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

搜索文档
黄金漫谈 | 结束的开始,还是开始的结束
新财富· 2025-05-19 15:22
本文约 3 0 0 0 字,推荐阅读时长 1 5 分钟,欢迎关注新财富公众号。 "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新世纪来得像梦一样"——当朴树的《New Boy》在 1999年响起时,未来牌香烟、奔腾电脑和Windows 98构筑的具象符号,那些嵌入技术的符号,折射 出人类对千禧年的赤诚期待。那个时刻,我们带着对数字纪元的天真想象,笃信全球化列车将驶向永 恒的春天。 大洋彼岸,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国际先驱论坛报》抛出惊世之问:"Who Needs Gold When We Have Greenspan?"。这个设问与其说是傲慢,不如说是对"大缓和时代"的精准注脚——在他连任三届 掌舵美联储的岁月里,美国创下史上最长经济扩张周期,新自由主义范式下的货币魔术仿佛能熨平所 有周期褶皱。华尔街流传的黑色幽默至今耐人寻味:"那个永远穿着深色西服、戴着黑框眼镜的犹太 老人,咳嗽一声就能让全球资本市场下雨。" 当时间快进四分之一个世纪,历史在黑色幽默中完成轮回。此刻我们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戏谑的 疑问已变成:"有了Donald Trump,谁会不需要黄金?"现实的变奏并不是对人物的讽刺和研究,对于 美国 ...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对话波兰前总理马雷克·贝尔卡:“如果我在央行负责外汇储备,不会如此热衷于黄金投资”
北京商报· 2025-05-18 22:12
5月17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波兰前总理马雷克·贝尔卡在论坛现场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或朝着多极化 方向发展。他还直言,"如果我在一家央行负责外汇储备,我不会如此热衷于黄金投资,因为我知道黄金现在看起来像一颗新星,但这颗星星可能会陨落"。 美国慢性贸易赤字来自其国内经济不平衡 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马雷克·贝尔卡抛出了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他认为,特朗普希望使美国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 "从欧洲的视角来看,他这么想很奇怪。因为我们一直都觉得美国是全球的经济引擎,而且它在前沿科技方面领先,它在这方面远超于欧洲的进展。"马雷克 ·贝尔卡表示,如果仔细审视的话,会发现在美国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中都出现了很大的不平衡,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总统对美国国民表示,"现在美国处于危 机当中"。 "但是,谁来从事这些制造业工作呢?尤其是考虑到现在美国的部分移民政策,特朗普政府成功限制了移民,无论是制造业人口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 支持他的想法。因此特朗普提出增加关税。但我们都知道,至少从经济学家角度来看,关税并不是贸易不平衡背后的主要推手。"马雷克·贝尔卡说道。 现在美国慢性的 ...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专访马克·乌赞: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黄金大跌,释放乐观信号
北京商报· 2025-05-18 09:41
国际货币体系未来 - 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霸主地位逐步减弱,但仍是主要储备货币 [3] -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约为25%且不断下降,其经济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使美元受到质疑 [3] -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需要时间,中国当前首要任务是重新平衡国内经济 [3] - 储备货币特权可能被其他国家分享,特别是欧元区和人民币,未来可能形成多极化世界 [3] 关税贸易战影响 - 关税贸易战不利于全球经济平衡,对美国而言并非正确政策 [1][4] - 美国国债市场近期崩盘,各期限收益率集体飙升,30年期逼近5%,10年期突破4.5% [4] - 中美贸易战暂停后金融市场趋于稳定,黄金价格下跌超3% [4][5] - 黄金价格下跌反映市场对中美协议持乐观态度,可能达成一致 [5]
关税战过后,澳大利亚硬刚美国:中国是“钞能力”10倍的优质客户
搜狐财经· 2025-05-18 08:04
