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HOUSE OF H&M揭幕,淮海路又多了一个时尚地标
第一财经· 2025-09-10 20:39
在竞争白热化的零售市场,时尚品牌的本土化叙事风格开始转变。 从大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线上深度重构,线下重装升级,让门店成为时尚生活综合体。店铺数 量不再是指标,消费体验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品牌都交出了自己的沉浸式 "答卷 " 。 在中国这个关键市场,更具野心的布局正在悄然发生。 9 月, "HOUSE OF H&M" ( H&M 风格 之邸 ) 在上海淮海路揭幕 。十多年 里,这里是 H&M 的中国首店,众多先锋联名系列在此发售,吸 引一大批时尚拥趸排起长龙。如今它转身升级为 H&M 首个品牌体验中心,融入直播间、花店、咖 啡店、家居概念店、展示空间,带来独具特色的全品类及多场景组合体验。 作为重塑品牌计划的关键一步, H&M 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加速增长策略正在奏效。最近一个 月, H&M 在中国接连迎来三家新店的焕新与开业 —— 位于深圳的大悦城店和 1234Space 旗舰 店以最新形象亮相,上海的 "HOUSE OF H&M " 则升级为中国最大 的品牌旗舰店。 "HOUSE OF H&M"开业现场剪彩 ( 左三为司懿德先生 ) 在 H&M 集团零售大中华区总裁司懿德( Saed El- A ...
格力渠道大洗牌:核心代理商时代将落幕
第一财经· 2025-09-10 20:14
渠道体系变革 - 格力电器在全国范围内将网批系统从"盛世"系列公司转入新成立的"恒信"系列公司 标志着渠道数字化改革进入关键阶段 [2] - 新体系由职业经理人主导 替代原核心代理商利益捆绑模式 原有市场保证金及货款将迁移至新主体 [2][3][4] - 广东瑞格寰球贸易有限公司2024年6-8月在全国密集设立59家恒信系列全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2000万元 覆盖广州、河北、湖北等地 [4] 组织架构调整 - 恒信系列公司核心管理层廖磊持股23% 其余七人各持股11% 其中赵侠亮等人分别担任六大区域总经理 [4] - 原盛世欣兴人员部分转入格力数科后转至恒信智远 以更灵活手段应对市场竞争 但利润回收至上市公司的大趋势不变 [5] - 全国约50家盛世欣兴公司大部分成立于2011年 由北京盛世恒兴100%持股 而恒信系列不再由原核心代理商控制 [7] 运营模式优化 - 新零售模式将渠道层级从多级精简为1-2级 减少代理商3%-5%的加价环节 提升终端价格竞争力 [6][8] - 网批系统与传统系统目前并行运作 总部可直接监控全国供货价、零售价及库存 实现数据透明化 [7] - 2024年新冷冻年度部分中档空调进货价同比下降约10% 零售商进货更随市场波动 压货意愿降低 [7][11] 品类拓展战略 - 恒信智远在各地设立两家公司分别负责家用空调及冰箱/洗衣机销售 突破原有单品类局限 [8] - 公司通过"董明珠健康家"店强化多品类协同和线上线下融合 应对空调业务增长压力 [8][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3.25亿元同比减少2.46% 归母净利润144.12亿元同比增长1.95% 增速低于美的和海尔 [9] 行业竞争态势 - 美的集团"美云销"系统实现产品直配消费者 减少零售商资金占用 海尔智家同样完成渠道数字化先行转型 [9] - 家电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OMO模式快速崛起 购物中心渠道优势增强 传统货架电商优势减弱 [11] - 格力现有约3万家专卖店正加速体验式转型 推动全流程数据打通以强化渠道可控性 [12] 股权结构变化 - 核心代理商合资企业京海互联2024年3-9月增持0.8281%股权 金额20.99亿元 当前持股7.8342%仍为第二大股东 [10] - 原河北总代理徐自发已投资飞利浦空调 董事郭书战离任 核心代理商在董事会仅剩张军督一名代表 [10]
中宠股份涨2.00%,成交额1.2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30.7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08 10:3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8日盘中股价上涨2.00%至58.65元/股 成交额1.23亿元 换手率0.70% 总市值178.5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30.72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买入106.46万元(占比0.87%) 大单净买入424.26万元(买入2904.58万元/占比23.68% 卖出2480.32万元/占比20.22%) [1] - 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65.91% 近5日下跌1.45% 近20日上涨1.47% 近60日下跌9.84% [1] - 年内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6月6日龙虎榜净卖出2673.30万元 买入总额2.51亿元(占比23.81%) 卖出总额2.78亿元(占比26.34%) [1] 经营业绩与财务数据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4.32亿元 同比增长24.32% 归母净利润2.03亿元 同比增长42.5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22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64亿元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宠物零食62.89% 宠物主粮32.21% 宠物用品及其他4.90%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7月18日股东户数3.65万户 较上期增加7.63% 人均流通股8345股 较上期减少7.0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2133.20万股 较上期增持781.11万股 [3] - 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A(310328)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161.20万股 [3] - 农银策略收益混合(010347)与农银策略精选混合(660010)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公司基础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18日 2017年8月21日上市 注册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飞龙路88号 [1] - 主营业务为犬用及猫用宠物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农林牧渔-饲料-宠物食品 概念板块包括宠物经济、新零售、QFII持股、中盘、阿里概念等 [2]
