛军工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6-23 10:37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铜基材料主要包括精密铜带、铜导体材料、铜合金线材及精密特钢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能源、电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电子、先进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和国防军工等领域 [2] - 精密铜带下游应用于汽车连接器、光伏组件、LED支架、电缆包带、电子电器连接器等产品 [2] - 高端铜导体下游应用于汽车线束、充电桩连接线、机器人线束、轨道交通线缆、光伏汇流排等产品 [2] - 铜合金线材下游应用于精密磨具切割线、电子电器接插件、五金配饰等产品 [2] - 公司精密铜带和高端铜导体产品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已有应用,制成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产业,覆盖5G、LED、电子通信、消费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力电网等领域 [2] - 江苏天鸟是国内最大的碳纤维预制体研发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领域 [3] - 江苏天鸟核心产品为特种纤维预制体,主要分仿形预制体、刹车预制体和热场预制体三大类 [3] - 芜湖天鸟主要产品为热场复合材料,碳/陶、碳/碳刹车盘等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 [3] - 子公司顶立科技研制出一系列适用于多种工艺的特种热工装备,广泛应用于石墨、石英、高性能陶瓷制备的关键工艺环节 [4]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先进铜基材料和军工碳材料两大板块,产品包括精密铜带、铜导体材料、铜合金线材、精密特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特种热工装备及新材料等六大品类 [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31.46亿元,同比上升21.77% [5] - 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上升28.45% [5] - 扣非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上升73.13% [5] - 负债率59.48%,毛利率3.4% [5] - 财务费用5526.39万元,投资收益-1847.98万元 [5] 机构观点与预测 - 最近90天内共有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增持评级1家 [6] - 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3.29元 [6] - 国金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7.12亿元,2026年9.21亿元,2027年10.90亿元,目标价14.16元 [8] - 塩海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5.22亿元,2026年6.22亿元,2027年7.95亿元 [8] - 国盛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7.11亿元,2026年8.95亿元,2027年10.57亿元 [8] - 中金公司预测2025年净利润7.24亿元,2026年8.80亿元,目标价12.41元 [8]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7660.01万,融券净流入53.94万 [8]
楚江新材(002171) - 2025年6月19日至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3 08:44
投资者关系活动概况 - 活动类别为现场参观,时间是2025年6月19日至20日,地点在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 - 参与单位及人员包括华宝基金孙嘉伦、国盛军工刘天祥、交银施罗德基金芮晨、兴业证券周登科等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楚江新材董事会秘书姜鸿文、证券事务代表李旭、IR专员吴寒 [1] 铜基材料产品相关 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 - 公司铜基材料包括精密铜带、铜导体材料、铜合金线材及精密特钢等,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光伏能源等多个领域 [1] - 精密铜带用于汽车连接器、光伏组件等产品;高端铜导体用于汽车线束、充电桩连接线等产品;铜合金线材用于精密磨具切割线、电子电器接插件等产品 [1][2] 在PCB领域的应用 - 公司精密铜带和高端铜导体产品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有应用,为下游企业提供铜基材料作为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制成产品覆盖5G、LED等多个领域 [2] 江苏天鸟碳纤维产品相关 - 江苏天鸟是国内最大的碳纤维预制体研发制造企业,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等领域 [2] - 核心产品特种纤维预制体分仿形预制体、刹车预制体和热场预制体三大类,应用于多个领域;芜湖天鸟主要产品为热场复合材料等,应用于光伏、半导体等领域 [2] 顶立科技装备相关 - 石墨、石英、先进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提纯、烧结等关键过程离不开特种热工装备 [3] - 顶立科技依托经验研制出适用于多种工艺的特种热工装备,应用于石墨、石英等材料制备关键环节,为高质量生产提供保障 [3][4]
今年淄博首家A股上市公司 新恒汇今日敲钟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20 21:24
公司上市情况 - 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2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开盘价50元/股,较发行价上涨290.63% [1] - 公司是山东今年第二家新增A股上市公司,也是淄博首家新增A股上市公司 [1] - 本次发行5988.89万股,发行价12.8元/股,募集资金7.666亿元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380.71万元、76672.61万元和84207.24万元,呈现稳定增长 [3] - 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993.36万元、15234.17万元和18597.02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394.64万元、14854.58万元和17268.08万元 [3]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24061.62万元,同比增长24.7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31.65万元,扣非净利润4924.13万元 [3] - 公司总资产达13.6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9.4% [3] 研发与专利 - 研发费用由2022年的4267.31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5833.31万元,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拥有36项发明专利 [3]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集芯片封装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与封装测试服务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企业 [4] - 自主研发的激光直写曝光、卷式连续蚀刻及高精准选择性电镀等核心生产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智能卡业务核心封装材料柔性引线框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2%,智能卡模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13%左右 [4]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用于高密度QFN/DFN封装材料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扩建升级项目 [4] 行业与区域发展 - 公司上市是淄博高新区培育"硬科技"企业、推进资本市场建设的重大突破 [4] -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淄博高新区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已形成从设计研发到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4] - 淄博高新区在MEMS、光电子、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形成了集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体系 [4]
