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脱钩断链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驻英国大使谈中英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合作
快讯· 2025-05-15 07:16
中英科技合作 - 中英开展交流合作需纠正对华错误认知并排除政治干扰 部分英国人士持意识形态偏见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阻碍科技交流 [1] - 中英科技实力雄厚且互补 可通过合作实现互惠 例如两国学者合著论文及中国向英国科学家共享嫦娥五号月壤样本 [1] -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亟需国际合作 但当前单边主义及贸易战加剧 国际科技合作面临脱钩断链等干扰 [1] 双边合作机制 - 双方应落实领导人共识 推进战略对话 经济财金对话 能源对话 卫生对话及两军高层对话成果 [2] - 需启动更多领域对话合作 为人工智能及其他科技领域交流创造有利政策环境 [2]
最后一批货轮将抵达,美国人提前进入悲观状态,打法或有大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5-13 13:35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消费市场正快速反噬关税政策,消费者将承担关税成本但可能面临货品短缺[1] - 最后一批未被征收高额关税的货轮正进入美国港口,预计下周进口量将大幅减少[3] - 美国零售联合会预计2025年下半年进口量同比下降20%,摩根大通预计自华进口下降至75-80%[3] 供应链与替代问题 - 纺织品与日用品短期内可在东盟、印度找到替代供应商,但电子产品与稀土资源缺乏足额替代来源[7] - 供应链短缺对美国各州产生普遍影响,可能导致物价上涨和货品短缺[9][10] - 美国可能允许部分国家产品以优惠关税进入市场以缓解供应链压力[10] 经济与市场反应 - 贸易体量减少可能导致就业市场萎靡,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7] - 美联储可能6月降息,但若贸易僵局未破,资本将空转至金融服务业而非解决民生问题[7] - 美债市场面临崩盘风险,6月大批美债到期叠加党争因素可能加剧市场动荡[4] 地缘政治与策略调整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战削弱中国,但高估了美国自身底子和供应链韧性[9] - 白宫内部释放风声称已有国家(如印度)对美妥协,可能调整供应链策略[9][10] - 其他国家可能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以对抗美国经济霸凌[4][12] 时间压力与市场博弈 - 美国零售商库存仅剩6-8周,特朗普需在2-4周内做出决策以缓解恐慌[7] - 市场策略可能通过减少商品供应迫使美国意识到关税战后果[12] - 摇摆州的压力可能迫使美国调整关税政策以维护中期选举利益[10]
打不下去了? 美国财长提“弃台”换免债,中方直接亮出十个大字
搜狐财经· 2025-05-13 08:08
中美贸易战 -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税率飙升至145%,意图实现"贸易再平衡"但效果适得其反 [1] - 美国国债规模超36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达1.1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年增1.8-2.7万亿美元 [1] - 加征关税导致美国股债汇三杀,农业/高科技/汽车产业链受损,盟友拒绝配合 [3] - 美国财长承认高关税政策失败,特朗普考虑"大幅降低"对华关税但不会清零 [3] 中方应对措施 - 中国采取"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策略,对美军民两用物资实施出口管制 [3] - 中国转向巴西采购大豆,与阿联酋签署天然气协议,扩大与澳/巴/阿的牛肉贸易 [6] - 中国取消波音飞机订单,展示供应链多元化能力 [6] 台海局势影响 - 美国试图以"弃台"为筹码要求中国减免债务,财长提议用台湾问题交换美债豁免 [4] - 台湾当局追加对美军购并转移台积电资产,但美国已丧失武力干预台海的能力 [6] - 中国山东舰航母编队前出菲律宾海域,055驱逐舰部署形成反制 [9] 地缘政治博弈 - 美菲联合军演遭中国航母近距离反制,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因老旧陷入战术劣势 [9] - 中国外交部直接驳斥特朗普关于"中美每日接触"的不实言论 [9]
撤离中国?美企搬石砸脚
搜狐财经· 2025-05-10 15:06
美企在华经营现状 - 目前超过7万家美企在华投资兴业 累计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 年销售额超过6000亿美元 平均利润率接近9% [1] - 美企在华经营模式已从"设厂—出口"演变为"深嵌—融合—共生" 特斯拉通过本地化节省数十亿美元供应链成本 苹果依赖中国制造支撑全球利润核心 [3] - 美企在华投资基于市场逻辑而非政治因素 全面撤离将导致中国市场6000亿美元销售额蒸发和400万人失业 [8] 中国市场不可替代性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拥有14亿人口和庞大中产阶级群体 放弃中国市场等同于退出全球竞争 [3] -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产业链完整性和弹性无可比拟 [3] - 中国营商环境与制度稳定性在亚太区域保持高水准 是长期资本最重视的因素 [3] 供应链转移现实困境 - 越南 马来西亚 印度等国家无法建立完整电子零部件配套体系 更无法承接上亿级别出货量 [5] - 苹果供应链("果链")脱离中国将面临瘫痪风险 库克虽表态"去风险"但仍在中国加仓投资 [3] - 2024年美国对华出口额暴跌 供应链不确定性导致美企库存成本激增 [6]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 - 中美经济"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是全球化自然分工结果 非政治安排 [8] - 美国商会警告脱钩将导致双输 且美方损失更大 [6] - 政治粗暴切割将造成资本外逃 制造业衰退 股市震荡等系统性风险 [8] 中国应对策略 - 采取系统性反制措施 包括关键原材料出口管制 加征反制性关税 推进与其他经济体自贸协定 [5] - 中国具备强大内需市场 产业链韧性和政策工具箱应对挑战 [8] - 反制措施旨在构建谈判基础而非情绪宣泄 是结构性回击 [5]