澳大利亚对华贸易战略转向 - 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达2100亿澳元,占总出口额38%,而对美出口仅370亿澳元占比7%,凸显中国作为核心贸易伙伴的经济权重[3] - 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煤炭、葡萄酒最大买家,美国需求几乎可忽略不计,若追随美国对华贸易限制将导致经济损失数十倍于收益[3] - 莫里森政府时期"反华急先锋"政策导致经济重创:中国对澳葡萄酒加征218.4%反倾销税致对华出口暴跌97%,大麦、龙虾、煤炭产业同步受挫[3] 地缘经济平衡策略 - 澳大利亚采取"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双轨策略:维持美澳军事同盟采购核潜艇,同时通过RCEP和CPTPP扩大对华出口市场[4] - 在可再生能源、矿产加工领域深化与中国合作,保持铁矿石、锂矿等关键矿产长期供应协议,对冲美国霸权风险[7] - 推动与东南亚区域供应链整合,减少对中美单一市场依赖,形成"经济压舱石"效应[9]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 -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9000亿美元,与非洲贸易达2821亿美元,与拉美贸易达4890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贸易伙伴[7] - 美国"友岸外包"计划实际效果存疑:承诺采购澳大利亚LNG替代俄罗斯能源但实际采购量远低于协议,稀土加工产能转移因环保和成本问题推进缓慢[7] - 中国可能推动WTO改革提出"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方案,并通过"一带一路"与RCEP、CPTPP对接构建新自由贸易网络[9] 行业影响与市场替代 - 2022年美国对华葡萄酒出口增长30%,直接填补澳大利亚葡萄酒退出后的市场空缺[3] - 澳大利亚牛肉因失去中国市场转向美国,间接帮助美国肉企填补国内产能缺口[3] - 欧盟若完全配合美国对华脱钩将损失GDP0.8%,保持对华贸易则可从中美博弈中获利1.2%[7]
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马克·乌赞答每经问:当前正是重塑全球经济平衡的关键时机 中国需推动经济向内需驱动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8 02:24
布雷顿森林体系改革背景 -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今年是其成立80周年 当前该体系框架引发紧张和担忧 亟需改革[1] - 世界经济权力主体转移 中国崛起为全球主要经济体 巴西 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 但国际机构话语权分配未能反映这一变化[5] - 新兴市场长期要求增加在国际机构中的代表性 但改革进展缓慢 导致"全球南方"国家不满 例如IMF总裁由欧洲人担任 世行行长由美国人担任的垄断现象[5] 国际治理体系重塑动因 - 现有国际金融机构运作存在局限性 未能随新兴国家崛起提升合法性 例如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反映了这一局限[5]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开始探索建立新型治理模式 通过成立多边金融机构和签署央行协议等实际行动推动改革[5] - 美国作为最大经济体质疑二战后国际秩序 加剧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不确定性 需重新平衡全球经济治理结构[6] 全球经济再平衡路径 - 全球贸易体系存在根本性问题 过度依赖美国市场 需进行"大调整" 中国需转向内需增长 美国需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欧洲需重振竞争力[7] - 多边机构应推动主要经济体(欧元区 中国 美国)寻求再平衡 这将影响美元 人民币和欧元汇率[8] - 近年全球经济遭受疫情 战争 能源危机 关税战等多重冲击 需客观评估通胀性质 避免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破坏[8] 美元与多边主义前景 - 美国全球金融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其呼吁的全球经济重新平衡将影响美元地位和中美关系[6] - 维护多边主义对中国有利 需确保贸易和金融领域的规则普惠性 但需为多极化格局制定新规则[6] - 全球金融贸易秩序重构可能通过危机实现 但不应依赖贸易战施压 因其将导致全球受损[8]
全球货币体系站在“十字路口”:美元面临历史性挑战,人民币被看好
北京商报· 2025-05-17 19:53
全球货币体系正站在新旧秩序更迭的"十字路口"。 5月17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聚焦"面向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主题讨论中,来自全球各地的与会嘉宾与专业人士,围绕多极化货币 格局崛起的现实图景,深入剖析了当前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并揭示了未来全球货币体系转型的关键方向。 如今,全球货币体系正处于加速从"美元单极主导"向"多极共生"的关键节点,人民币等角色演变,将成为观察新兴市场国家破局路径的核心切口。 多极化趋势下,欧元、人民币或成为美元竞争者 多元制衡新体系,业内建议IMF扩大SDR篮子 面对困局,业界提出多个层面的解决思路。 一方面是构建"意愿联盟"式多边机制,马克·马洛赫-布朗勋爵建议,或可以亚投行、新开发银行等区域机构为支点,推动"非美国主导"的合作网络。 当前全球货币体系仍以美元为核心,但单极格局正面临历史性挑战。 "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真正的危机,国际秩序受到了美国尤其是关税方面的挑战和颠覆,无论是对于多边化还是对于美元角色和全球贸易角色的挑战。替代 方式则是要有全球多边主义。"会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马克·马洛赫-布朗勋爵直言,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单边关税政策及"强国政治"转向,直接冲击 ...
