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期

搜索文档
从“60天账期”改革透视整零信任重塑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11 21: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主流自主车企和新势力企业响应新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承诺将供应商付款账期统一压缩至不超过60天,迈出“60天账期”改革第一步,旨在缓解超长账期对供应链资金链的挤压[1][7] - “60天账期”改革有诸多好处,如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优化整车厂预算管理、强化互信驱动创新,但落地实施面临多重考验,需各方协同发力才能实现“软着陆”并持续发挥效用[2][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6月10 - 11日,国内主流自主车企和新势力企业响应6月1日生效的新版条例,承诺将供应商付款账期压缩至不超过60天,以缓解行业平均182天超长账期对供应链资金链的挤压[1][7] 点评 “60天账期”的好处 - 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使其可将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质量改进,提升供应链竞争力[2][11] - 优化整车厂预算管理,可有效规划财务预算与运营节奏,减少信用风险与法律纠纷,推动内部管理升级,提升采购至付款全流程效率[2][11] - 强化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互信,促进协同合作与技术共享,使行业摆脱恶性价格竞争,以质量和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助推汽车产业由“大”向“强”迈进[2][11] 尚需面对的挑战 - 多数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127天,“商承 + 银承”支付模式使实际回款周期最长达8个月,“寄售制”库存可能锁死供应商资金[3][11] - 全面推进流程优化和数字化转型需投入大量人力、技术和系统建设成本,部分中小车企可能因内部推动力不足而中途止步[3][11] - 行业信用与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评级与惩戒体系,违规成本低,难以倒逼企业自觉履行付款承诺[3][11] - 供应商对相关条款理解不一,验收、结算、开票等环节存在人为延迟空间,实质执行效果堪忧[3][11] - 政府与行业协会监管需与司法执行形成合力,确保逾期利息和处罚迅速落地,否则相关条款可能沦为“空文”[3][11]
6月11日晚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6-11 21:52
中美经贸磋商 -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贝森特、卢特尼克、格里尔在伦敦举行首次会议 [1] - 双方就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达成原则一致并取得新进展 [1] 汽车行业数据 - 5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 环比增长1.1%和3.7% 同比增长11.6%和11.2% [2] - 15家主机厂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 [4] - A股、港股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板块大涨 [4] 泡泡玛特产能情况 - LABUBU系列产品火爆导致工厂产能紧张 [3] - 公司年初已扩产能但需求远超供应链反应速度 [3] 上市公司股价波动 - 北矿科技静态及滚动市盈率均高于行业水平 [5] - 苏州龙杰TTM市盈率高于行业中值水平 [5] - 共创草坪股价非理性波动特征显著 [5] 券商声明 - 兴业证券未获知与华福证券合并的信息 [5] - 南京商旅称无其他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信息 [5]
汽车业“反内卷”进行时 | 付款账期为何划定“60天”红线
北京商报· 2025-06-11 21:29
行业竞争与供应链压力 - 国内17家主流车企加入"供应商账期不超60天"承诺竞赛,60天成为政策设定的付款上限[2] - 车企价格战导致供应链压力加剧,四维图新公告显示去年未弥补亏损超9亿元,主因汽车行业价格战导致的毛利挤压[3] -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指出"卷价格"导致压力转移至供应商和经销商,对行业造成伤害[3]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零部件采购价格连年下降10%-15%,上游企业经营恶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3] 价格战对供应商的影响 - 中钢协发文称车企要求汽车板降价超10%,超出钢厂可接受能力,汽车板已基本无毛利[4] - 部分自主品牌车企通过招标采购汽车板,采用"最低价中标"模式,引发钢厂内卷[5] - 车企延长供应商账期缓解资金压力,16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达182天[6] - 比亚迪付款时间超250天,蔚来汽车接近300天,理想汽车超150天[6] 