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益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探索数字化与精益管理深度融合新路径
新华日报· 2025-07-31 07:25
数字化与精益管理融合的核心价值 - 数字化与精益管理深度融合能帮助企业解决成本高企、生产效率不足、经营风险上升等问题,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 [1][7] -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需构建精益数字化模型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 [1] 业务场景单元的数字化精益改善 - 企业应从业务场景单元切入,明确战略目标并识别关键点、瓶颈点作为试点,通过数字化手段快速改善 [2] - 需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异常管理流程与机制,并引入数字化工具实现异常问题的及时发现、报警、传递与解决 [2] - 利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传感数据采集、5G技术等工具实现异常管理全流程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2] 生产和管理流程的优化 - 在业务场景单元改善后,企业应推广经验并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扩大数字化与精益管理融合范围 [3] - 利用数字赋能和精益化管理机制促进生产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调整,剔除冗余环节以提升效率 [3] - 从生产角度,逐步用自动化机器代替低效人工作业,并对生产计划、物料采购、设备运行等环节进行可视化管理和持续改善 [3] - 从管理角度,通过数字化系统整合研发、采购、库存、生产、质量等维度的数据,基于数据分析制定精益化、高效化管理决策 [3] 业务集成协作与数字化精益运营体系 - 企业需打造多业务集成的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对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等环节的数字化精益管理 [4] - 需对流程进行集约化改善和标准制定,明确各业务线关联逻辑,形成流程标准化管理制度 [4] - 在职能、数据、流程、组织架构等维度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构建跨业务的高效协同经营管理体系 [4] 全域运营体系的构建 - 企业需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全域运营体系,整合各种渠道和资源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管理和优化 [5] - 利用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精益管理平台掌控核心指标,实现内部良性运行和外部有效沟通 [5] - 打通线上线下运营渠道,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有效配置,以更低成本获得更大生产效益 [5] 产业链协同与数字化精益建设 - 企业数字化精益管理应向上下游拓展,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 [6][7] - 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多级供应商采购管理系统,与上下游配套商高效联动协同,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 [7] - 通过技术手段、管理制度优化等措施有序推进数字化精益管理,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7]
Johnson Controls(JCI)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29 2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有机销售额增长6%,部门利润率扩大20个基点至17.6%,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11%至1.05美元,超出预期[4] - 订单增长2%,美洲表现强劲但中国市场持续疲软,未交付订单增长11%至14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5] - 