亚投行白乐夫:从发展中国家视角下,全球经济正从“一元世界”向多极化转变|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5-17 17:16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 全球经济正从"一元世界"转向多极化,美国经济力量虽仍重要但已不能完全起决定作用 [2] - 贸易体系不再由单极主导,多元化体系变得更加重要,需以"新多边主义"适配新秩序 [2] - 现有国际机构尚未充分反映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联合国系统正在削减资源重新应对现实 [2] 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 新兴国家在全球体系中影响力提升,但政治不确定性(尤其在贸易投资领域)构成阻碍 [2] - 发展中国家希望拥有自主选择权,以最优价格获取技术并吸引资本投入 [3] - 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投资与技术转移以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 [2] 多边合作与机制 - 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多边体系银行通过改革开展共同筹资 [3] - 多边机制决策需更多谈判妥协,多边协作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3] - 中欧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形成互补,欧洲擅长高效能源系统运营,中国在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方面具备优势 [3] IMF与金融稳定 -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及非洲等地区冲击较小,但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影响显著 [4] - IMF应对危机的响应已更加敏捷,开发银行资产负债表韧性增强 [4] - 未来流动性管理及本地货币金融服务的提供对引导资本流向最需要的国家至关重要 [4]
王毅谈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重要共识
快讯· 2025-05-13 23:51
王毅说,今天上午,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拉 共体轮值主席国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巴西总统卢拉、智利总统博里奇、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致辞, 拉共体候任轮值主席国乌拉圭总统奥尔西致贺信。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共同行动计划(2025— 2027),取得圆满成功。双方达成的三年合作项目超过100项。此外中方还宣示了20项支持拉美发展的 举措。王毅介绍了会议达成的重要共识。 一是中拉论坛十年有成。在双方精心培育下,论坛机制建设日趋完善,成功举办包括四届部长级会议、 31个领域分论坛百余场活动,有力推动中拉关系发展。双方将乘势而上,继续拓宽中拉论坛合作领域, 提升合作质量,推动论坛建设迈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二是中拉发展命运与共。会议期间,双方围绕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进行深入探讨。习近平主席指出,中 拉双方已经成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其鲜明底色是平等相待,强大动力是互利共赢,胸怀品格是开 放包容,根本追求是造福人民。拉方对此予以积极呼应。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面临何种外部干扰, 双方都将坚定携手,风雨同舟。 王毅谈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重要共识 智通财经5月13日电,据外交 ...
记者手记|明媚的春光里携手同行
新华社· 2025-05-13 01:06
1938年,《喀秋莎》的创作者可能不曾想到,这首抒情歌谣不仅成为人类至暗时刻传递光明的使 者,而且在21世纪参与见证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在这'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我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 利80周年庆典,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习近平主席日前在俄罗斯媒体发 表的署名文章,开篇中引用《喀秋莎》歌词,真挚的情谊扑面而来。 穿越时光的回望,是为守护历史的记忆。 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催动世界走向新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这些在新 世纪日益澎湃的时代大潮,80年前已在积蓄酝酿。 80年前的那场伟大胜利,是全世界进步力量团结奋争的珍贵果实,也是人类同乘"一条命运与共的 大船"伟大实践的成果。为抗击共同的敌人,追求正义的国家调动一切资源,生产被紧密联系在一 起,社会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分歧被抛在了一边。时代洪流浩浩荡荡,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时隔10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庆典,怀着同样的深沉历史关怀、庄 严时代责任感。"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持续推进 ...
述评丨不辍和平之志 高扬合作之帆
新华社· 2025-05-13 00:0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 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圆满结束对俄罗斯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 争胜利80周年庆典。 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叙友谊、聚共识、促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中俄关系发展注 入新动能;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深切 缅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英勇献身的先烈,共同发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时代强音。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变乱交织背景下,此访回望历史、着眼未来,传承友谊、捍卫正义,进 一步巩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引领世界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 政治格局重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这是一次传承友好,深化合作之旅。 如今,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个别国家大搞本国优先、强权霸凌,企图以单 边主义取代多边主义,以所谓自定规则取代战后国际秩序。中俄两国始终以实际行动捍卫国际秩序,践 行和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从共同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完善,到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促进地区安全稳 定;从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