朗姿股份涨2.05%,成交额4170.4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02.1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8 10:3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8日盘中股价上涨2.05%至18.88元/股 成交额4170.45万元 换手率0.88% 总市值83.5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302.18万元 大单买入占比20.77%(866.16万元) 卖出占比13.52%(563.98万元) [1] - 年内累计涨幅18.30% 近5/20/60日分别上涨1.23%、5.95%、6.07% [1] 经营业绩与业务构成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88亿元 同比增长3.69% 归母净利润2.7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0.58% [2] - 医疗美容业务占比47.81% 时尚女装占比35.44% 绿色婴童占比15.60% 形成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达5.77万户 较上期增加3.35% 人均流通股4415股 减少3.2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42.47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减持197.54万股 [3] -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204.53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39.59万股 [3] 公司基础信息 - 总部位于北京朗姿大厦 2006年11月成立 2011年8月上市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纺织服饰-服装家纺-非运动服装 涵盖化妆品、多胎概念、新零售等概念板块 [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0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76亿元 [3]
中兴商业:创新驱动 特色化路径成突围密钥
中国证券报· 2025-09-08 04:47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08% 并通过多元化创新策略和特色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未来将继续强化创新引领和供给端发力以保持向好态势 [1][7] 营销创新与活动策略 - 针对节日开展精准营销 上半年高频推出10档促销活动 包括七夕节"音乐派对""萌宠驾到"等创新形式 有效拉动客流增长 [2] - 以传统节日、法定假日、社会热点为契机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深入挖掘政府、品牌及异业资源 形成强引流营销活动矩阵 [2] - 创新营销赛道 打造购物、餐饮、社交、娱乐等"一站式"服务新地标 首店经济、赛道经济全面激活经营活力 [2] 线上运营与会员管理 - 发挥自媒体线上传播优势 拓展美妆直播内外优质货盘 开展"直播间自播"和"达人逛店"直播 利用短视频平台公域流量引客到店 [3] - 推动"中兴大厦+"小程序迭代升级 以会员服务为中心完善私域运营功能 培养会员线上习惯 [3] - 策划"票"亮工程为外地会员报销饭票、油票、车票等"三票" 拉动外埠会员增长 通过CRM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推送 [3] 服务升级与品牌合作 - 开展"服务顾问"晋升工作 将"好感化"服务融入日常 塑造家庭型消费文化 增强顾客忠诚度和消费转化率 [3] - 创新品牌合作模式 联合品牌商深度挖掘首店经济潜力 引进"朱炳仁.铜"等多家辽宁首店及完美影城等多家沈阳首店 [5] - 与集团化供应商、品牌商建立互惠互利伙伴关系 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全方位培育扶持品牌做大做强 [5] 转型升级与差异化竞争 - 从实体空间、业态组合、商品品类与战略定位等维度进行系统性升级 加速传统卖场转型升级 [4] - 着力提升商品力 做好"特"字文章 重视调改升级和体验感升级 对旧模式迭代升级实现自我革新 [4] - 发挥品牌资源、渠道资源、消费者洞察优势 探索新业态新模式 拓展新消费场景和渠道 扩大差异化竞争优势 [5] 经营业绩与发展成果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08% 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7] - 以新零售、新消费为契机 在经营、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 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发展 [6] - 打造以恐龙博物馆为代表的一系列特色项目 在首店经济、赛道经济、"文博商旅"融合等方面探索实践 提升客流量和销售量 [6]
鼎捷数智: 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及其审计报告以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7 17:1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前身为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2001年12月设立,2011年5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月以每股20.77元发行新股2,878.4681万股,并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378 [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发行股份总数26,930.84万股,注册资本26,930.84万元,股权分散且无实际控制人 [1] - 主营业务是为制造业、流通业及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并拓展至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及新零售领域 [1] - 2021-2023年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数量分别为15户、19户、19户,2023年新增湖州鼎捷数智有限公司,减少上海鼎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业务与战略方向 - 通过技术沉淀与经验积累,具备产品研发能力和软件实施能力,并积极推进云领域研究与应用 [1] - 创新商业模式,推动软件升级换代,发展敏捷交付服务商品,促进客户从账务型应用向管理型应用进化 [1] - 企业使命为"创造客户数字价值",通过服务商品拓宽商机来源并提升运营效率 [1] 子公司结构 - 重要子公司包括南京鼎捷、北京鼎捷、广州鼎捷、深圳鼎捷等全资子公司,以及鼎华系统(台湾)、智互联(深圳)等控股子公司 [1] - 境外子公司覆盖越南、荷兰、泰国等地区,如越南鼎捷、荷兰鼎捷、泰国鼎捷 [1] - 2022年新增上海鼎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鼎捷聚英等4户子公司,2021年较2020年增加2户子公司 [1]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 财务报表编制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及证监会披露规则,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 [2] - 会计核算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金融工具除外,资产减值时按规计提准备 [2] - 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境外子公司采用经营所在地货币 [2] 重要会计政策 - 会计政策涉及存货计价、应收账款信用损失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及收入确认时点 [3] - 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 [14][15]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及其他金融负债,后续计量按分类处理 [20][22] 合并财务报表处理 - 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所有子公司均纳入合并报表,统一会计政策及期间 [4][5] - 企业合并区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合并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差额确认商誉或当期损益 [3][6] - 处置子公司时,收入、费用、利润及现金流量纳入合并报表,终止确认处理涉及投资收益计算 [8][9] 资产与负债计量 - 存货按成本初始计量,发出时加权平均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提跌价准备 [32] - 固定资产按成本初始计量,折旧按入账价值减净残值后于使用寿命内计提,减值时调整折旧 [47] - 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转换时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并确认损益 [38][41] 外币与现金流量 - 外币交易按即期汇率折算,货币性项目汇兑差额计入损益,非货币性项目不改变记账本位币金额 [12] - 现金流量表将库存现金及可随时支付存款确认为现金,符合期限短、流动性强等条件的投资确认为现金等价物 [12]
中国公司全球化周报|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合作,服务中国企业出海/霸王茶姬正式进入菲律宾市场
36氪· 2025-09-07 09:14
公司战略合作与业务拓展 - 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 将在云和AI基础设施、新型服务业电商、社会价值创新等领域深入合作 并联合打造数字化与AI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共同服务中国企业出海[2] - 阿里速卖通内部筹备"最高规格"品牌出海项目 将设立全新品牌专区 为入选品牌提供流量倾斜与海外本地运营支持 小米和泡泡玛特已入围"超级品牌计划"并被标注为"深度合作"[3] - 京东工业与巴西BR Supply签署协议拓展当地工业供应链数智化服务 同时与安骏物流合作提升履约能力 旨在为中资企业提供办公物资并将跨境工业品服务覆盖更多巴西企业[5] 海外市场进入与产能建设 - 霸王茶姬正式进入菲律宾市场 三家门店位于大马尼拉核心商圈 开业三天售出超2.3万杯 海外门店已扩展至208家 覆盖马来西亚(178家)、新加坡(16家)、印尼(8家)、泰国(5家)及美国(1家)[2] - 顾家家居拟投资11.24亿元建设印尼自建基地项目 用地约19.56万方 建设期4年 预计达纲时实现年营业收入25.20亿元[3] - 吉利支持的宝腾汽车在马来西亚启动首家电动汽车工厂 投资8200万林吉特(约1.38亿人民币) 年产能2万辆并计划扩大至4.5万辆 标志着马来西亚首次涉足电动汽车制造业[5] 产品市场份额与运营表现 - 石头科技在2025上半年以15.2%市场份额斩获全球清洁机器人第一 以20.7%市场份额获得扫地机器人全球第一[3] - 极兔速递上半年净利润8893.2万美元 同比增长186.6% 总收入55.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 总包裹量139.9亿件同比增长27.0% 东南亚市场包裹量32.3亿件同比飙升57.9% 市场份额达32.8%[5] - 比亚迪8艘滚装船中已有7艘投入运营 在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布局 2025年上半年在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巴西等多个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5] 全球化服务扩展 - 高德地图在加拿大、新西兰、瑞士和阿联酋4个国家正式上线打车服务 目前已覆盖海外30个国家[4] - 小米宣布2025年为大家电和新零售出海元年 计划5年内建设1万家海外小米之家 2027年计划汽车出海[4] - 极米科技筹划H股上市 主要出于海外品牌考量 目前处于商讨阶段[6] 融资与资本运作 - 优必选获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额度 计划在中东建立超级工厂和研发中心以及中东总部 Infini Capital目标成为不超过5%持股比例的重要股东[6] - 来牟科技半年完成三轮超亿元融资 独立站上线以来累计销售金额突破1亿元 客单价达2499美元 单日产能稳定在200台 预计全年交付突破数万台[6] - 睿健医药B轮融资累计超3亿元 帕金森治疗产品NouvNeu001获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7] - 瑞龙外科完成6700万美元D轮融资 由强生创投领投 正加速推进模块化手术机器人平台在欧洲及南美地区的注册申报[7] - 思埃然医疗获超亿元融资 资金将用于超乳玻切一体机产品线研发和加速眼科产品出海进程[8]
紫荆花开 漆见未来,紫荆花新材料集团闪耀2025中国国际涂料博览会!