年初至今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几乎翻倍至18亿美元,预计全年自由现金流转换率将超过100%[4] - 净债务下降至2.5倍,处于长期目标范围2-2.5倍内[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洲地区订单增长5%,系统业务中个位数增长[24] - EMEA地区订单增长2%,服务业务6%增长抵消系统业务1%下滑[25] - APAC地区订单下降,系统业务下滑抵消服务业务两位数增长[25] - 服务业务在EMEA增长8%,APAC实现两位数增长[26] - 数据中心业务约占销售额10%,增长强劲[9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洲有机销售额增长7%,HVAC和控制系统持续强劲[25] - EMEA有机销售额增长4%,服务业务领涨[25] - APAC有机销售额增长6%,服务业务表现突出[25] - 中国市场持续疲软,但服务业务保持健康增长[6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正在建立以简化运营、加速增长和扩大影响为重点的业务系统[5] - 强调客户中心性,计划通过差异化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8] - 增加研发投资以加速创新,目前拥有8,200项专利[8] - 通过精简内部流程和消除浪费,目标将销售人员与客户接触时间翻倍[16] - 计划将北美关键冷水机组交货时间减半,提高竞争力[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预计第四季度有机销售额低个位数增长,调整后部门EBITDA利润率约18.6%[27] - 重申全年中个位数有机销售额增长和约90个基点调整后部门EBITDA利润率扩张的指引[28] - 上调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至3.65-3.68美元,增长14-15%[29] - 预计住宅和轻型商用HVAC业务出售将在第四季度完成[30] 其他重要信息 - 任命Chris Galea为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11] - 正在评估产品组合,可能进行针对性收购或退出某些业务[19] - 正在进行战略重组,目标节省5亿美元成本,已实现部分效益[84] - 全球最低税率将导致2026年有效税率增加400-500个基点,但现金税率预计保持在20%左右[85]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新CEO上任后的观察和计划 - 新任CEO上任四个月后,通过访问100多家客户和30多家工厂,确定了三个关键机会:加强客户关注、增加研发投资和利用4万名现场员工的优势[34] - 正在实施新的业务系统,以简化、加速和扩大规模为核心原则[35] - 已开始两个试点项目:HVAC销售团队客户接触时间翻倍和北美冷水机组交货时间减半[37][38] 关于Fire and Security业务 - Fire and Security与HVAC和控制系统是不同业务,服务于相似但不同的客户群体[45] - 该业务增长较慢,但仍有改进潜力,未来将应用新的业务系统原则[45] - 正在对产品组合进行战略评估,未来几个月将与董事会讨论结论[46] 关于自由现金流 - 自由现金流改善主要来自应收账款管理和客户体验优化[49] - 通过精益转型有望进一步改善,包括减少设施需求、降低资本支出和库存[50] - 预计未来自由现金流转换率将稳定在95%以上,随着精益转型推进可能达到100%以上[128] 关于中国市场 - 中国市场持续疲软,但服务业务保持健康增长[63] - 市场逐渐转向更成熟的改造市场,而非新建市场[65] - 在新建筑领域保持谨慎,专注于高利润率系统订单和服务业务[66] 关于2026年展望 - 长期算法仍为中个位数收入增长、超过25%的增量利润率和两位数每股收益增长[73] - 随着新业务系统实施和战略评估完成,可能会提高增量利润率预期[73] - 计划在完成战略评估后举办投资者日活动[75] 关于服务业务 - 服务业务历史运营杠杆不足,现在被视为改进机会[97] - 计划通过应用精益原则和产品化服务来提高利润率[98] - 将投资数字化服务以提供更多结果导向的服务产品[99] 关于利润率 - 关税和住宅业务剥离相关成本影响了近期利润率扩张[105] - 长期目标是与直接竞争对手持平甚至超越[118] - EMEA利润率提高100个基点至14.1%,APAC提高70个基点至19.4%,美洲提高10个基点至18.5%[26] 关于订单增长 - 美洲订单增长5%,EMEA增长2%(受基数影响),APAC下降[24] - 核心垂直市场保持健康,特别是医疗保健和数据中心[63] - 数据中心需求持续强劲,正在采取措施缩短交货时间以提高竞争力[91]
华侨城集团被曝大量员工资金被套,有人称投8万拿回9000
齐鲁晚报· 2025-07-29 18:09
