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产业链
icon
搜索文档
巴西想取代中国给美国供稀土?难度太大了
搜狐财经· 2025-06-16 09:53
巴西稀土产业现状 - 巴西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约2100万吨 但以轻稀土为主 中重稀土占比极低 而美国军用级需求集中在铽、镝、钇等中重稀土 [2] - 2023年全球稀土精炼能力分布显示 中国占比高达87% 巴西不足3% 且巴西企业依赖中国技术设备进行冶炼 [4] - 巴西70%稀土矿藏尚未完成勘探 产业基础薄弱 尚未形成完整供应链 [6]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掌握全球90%以上中重稀土精炼量 在航天、军工、芯片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2] - 中国建立完整技术链 涵盖分离、提纯、冶炼等环节 通过数十年投入形成成本优势 2000年后迫使多国放弃自主产业链 [4] - 产业链底层技术积累深厚 形成卡位优势 将矿产资源转化为实际工业应用能力 [8] 国际稀土供需格局 - 美国国防部评估认为短期内无法绕开中国供应链 已向澳大利亚、加拿大投资数千万美元建设替代精炼产能 [6] - 巴西若参与供应链 可能仅作为原材料供应商 产业价值仍由中国等精炼国掌控 类似非洲矿产输出模式 [8] - 稀土产业价值集中于技术链后端 矿产资源所有权并非核心优势 [8][10]
美国不让中国碰乌克兰稀土,背后藏着3个算盘
搜狐财经· 2025-06-14 16:09
美国要求乌克兰签署"排华条款" - 美国要求乌克兰明确禁止中国企业参与战后乌克兰稀土资源开发 [1] - 美国试图通过此举阻止中国参与乌克兰稀土产业链 [1] - 美国在乌克兰重建协议中明确享有新投资项目的特权 [9] 稀土资源的重要性 -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手机、导弹、卫星等领域 [4] - 中国掌握全球90%以上稀土精炼和加工产能 [4] - 乌克兰稀土矿种特殊,尤其是"镝""铽"等用于高端军事和工业领域的稀有金属 [6] 美国的战略意图 - 美国视乌克兰为地缘博弈的"战略资源库" [9] - 美国试图通过"排华条款"防止中国补链强链、独吞乌克兰稀土资源 [11] - 美国担心中国企业进入乌克兰后,中俄在资源领域互动增加 [12] - 美国名义上援助乌克兰,实则抓紧资源并试图将乌克兰绑在其战略上 [11]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优势 - 中国拥有稀土提炼的"独家配方"技术 [12] - 中国提供资金和稀土加工技术对乌克兰战后重建具有不可替代性 [12] - 全球稀土产业链讲究分工,中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都具有优势 [12] 未来可能的发展 - 乌克兰可能初期附和美国但后期寻求与中国合作 [12] - 欧洲国家可能私下推动乌克兰与中国合作以获取利益 [12] - 美国政策可能随总统更替而变化,"排华条款"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12] - 全球稀土产业链最终将由市场规律决定,而非政治命令 [12][13]
美企向中国稀土“宣战”,只要1年时间,就能缓解特朗普心腹大患
搜狐财经· 2025-06-14 15:37
稀土战略地位 - 稀土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医疗设备、军工产品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7] - 中国稀土产业链全球最完善,提纯技术达99.9%并实现绿色开采[16][18] - 中国稀土储量4400万吨,年产量峰值27万吨,均为世界第一[16] 中美稀土博弈 - 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全球稀土矿源、技术突破和构建非中供应链三种方式打破中国主导地位[1][33] - 中国稀土管制政策使美国军工企业面临短缺,库存难以长期维持[20][22] - 美国加速海底采矿并联合澳大利亚等国开采,试图建立替代供应链[22][25] 美国技术突破进展 - 美国稀土制造商承诺一年内在稀土磁铁领域取得进展,但承认无法完全替代中国[23][32] - 国防部向企业提供510万美元资助废金属稀土回收项目[25] - 特朗普政府拟通过法律手段优先支持稀土项目,强化本土供应链[27] 行业技术壁垒 - 美国仅掌握轻稀土提炼技术且污染严重,重稀土提纯仍依赖中国[16][30] - 分析师认为美国需数年时间和巨额资金投入才可能接近中国技术水平[30][35] - 中国稀土技术优势源于数十年积累,包括中轻稀土和独家重稀土提纯能力[30][35] 全球供应链动态 - 美国正推动国际协作构建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但需协调多国配合[33][35] - 中国1998年因美国钼业公司关停而确立全球稀土主导地位[10] - 西方企业因中国反制加速技术研发,行业竞争加剧[38]
