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Q1全球储能电池出货同比增长142%
鑫椤锂电· 2025-04-28 16:4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97GWh 同比增长146% [2]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99.6GWh 同比增长142% [2] - 开年以来储能市场延续去年四季度高增长态势 欧美、澳洲及中东成为需求最强劲区域 [2] 产品技术趋势 - 国内314Ah电芯渗透率持续提升 [2] 厂商竞争格局 - 源网侧头部厂商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海辰储能、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国轩高科 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 [4] - 用户侧领先厂商包括亿纬锂能、瑞浦兰钧、鹏辉能源、赣锋锂电 依靠国内外工商业储能和户储需求出货量靠前 [4] - 电芯需求集中在特斯拉、阳光电源、比亚迪三巨头系统厂商 合计占比28% [6] - 第二梯队包括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远景能源、阿特斯、华为、Fluence、Powin 合计占比18% [6] - 头部10家系统集成商市场份额达46% 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6] 国际市场动态 - 美国关税战导致国内厂家对美储能出口停滞 [6] - 日韩企业将替代部分国内厂商空出的市场份额 [6] - 行业总出货量较预期将大幅下调 可能导致其他区域储能价格承压 [6]
一季度由盈转亏,A股“储能第一股”怎么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18:5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92亿元 同比增长1.72% [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3817.32万元 同比下滑1054.32% [2] - 2024年营收超20亿元 同比下滑39.24% [5] - 2024年净利润4111万元 同比下滑92% [5] 业务转型 - 储能产品销售量达401MWh 同比增长60.28% [3] - 轻型动力与工商业储能业务实现双轮突破 [4] - 钠离子电池业务实现小批量出货 [4][10] - 2024年储能产品销售量达1.52GWh [5] - 2024年家储产品占比超70% 工商储占比10%-20% [6] 毛利率变化 - 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14.24% 同比下降21.52个百分点 [8] - 2024年毛利率28.61% 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6] - 毛利率下降主要因国内轻型动力业务占比提升 [8] 产能与项目 - 仪征工厂产能趋于紧张 [9] - 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延期至2026年4月 [12] - 项目一期5GWh产能处于爬坡阶段 主要服务轻型动力及大储业务 [12] 市场动态 - 欧洲市场二季度发货量环比增长30%以上 [9] - 全球储能市场2035年新增装机预计达227GW [13] - 2025年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乐观预计达131.3GW 新增53GW [13] 股价与资本运作 - 股价从历史高点363.19元/股跌至38.20元/股 [11] - 控股股东增持75万股 耗资2675.97万元 [12] - 现金分红总额1.08亿元 为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2.62倍 [12]
周度销量 | 4.14-4.20
数说新能源· 2025-04-22 11:27
乘用车市场表现 - 乘用车总量达38.7万辆,前值35.1万辆,环比增长10.39% [1] -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0.5万辆,前值18.6万辆,环比增长10.16% [1] -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52.89% [1]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 - 主机厂采购电芯时需平衡性能与成本因素 [5] 比亚迪海外扩张 - 比亚迪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以拓展海外业务 [8] CATL业务动态 - CATL在储能市场的增速超过动力电池领域 [10]
万润新能:受益磷酸铁锂景气度提升 经营绩效有望持续改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4-16 19:26
