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浙江省委书记王浩、重庆市市长胡衡华等,出镜《焦点访谈》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14:48
内蒙古绿色能源转型 - 内蒙古电力装机中火电占比已降至46%,相比2020年的83%显著下降,四年节约标准煤1.95亿吨[5] - 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库布齐沙漠新建50万千瓦光伏项目预计本月并网[5] - 新能源发展取得六个全国第一: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绿氢产能、新型储能装机、绿电交易规模[6] - 晶硅行业绿电比重超40%,算力产业绿电使用比例达85%,全社会电力消费绿电占比36.7%[6] - 2024年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4000万千瓦,年末总装机突破1.7亿千瓦,年发电量达3000亿千瓦时[8] - 已建成8条特高压外送通道,累计外送电量超7500亿度,其中新能源超870亿度[6] 浙江生态经济发展 - 浙江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0.2%,历史性超过火电,煤炭消费占比降至40%以下[11] - 单位GDP能耗降幅超38%,位居全国前列,以全国1.1%土地创造全国6.7%经济总量[11][12]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2%,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50%[12] - 丽水云和梯田推广"稻田养殖"模式,年产生态农产品15万斤,带动村民户均增收5000余元[12] -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7.83万元和4.28万元,连续多年居全国省区首位[13] 重庆绿色产业升级 - 重庆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9.5%[15] - 中国长安汽车建成光伏装机266兆瓦,2024年消纳绿电超1亿度,减少碳排放9.1万吨[16] - 缙云山拆除违建10多万平方米,修复生态空间70多万平方米,发展文旅康养等绿色产业[15] 三地绿色转型成效 - 内蒙古以年均1.4%能耗增速支撑年均6.1%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6] - 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千万工程"等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9] - 重庆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绿色金融改革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经验[17]
中国理念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合作(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8-17 05:4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全球影响 - 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塑了自身发展面貌,并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理念引领与实践框架 [1] - 该理念将生态环境质量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合作,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迈向可持续繁荣带来启示与方案 [1] - 理念改变了传统发展思维,将环境保护视为发展动能而非障碍,重视自然资源的长期潜力,将自然资源视为人类持久财富与福祉的源泉 [1] 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角色 - 中国正日益成为绿色技术提供者和生态投资促进者,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与环境治理协同增效 [2] - 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中国与各方在政策工具、技术能力和可持续融资模式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2] - 中国积极支持非洲推进绿色基建、推广可再生能源、开展生态系统恢复,为非洲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指引 [2] 国际合作与政策协同 - 欧盟和中国都将生态系统完整性视为长期发展的根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循环经济、绿色金融及气候政策等领域开展建设性合作 [3] - 欧中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已成为双方开展相关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共同推动《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全球气候治理 [3] - 德中在气候与环境治理领域的合作深化政策对话、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节能城市、城市低碳交通等各领域合作 [3] 理念的全球认可与范例作用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越来越多国家所熟知和认可,生动展现了中国发展哲学如何丰富全球治理 [1][3] - 该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提供范例,影响了全球对发展的认知 [3]
活力中国调研行|科技赋能绿色生产 涪陵榨菜打造低碳产业链
新华社· 2025-08-16 16:07
公司转型与创新 - 公司从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百年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2] - 古法窖池升级为智慧工厂,手工作坊发展为世界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 [2] - 产品从佐餐小菜升级为世界品牌,体现工艺创新与品牌价值提升 [2]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食品行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效率与品质的飞跃 [2] - 绿色转型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2]
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央视网· 2025-08-16 11:22
全球生态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被多国人士认可为兼具中国特性和全球价值 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1] - 该理念主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协同实现 突破传统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 其启示意义超越中国国界 [3] - 中国通过该理念指导 成功探索出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绿色转型路径 成为可复制的国际范例 [4] 中国环保领域成就 - 在可持续生产消费 绿色出行 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形成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独特模式 [6] - 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国际地位从参与者升级为引领者 [8] - 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先全球 电动汽车普及等技术突破降低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成本 [13][14] 国际评价与角色转变 -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指出中国已取代欧洲成为全球绿色技术实践标杆 北京 杭州 深圳成为学习目的地 [11] - 世界自然基金会肯定中国在气候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作用 其环保决心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3] - 世界经济论坛强调中国实现碳排放减少与经济增长并行的示范效应 为气候变化应对提供有效路径 [13][14]
7月经济保持稳中有进 “新”特征明显“含绿量”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8-16 07:02
经济总体态势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 7%,增速均较6月回落1 1个百分点 [1]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 6%,涨幅较1—6月回落1 2个百分点 [1] - 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1—7月同比增长5%左右,消费扩大态势未改变 [1] 新动能与高技术产业 - 7月规模以上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6 9%和21 7% [2]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4%,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0 8%和21% [2] - 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4%和18 9% [2] 绿色经济发展 - 7月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 1%和29 4% [2] - 碳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等绿色材料产量分别增长43 8%和19 8% [2]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7% [2] 未来经济展望 -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3] - 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5%左右目标,高质量发展势头巩固 [3]
向“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前行