核心观点 - 华侨城集团前员工反映公司推行的强制跟投制度导致大量员工资金被套牢 项目停工和资金未回正使得跟投本金难以返还 被裁员工面临经济困境[1] - 公司回应称跟投属于投资行为 需共担风险 但强调高度重视员工关切并保持沟通[1][13][14] 跟投制度设计 - 跟投制度始于2019年 原则上所有投资项目必须实施跟投 确因项目类型不适合的需经党委会审批[3] - 强制跟投人员包括项目公司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 关键骨干员工及二级单位负责人 其他员工可自愿参与[3] - 未足额缴纳本金的强制跟投人员将被扣除业绩考核得分5-20分 自愿跟投人员则取消资格并通报批评[5] 员工资金困境 - 前员工王田投入8万元 仅收回9000元 被裁员后剩余本金无法取回[5] - 跟投资金多为员工积蓄或借款 法律维权因未达到"不跟投就解雇"的强迫认定而受阻[5][6] - 本金返还需满足项目经营资金峰值回落 资金存量富余等条件 截至现金流回正最多返还80% 剩余需待销售面积达90%[6][8] 行业下行影响 - 地产行情差导致项目去化率难以达到90% 部分项目停工可能永远无法达到资金回正[8] - 行业深度调整期项目停工和去化艰难成为常态 跟投机制从共享收益变为员工承担亏损[9] - 华侨城A在职员工数量从2021年末24526人降至2024年19591人 减少近5000人 其中包含强制跟投参与者[11] 制度争议与变更 - 前员工认为跟投受非自愿隐性约束 公司应负责 且2023年新管理办法允许被动离职人员退出[9][11] - 执行层面与原则存在差异 员工诉求分级处理优先返还被裁员工本金 但未获支持[11] - 精益管理框架下的大规模裁员被指缺乏人文关怀 暴露出管理深层问题[11] 行业普遍问题 - 跟投制度存在强制或变相强制 多与职级晋升和奖金发放挂钩[15] - 项目停工和去化迟缓导致流动性锁死 兑付条款常被企业单方面修改[15] - 制度缺陷包括盈利时员工仅有限分红 亏损时承担全部本金风险 且缺乏信息披露和退出机制[15] - 周期因素如房价下行 销售放缓和融资收紧加剧现金流枯竭[15] 企业属性与责任 - 国资背景开发商兼具市场逐利和维护社会稳定双重属性 应承担更重兑付和风险化解责任[16] - 需让跟投制度回归风险共担 信息对称和自由进出本源 防止纠纷演化为社会风险[16]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以丹纳赫为镜,锻造企业韧性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29 14:44
中国企业破局重生方法论 - 当前商业环境面临同质化竞争、价格战、成本攀升与增长乏力等挑战,"降本增效"从战略选择变为生存刚需 [1] - 丹纳赫集团通过DBS(丹纳赫商业系统)将精益管理从工具进化为基因,实现400次并购鲜有败绩的卓越表现 [1] - 美的集团通过系统学习DBS并打造MBS(美的商业系统),实现工厂效率年均提升约15%,建成6座灯塔工厂 [3][4] 丹纳赫模式的核心要素 - 丹纳赫从多元化并购转向聚焦医疗健康,证明企业边界取决于核心能力的辐射半径而非资本厚度 [7] - DBS脱胎于丰田生产系统,进化为覆盖基础工具、精益运营、增长引擎与领导力建设的全局操作系统 [7] - 丹纳赫全球化策略是内生与外延双轮驱动,结合"技术+文化+管理"的系统输出 [8] 美的集团的转型实践 - 美的自2004年开始尝试丰田生产系统但效果不显著,后通过高瓴资本引荐系统学习DBS [3] - 2015-2018年逐步推进MBS试点与全面导入,通过价值流拉动实现生产模式转型 [3] - 2020年成立MBS能力中心,编写60多份全价值链精益教材,2023年起赋能海外工厂 [4] 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 美的在海外布局17个研发中心、22个制造基地,推动OBM优先战略构建"第二主场" [8] - 真正的全球化企业需要研发扎根本土需求,人才流动于全球网络 [8] - 中国企业可借鉴丹纳赫"能力嫁接,产业升级"的并购策略,而非简单规模堆砌 [10] 管理理念的进化 - 将"经验"转化为"标准",再将"标准"固化为"基因"是DBS的本质 [7] - 美的将精益管理与数字化完美融合,利用中国数字化生态优势实现管理升级 [7] - 未来效率竞争将是精益管理能力与数据密度、算法精度的综合较量 [7] 企业长期发展启示 - 丹纳赫从100万美元贷款起步到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证明坚守流程、事实和效率的价值 [11] - 在不确定环境中,企业需要战略定力、常识坚持和文化韧性才能穿越周期 [5][11] - 中国企业可借鉴丹纳赫模式,在转型和全球化中书写"中国智造"新篇章 [11]
一深圳央企被曝:大量员工资金被套,有人投8万拿回9000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22:51
