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债务危机
搜索文档
这是美国国内金融资本的一场暗战,特朗普禁止哈佛招收国际生
搜狐财经· 2025-05-25 11:04
哈佛大学的金融资本属性 - 哈佛基金会(HMC)被定义为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其资产配置和操作模式符合高杠杆、多元化对冲基金标准 [3] - 资金来源不仅依赖捐赠,还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获取收益,投资组合涵盖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公共股票等高风险高回报资产 [3] - 与传统大学基金会不同,哈佛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的超级玩家,其金融运作远超学术机构范畴 [3] 哈佛与美国金融资本的关系 - 哈佛代表美国金融资本的缩影,其资金流动与政治经济影响力深度绑定,成为全球金融资本的重要象征 [5] - 哈佛背后的资本力量正在与美国民粹主义阵营(以特朗普为代表)争夺美元信用主权控制权 [6] - 信用主权涉及美元扩张、货币发行及资产定价权,哈佛的金融资本属性使其成为国家与金融寡头博弈的关键节点 [8] 美国债务危机与金融资本的博弈 - 美国财政部现金余额降至4740亿美元,特别措施仅剩670亿美元,财政政策陷入僵局 [5] - 金融资本主张通过拉长债务久期(如贝森特策略)延缓危机,而特朗普阵营则试图重构美元信用体系基础 [6][8] - 宏观经济学家格罗曼提出激进方案:通过美元贬值和高通胀引发经济衰退以短期缓解债务压力,但争议巨大 [5] 美元信用体系的挑战 - 美国金融资本过度扩张已开始反噬美元信用体系,导致全球市场动荡时失去主动权 [8][10] - 哈佛与特朗普的对抗实质是金融资本与国家利益对信用主权的争夺,美元强势地位面临根本性动摇 [10] - 未来最大挑战在于全球资本反噬下,美国能否维持信用体系稳定,当前博弈或仅是开端 [10]
一枚涨到80万!比特币价格创新高,家用电脑不停挖,多久能挖一枚
搜狐财经· 2025-05-24 23:36
比特币价格突破历史新高 - 比特币价格突破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1] - 价格足以在中国一线城市支付小户型首付或相当于普通人十年工资收入 [1] - 比特币核心价值在于总量恒定(2100万枚)和抗通胀属性,被视为"数字黄金" [1] 比特币价格暴涨的三大推力 - 美国政策推动:《GENIUS稳定币法案》在参议院取得关键进展,为数字货币市场注入上千亿美元流动性,机构投资者加速入场 [3] - 企业囤币:以Strategy公司为首的上市公司已购入超500亿美元比特币,矿企、基金和游戏公司效仿,推高市场需求 [3] - 避险情绪升温:美国债务危机和地缘冲突下,比特币被视为对冲工具,价格涨幅远超传统资产 [3] 比特币挖矿现状 - 挖矿本质是计算机通过算力解决数学难题以获取奖励,早期普通电脑可参与,如今需专业设备 [5] - 当前全网算力下,一台顶配家用电脑24小时运行仅能挖出0.0018枚比特币,需556天凑满一枚 [5] - 矿机算力飙升和比特币"减半"机制(每四年产量减半)使挖矿时间持续延长 [5] 挖矿成本分析 - 中高端显卡(如RTX 4090)日均耗电30度,电费18元/天,一年电费超6500元 [6] - 挖到一枚比特币后扣除电费,实际收益可能不足万元,未计入电脑折旧和维修成本 [6] - 专业矿机初期投入高达数万元,普通人难以承担 [6] 中国禁止挖矿的原因 - 能源消耗巨大:比特币全球年耗电量超1500亿度,相当于中等国家全年用电量,与中国"双碳"目标冲突 [9] - 金融风险管控: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24小时内超12万人爆仓、4.5亿美元蒸发,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9] - 打击灰色交易:比特币匿名性使其成为洗钱、逃税工具,与监管背道而驰 [9] 比特币未来展望 - 渣打银行预测2025年底比特币或冲击20万美元,Galaxy Digital看高至15万-18万美元 [11] -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政策变动、技术漏洞和传统资产竞争(如黄金ETF)可能导致币价腰斩 [11]
降息又变,黄金开涨
金投网· 2025-05-23 20:11