行业动态 - 3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6 6GWh 环比增长62 3% 同比增长61 8% 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6 6GWh 占比82 3% 环比增长63 9% 同比增长97 0% [1] - 1-3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30 2GWh 同比增长52 8% 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05 2GWh 占比超80% [1] - 集邦咨询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量达221GWh 同比增长36% 中国、欧洲和美洲将占据85%市场份额 [1] - 磷酸铁锂行业景气度反转向上 高压密磷酸铁锂供需预计偏紧 涨价幅度有望更可观 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1] 公司表现 - 万润新能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军企业 产销两旺 经营绩效有望持续改善 [1] - 公司2024年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销量实现突破性增长 2025年排产同比大幅提升 [2] - 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 美国磷酸铁锂项目土地和厂房已于2023年底完成交割 正按计划推进建设 [2] 产品与技术 - 万润新能布局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 具备压实密度高、电化学性能优异等特点 已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 [2] - 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技术壁垒较高 头部企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2]
电解液添加剂VC迎密集扩产
高工锂电· 2025-04-05 18:56
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VC行业扩产动态 - 头部企业主导万吨级VC产能扩张 凸显对锂电池中长期需求的稳健预期 [2][3] - 华盛锂电投资9.5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VC项目 一期规划3万吨 其子公司年产8万吨氯代碳酸乙烯酯项目(一期4万吨)已试产 该中间体可为VC产能提供原料保障 [3] - 宁德时代参股的山东亘元计划总投资50亿元 分三期建设20万吨VC产能(一/二期各5万吨 三期10万吨) [3] - 除万吨级项目外 乌海津达和枣庄华博分别规划新增3000吨VC产能 [4] VC需求驱动因素 - 4月电解液排产环比增长超5% 受新能源汽车新品发布/以旧换新政策/全球储能需求增长等多因素推动 [4] - VC在三元电池中添加比例1%-2% 动力型LFP电池3%-5% 储能型LFP电池4%-6% 磷酸铁锂电池渗透率提升直接带动VC需求增长 [5] - 硅基负极商业化应用带来新增长点 VC可改善SEI膜稳定性 2024年中国锂电池用硅基复合材料出货量2.1万吨(同比+11%) [6] 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 VC吨均价约5万元 虽较前期回暖但仍处低位 [6] - 下游电池企业对VC纯度要求从99.95%提升至99.995% 行业期待扩产推动高性能产品供应 [6] - 扩产潮反映产业链对新能源车及储能市场长期增长的共识 同时面临产品性能升级和成本控制要求 [7]
楚能新能源拿下多个订单!
起点锂电· 2025-03-29 11:34
公司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超20GWh,进入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并在全球储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 - 2025年一季度表现亮眼,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超60GWh,实现"储能+动力"双领域快速发展 [2] 储能业务进展 - 一季度中标/入围多个重大项目,包括中国电建、中核汇能、中车青岛四方所、特隆美储能等企业项目 [4] - 中能建储能6GWh储能电芯框采中标,公司中标标段一(5GWh),投标报价13.5亿元 [4] - 中车3GWh储能电芯采购项目中,公司以第一中标候选人入围 [4] - 与特隆美储能签署5GWh储能电芯战略合作协议 [4] - 中国电建16GWh储能系统设备框架采购项目中,公司成为入围供应商之一 [4] - 中国电建500M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采购项目中,公司为唯一中标人 [4] - 中核汇能及新华发电12GWh储能系统采购项目中,公司等7家企业入围 [5] - 314Ah储能电池成为中标主流产品,预计2025年市场渗透率将达70% [5]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第四代472Ah储能专用电池,单颗电池标称能量达1510.4Wh,较314Ah电池提升50%,能量密度达195Wh/kg [7] - 472Ah电池循环寿命可延长至15000次,35℃高温环境下循环性能稳定 [7] - 产品采用"技术复用+产能共享"策略,预计4月25日全球送样,6月30日全面量产交付 [7] - 公司现有产能布局超80GWh [7] - 472Ah电池首发即签约,与金风零碳、山东电工时代等六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8] 动力业务发展 - 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2个月位居前15,1月装机量0.27GWh(第12位),2月装机量0.22GWh(第15位) [11] - 1-2月动力电池总装机量0.49GWh,市占率0.66% [11] - 主要配套车企包括三一汽车、中国第一汽车、东风汽车等,车型涵盖奔腾小马、风神L7等 [11] - 乘用车领域与东风、一汽、北汽、上汽、广汽、长安、零跑等建立合作,预计2025年月装车辆达5万台 [10] - 商用车、物流车、船舶及工厂机械领域全面发展,商用车装机排名初见成效,船舶业务合作超100艘 [10]
这家储能企业上市在即!