账期问题与资金链压力 - 车企通过承兑汇票结算,承兑时间长达半年,部分车企自创商业承兑汇票仅限内部流通[6] - 中钢协指出车企依托供应链金融平台延迟付款,将融资压力转嫁给供应商[7] - 供应商面临垫付资金问题,账期问题可能触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产业链[7] 政策与行业规范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8] - 东风汽车表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推动上下游资金高效流转[8] - 合资和外资车企账期普遍为60-90天,大众汽车账期41.18天,现代汽车53.78天,丰田汽车54.84天[8] - 上汽通用平均付款周期为40-60天,成立28年来从未拖欠供应商货款[9] 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认为60天以内付款能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并盘活行业资金周转率[9] - 明确60天以内付款有助于行业回归健康发展轨道,解决实际问题[9]
电池企业重大利好!车企承诺“60天付款”
起点锂电· 2025-06-11 18:30
政策与行业响应 - 国务院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应在货物、工程、服务交付后60日内支付款项 [2] - 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赛力斯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小米汽车、小鹏汽车等十余家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 [2][4] - 车企集体表态是对工信部等多部门要求缩短账期的回应,旨在抵制"内卷式"竞争 [7] 汽车行业账期现状 - 10年前汽车行业平均账期为45天,目前存在"3个月账期+6个月承兑汇票"的潜规则 [6] - 2024-2025年主流车企付款周期差异显著:特斯拉64天、广汽集团75天表现最优,小鹏274天、蔚来194天周期最长,外资车企如宝马30-45天效率更高 [6] - 账期延长是主机厂通过供应链管理平衡现金流、转移市场风险的手段 [6] 对供应链的影响 - 账期缩短有助于供应商更快回笼资金,加快扩产规模和产品迭代,降低经营风险 [8] - 对主机厂现金流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可能淘汰资金状况欠佳的车企 [8] - 有助于培育优质供应商和车企,推动长期协同健康发展 [8] 实施挑战 - 行业关注承诺如何落地,存在"60天账期和60天到款是两个概念"的质疑 [9] - 部分车企可能通过"验收流程"延长实际付款周期,或以"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手段变相拖延付款 [9] - 国务院已搭建全国统一的拖欠投诉平台,并规定投诉处理时限及联合惩戒措施 [9] 新能源汽车与电池行业 - 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增长45.2%和44%,占新车总销量44% [11] - 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30%至40%,车企60天付款承诺与电池产业链企业密切相关 [12] - 锂电行业面临应收账款增加、回款周期延长困境,宁德时代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增加8.95天至63.72天 [13][14] 电池企业现状 - 亿纬锂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87天,同比增加15天,存货周转天数68天,同比增加9天 [15] - 电池行业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车企推进自建产能削弱电池企业话语权 [15] - 头部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通过国内外广泛客户布局分散风险,与宝马、奔驰、大众、特斯拉等国际车企深度合作 [16] 政策对电池行业影响 - 60天付款承诺有助于锂电行业尤其二三线企业快速回款,改善产业链活力 [16] - 头部供应商获得更稳定现金流后可加快下一代电池技术开发和迭代 [16] - 促进车企与电池供应商加深绑定,探索新发展模式如吉利自建电池、蔚来BaaS电池租用服务 [16]
A股汽车整车股午后走强,江淮汽车午后封板涨停,上汽集团、北汽蓝谷、比亚迪、赛力斯等跟涨。消息面上,近日,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赛力斯、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小米汽车等多家车企集体发声,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60天。
快讯· 2025-06-11 13:08
A股汽车整车股午后走强,江淮汽车午后封板涨停,上汽集团、北汽蓝谷、比亚迪、赛力斯等跟涨。消 息面上,近日,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赛力斯、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小米汽车等多家车 企集体发声,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60天。 订阅A股市场资讯 +订阅 ...