华侨城跟投事件核心观点 - 华侨城集团前员工反映"强制"跟投制度导致资金被套牢,被裁员工跟投本金难以返还[1] - 公司回应称跟投属于投资行为需共担风险,强调与员工保持沟通并推进相关工作[1][13] - 行业专家指出房企跟投存在强制参与、流动性锁死、兑付条款单方面修改等普遍性问题[14] 跟投制度设计 - 华侨城2019年出台《项目跟投管理办法》,规定原则上所有投资项目必须实施跟投[3] - 强制跟投人员包括项目公司负责人、关键骨干等,未足额缴纳将扣考核分5-20分[5] - 2023年修订版管理办法新增"被动离职人员原则上允许跟投退出"条款[10][11] 员工资金困境 - 前员工王田投入8万元仅收回9000元,裁员后剩余本金按原规则缓慢返还[5] - 返还条件严苛:需项目现金流回正返还80%,签约销售达90%才返还剩余本金[7][9] - 员工质疑新规执行不力,呼吁优先返还被裁人员本金以体现央企担当[11] 行业背景与影响 - 房地产行业下行导致项目停工、去化困难,跟投机制从激励变为亏损共担[10][14] - 华侨城A员工数量三年减少近5000人,部分被裁者为强制跟投参与者[11] - 行业普遍问题包括强制挂钩职级晋升、预售资金监管导致本金难以回正[14] 制度缺陷分析 - 周期因素:房价下行、销售放缓、融资收紧导致项目现金流枯竭[14] - 协议缺陷:盈利时员工分红有限,亏损时承担全部本金风险[14] - 国资企业被指在纠纷中应承担更多"实质兑付+风险化解"责任[15]
人走钱留?华侨城“房企跟投”后遗症:被裁员工本金拿不回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6:49
华侨城跟投制度争议 - 华侨城集团前员工反映"强制"跟投制度导致大量员工资金被套牢,部分被裁员工跟投本金难以返还[1] - 公司回应称跟投属于投资行为,需共担风险,但表示重视员工关切并保持沟通[1] - 跟投制度始于2019年,原则上所有投资项目必须实施跟投,关键岗位员工必须参与[3] 跟投制度具体规则 - 强制跟投人员未足额缴纳将扣除所属单位业绩考核得分5-20分[5] - 前员工王田投入8万元仅收回9000元,裁员后剩余本金仍被套牢[5] - 返还规则要求项目经营资金峰值回落后才能启动本金返还[6] 行业下行期矛盾激化 - 地产行情低迷导致项目停工,跟投机制从"共享收益"变为员工承担亏损[8] - 2023年新管理办法允许被动离职人员退出,但执行层面存在障碍[8][9] - 公司员工数量从2021年24526人降至2024年19591人,减少近5000人[9] 行业普遍性问题 - 房企跟投普遍存在强制或变相强制现象,流动性锁死问题严重[12] - 制度缺陷包括盈利时员工分红有限,亏损时承担全部本金风险[12] - 国资房企应承担更重"实质兑付+风险化解"责任[13] 公司立场 - 华侨城强调跟投合法合规,符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11] - 表示将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稳妥推进相关工作[11]
原油生产交上亮眼“期中卷”
齐鲁晚报· 2025-07-24 05:26
产量表现 - 上半年生产油气当量125.13万吨,超计划1.24万吨,实现"时间过半、产量过半"目标 [1] - 注聚驱单元累计增油33.36万吨,超计划0.55万吨 [2] - 断块油藏原油产量15.39万吨,超计划0.41万吨 [2] - 老区开发实施扶长停工作量36口,增油1.1万吨 [2] - "目标同向"管理区超产9084吨 [3] 技术应用 - 投产新井41口,平均单井产能5.7吨/天 [1] - 62口侧钻、套内开窗井实现单井日增油4.5吨,同比提高1.1吨 [1] - 稠油开采采用冷采降黏技术升级、热力助采技术融合的协同增效模式 [2] - 化学驱构建全流程质量联动管控机制,强化注采调控精细化、常态化、标准化管理 [2] - 水驱开发自然递减率2.05%,同比下降0.13% [2] - 断块油藏精细开发理念包括整装断块完善仿边水驱井网、复杂断块精细构造解释等 [2] 运营管理 - 自然递减率9.7%,较年度计划下降1.0% [1] - 措施经济有效率提升3.6% [1] - 躺井率保持在0.96%的低位运行 [2] - 实施"目标同向"机制后,措施作业工作量较预算进度压减62口,油井免修期延长30天 [3] - 采油时率97.98%,位居油田前列 [3] 开发理念 - 持续深化"少井、多控、高产、长效"开发理念 [1] - 聚焦剩余油富集区、单井控制储量高、地层能量较充足三大油藏物质基础 [1] - 强化"旋转导向+地质探边"等三大技术主攻方向 [1] - 老区开发以"提能量、降含水、控递减"为主线 [2] - 深化"大生产、大运行"理念,推进工作量、技术、人员、设备、资金等要素优化 [3]
世界500强企业召集采购负责人来华 加大中国采购 链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07-23 20:31
