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沧州农产品闪耀京城 旱碱麦品牌引领京津冀农业协同新篇章
金投网· 2025-07-09 10:31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河海叠蕴 味美狮城 沧州农品飨北京",旨在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并推进乡村振兴与品牌农业建设 [1] - 活动于2025年7月3日至4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汇聚沧州80余家涉农企业和北京100余家渠道商 [1] - 设置品牌发布、推介、企业路演、授牌仪式等环节,展示沧州农业"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路径 [1] 品牌发布 - 正式发布"沧州旱碱麦"区域公用品牌,突出其统一形象和卓越品质 [1] - 品牌推介从地质禀赋、品种特性、产品价值、区位优势四大维度阐释沧州盐碱地农业特色 [1] - 渤海湾盐碱土壤赋予旱碱麦高微量元素含量和独特风味,科技突破实现节水优质高产 [1] 企业参与 - 河北乐寿鸭业、青县司马庄绿豪农业等5家企业代表进行路演,展示深加工产品开发和供应链服务能力 [2] - 浩阳面业、河北帝鉴食品等7家企业获得"沧州旱碱麦"品牌标识使用授权,将统一推广品牌 [2] - 企业代表考察禾丰集团和大北农国际创新园,学习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管理经验 [2] 产业协同 - 活动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构建从科学种植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体系 [3] - 沧州蔬菜、水产、果品等优质农产品加速融入首都消费市场,拓宽农民增收路径 [3] - 以旱碱麦品牌为突破口,为全国盐碱地农业提供转型升级范本 [3]
申银万国期货落地大商所吉林敦化大豆“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
期货日报· 2025-07-09 10:14
政策支持与项目落地 - 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波动[1] - 申银万国期货以"保险+期货"模式为基础打造种植收入新样本并在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落地实施大豆收入险项目[1] - 该项目为当地大豆种植户提供风险保障约1800万元涉及12个乡镇近百位种植户[1] 模式创新与风险管理 - "保险+期货"模式是金融机构服务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创新手段[2] - 申银万国期货发挥期货及衍生品专业定价优势设计符合敦化市大豆产业需求的收入险产品[2] - 该模式有效衔接交易所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与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2] 地方政府与多方合作 - 敦化市政府、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项目落实[2] - 公司与太平洋财险吉林省分公司联合当地政府和大豆种植合作社深入座谈并获得认可[2] - 市政府承诺优化政策配套强化部门协同确保项目持续精准落地[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保险+期货"模式创新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优势[3] - 积极对接各方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3]
浙江云和统一战线聚力“三大工程” 赋能乡村共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0:11
侨资回归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 西班牙华侨邹超杰与合伙人共同投资1500万元打造"南山湖稻田民宿"项目,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户均增收10万余元,创造就业岗位20余个 [1] - 项目以"稻田景观+侨乡文化"为特色,改造传统夯土民居为精品民宿,融入华侨家族老照片、异国风情摆件等元素,形成"一宿一故事"的独特体验 [2] - 云和县委统战部通过"华侨人才数据库"精准对接投资意愿,全程协调土地流转、民宿评级认证等事宜促成项目落地 [2][3] 飞地经济架起山海协作"金桥" - 云和与三门两地统战部推动"山海协作·共富飞地"项目二期签约,整合云和8个村集体资金370万元注入三门海鲜共富工坊,年保底收益率达15%至20%,预计每村年均增收5万至13万元 [4][6] - 项目创新"资金入股+保底收益"模式,共享技术专利、共建销售网络,构建"山区资金+沿海产业"闭环生态 [6] - 云和计划深化与宁波北仑、嘉兴港区等沿海地区的飞地合作,拓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协作 [7] 统战聚力点亮高山农业"星火" - 云和县政协委员张建芬通过"本土孵化"工程打造年产值超500万元的酱菜共富产业,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 [8] - "白鹤尖工坊"创新"政协委员+企业+农户"模式,开发酱菜产品及非遗研学课程,年接待团队1.2万人次,产品获"丽水山耕"等认证 [8] - 2025年上半年工坊举办"山货进城"直播节,3小时销售额突破80万元,带动20余种农产品打开电商市场 [8][10]