黄金市场动态 - 现货黄金隔夜触及3345美元的两周高点后回落至3294美元 今日欧市盘中小幅上涨至3326美元附近 [1] - 黄金吸引新买家 美国财政担忧、贸易紧张及地缘风险支撑金价 美联储降息预期打压美元并利好黄金 [16] - 技术面显示黄金维持强势 价格位于所有移动平均线上方 20周期SMA上穿100/200周期SMA 技术指标虽走低但保持中线以上 [18] 美国金融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纳指涨0.28%至53.09点 标普500微跌0.04% 道指跌1.35点 [2] - 瑞银上调标普500目标点位 从5800点调至6000点 2026年6月目标设为6400点 主因一季度企业业绩向好 [7] - 特朗普税改法案以215-214票微弱优势通过众议院 计划十年减税4万亿美元 削减支出1.5万亿美元 债务上限提高4万亿美元 [3] 全球央行政策 - 埃及央行暴力降息100基点 隔夜存贷款利率分别至24%和25% 为4月以来第二次降息(4月曾降225基点) [5] - 全球多国央行同步降息:欧洲央行降25基点 英格兰银行两次降息至4.25% 澳大利亚降25基点至3.85% 印尼降25基点至5.5% [5] - 美联储理事沃勒暗示若关税维持10%水平 可能2025年下半年启动降息 [6] 美国经济与就业 - 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2000人至22.7万人(预期23万) 接近历史低位 显示就业市场保持稳定 [4] -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至Aa1 引发国债收益率飙升 财政部警告若不提高债务上限可能8-9月违约 [4] 国际政治与教育 - 特朗普政府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资格 现有留学生需转学否则失去合法身份 哈佛称此举违法并将抗争 [9][10] - 哈佛留学生2023-2024学年贡献3.84亿美元学费 支撑约3900个美国工作岗位 国土安全部考虑扩大至其他高校 [12][11] 俄乌局势进展 - 普京宣布在俄乌边境设缓冲区 指示恢复库尔斯克等遭袭地区 提供财政和物资支持 系其4月收复该州后首次视察 [14][15]
丁一凡:面对毫无信誉的美国政府,我们不宜“得饶人处且饶人”
搜狐财经· 2025-05-22 07:50
中美关税调整 - 中美联合声明宣布取消相互加征的报复性关税,仅保留10%基础关税,并对24%关税实施90天暂缓 [1] - 美国原计划对华征收145%关税,最终降至10%,降幅达115% [1][5] - 英国与美国近期谈判同样达成10%基础关税协议 [4] 谈判策略与博弈 - 特朗普急于达成协议,因中国对等反制措施使其承受压力 [2] - 中国在谈判中以芬太尼问题要求美国让步,保留后续谈判筹码 [5] - 美国债务危机临近,90天暂缓期内债务问题或成中国谈判筹码 [10] 关税时间表与措施 - 4月2日美国对华加征34%“对等关税”,累计税率升至54% [6] - 4月10日美国对华关税升至145%,中国同步将美商品关税提高至125% [6] - 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取消91%关税,暂缓24%关税 [6] 行业影响与供应链 - 美国依赖中国稀土供应链,中国可通过管制稀土出口施压 [14] - 美国要求中国放松稀土管制,但中国可能要求对等解除芯片管制 [14] - 芬太尼问题被美国用作加征20%关税的借口,中国采取反制措施 [4][5] 国际影响与未来展望 - 中国强硬回击美国关税攻势,被视为阶段性胜利 [17] - 特朗普政府高度不确定,未来可能再次以关税施压 [9][13] - 中国需警惕特朗普政府翻脸,保持战略清醒 [9][17]
德银:大家都知道美债不可持续,但不知道何时会崩溃
华尔街见闻· 2025-05-21 14:23
美国债务危机与财政状况 - 金融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国债处于不可持续路径上 最大未知数是崩溃时间 关税可能加速危机到来 [1] - 美国"过度特权"(以低成本借款能力)正在消退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弱化 这种特权使借贷成本降低约70个基点 [1] - 债务与GDP比率可能在未来十年飙升至200%以上 低成本借款使美国能额外承担25个百分点债务比率 [1] 评级下调与市场反应 -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评级后美股不跌反涨 与2011年标普降级后股市暴跌7%形成反差 显示市场已接受债务快速扩张现实 [5] - 穆迪降级理由直接指向2017年减税政策延续假设 这将推动债务和赤字大幅上升 与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存在差异 [5] 财政预测数据 - 利息支出加强制性支出占比将从2024年73%升至2035年78% [8] - 财政赤字占比将从当前GDP的6 4%升至2035年约9% [8] - 债务与GDP比率将从当前98%升至2035年134% 若减税延续可能突破200% [5][8]