供应链本土化战略 - 公司积极打造更具韧性的中国本土供应链,邀请全球采购副总裁实地考察中国供应商[2] - 超过95%的链博会实物展品由中国本土团队研发制造,聚焦自动化、能源转型和未来航空三大领域[2] - 研发与生产基地同地化布局,分布在天津、南京、苏州、西安等地,已拥有超过4500项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2] 供应商合作模式创新 - 举办独特供应商大会,设置"供需快速见面会",四大业务集团20多个部门代表每15分钟轮换对接[2] - 中国供应链以响应迅速和工程师团队高素质著称,成为公司在华发展重要支撑[2] - 采取"挤水分"而非替换供应商策略,注重帮助上下游实现持续盈利[4] 渠道商能力建设 - 启动渠道商管理培训计划,由总裁亲自推动,每期培训10余家渠道商[3] - 开放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等核心方法论,已完成两期培训覆盖100多位合作伙伴[3] - 采用实战化培训模式,学员需携带实际项目参与,业务负责人担任讲师[3]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以丹纳赫为镜,锻造企业韧性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23 12:02
中国企业破局重生方法论 - 当前商业环境面临同质化竞争、价格战、成本攀升与增长乏力等挑战,企业需系统性方法论穿越周期 [1] - 丹纳赫集团通过DBS系统将精益管理从工具进化为基因,完成400次并购且鲜有败绩,验证极致执行常识的价值 [1] 美的集团MBS实践路径 - 2004年尝试丰田生产系统效果不佳,后通过高瓴资本引荐系统学习丹纳赫DBS,2015年建立MBS并试点家用空调工厂 [3] - 2016年扩大MBS试点范围,建立精益训练营、"改善周"模式及统一指标体系,2017年全面导入各事业部,2018年国内工厂完成转型 [3] - 2020年成立MBS能力中心,编制60多份全价值链教材赋能供应商,2023年拓展至海外工厂,推动工厂效率年均提升15%,建成6座灯塔工厂 [4] 丹纳赫模式核心启示 - 企业边界由核心能力辐射半径决定,丹纳赫从传统行业通过系统化并购进入新质生产力行业,中国房企、橡胶等传统行业可借鉴此路径 [7] - DBS系统将经验转化为标准并固化为基因,覆盖基础工具、精益运营、增长引擎与领导力建设,美的在DBS基础上融合数字化形成MBS [7] - 全球化需"技术+文化+管理"系统输出,美的布局17个研发中心、22个制造基地实施OBM优先战略,构建"第二主场" [8] 中国企业转型行动纲领 - 通过并购实现"能力嫁接,产业升级"而非规模堆砌,让精益管理从工具进化为基因,平衡全球化中的本土化与一体化 [10] - 丹纳赫从100万美元贷款起步到2000亿美元市值,验证坚守流程、事实和效率的常识,中国企业需在变革中淬炼全球竞争力 [11]
优然牧业营收突破200亿,跻身内蒙古民营企业榜单第11名
中金在线· 2025-07-23 09:46
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 优然牧业以209.78亿元营业总收入位列2025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第11名,在呼和浩特市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二 [1][2]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以1157.80亿元营收位居榜首,汇能媒电集团(877.59亿元)和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648.23亿元)分列二三位 [2] - 榜单前10名企业营收均超过200亿元,其中5家来自鄂尔多斯市 [2] 科技创新民营企业30强 - 优然牧业同时入选2025内蒙古科技创新民营企业30强榜单,排名第5位 [1][4] -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位列科技创新榜单首位,伊利实业集团排名第6 [4] - 科技创新榜单中包头市企业占据4席,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各占3席 [4] 奶业发展现状 - 奶业是内蒙古最具代表性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政府出台多项振兴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发展 [5] -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原料奶供应商、中国最大反刍饲料供应商、最大奶牛育种企业和最大苜蓿草供应商 [5] - 公司运营中国最大乳业上游交易中心 [5] 科技创新成果 - 公司打造全智能化"无人牛舍",引领行业进入"无人化养牛"时代 [6] - 2024年自主研发"育种1号芯片",突破国外基因组检测技术壁垒,培育出TPI指数超3300的种公牛5头 [6] - 草业业务自产特优级苜蓿占比超60%,武威基地青贮玉米亩产超5吨 [6] 业务拓展与成效 - 饲料产品首次出口蒙古国,支持当地畜牧业现代化升级 [6] - 实施降本增效13条核心举措,祁县和通辽牧场单公斤原料奶饲料成本分别降至1.66元和1.70元 [6] - 公司全群奶牛单产达49公斤,创国内最高纪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