印度对中国提出一个请求,话说得比特朗普还猛,不允许中国不答应
搜狐财经· 2025-06-12 18:08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稀土年产量27万吨占全球61%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储量可供全球使用200年 [7] - 全球87%的永磁体市场由中国掌控 美国72%关键矿产依赖中国进口 [5] - 中国掌握全球43%稀土专利 拥有碳酸钠焙烧等核心提纯技术 [16] 印度稀土产业现状 - 印度稀土年产量仅2900吨 90%为难以提取的独居石矿 [7][16] - 印度国家关键矿产计划投入137亿人民币 但资金分散至30种矿产 [14] - 印度稀土公司提纯纯度不足80% 生产永磁体无法满足电风扇需求 [16] 国际企业应对策略 - 德国西门子通过智能工厂技术换稀土配额 日本日立以氢能源技术换取精炼合作 [26] - 美国MP Materials将80%稀土精矿运往中国加工 日本在越南建厂依赖中国技术 [24] - 9家印度企业通过中国驻印使馆初审 但缺乏氟化氢气体提纯设备 [12][19] 技术壁垒与供应链 - 中国拥有全球96%稀土回收专利 美国分离提纯需依赖中国加工 [7][29] - 印度塔塔集团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矿 最终转运至中国辽宁加工 [19] - 印度制药业原料药进口2024年增长13% 显示自主化战略失败 [22] 地缘政治影响 - 中国2010年对日稀土禁运导致关键矿产价格暴涨5倍 [9] - 印度试图通过四方安全对话构建替代供应链 但成员国均依赖中国技术 [24] - 印度2024年稀土实际产量较计划目标低62% 库存不足30天 [21][24]
美国稀土库存即将耗尽,军工巨头面临停工!特朗普向中国紧急求助
搜狐财经· 2025-06-11 13:43
中美经贸谈判背景 - 中美代表团在英国伦敦举行经贸谈判 美方派出财长 贸易代表和商务部长等高官参会 显示高度重视[1] - 谈判背景是特朗普输掉对华关税战 且美国稀土库存即将耗尽[1] - 美方主要诉求包括推销美债和希望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3] 稀土产业现状 - 中国对7类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包括军事用途关键的钐金属[3] - 钐磁体是制造导弹 战斗机和智能炸弹的关键材料 每架F-35战机需要约23公斤钐磁铁[3] - 中国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92% 实现从资源到加工的双垄断[8] - 中国是全球唯一能工业化生产高纯稀土金属的国家[6]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通过提高资源税和环保标准 整合小作坊 打造产业巨头 实现全链条监管[6] - 徐光宪院士团队的串级萃取理论使中国高纯度稀土生产占全球90%以上 成本仅为欧美1/4[6] - 电驱开采技术使采收率提升至95% 浸取剂用量减少80% 氨氮排放降低95%[6] 行业影响 - 美国军工巨头洛马集团表示稀土是支持客户任务的关键材料[4] - 美国为寻找钐金属替代品已花费十多年时间[3] - 离开中国稀土 美国高精尖武器装备将受到严重影响[4] - 预计中国不会完全取消稀土出口限制[8]
为打破中国稀土垄断,俄罗斯印度携手,我方一口气三大动作反制
搜狐财经· 2025-06-08 19:05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拥有资源储量、产量及加工技术优势 [6][9][15] - 俄罗斯稀土储量380万吨但80%位于北极冻土带,开采成本为中国三倍且提炼技术落后 [3] - 印度稀土储量690万吨却依赖进口中国成品,2023年进口永磁材料达12亿美元 [3] 中国稀土战略布局 - 中国稀土集团与国新集团强强联手,控制南方80%中重稀土开采指标 [11] - 盛和资源收购澳大利亚PEK公司,获得坦桑尼亚Ngualla矿(储量满足全球20年需求)及英国精炼厂 [11][13] - 2024年中国新增稀土相关专利5800件,远超日韩美等国 [15] 技术优势与产业链 - 中国掌握全球85%永磁材料产能,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战斗机雷达系统 [15] - 包头稀土研究院突破稀土磁制冷技术,可能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 [15] - 中国形成从资源控制、技术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17] 国际竞争态势 - 俄印计划合作建设稀土加工厂(俄出矿、印出钱)但面临分离厂缺失及极地采矿技术瓶颈 [3] - 美国研发非稀土磁体技术但性能仍落后中国现有产品 [17] - 欧洲在中国调整出口政策后出现恐慌性囤积稀土原料现象 [21] 行业发展历史 - 中国稀土工业始于1950年代国防需求,1990年代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19] - 早期粗放发展导致环境破坏及低价出口问题,近年加强行业整顿及出口管控 [19][21]
欧美稀土“慌”,凸显大国如何获得博弈筹码
观察者网· 2025-06-06 09:36
稀土出口管制与国际反应 - 欧盟企业正游说中国设立特殊通道以加快稀土出口许可证审批 [1] - 中国自4月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作为对美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 [1] - 美国汽车制造商警告稀土短缺可能导致工厂停产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生产可能中断 [3] - 印度、日本和欧洲的外交官及企业高管正寻求与中国官员会晤以推动稀土磁铁出口审批加速 [3] 中国稀土产业布局与主导地位 - 2011年起中国通过打击非法开采、设立配额和环保门槛整合稀土行业 2016年提出六大集团整合目标 2021年进一步缩减至四大集团 [4] - 中国已向稀土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 重点发展钕铁硼磁体、稀土合金等功能材料 [5] -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 2024年在稀土矿、氧化物和金属供应中分别占全球68%、88%、92% [6][8] 稀土在关键领域的应用需求 - 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全球销量约1700万辆 纯电动车单车消耗钕铁硼5-10kg 插混车消耗2-3kg [12] - 军工领域:F-35战斗机含稀土超900磅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需5200磅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9200磅 [16] - 人形机器人领域:单台特斯拉Optimus需3.5kg钕铁硼 2023-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稀土需求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62.2% [20][21] 全球供需格局与技术依赖 - 中国钕铁硼磁材产量占全球89% 海外汽车终端需求占全球60% 形成刚性依赖 [14] - 稀土在半导体、通信设备、风电等领域不可替代 中国掌握供应主导权直接影响未来科技发展路径 [22] 产业政策与战略意义 - 中国稀土管控是对国际经贸环境不对等的回应 旨在维护自身产业利益 [22] - 稀土被视为未来科技竞争的战略命脉 中国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延伸强化主导地位 [9][23]
一位美国稀土专家说:从地下开采出稀土,最后还得运到中国加工
搜狐财经· 2025-06-03 17:52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掌握全球92%的精炼稀土产能 在重稀土领域接近绝对垄断[4] - 美国唯一在产稀土矿芒廷帕斯2017年复产 但加工环节仍依赖中国赣州[2] - 美国MP材料公司得州加工厂年产能不及中国单日产量[4] 技术壁垒 - 中国已实现稀土元素精准分离 2025年南京大学开发纳米孔+机器学习检测技术[4] - 美国加州理工获489万美元研究经费 但实验室到工厂转化需10年以上[9] -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需暗中寻求中国工程师技术支持[8] 产业链控制 - 中国构建完整产业链 从白云鄂博采矿到宁波磁体材料生产全环节自主[6] - 2024年中国全面禁止中重稀土出口 F-35战机用镝铁合金受严格管制[6] - 2011年起实施稀土铁合金出口配额制度[6] 市场竞争 - 2010年美日合建稀土加工厂因成本过高倒闭 客户回流中国供应商[4] - 特朗普时期对华加征125%关税 导致MP公司80%出口业务停滞[6] - 特斯拉CEO马斯克承认中国稀土供应收紧将影响机器人项目[11] 发展时差 - 美国环保审批导致开矿手续需29年 中国已迭代多代技术[9] - 美国上世纪因环保成本停产15年 中国同期突破溶剂萃取法[2] - 五角大楼报告指出F-35生产依赖中国稀土供应[8]