“股汇债”三杀,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36万亿美元债务雪球正在以“每秒5万美元”滚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9 17:07
评级下调事件概述 - 穆迪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1] - 此次下调后,美国在三大主要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中均失去最高信用等级Aaa,标普和惠誉分别于2011年和2023年下调美国评级[1][5] 评级下调原因分析 - 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庞大,总额达36.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24%[4][5] - 财政赤字持续扩大,2024财年赤字达2.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6.4%[5] - 利息支出急剧增加,2024财年利息支出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25财年上半年已达5825亿美元,成为第二大支出项[4][11] - 美国正陷入赤字长期化、政治失能化的结构性困局,财政支出计划无法实质性减少强制性支出和赤字[4][7] 市场即时反应 - 美股期货、美债期货和美元指数同步走弱,3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5.023%,为2023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2][15] - 美股盘前三大股指期货集体下挫,道指期货跌0.89%,标普500期货跌1.34%,纳指期货跌1.77%[15][16] - 机构预计10年期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将再上涨5-10个基点[18] 财政状况数据详情 - 美国国债总额达36.22万亿美元,过去一年平均每天增加44.2亿美元,每秒增加51121美元[10] - 2024财年联邦政府支出达6.7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23.4%,利息支出达1.1万亿美元,占财政收入比例超过22%[10] - 2025财年上半年联邦政府支出3.57万亿美元,收入2.26万亿美元,预算赤字超1.3万亿美元,为历史上第二高的半年度财政预算赤字[11] 政策回应与专家观点 - 白宫回应称正致力于通过“一项伟大而美丽的法案”来恢复财政秩序,该法案寻求延长减税政策并新增6630亿美元减税[8] - 专家指出大规模削减支出的前景不确定,联邦文职人员工资和福利仅占政府总支出的不到5%[7] - 分析认为居高不下的赤字将使美国政府债务与GDP比率稳定在接近120%,是AA评级类别中位数的两倍多[7]
中国3月减持美债189亿美元,债务危机损害美债信用
华夏时报· 2025-05-17 22:19
中国减持美债与外汇储备多元化 - 中国3月减持美债189亿美元,持仓降至7654亿美元,自2022年4月起持续低于1万亿美元 [2] - 中国3月减持长期美债276亿美元,导致其成为美债第三大持有国,英国持仓增至7793亿美元超越中国 [3] - 中国央行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储备,4月末达7377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 [2] - 中国减持美债主因包括地缘政治变局和美国债务问题加剧 [3] 国际美债持仓动态 - 3月外国投资者增持美债2331亿美元,总持仓达9.0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 - 日本连续3个月增持美债49亿美元,持仓达1.1308万亿美元保持最大海外持有国地位 [3] - 3月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从3.86%大幅上升至4.59%,反映市场动荡 [2] 美国信用评级下调 - 穆迪5月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从Aaa至Aa1,因债务增速超同行且财政赤字持续 [4] - 穆迪预计2035年美国联邦债务负担将升至GDP的134%,2024年为98% [4] - 惠誉2023年8月已下调美国评级,标普2011年债务危机后取消其AAA评级 [5] 特朗普贸易政策影响 - 4月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引发全球贸易秩序重构,美债信用危机导致股债汇三杀 [2] - 美国4月预算盈余2580亿美元创历史第二高,其中关税收入达160亿美元同比增90亿美元 [7] - 英美达成贸易协议将汽车关税从25%降至10%,设10万辆上限或成他国谈判模板 [6] 美元走势与外汇储备 - 今年以来美元贬值6.9%,中国前4个月外汇储备持续增加,4月增410亿美元 [7] - 中国可能适度增持美债以保持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 [7]