汽车行业掀“60天账期”风暴 蔚来等车企受困“高负债、低现金、长账期”尚未响应
新浪证券· 2025-06-11 12:34
行业政策与车企响应 - 多家车企包括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吉利等宣布将供应商付款账期统一压缩至60天内,响应国务院政策及汽车工业协会倡议 [1] - 小鹏、比亚迪随后跟进,同样将账期压缩至60天 [1] - 此前国内车企平均账期达170天以上,部分企业甚至超过240天,供应商需承担6-12个月垫资压力 [1]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3.9%,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长账期加剧产业链资金链风险 [1] 未响应车企财务特征 - 蔚来、北汽蓝谷、零跑、上汽、长城等车企未参与此次账期压缩承诺 [1] - 未表态车企普遍存在"高负债、低现金、长账期"特征 [1] - 蔚来2024年末负债率87.45%,2025年一季度末升至92.55%,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高达195天 [1] - 赛力斯负债率87%,货币资金460亿元,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60天 [2] - 北汽蓝谷负债率75%,货币资金119亿元,应付账款周转天数248天 [2] 蔚来财务状况与经营压力 - 蔚来2024年营业收入657.32亿元,同比增长18.18%,但净利润亏损226.58亿元 [4] - 中东资本注资的158亿元接近亏光,战略投资者5亿元尾款延迟注入 [4]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277.47亿元,同比减少15.75%,2025年一季度末降至80.75亿元 [4] - 汽车销售毛利率从2021年20.06%降至2024年12.26%,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10.20% [4] - 换电重资产模式拖累业绩,2700座换电站投入超百亿,单站成本200万-300万元,年折旧超60亿元 [4] 供应链关系与行业竞争 - 蔚来供应商图达通2024年真实账期超90天,欠款占其收入92.4% [4] - 电池供应商富特科技被欠款2亿元,占其应收款大头 [4] - 部分供应商转向账期更短的比亚迪或小米,后者SU7投产230天即达10万辆产能 [4] - 2025年前5个月蔚来累计销售新车8.9万台,其中定位较低的乐道品牌贡献2.5万台 [5] - 行业竞争核心从"压榨供应链的成本战"转向"共生式价值链韧性" [5]
理想汽车:将持续贯彻60天以内的支付账期
快讯· 2025-06-11 10:39
公司战略 - 理想汽车坚持为用户打造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 [1] - 公司将持续贯彻60天以内的支付账期 [1] 行业合作 - 理想汽车将与行业伙伴共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汽车圈大消息!
Wind万得· 2025-06-10 21:36
政策实施与车企响应 - 国务院新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实施 明确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 [1] - 东风汽车积极响应政策 将供应商账期统一压缩至60天以内 旨在推动上下游资金高效流转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1] - 广汽集团公开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 保障供应链资金高效周转 [3] - 中国一汽优化内部采购与财务结算流程 将"60天付款"作为所属单位付款期限要求 加强资金监督和过程管理 [3] 政策内容与行业影响 - 修订后的《支付条例》将60天账期明确写入法条 并建立"违约黑名单"制度 拖欠货款超过120天的企业将面临公开曝光和财政资金限制等处罚 [5] - 账期最初指商业信用贷款到期日条款 后普遍认为是供应商供货至零售商付款的时间周期 [5] - 汽车行业是账期问题重灾区 账期延长可能导致供应商资金链断裂 [8] - 账期压缩至60天将释放极大流动性 对行业资金周转产生显著影响 [8]
中小零部件企业困于“账期游戏” 万亿汽车产业链的生死博弈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3:00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 中国汽车产业连续14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领跑者 [2][3] - 2022年国内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达156天,部分企业超过200天,而德、日车企普遍控制在60天以内 [12] 中小零部件企业困境 - 数以万计的中小零部件企业深陷"账期战",货款回收周期漫长,资金压力巨大 [2][3] - 李峰所在企业作为二级供应商,回款周期被拉长至8个月(比亚迪"60天账期+180天迪链"模式) [4] - 王海公司年销售额10亿元,应收款占比达三分之一(约3亿多元) [8] - 供应商从投入资金到回款周期最少需10个月,若月均供货1000万元,被占压资金达1亿元 [5] 主机厂账期模式 - 自主车企普遍采用复杂账期设计:奇瑞、长安、吉利等采用"90天或120天账期+180天银行承兑"组合 [4] - 合资车企账期相对较短(45-60天),但近年逐渐"中国化"(如通用推行承兑汇票,博世账期延长至120天) [6] - 新势力车企因采购需求小且不稳定,付款条件较严苛 [6] 寄售制与资金占用 - "寄售制"要求供应商在主机厂周边自建仓库,货物提上生产线才触发交易,导致库存积压和1-2个月垫付成本 [4] - 账期计算从"车企挂账日"开始,集中挂账规则使供应商被动让渡1个月资金使用权 [5] 外资企业对比 - 外资企业付款条件优越:预付款30%-60%,发货款20%-40%,尾款1-2个月结清 [11] - 出口市场结算确定性高,但订单规模远小于内资企业 [10]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国务院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大型企业60日内付款,2025年6月实施 [3] - 长账期导致中小企业利润被吞噬,技术投入不足,可能引发产业链外迁风险 [13] - 违法成本过低(法院执行率不足30%),需建立供应链金融创新机制(如新加坡"反向保理") [13] 企业应对策略 - 部分企业选择放弃高风险订单(如陈明拒绝比亚迪供应链合作) [12] - 通过代理商间接供货规避信誉差、账期长的客户风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