起点锂电· 2025-03-25 18:51
IPO情况 - 首航新能源于3月24日开启申购,公开发行4123.71万股A股,发行价11.80元/股,募资12.11亿元用于储能系统/产品研发制造/研发升级等项目 [2] - IPO从2022年6月16日获受理至申购阶段历时近3年,募资金额从最初35.12亿元降至12.11亿元 [4] - 2021-2024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8.2亿元、44.5亿元、37.4亿元、14.69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亿元、8.4亿元、3亿元、1.2亿元 [4] 业务表现 - 核心产品包括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及光伏系统配件,拥有102项发明专利 [2] - 报告期研发费用率从5.16%提升至10.47% [2] - 境外收入占比2021-2024上半年分别为88%、89.6%、75.5%、83%,2023年后海外需求趋于饱和 [4] - 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均超50%,客户集中度高 [4] 市场布局 - 采取光伏+储能双驱动战略,产品在两大领域均有应用 [7] - 除欧洲市场外,在国内、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布局 [8] - 2015年开始储备储能逆变器技术,2020年后储能市场爆发带动逆变器需求上升 [7] 资本与产能 - 宁德时代旗下投资机构2021年投资后估值迅速涨至100亿元 [5] - 2024年上半年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不高,扩产必要性受质疑 [5] 行业趋势 - 逆变器从光伏组件发展为储能系统核心部件,技术升级成为首要任务 [7] - 中东、南非等新兴地区提供新市场机会 [7] - 储能产品饱和后,单一逆变器企业面临市场回落风险 [7]
宁德时代2024年报:储能营收573亿,销量93GWh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22 17:0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营收3620亿元,同比下降9.7%,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 [1][2] - 储能电池系统营收573亿元,占比15.83%,毛利率26.84%,同比增长8.19个百分点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69.9亿元,同比增长4.49%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13%,同比提升0.09个百分点 [2] 业务结构 - 动力电池系统营收2530亿元,占比69.9%,同比下降11.29% [3] - 储能电池系统营收572.9亿元,占比15.83%,同比下降4.36% [3] - 境外营收1103.4亿元,占比30.48%,同比下降15.77% [3] - 其他业务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长21.21% [3] 产销数据 - 锂离子电池总销量475GWh,同比增长21.79% [2] - 动力电池销量381GWh,同比增长18.85% [2] - 储能电池销量93GWh,同比增长34.32% [2] - 电池系统产能676GWh,在建产能219GWh,产能利用率76.33% [8] 储能业务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占率36.5%,连续4年全球第一 [4] - 推出天恒储能系统,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产品,单箱能量6.25MWh [5][6] - 发布PU100储能产品,支持6C放电,满足数据中心需求 [6] - 储能客户包括NextEra、国家能源集团等,全球应用超1700个项目 [5] 行业动态 - 2024年中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356.5GW,同比增长21.8% [3] - 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109.8GWh,同比增长136% [3] - 美国简化发电机组并网流程,欧洲多国出台储能支持政策 [3] 产能建设 - 国内推进中州、贵阳、厦门等基地建设 [7] - 德国工厂获大众汽车集团模组及电芯双认证 [7] - 推进匈牙利工厂、西班牙合资工厂及印尼项目建设 [7]
磷酸铁锂龙头净利骤降6成!
鑫椤锂电· 2025-03-17 16:0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5.99亿元,同比下降45.36% [1] - 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62.45% [1] - 扣非净利润5.70亿元,同比下降62.44% [1] - 磷酸盐正极材料营收222.15亿元,占比98.30% [1] - 销售地区主要集中在国内华东、华南、西南、华中等地区 [1] 产品销售情况 - 2024年磷酸盐正极材料出货量71.06万吨,同比增长40.20% [1] - 自2020年以来连续五年市占率排名行业第一 [1] 业绩变动原因 - 原材料碳酸锂价格震荡下行导致磷酸盐正极材料销售价格下降 [1] - 行业竞争加剧压缩企业盈利空间 [1] -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机遇 [1] 产能布局 - 在湖南湘潭、广西靖西、四川遂宁、贵州福泉和云南安宁设立多个生产基地 [2] - 截至2024年末磷酸盐正极材料设计产能约85万吨 [2] - 拟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区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 [2] - 西班牙项目总投资额9.82亿元,将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2] - 西班牙项目已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包括完成公司注册、推进审批流程等 [2] 行业研究报告 - 提供《2024-2028年固态电池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等系列行业研究报告 [4]