城市“金角银边”做文章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4
城市更新行动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八项主要任务,完善城市功能是核心任务之一 [1] - 政策目标是通过系统谋划和精细治理形成现代化城市供给体系,推动城市智能运行和精准服务 [1]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调科技创新与城市功能完善的双向促进关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融合 [6][7] 存量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 成都市实施"金角银边"工程,三年内对632处桥下/街旁等7类剩余空间进行整治提升 [2] - 通过场景植入和功能叠加,将闲置空间转化为休闲场所和商业热点,带动小店/夜市经济发展 [2] - 清华同衡建议结合城市体检工具,将低效园区/楼宇等存量资源改造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 [3] 城市功能提升实践案例 - 济南舜泰广场改造新增1000+机动车位和2500+非机动车位,并开发地下商业三大片区 [4][5] - 体育场地升级为多功能公园,建设足球场/跑道等设施,服务周边办公人群和居民 [5] - 芜湖市建成42座"人民城市驿站",其中20座增设"修配补"便民功能,解决户外工作者需求 [5] 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 - 台州官河古道项目同步开展招商运营和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夜间经济综合体 [7] - 专家强调更新项目需关注文化传承与消费场景创新,避免"品质高但无人问津"的改造 [7] - 住建部将建立政策协同机制,推动土地/财税/金融创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可持续模式 [7]
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中科创星“25创星PPN001”成功发行
经济观察网· 2025-06-16 21:25
债券发行概况 - 中科创星成功发行"25创星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5+5年,是国内债券市场首个"科技板"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 [1] - 该债券票面利率2.10%,全场认购倍数3.58倍,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西安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反担保 [1] - 浦发银行担任牵头主承销商,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成都银行担任联席主承销商 [1] 资金用途与战略意义 - 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基金的出资及置换,壮大"耐心资本" [1] - 创投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融资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募投管退业务良性循环,促进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技创新企业 [1] - 作为早期股权投资机构代表,中科创星获得全国首批科创债发行资格体现了国家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鼓励 [2] 公司背景与业务规模 - 中科创星成立于2013年,截至今年6月在管资金规模超过120亿元,已投资孵化超过530家硬科技企业 [2] - 公司表示将继续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战略方向,以科创资本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 [2]
如何解决AI等新兴产业“测不准”?制造业计量首个政策文件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8:58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政策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推动建设10家以上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1][2] - 到2030年,制造业计量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重要领域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有力支撑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 - 当前制造业计量存在"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等难题,制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1] 发展目标 - 2027年目标聚焦解决基础短板问题,突破校准技术、制定行业规范、研制核心计量器具,构建制造体系标准化底座 [2] - 2030年目标转向系统能力升级,强调技术服务网络覆盖和创新效能提升,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 [2] - 到2035年建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5] 重点任务 强化计量有效供给 - 突破计量关键共性技术,在量子、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创新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方法 [3] - 加速高端计量器具研发,加强标准物质开发,完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 [3] - 培育优质仪器仪表企业,打造计量专业人才队伍 [3] 深化计量应用赋能 - 创新计量服务模式,支持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 [3] - 强化计量检定服务,建设计量技术服务机构,健全先进计量服务体系 [3] - 解决计量服务模式单一、高水平计量机构缺乏、先进服务体系不够高效等问题 [3] 推进计量创新升级 - 健全先进的计量管理,推动计量高端化发展,促进计量智能化转型,推进计量绿色化升级 [4] - 建设重点产业链计量和标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计量资源的网络化连接,推动计量数据共享 [4] - 计量创新资源协同平台建设可打通计量技术从实验室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激活整个计量创新链条 [4][5] 当前进展与挑战 - 我国已建成国家计量基准装置208项,过去一年新建8项国家计量基准装置 [1] - 制造业计量存在计量有效供给不足、计量应用赋能不充分、计量创新升级较慢等短板弱项 [1] - 计量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但仍面临计量管理理念较落后、计量转型升级不够高效等问题 [4]
七部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到2027年培育10家以上智能工厂
证券日报网· 2025-06-10 15:11
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核心观点 - 到2027年重点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 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均达75% [1] - 培育10家以上智能工厂 建设5个以上高标准数字化园区 打造百个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 梯次实施千个数字化示范项目 [1] - 到203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规上食品企业实现全方位全链条普及 培育国际竞争力食品工业数字产业集群 [1] 重点任务与技术应用 - 运用5G 大数据 云计算 区块链等技术开发食品生产智能监控溯源 食品园区"5G+工业互联网" 原料生产供应智慧管理方案 [2] - 鼓励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产品供给 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2] - 加快研发 生产 检测等关键工艺装备和软件改造升级 推动中小企业"哑"设备改造和关键设备更新 [2] 企业智能化升级方向 - 坚持因地制宜 因业施策 一企一策 鼓励企业开展专业诊断评价明确技术改造方向 [2] - 推动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融合转型 支持生物制造 增材制造等先进工艺装备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