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污染防治
icon
搜索文档
山西将加快推进水泥行业和焦化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14:52
山西省煤电、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占全省工业排放量的70%以上。高峰介绍,前几年,该省基本完 成了煤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水泥行业和焦化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同时, 继续推动煤电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和铸造、碳素、耐火材料等产业集群升级改造。 汾河谷地一直是山西省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该省将在之前成效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太原盆地、汾 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推进重点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太原盆地、临运盆地清 洁取暖改造。同时,聚焦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重点城市,突出"一市一策"精准管控,常态化开展走航巡 查,推进攻坚措施落地落实。 5月22日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山西PM2.5平均浓度已经连续四年每年下降1微 克。2024年,该省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今年前4个月,该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22.4%。 清洁运输是交通运输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去年,山西积极推进清洁运输先行引领区建设,加快国四及 以下柴油货车报废更新和新能源替代,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钢铁、火电、焦化、煤炭、建材等重点运输企 业车辆新能源替代,提升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 山西省生态环境 ...
高铁降噪座椅、社区“噪声地图”……新技术助力破解噪声污染难题
快讯· 2025-06-06 13:5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噪声污染的防治,是 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根据刚刚发布的《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 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噪声污染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在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15亿人听 力受损,约7.5亿人是因为环境噪声污染所致。研究表明,长期噪声暴露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直接 相关,噪声每增加5分贝,心理疾病风险上升1.5%。根据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25年 底,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夜间达标率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央视新 闻) ...
福建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首次达到100%
6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会上,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 组书记、厅长许碧瑞介绍了2024年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情况。他表示,2024 年,福建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稳中有进、保持全国前列。 据介绍,2024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9个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3%,可吸入颗粒物 (PM10)、PM2.5年均浓度同比均下降,福州市、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分别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的第 5、第3位。 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Ⅰ~Ⅲ类)比例首次达到100%、其中优质水(Ⅰ ~Ⅱ类)比例77.1%,闽江全流域优质水比例98%、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全优;九龙江全流域优质水比例 57.1%。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标。 近岸海域海水质量稳中有升。优良(一、二类)海水面积比例92.6%、首次达到90%以上。 生态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生态质量指数(EQI)75.06、稳定为优、同比提升0.04。森林覆盖率65.12%,连 续46年居全国首位。 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同比下降0.3分贝, ...
最高法:去年审结环资一审案超21万,加大破坏生态犯罪惩治
南方都市报· 2025-06-05 13:03
环境资源审判案件数据 - 2024年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 9万件 [1] - 审结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2 6万件 加大对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 [1] - 审结环境资源民事一审案件15 1万件 依法追究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1] - 审结环境资源行政一审案件4 2万件 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及时履行监管职责 [1] - 审结环境公益诉讼一审案件4168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审案件246件 [1] - 判令责任主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共计96亿元 同比增长87 5% [1] 案件类型细分 - 审结污染环境刑事 民事 行政一审案件4900余件 严惩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违法行为 [2] - 审结非法采矿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 地矿等刑事 民事 行政一审案件6 04万件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 - 审结滥伐林木 生态破坏 渔业等刑事 民事 行政一审案件2 6万件 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水平 [2] - 审结破坏自然保护地 放射性污染 土地等刑事 民事 行政一审案件2 3万件 加强生态系统司法保护 [2] 司法机构建设与创新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 组织2424个 增设合肥环境资源法庭 [3] - 从事环境资源审判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1 6万余人 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归口审理 [3] - 最高法院研究起草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 矿产资源纠纷等司法解释 入库环境资源案例350余件 [3] - 发布专题典型案例8批50个及10个十年环境资源审判有重大影响力案件 [3] - 探索生态环境修复资金跨域移交执行 碳汇认购 动物野化放归 人工鱼巢建设等修复执行方式 [3] 双碳与气候变化司法应对 - 明确司法服务双碳工作原则和要求 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2] - 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涉碳排放权交易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 [2] - 四川法院设立全国首个气候变化司法应对研究中心 [2]
连续三年下降,去年全国法院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4.5万余件
新京报· 2025-06-05 13:03
环境资源审判案件数据 - 2024年全国法院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4.5万余件,审结21.9万余件,受理量和审结量连续三年下降[1] - 受理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2.8万余件,审结近2.6万件[3] - 受理环境资源民事一审案件16.7万件,审结15.1万余件[3] - 受理环境资源行政一审案件5万件,审结4.2万余件[3] - 受理环境公益诉讼一审案件4822件,审结4168件[3] - 受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审案件346件,审结246件,判令赔偿资金96亿元,同比增长87.5%[3] 环境资源审判成效 - 审结污染环境刑事、民事、行政一审案件4900余件[4] - 审结非法采矿、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地矿等案件6.04万件[4] - 审结滥伐林木、生态破坏、渔业等案件2.6万件[4] - 审结破坏自然保护地、放射性污染、土地等案件2.3万件[4] 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 - 全国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424个,增设合肥环境资源法庭[5] - 从事环境资源审判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1.6万余人[5] - 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归口审理[5] - 设立综合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1000余个[5] - 研究起草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矿产资源纠纷等司法解释[5] - 探索碳汇认购、动物野化放归、人工鱼巢建设等修复执行方式[5]
天津:高水平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中国发展网· 2025-06-04 17:15
中国发展网讯 李亚柯 记者朱波报道 6月3日下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天津生态环境状况 新闻发布会。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史津、二级巡视员郭海涛、科财处处长张凯、自然处处长赵文喜、 海洋处处长高翔出席,为大家介绍2024年我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我们紧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上持续加力。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健全 建设项目环评分级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大气等专项执法行动,检查企业3.3万家次,立案1108起,对首 次违法、情节轻微的企业依法免罚347件。创建国家级智能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天津 生态屏障站、天津城市站入选第二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史津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统筹推动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持续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高标准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高水平推进美 丽天津建设。 史津指出,2024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 会部署,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江西:今年秋冬季还可能出现长时间、大范围大气污染过程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16:38
面对不利气象条件挑战,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将通过强化治污减排、污染应对、科技支撑3个方面,让"蓝 天白云"始终成为江西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标配品"。 一方面,牢牢抓住减排这个牛鼻子,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帮助企业提高废气治理能力;以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重点行业清洁运输为抓手,深入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配合有关部门深化扬尘 和餐饮油烟综合治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真正把减排量拿到手,多措并举,从根本上减少污染 物排放。 另一方面,坚持"日调度、周会商、月总结、季分析"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大气污染防治作战指挥部中 枢作用,全天候值班值守,实时盯控数据,及时发布污染预警,指导地方科学、精准应对污染过程。同 时,深化与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省际联防联控工作,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联防联控合作。加强督 导帮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帮扶工作组,深入地方"问诊把脉",帮助地方发现大气污染问题并做好 整改,不断提高各地应对污染天能力。 此外,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将依托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关中心,开展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和精细化管控研 究 ...