宁德时代20250314
2025-03-16 22:5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宁德时代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地位稳固**:2024 年期末货币资金超 3000 亿元,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八年全球第一,2024 年全球市场占率为 37.9%,储能电池出货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2024 年全球市场占率为 36.5%[2][4] 2. **研发实力强劲**:拥有六大研发中心和超 2 万名研发人员,专利及专利申请合计达 43354 项,平均每 1.58 小时诞生一项专利,自主研发高效研发平台,基于需求反哺研发设计[2][5] 3. **创新产品不断**:麒麟电池和神行电池已大规模量产,新一代麒麟高功率电池放电功率超 1300 千瓦,神行 plus 电池实现 1000 公里续航,还推出逍遥增混电池等[2][6] 4. **商用车业务增长**:2024 年商用车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 98%,中重卡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 144%,推出天行 L 超充系列和天行重型商用版等解决方案[2][7] 5. **储能市场布局积极**:成为阿联酋 RTC19 数据中心项目首选供应商,与 Queen Brook 合作开发澳大利亚储能项目,推出 PU100 储能产品[2][8] 6. **换电解决方案创新**:推出巧克力换电技术,可 100 秒内完成换电,与多家车企和运营商合作推广换电车型和解决方案[2][10] 7. **2025 年业务增长预期乐观**:动力和储能业务将保持强劲增长,得益于技术创新、新品发布和市场份额扩大,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储能市场受益于政策和需求增长[3][12][13] 8. **市场需求趋势向好**:中国电动化渗透率已突破 50%,预计 2030 年达 80%-90%甚至更高;欧洲 2025 年 1、2 月增长约 20%;美国长期增长趋势乐观,预计增幅约 25%;储能市场未来 3 - 5 年增速可能接近 25% - 30%[14] 9. **新产品受认可**:神行麒麟 2025 年上车情况预计占比达六到七成,逍遥臻选已有三十多款车型适配[15] 10. **成本与盈利情况**:2024 年单位毛利稳定并略有提升,全年产能利用率接近 80%;考虑质保金因素后,四季度实际毛利率接近 20%;2025 年产品成本将下降;新会计准则下,毛利率稳中有升但毛利绝对数下降,经营利润稳定上升[24][25][26][31] 11. **产能规划**:2024 年底产能为 676GWh,在建产能 200 多 GWh,未来将进行一定程度产能扩建以满足市场需求[28][27] 12. **各区域市场情况**:2025 年初在中东和澳大利亚市场取得显著订单,美国市场预计增速 40% - 50%,澳洲和中东未来增速将超过传统区域[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零碳生态布局**:与多省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创新示范项目落地,核心运营零碳比例提升至 74.5%,拥有九座零碳工厂,拟现金分红和特别分红合计 253.7 亿元回馈股东[11] 2. **应收账款计提**:2023 年因海外销售比例提高,动力部分计提比例为 4%,储能部分为 5%,未来根据业务和风险评估决定是否调整[17] 3. **质保计提**:原则是根据售后综合服务费最佳估值计提,2024 年全年质保计提比例为营业收入的 3.8%,新会计准则下将质保费用调整至成本中,质保期到期未发生费用将冲回[18][19][20][21][22] 4. **产品质保期**:动力电池一般 6 - 8 年,储能电池因项目而异,有些超十年甚至十五年[23] 5. **出货量差异原因**:上半年出货量通常低于下半年,与销售量、产品覆盖区域和周期有关[23] 6. **福鼎生产基地**:拥有 25GW 大电池产能,2025 年下半年投产,将发布二代钠电池产品,性能指标接近铁锂水平[23] 7. **成本控制**:通过技术创新和降本措施,2025 年产品成本将下降;江西矿山找到降本手段,运营成本可覆盖[24][38] 8. **库存情况**:年末库存增加主要是发出商品,占总库存超六成,将在下季度转化为收入,海外销售比重增加使物流周期延长导致库存上升[39] 9. **机器人领域布局**:投资江西升华材料,与机器人业务无关,未快速推进机器人领域布局[42] 10. **其他收益**:2025 年其他收益达 99 亿元,政府补贴属非经常性损益,更关注主营业务收益[43] 11. **美国市场应对**:产品成本低于美国本土,加税后仍具竞争力,将与客户商讨解决方案[44] 12. **匈牙利工厂**:一期模组厂 2024 年投产,2025 年一期电芯厂全面投产,二期工程开工,成本优化明显,提升欧洲本地化供应链服务能力[44] 13. **欧洲市场表现**:2025 年表现良好,欧盟车企采取灵活策略推动电动化进程[45] 14. **2024 年第四季度情况**:毛利率环比下降但同比处于高点,动力电池出货约 120GWh,储能产品约 17GWh,部分商品未确认收入[46] 15. **出口退税政策**:从 13%调至 9%,与客户共同分摊影响[47] 16. **会计准则调整影响**:2019 年起部分产线折旧期限缩短至五年,2025 - 2026 年完成折旧,将改造旧产线提高效率[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