搜狐财经· 2025-09-06 11:55
展会表现 - 紫荆花新材料集团以年轻化的青春紫色主题和缤纷色彩效果成为2025中国国际涂料博览会全场焦点 [1][3] - 公司展位设计采用活力青春紫色调 搭配高体验度展厅 传递对年轻消费群体审美需求的洞察和科技赋能绿色涂料的品牌内核 [3] - 展台吸引大量观众和业内同仁关注咨询 展示重磅产品和特色技术 [11] 业务展示 - 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两大业务群联袂亮相 涵盖工业防腐涂料、家具涂料、玩具涂料、骆驼漆、家装涂料、基辅材、工程涂料、仿石漆、艺术涂料等多元化产品线 [6] - 具体展品包括守护集装箱和工业设施的防腐涂料 智感家具涂料 潮流塑胶玩具漆 高性能无电致冷涂料 纳米超疏水涂料 高端艺术涂料和仿石涂料 [11] - 首次系统呈现家装涂料、工程涂料、家具涂料、玩具涂料、防腐涂料、树脂六大业务领域发展成果 [17] 品牌战略 - 发布全新企业宣传片《紫荆花开 漆见未来》 阐释涂料在人类发展中的角色演变 是行业首部以"高性能表现成就健康生活"为核心议题的企业宣传片 [17] - 坚持"专心在漆 用心在人"企业精神和"高性能表现成就健康生活"品牌理念 深耕行业40余年 [20] - 推动年轻化战略转型 从功能导向向颜值+功能+情感多维度需求转变 聚焦环保健康个性化产品研发 [20][21] 渠道创新 - 举办新零售分享会 探讨"2025企业流量重构与增长引擎" 未来将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 [19] -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 通过数据驱动和新媒体全域传播获取流量 导流给传统合作伙伴和线下门店 [19] - 搭建全服务流程 为客户提供更快捷优质的产品及涂装体验 [19] 行业地位 - 作为中国涂料行业年度盛会 展会汇聚全球数百家优秀涂料产业链企业 [1] -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等嘉宾出席公司活动 显示行业影响力 [12] - 致力于推动中国涂料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为消费者带来健康家居生活 为专业客户提供可持续价值 [23]
被麦肯锡的年中盘点报告刷屏,我从中总结了20条高价值洞察
36氪· 2025-09-05 20:07
宏观信心与消费心态 - 中国居民存款总额达163万亿元 被视为消费市场超级蓄水池 一旦信心恢复将释放惊人消费潜力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 反映消费心态趋向精明化 消费者愿为质价比 极致性价比和情绪价值付费 [2] - 汽车品类增长11.2% 家电品类增长30.7% 显示高价值品类依然坚挺 破除低价为王迷思 [2] -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仍显著高于美日欧等成熟市场 反映市场底层韧性仍在 呈现结构性回暖特征 [3] 产业机会与市场新大陆 - 国内品牌在新能源车细分市场占比接近90% 体现中国品牌通过技术变革实现换道超车 [4] - 中国汽车出口量达2019年8倍 成为全球第一 标志企业具备全球市场竞争实力 [4] - 汽车出口单车均价翻倍多 显示出口从卖产品转向卖品牌 世界正接受中国品牌溢价 [4] - 黑神话悟空和泡泡玛特Labubu成为文化出海现象级案例 植根中国文化的IP具备全球潮流潜力 [4] - 入境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 并向成都西安等内陆城市延伸 为酒店餐饮零售文旅行业带来新机会 [5] - 户外鞋服市场保持13.4%年均增长 诞生多个超5亿美元品牌 反映消费转向健康体验和生活方式升级 [5] 资本动向与企业战略 - 港股IPO募资额前十中有4家消费领域企业 表明资本市场长期看好中国消费市场 [6] - 蜜雪冰城古茗成功上市 体现供应链管理 成本控制和产品创新的微创新模式胜利 [6] - 私募股权重金布局重资产零售和连锁品牌 反映实体零售价值重估 通过数字化和模式创新焕发新机 [6] - 始祖鸟lululemon等国际户外品牌在中国成功 说明市场对高品质强社群属性品牌需求旺盛 [6] - 新能源车文化IP和新茶饮成功案例均拥有高忠诚度用户群体 用户资产思维成为穿越周期核心 [6] 企业战略启示 - Labubu爆火源于Blackpink成员Lisa视频 显示全球化时代需善用全球社交媒体力量 [7] - 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旅游 烧烤带火淄博经济 反映强大文化产品可反向赋能实体经济 [7] - 中国持续扩大免签范围 直接利好入境游 为企业吸引国际客户提供新机遇 [7] - 流量成本攀升背景下 深度运营存量用户比开拓新用户更重要 需构建自有用户和品牌资产 [7] - 微观惊喜预示宏观转机 企业不应被悲观宏观数据所困 需关注意外鲜活的微观变化 [7]