中美的分手,从美债开始
搜狐财经· 2025-05-13 14:30
地缘政治与军事对抗 - 美国在1990年代至伊拉克战争期间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力量 通过闪电战和多手段作战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 [3] - 二战后美国发动60多次海外军事行动 但特朗普任内未发动战争成为特例 [3] -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未能战胜中国 中国在装备劣势下仍取得战略成果 [3] 科技与产业竞争 - 美国曾通过技术封锁压制中国 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并实现反超 [7] - 美国面临产业空心化问题 在稀土等工业原材料领域受制于中国 [7] 经济与金融博弈 - 中国过去两年抛售近3000亿美元美债 引领全球减持趋势 [13] - 美国试图施压中国购买新债以缓解财政危机 但遭中国拒绝 [13] - 中国加速减少美元储备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黄金储备以防范风险 [17] 政治与舆论对抗 - 美国国会单日通过十几项反华法案 投票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 [9] - 美国持续以各类借口攻击中国 包括俄乌冲突、南海问题等议题 [10] - 美国在舆论施压后转而要求中国购买美债 但随后又指责中国产业升级 [12][14] 债务与货币危机 - 美国依赖美联储超发货币应对债务危机 但长期信用受损难以持续 [15] - 中国等国家逐步脱离美元体系 使美国债务危机难以转嫁他国 [17]
中美谈判:谈或谈成可能性大吗?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5-10 16:15
中美关税战现状 - 当前中美互征关税税率均超过120%,几乎等同于经济脱钩[1] - 2024年特朗普上任后三个月内累计对华加征54%关税(2月10%+3月10%+4月34%)[2] - 中方反制后美国对华关税从84%升至145%,中国对美关税为125%,存在20%差额[4] 与2018年贸易战差异 - 2018年谈判历时13轮,最终中方承诺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1] - 本次美方未事先沟通即连续加税,中方定性为"国际经贸斗争"[2] - 中方要求谈判前提是美方取消所有单边关税,后态度略有松动[3] 美国对华全方位打压政策 - 《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限制双向投资: - 限制美对华AI/半导体/量子技术投资,加大中概股退市压力[5] - 拟暂停1984年《中美所得税公约》,审查中国对美战略领域投资[5] - 301调查针对中国海运及造船业: - 2025年起对中国船东征收最高280美元/吨港口费[6] - 2028年要求50%LNG运输船为美国建造/运营,中国造船业全球订单占比60%受影响[6] 美方强硬派核心人物 - 纳瓦罗设计对等关税公式:(出口额-进口额)/出口总额[7] - 卢比奥干涉台海问题,米兰主张对华60%关税及100年期零息债置换[8] - 贝森特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贸易赤字,主张分层关税[8] - 内阁中仇华成员还包括副总统、商务部长等9人[9] 谈判可能性分析 - 中国商品仅占美国CPI权重3%,关税对美通胀影响有限[10] - 美债规模超36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1万亿,6月借新还旧压力是关键时点[10] - 中国持有超8000亿美债,但贸易战扩大至金融战需谨慎评估[11] - 美元霸权短期难撼动,美债信用仍稳固,美方暂无求和动机[12] 长期战略影响 - 中国已为"脱钩"风险准备7年,强化粮食/能源/芯片等领域自主[13] - 本轮关税战或为中美长期竞争起点,后续将延伸至多领域对抗[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