宜春市袁州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现“开门红”
中国发展网· 2025-06-02 15:33
今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坚守环境空气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扛稳政治责任,注重 源头管控,全力攻坚突破。一季度,细颗粒物浓度为 3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9%,空气质量优良率 96.7%,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现"开门红"。 强化责任体系。一是构建防治机制。袁州区政府组织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将乡镇街道、园区 及行业部门纳入应急体系;分解市定空气质量目标至各责任单位,通过专题会议压实责任。二是狠抓禁 燃禁放。召开专项部署会落实烟花爆竹管控要求,组建12个督查组开展春节、元宵专项巡查,首次实现 节假日零污染天。三是深化预警响应。建立大气污染应急联动机制,针对传输污染及时启动预警,累计 出动巡查人员100余人次,整改问题15个。 聚焦精准治理。双管齐下治理扬尘。推行"突击+拉网"式工地巡查,落实"六个百分百"治理标准;启动 国控站点周边7个污染治理项目,解决一批难点、堵点问题。立体推进道路保洁。建立"机械清扫+人工 保洁+雾炮抑尘"三位一体体系,对52条主次干道实施全天候保湿作业。从严从实监管工业源。按照"盯 大户、查高值"原则强化重点企业监管,严控无组织排放,确保治污 ...
如何管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资金?
中国环境报· 2025-05-29 11:13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资金投入问题 - 责任划分不清,过度依赖财政投入而市场主体参与不足,"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未有效落实 [1] - 政策工具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支出,缺乏环境税费、公私合作等多元化手段 [1] - 专项资金管理条块分割,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协调不足,整合效果不佳 [1] - 绩效管理薄弱,重立项分配而轻绩效评价,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1] - 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过度偏向工程建设,忽视农户参与和源头防控 [1] 改进建议:责任划分与资金整合 - 划清支出责任,明确社会职责和乡镇政府财政投入重点,强化社会主体责任 [2] - 科学划分乡镇和县级政府事权,将支出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社会主体 [2] - 县级层面拓宽投入渠道,从土地出让金收益、地方债等切块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2] - 建立乡镇和县级绿色生态基金 [2] - 以县人民政府牵头统筹,整合中央和地方项目资金,以项目包代替单一项目 [2] 改进建议:分配与支出方式创新 - 加大竞争性资金分配力度,引导农户劳务投入和源头治理投入 [3] - 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采用PPP模式,中小型项目采用贷款贴息、担保等方式 [3] - 政府购买成熟清洁生产技术并在全行业免费推广 [3] - 扩大对企业绿色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范围和支付额度 [3] - 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参与村庄整治决策和管理 [3] 改进建议:绩效管理与监督机制 - 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修订专家评审和招投标制度 [4] - 制定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投入、整合、管理、效果等维度 [4] - 建立结果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 [4] - 实行专项资金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公开通报绩效考评结果 [4] - 建立公开公示和群众参与机制,形成多层次监督体系 [4]
一批畜禽养殖业典型环境违法案例公布
辽宁日报· 2025-05-29 08:46
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引起流域水环境质量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近日,省 生态环境厅公布一批畜禽养殖业典型环境违法案例,主要涉及设备设施"未验先投""未批先建",以及粪 污直排或未及时收集、处置等情况,通过以案释法、以案促改,提高企业守法意识。 这次公布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例有"沈阳某畜牧有限公司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建 设项目即投入案""康平县某养殖场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案""庄河市某牧业发 展有限公司未及时收集、处置粪污案""岫岩满族自治县某牧业有限公司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案""辽阳 市太子河区某畜牧养殖场未及时收集、处置粪污案",均已根据法律法规进行查处,责令改正并处罚 款。 下一步,我省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将持续强化执法监管效能,开展畜禽规模养殖执法监管专项行动, 对无证排污、超标排放、偷排偷放、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更好守护绿水青 山。 随着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畜禽粪便和污水等废弃物的产生量也日益增长,废弃物的不规范处置, 导致污染问题时有发生。推动建立完善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机制、促进种养平衡、引导推进畜禽粪污 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