“美国又作妖欲封杀华为AI芯片?中国稀土反杀直戳命门
搜狐财经· 2025-05-20 10:44
中美科技博弈与稀土战略 - 美国商务部对华为昇腾AI芯片实施制裁,试图限制全球企业使用中国芯片训练AI大模型 [1] - 中国商务部迅速反击,召开跨10个部委、7个省份的"稀土保卫战"部署会,强化从开采到出口的全链条管控 [3] - 中国在全球稀土精炼供应中占据92%份额,美国7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 [3] 稀土产业优势与军事应用 - 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直接影响美国军工生产 [3] - 每架F-35战机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镝元素价格30天内暴涨300% [3] - 中国垄断22类稀土磁粉和合金产品,美国研发的无镝磁体导致F-35航程缩水280公里,电机效率下降40% [3] 产业链控制与全球影响 - 中国构建了从开采冶炼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稀土产业链,全球17种稀土元素的精炼加工几乎完全依赖中国 [5] - 德国大众等企业能顺利获得稀土磁体原料,而美国企业被限制申请出口许可证 [6] - 预计到2026年,美国78%的军工生产线可能因稀土短缺而停产 [3] 战略矿产管控措施 - 中国实施战略矿产全链条管控,覆盖开采、冶炼、加工、运输、制造、销售、出口各环节 [4] - 各部门分工协作加强监管,地方主管部门全面摸排相关经营主体并建立台账记录 [4] - 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严厉措施 [4]
澳企放话打破中国稀土垄断,掌握分离技术,加工成本暴露真正底细
搜狐财经· 2025-05-19 17:15
莱纳斯公司技术突破声明 -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宣称成为除中国外首家掌握稀土分离技术的厂商 声称打破中国稀土技术垄断 [1] 中国稀土技术领先地位 - 中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通过串级萃取法实现99.9999%超高纯度稀土分离 技术领先西方数十年 [5] - 西方仍使用传统溶剂萃取法 其分离效果和成本控制较中国技术存在明显差距 成本高出30-50% [5] - 中国稀土分离技术自2019年起被列入《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形成技术壁垒 [23] 产能规模对比 - 莱纳斯马来西亚工厂重稀土年产量仅1500吨 [5] - 中国稀土总产量(包括开采、进口和回收)达到莱纳斯的20多倍 即至少3万吨规模 [5] - 美国国防部向莱纳斯注资2.58亿美元建设德州新厂 但初期产能仅能满足美军需求的3% [14] 生产成本分析 - 中国北方稀土生产每公斤轻稀土氧化物成本为4-7美元 [8] - 莱纳斯因马来西亚放射性废料处理问题及跨国生产流程 每公斤轻稀土氧化物成本达10-15美元 高出中国50%以上 [10] - 重稀土领域生产成本差距更为显著 [10] 产业链效率比较 - 中国稀土产业链协同高效 从开采到磁性材料生产仅需15天 [10] - 莱纳斯需将矿石从澳大利亚运至马来西亚加工 再转运至美国精炼 整个流程耗时三个月 [12] 全球替代方案进展 - 美国MP材料公司与沙特矿业合作建厂 但沙特稀土储量仅占全球1.5%且缺乏技术工人 [15] - MP材料目前仍需将美国稀土精矿运至中国加工后再购回成品 [17] - 美国与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 但乌克兰战乱导致电力供应不稳定 且稀土储量规模有限 [17] 中国管制措施升级 - 2025年2月起对钨、碲等五种金属实施出口管制 [21] - 2025年4月起对钆、铽等七种稀土产品实施出口管制 [21] - 2025年5月起全面监管产业链 包括通过第三国转卖中国稀土产品和技术的行为 [21] 技术发展态势 - 中国持续投入研发耐高温磁性材料、无氰电镀工艺等前沿技术 强化产业护城河 [23] - 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评估显示 西方复制完整稀土产业链需耗时8-10年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