曾学忠谈小米全球化战略跃迁:迈向“模式出海”,新零售海外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7:28
出海战略演进 - 公司出海战略从2014年首站东南亚试水开始 逐步扩展至全球100多个市场 经历产品出海、品牌出海到"模式出海"的全球战略跃迁 [1] - 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时采用互联网打法 与Flipkart合作举办闪购活动 红米1S预售超40万人参与 新品4秒售罄 [2] - 2015年拓展亚非拉新兴市场 组建团队并在数十个市场建立代理商网络 [2] - 2017年进入西欧市场 在西班牙开设小米之家 随后扩展至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3] - 2025年启动新零售出海 计划未来5年在海外建设1万家小米之家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海外已建设约200家 [6] 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公司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连续20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 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 [3] - 区域市场表现:东南亚份额第一 欧洲排名第二 拉美和中东排名第二 非洲排名第三且份额创历史新高 [3] - 在60个市场排名前三 在69个市场排名前五 [3] - 非洲市场二季度市占率14.4% 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排名仅次于三星和传音 [9] 品牌与产品策略 - 早期海外品牌定位强调性价比 同时凭借年轻、亲民、科技、时尚及生态链产品特点吸引用户 [3] - 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2025年3月小米15 Ultra起售价1499欧元(超过iPhone 16 Pro Max) 首销期销量同比增长58% 在10个重点市场超额完成目标 [5] - 小米15系列在东南亚首销期销量同比增长54% 带动该区域二季度份额第一 [5] - 海外米粉社区注册用户超2500万 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米粉俱乐部 [4] 渠道建设模式 - 线上渠道与亚马逊、Lazada等电商平台开展多元化合作 [5] - 线下渠道与本地电信运营商、代理商及大型零售商建立合作 例如欧洲与主流电信运营商保持长期合作 [5] - 新零售出海以小米之家和数字化交易系统为核心 提升商业效率并降低销售成本 [6] - 全渠道管理需平衡各方利益 重点保护消费者利益 对国际经营管理能力要求高 [6] 供应链与制造能力 - 中国消费电子供应链具备成熟完备优势 公司可复用手机供应链资源至平板、汽车等新产品 [8][9] - 自建工厂推进战略升级:北京建成汽车工厂和手机智能工厂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在建中 [9] - 汽车业务计划2027年首站登陆欧洲 目标用15-20年成为全球前五车企 [10] 区域差异化策略 - 新兴市场以份额拓展为主 如非洲市占率14.4%排名第三 [9] - 成熟市场(欧洲、东南亚)以高端化为核心战略 注重市场结构调优 [10] - 大家电出海元年表现突出:2025年3月以来东南亚空冰洗新品总销量超1万台 空调销量超8500台 洗衣机在马来西亚Lazada上线两周成为品类销冠 [10] - 2025年下半年空调将进入欧洲市场 冰箱洗衣机扩展至更多国家 2026年目标海外家电销售百万台 [10] 管理体系升级 - 2022-2023年全球业务出现倒退 公司重点提升管理能力 构建适应多元文化的独特管理体系 [7] - 强化全球经营平台建设 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以符合各市场安全与合规要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