入选省乡村消费热点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7-09 09:11
公司发展 - 南极村艺术家部落民宿位于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由乡村设计师连君联合艺术界人士于2016年初对港门渔村临海一带进行"艺术乡建"改造 [2] - 改造遵循"不砍树、不占海、就地改造"原则,在渔村原有瓦屋基础上建设灯塔图书馆、文创室、艺术工坊、诗歌创作室、画喜吧及艺术家民宿 [2] - 公司以文创为主题,形成集文化艺术创作、海洋科普旅游、渔村生活体验"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基地 [2] 行业影响 - 艺术家部落的走红打开了徐闻发展民宿行业的新路径,此后9年不少村民将特色珊瑚屋及民宅改造成民宿 [3] - 徐闻县出台《徐闻县民宿发展规划》,成立全市首家民宿协会——角尾乡民宿行业协会,引导资源共享、行业自律 [3] - 徐闻将民宿与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文化挖掘等有机融合,形成主题鲜明、品质丰富的差异化民宿产品 [4] 市场表现 - 2017年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在南极村艺术家部落取景拍摄,南极村旅游线路荣登湛江市钻石旅游路线 [3] - 2018年被广东省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广东十大最美民宿",2024年被评为"广东省金宿级乡村民宿""最美景观度假民宿" [3] - 节假日吸引大量游客,成为南极村旅游首选地和打卡点 [3] 区域发展 - 角尾乡南岭村主打过冬长租休闲民宿,放坡村打造滨海渔村主题民宿,艺术家部落引领文艺风网红精品民宿 [4] - 锦和镇白茅海渔宿和徐闻盐场苞萝湾驿站专注渔民海耕生活体验,形成"一村一韵,一店一特色"格局 [4] - 角尾乡放坡村和灯楼角景区获评国家3A级景区,带动民宿和基础设施发展,全县在营民宿超130家 [4]
夏家楼村的土特产成了“网红款”
辽宁日报· 2025-07-09 08:57
电商助农模式 - 村集体通过电商直播销售生态养殖黑猪肉和新鲜香瓜,5个月内完成40多场直播,吸引3万多人观看,销售几千斤黑猪肉 [1] - 直播内容涵盖黑猪生态养殖环境、鲜嫩口感、烹饪方法等,提升产品吸引力 [1] - 培养本土电商力量,带动返乡青年参与视频拍摄和文案创作,形成可推广的“长效助农”模式 [2] 产品与品牌建设 - 黑猪肉获得“身份证”,香瓜成为“网红款”,产品品牌化效果显著 [2] - 直播中展示商品新鲜度和产地优势,强化“夏家楼村”标签 [1] 乡村产业发展 - 通过电商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黑猪肉从本地销售扩展至全国市场 [1] - 带动村民参与产业链,包括种植、养殖和电商销售,形成产业闭环 [2] - 驻村青年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探索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 [3]
“95后”硕士创业路上书写绿动青春
长江日报· 2025-07-09 08:51
公司发展 - 耕读兴侬公司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全产业链带动1.1万余人就业[1] - 公司在武汉、黄冈开办两家企业,新增两条产线,将菱角优势产业扩展至莲藕领域[2] - 公司在全国建有6个菱角生产基地,辐射带动面积达3万亩,菱角销售额逾3500万元,成为全国菱角单品最大生产商和供应商[4]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推湖北藕汤产品,市场反响良好[2] - 开发即食菱角、菱角粉丝、菱角酒等特色产品,拥有7项专利技术,建8000平方米现代化生产加工车间[5] - 创新"菱—菱—鱼"轮作模式,菱角亩产量从750公斤提升至1250公斤[2] 市场拓展 - 公司是首个在电商平台销售菱角的团队,直播带货销售额从0增长至3500余万元[4] - 注册"耕读兴农""菱妹妹"等14个商标,推出"菱礼荷慕"礼盒产品[7] 团队与人才 - 团队成员均为"95后"和"00后"大学生,包括6名硕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6] - 公司每年招收4-5名农业专业大学生,在江夏区建设1500亩沐风园农创基地,免费提供创业场地[7] 社会效益 - 在天井湖村实现农户户均增收2.84万元,家家户户盖起小别墅[6] - 探索"菱角+莲藕"相伴模式进一步降本增效[3]
山西长治因地制宜做优林下富民产业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长治市依托52万亩林地资源推行"林下+"发展模式,重点打造林药、林草、林菌、林禽、林畜、林蜂六大产业体系 [1] - 采取差异化区域布局:平顺县、壶关县、襄垣县主攻林下种植,沁源县等区域侧重林禽/畜/蜂养殖,黎城县等地区发展野生资源采集加工 [2] - 2023年新建壶关县北庄村等3个示范基地,推动林下经济特色化发展 [2] 产业规模与规划 - 当前可利用种植面积29.75万亩,养殖面积22.4万亩,已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6.7万亩,养殖规模达18.55万头(只) [3] - 现有26家加工企业聚焦党参、连翘、蜂蜜等产品,林产品加工年产值预计3.39亿元 [3] - 2023年计划新增中药材种植4.5万亩、菌类0.2万亩,扩养家畜2万头、家禽4.05万只 [3] 产业链延伸 - 从传统种植养殖延伸至酸枣仁口服液等深加工领域,形成"种植-加工-康养旅游"一体化产业链 [1][3] - 沁源县等地区同步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强化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2] - 通过集体经营、企业带动等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2]