朱立伦突然预言,两周内必收到美国通知,台湾将被拉入黑名单?
搜狐财经· 2025-05-10 02:38
新台币汇率波动与经贸局势 - 新台币对美元汇率在短短2个交易日内狂升1.872元,升幅达6.21%,创有统计以来最大升幅 [3] - 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汇率风暴导火索,台湾地区被征收32%对等关税,目前处于90天豁免期 [3] - 台湾地区是出口型经济体,对外净投资规模占GDP的165%,对汇率极其敏感 [3] 美国关税政策对台湾产业影响 - 台湾半导体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22%,其中73%订单流向美国,若32%关税落地,台积电每片晶圆利润将被压缩40% [5] - 台塑集团曾因美国加征25%钢铁铝关税导致单月损失超50亿新台币 [5] - 台湾恐有十万余名劳工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58.8%劳工担忧企业实施无薪假 [5] 台湾当局应对措施与争议 - 台当局提出880亿新台币"出口供应链支持方案",但中小企业认为补助不足且难以落实 [5] - 赖清德当局被批评用新台币升值交换美方调降关税,其经贸策略被指"卖台" [3][8] - 台湾学者分析美国关税旨在削弱台湾半导体竞争力,并迫使台积电将产业链迁至美国 [5] 台商与产业界反应 - 台商代表指出台湾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若外贸受阻将陷入重大困境 [6] - 岛内舆论质疑当局纾困政策无法解决关税引发的产业危机和失业问题 [5]
特朗普真疯了?3521%关税警告来袭!王毅用英文喊话只为让美国听清
搜狐财经· 2025-04-30 21:55
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制造商征收高额关税,越南为395.5%,泰国为375.2%,马来西亚为34.4%,柬埔寨高达3521% [1][3] - 部分主要制造商面临针对特定公司的关税,如马来西亚的晶科能源公司需缴纳41.56%的关税,泰国的天合光能关税为375.19%,越南的晶澳太阳能公司可能被征收约120%的关税 [3]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6月份就上述决定进行投票,以最终确定关税 [3] 政策背景 - 多家在美国经营的制造商指责中国公司借东南亚国家向美国市场"大量投放不公平的廉价商品" [1] - 美国太阳能制造贸易委员会污蔑在这四国设厂的中国光伏企业"涉嫌倾销"并接受"不公平的补贴" [1] - 中国在太阳能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占据90%的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产品生产国,占全球太阳能产品出货量近8成 [3] 贸易影响 - 今年美国从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产品进口量锐减,仅为去年的一小部分,转而从老挝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数量增加 [6] -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指出,关税会提高进口电池价格,损害美国太阳能生产商的利益 [6] - 该政策虽会使部分制造商受益,但会冲击长期依赖外国供应的美国生产商,加剧太阳能行业的不确定性,扰乱全球供应链和市场 [6] 区域经济关系 -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今年第一季度东盟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4] - 过去四年中国与东盟一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近7万亿人民币 [7]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和RCEP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区域贸易网络,东盟国家输华商品95%的税目已实现零关税 [7] 供应链调整 - 中国主导的"钢铁丝绸之路"重塑了区域经济格局,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对华出口激增127%,六成货物经铁路转运至泰国、马来西亚等邻国 [7] - 越南对美出口占比虽达22%,但六成电子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 [7] - 这些区域合作使得东南亚国家在面对美国关税压力时,有更多应对策略和选择 [7]
聚焦“确定性”,中国贸促会这场发布会传递信心与力量
新华网· 2025-04-28 21:28
中国贸促会活动与数据 - 中国贸促会组织184批次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赴45个国家和地区交流访问 [1] - 一季度全国贸促系统签发原产地证书等各类证书同比增长14.91% [1] - 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累计接待游客近9万人次,成为最热门展馆之一 [1] 全球经贸摩擦现状 - 2025年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06,处于高位 [1] - 美国、欧盟和南非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位居前三 [1] - 美国连续8个月实施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最多,连续两个月发布单边限制措施数量最多 [1] - 美国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一直排名首位 [1] 外贸企业应对策略 - 近50%的外贸企业表示将减少对美业务 [2] - 75.3%的企业计划拓展新兴市场弥补对美出口减少份额 [2] - 企业普遍认为频繁变化的关税政策增加不确定性,但正通过开辟增量市场、拓展内销、增强供应链韧性应对挑战 [2] 贸促会支持措施 - 简化原产地证书等商事认证办理,加快企业赴国外参展办展审批 [2] - 通过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寻找合作机会 [2] - 