经济日报· 2025-08-16 06:43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成就 - "十四五"时期行业取得历史性成就,"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1] - 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海运船队和世界级港口群 [1] - CR450动车组实现时速400公里持续运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填补航空与高铁速度空白 [1] - 农村智慧物流"最后一公里"加速打通,山东青州"无人机+驿站"模式将农产品配送时间缩短至48小时 [1] 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 多式联运衔接效能不足,重点港口铁路专用线覆盖率待提升,货物编码/单据格式标准不统一 [2] - 智能交通领域部分关键部件和核心专利依赖外部,国内企业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需加强 [2] - 中西部农村地区数字化改造滞后于东部沿海,数据共享不畅影响跨区域协同效率 [2] 未来发展方向 一体化融合 - 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水平,新增铁路专用线提高港口/园区覆盖率 [2] - 统一货物追踪编码标准实现"一单到底",推广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模式降低企业成本 [2] 技术创新 -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重点突破智能驾驶芯片、车路协同通信协议等技术 [3] -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扩大自动驾驶出租车/智能公交等应用场景积累测试经验 [3] 绿色转型 - 提升铁路/内河货运量占比,推广新能源车辆及充电桩/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3] - 推进船舶LNG动力改造和沿海老旧船舶节能改造,降低内河船舶单位运输能耗 [3]
宏观政策发力显效 今年7月份我国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新华网· 2025-08-16 06:36
经济运行态势 - 7月份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 [3] - 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7%,其中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8%,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 [3] 生产端表现 - 工业生产和服务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3] - 暑期旅游出行增多带动相关服务业较快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 [3] 需求端表现 - 市场销售继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3]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规模继续扩大,1至7月同比增长1.6% [3] 外贸表现 - 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 [3] - 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 [3] 就业与物价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与上年同期持平 [4] -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连续三个月涨幅扩大 [4] 新动能成长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5] - 规模以上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1.7% [5]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0.8%和21% [6]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和29.4%,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6] 消费新动能 - 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7]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4%和22.9% [8] 政策效应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水利、电力投资快速增长 [8]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等政策效果显现,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8] 国际预期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9] - 多家国际投行将中国资产评级上调至"超配",并加码中国资产 [9]
7月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新”特征明显“含绿量”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8-16 01:50
国民经济整体表现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 7% 增速均较6月回落1 1个百分点 [1]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 6% 涨幅较1—6月回落1 2个百分点 [1] - 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计算1—7月同比增长约5% 消费扩大态势持续 [1] 新动能与高技术产业表现 - 7月规模以上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 9%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增长21 7% [2]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4%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增长80 8%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增长21% [2]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4% 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18 9% [2] 绿色经济发展 - 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 1%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9 4% [2] - 碳纤维产量增长43 8%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量增长19 8% [2]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7% [2] 经济展望 - 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未变 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3] - 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目标有望实现 高质量发展势头将巩固 [3]
二十年,“绿水青山”成世界底色|全球财经连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22:56
绿色发展成就 - 中国过去二十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实践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全球新增绿化面积25%来自中国[1] - 中国在土地退化治理方面取得突破 率先实现零增长目标 草原面积居世界首位[1] - 清洁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全国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占比达33%[1] 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 - 中国在太阳能 风能 电池技术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推动全球净零排放进程[2] - 中国制造新能源汽车加速全球化布局 产品出口覆盖多个国际市场[1] 国际生态合作 - 广东红树林保护项目成为全球生态合作典范 既吸收国际经验又输出中国方案[1] - 通过"绿色丝绸之路"在多国实施标志性项目 包括肯尼亚野生动物友好型铁路 阿联酋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 哈萨克斯坦风光电站等[2] - 中国绿色技术方案获莫桑比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佛得角等多国认可 被视为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2] 全球影响力 -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评价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转型核心力量 广东模式可成为世界榜样[1] - 阿联酋 哈萨克斯坦等国官员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树立行业标杆 为全球提供发展动力[2]
宏观政策发力显效 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新华社· 2025-08-15 22:08
经济运行态势 - 7月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 [2] - 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7%,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8%,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 [2] 就业与物价 - 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与上年同期持平 [3] -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连续三个月涨幅扩大 [3] 新动能成长 - 1至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4] - 规模以上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1.7% [4]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0.8%和21% [4]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和29.4%,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4] - 网上零售、即时零售、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4] 政策效应与市场活力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传统行业企业引入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理念,确立核心竞争力 [5] - 1至7月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4%和22.9% [6]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水利、电力投资快速增长 [6] 国际机构预期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7] - 多家国际投行将中国资产评级上调至"超配",并加码中国资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