【西安】发布第五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陕西日报· 2025-07-09 07:52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 西安市发布第五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涵盖粮食安全、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多个领域 包括临潼区稳产增产示范、雨金街道业态创新、西安农投集团数字化产销协同模式、周至猕猴桃百亿品牌打造等 [1] - 典型案例紧扣"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更高水平乡村全面振兴"主题 集中展现破解三农难题、释放发展活力、促进城乡融合的实践成果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样板 [1] 农业发展战略 - 西安将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城乡融合三大重点 通过科技赋能和农村改革 推进城乡产业、建设、治理一体化 [2] - 实施产加销贯通和农文旅融合战略 扩大产业集群规模 提升特色品牌价值 全面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 [2] -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促进要素有序流动 加速城乡融合进程 [2]
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活力土壤(文化产业赋能乡村)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32
乡村文旅改造 -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由5个旧粮仓改造而成,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大量游客 [2] - "塘口空间"将旧工厂改造为青年社区空间,包含餐厅、青年旅舍、剧场等,保留原有机械作为历史载体 [3] - "无名营造社"工作室改造旧粮站,保留侨乡碉楼特色,分割为咖啡馆、露天院和工作区 [3] 人才与就业 - 塘口镇近3年新增初创企业372个,引进文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30多名,带动超2000人就业 [4] - "IE公社"计划吸引78名"新村民",包括建筑设计师、咖啡师等跨界人才 [7] - 社区居民中2/3为外来人口,政策吸引年轻人扎根 [8] 文化活动与IP打造 - "塘口社区活化计划"策划"七夕等墟"和"在地创生节"等活动,吸引上万人参与 [5] - 江门市打造"塘口记忆"文化IP,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聚合人才回归乡村 [5] - "无负今日书房"组织新书发布、名作赏析等活动,构建立体文化生态 [8] 政策支持与创新 - "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推出,创业项目可申请最高30%补贴,享有"栖塘计划"人才公寓等福利 [7] - "无界创客"计划吸引创新思维、跨界能力的创客加入,打造开放共享的青创社群 [7] - 当地政府优先让年轻团队承接项目,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 [7]
安居乐业路 越走越亮堂(一线行走)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9
民生工程建设 - 江西鹰潭贵溪市文坊镇花桥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区通过360万元民生资金改善了基础设施,包括修复断头路、安装路灯、建设垃圾分类亭等[1] - 安置区后续完善了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快递驿站、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2] 产业帮扶与就业 - 基层干部通过招商引进工厂入驻"移民就业车间",并配套建设竹制品产业园,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3] - 开展技能培训并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例如李大姐获得月薪3000多元的工作[3] 民心工程实施 - 通过走访摸排记录村民需求,针对性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如道路照明、出行便利性、房屋安全等[1] - 从设施完善到产业发展再到乡风培育,逐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