举办上合组织工商论坛、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等重要经贸活动 [2] 外资企业动态与态度 - 美国英伟达、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德国戴姆勒卡车等企业高管相继访华 [3] - 中国明确表示开放大门始终向外资企业敞开,利用外资政策不变 [3] - 亚太工商界一致呼吁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 [3] 中国市场优势 - 中国政策环境透明、稳定、可预期 [3] - 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配套能力 [3] - 中国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 [3] 多边贸易体制呼吁 - 中国贸促会愿继续做好中美及全球工商界沟通桥梁 [4] - 呼吁美方停止以关税为武器,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关切 [4]
一些韩国舆论对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感到担心,我大使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4-28 19:30
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网站消息,4月25日,韩国NEWS1通讯社发布韩国知名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教授对戴兵大使的专访。采 访全文如下: 中方反复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对于关税战,我们不愿打,但也 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 我注意到韩美24日举行了"2+2"磋商,韩国国内许多观点认为韩应审慎应对。各国国情不同,中方尊重各方通过平等磋商解决与美方的经贸分歧。同时,中 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同美达成所谓交易。各方都应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对美错误行为,国际社会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所有国家都会 沦为受害者。 二、您如何评价韩中经贸关系?近年不少韩企撤离中国市场,一些韩国舆论也对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感到担心,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未来双方可在哪些 领域加强合作?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韩关系的"压舱石"。30多年来,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推动两国产供链深度互嵌,已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 ...
特朗普称美对华关税或将大幅下降!外交部回应→
央视财经· 2025-04-23 17:25
特朗普最新发声!俄乌回应了 明日出征! 俄军火库爆炸!这里进入紧急状态→ 今天(4月23日),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称,对华145%关税 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郭嘉昆表示, 中方早就指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 。对于美 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 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 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 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 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你会关注 定了!互免签证! 价格飙涨!日本游客赴韩国"搬大米",什么情况?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央视财经(ID:cctvyscj) 监制:柯成韵 主编:武洋 编辑: 彭琳 转发,关注! ...
特朗普称对华关税或大幅下降,外交部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4-23 16:14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称对华关税或大幅下降。 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及: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称,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若协议达成,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中 方必须同美达成协议,若未达成协议,就按美方说的办,美才是定规矩的一方。同时,美财长贝森特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 钩,两国可能在2—3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但谈判尚未开始。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早就指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 度很明确,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 同中方对话。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版权声明 来源:央视新闻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锦程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