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搜索文档
高工锂电15周年策划|智佳能蒋沛良:强化新能源基本盘 延拓新产品新赛道
高工锂电· 2025-06-20 09:42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行业从2010年"十城千辆"政策起步,经历15年发展实现从跟随到全球领跑的跨越,现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之一 [2] - 发展历程分为三阶段:萌芽期(2010-2015)、爆发期(2016-2020)、全球化引领期(2021-2025),完成从0到1的技术与市场突破 [12]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重点转向全场景电动化渗透、能源体系变革及全球化深度布局 [2][13]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迭代聚焦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突破,应用场景扩展至储能、船舶、eVTOL等领域 [13] - 全球化成为核心命题,需解决海外建厂、技术输出及培育跨国企业等挑战 [2][13] - 新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生态重构将加速,形成"电池+装备+材料"全链条协同格局 [13][16] 高工锂电15周年活动策划 - 活动包含三大板块:视频专访(对话20位企业领袖及新青年领袖)、深度报道(产业链TOP10企业特写)、行业盛典(超1000人参会) [7][12][15] - 调研覆盖超100家产业链代表企业,探讨技术突破(如能量密度提升30%)、市场格局变化(CR10超80%)等议题 [4][12][13] - 发布《中国锂电产业崛起图谱》及行业纪录片,梳理关键数据(如2025年全球份额预计达65%) [12][17] 核心研讨议题 - 复盘过去15年得失:包括技术路线选择(磷酸铁锂vs三元)、产能扩张节奏(年均增速超40%)等 [10][11] - 展望新15年方向:企业规划涉及海外基地建设(目标3-5个)、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8-10%)等具体指标 [11][13] - 生态重构重点:分析储能场景(预计占需求25%)、循环经济模式(回收率目标90%)等增量空间 [13][16]
全球化1.0与商业革命
证券时报· 2025-06-20 02:34
全球化历史阶段划分 - 全球化3.0是当前新阶段 全球化1 0可追溯至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的世界经济体系 其商业与金融创新被定义为全球化1 0起点 [1] - 大航海时代与更早的丝绸之路共同构成全球商业革命 但后者缺乏商业创新记录 阿拉伯商人首次实现规模化跨国贸易创新 [1] 资本扩张与技术转移 - 资本流动伴随技术市场转移是核心规律 从阿拉伯帝国到欧洲殖民扩张 再到现代跨国公司均体现这一特征 [2] - 英国在印度推广铁路纺织技术及金融制度 改变当地经济结构并促进英国资本积累 但印度未能借此实现工业化突破 [3] -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吸收技术转移 成为亚洲工业化典范 而中国同期仍陷于农业社会落后状态 [3] 跨学科研究价值 - 《资本的扩张》以东方视角重构资本全球化史 涵盖7世纪至20世纪初 连接阿拉伯商业革命与西方工业革命 [2] - 研究揭示资本技术市场三者的内在联动 为理解全球经济格局演变提供理论框架 [2] 历史事件关联性 - 日俄战争与甲午战争被纳入研究 因其激发中国社会觉醒 同时凸显亚洲国家工业化进程差异 [3]
新加坡出海峰会第一天,“出海实战派”的46条经验分享
吴晓波频道· 2025-06-20 01:04
出海峰会规模与内容演变 - 第二届出海峰会参会人数从去年近1000人增加到1200人 [3] - 参会者结构从招商引资代表转变为更多企业家及一线业务骨干 [4] - 会议内容从全球格局分析转向实战经验分享 [4] 全球化发展进程 - 全球化3.0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持续至2020年 [6] - 全球化通过全球贸易、投资和移民等多维度交融形成 [6] - 2024年第一财经全球化指数较2010年增长近六倍 [33] - 调研的6700家企业中59%存在海外业务 [33] 中国企业出海新特征 - 出海企业越来越本土化 不仅输出产品 还输出管理和技术 [35] - 普遍选择在当地生产 培养当地工人和技术人员 [38] - 正在打造海外品牌 [38] - 人才结构呈现梯队特色:高管以中国员工为主 中层平分秋色 基层以本地员工为主 [90] - 民营企业呈现明显业务导向型特点 先赚钱再谈其他 [94] 供应链格局变化 - 全球都在争抢中国工厂 焦点是中国的产能 [109] - 美国关税政策像指挥棒一样调动中国产能在不同国家移动 [111] - 越南仅用四年就能重建吸尘器产业集群 而中国过去需要十多年 [113][114] - 供应链在全球重新集结的速度显著加快 [114] 出海战略与风险管理 - 应采用经济圈策略对冲美国构建的安全圈 [7] - 善用期货工具可有效降低价格风险 [87] - 出海成本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 咨询费需要大幅增加 [120] - 情报、知识服务和商会在海外是稀缺资源 [122] - 合规是企业战略级要求 而非部门法律级 [125] - 中国企业过于密集聚集容易形成踩踏效应 挤垮当地企业 [128] 文化与管理挑战 - 中外员工协同中隐性难度远大于显性难度 涉及价值观差异和管理风格冲突 [97] - 出海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七大能力:全球化视野、跨文化管理、本地化运营、抗压性、开创、学习和包容 [101] - 日本企业经过70年出海仍将人才培养作为经营第二课题 [104] - 出海人才核心是投入精力、时间、金钱与耐心 [106] 全球化新趋势 - 从"在中国 为世界"转向"在世界 为世界" [17][18] - 新大航海时代从全球化带动中国转变为中国带动全球化 [54] - 正在走向"双出时代" 产品出海与品牌出海并行 [76] - 国际化视野应该用世界视野看中国 而非中国视野看世界 [19]
东西问丨苏文菁:闽商千年商道,从海洋基因到全球文明的东方叙事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21:05
中新社福州6月19日电 题:闽商千年商道,从海洋基因到全球文明的东方叙事 ——专访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苏文菁 中新社记者 闫旭 从南岛语族的独木舟劈波斩浪,到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万商云集,再到近代华侨下南洋的惊涛传 奇,闽人以海为田、因海而兴的商业史诗,塑造了中国海洋文明的一个独特范式,更在全球化进程中书 写了东方智慧的现代启示。 当下,回望闽商千年商道的演进脉络,如何为人类破解全球化困局提供多一把"中国钥匙"?近日,福州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苏文菁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如何理解闽商的海洋基因? 苏文菁: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出土的独木舟残骸,将中国先民的海洋活动最远推至约7500年前。考古学 家发现,南岛语族先民正是从这片海域出发,用原始舟筏探索、开启跨海迁徙。深植血脉的海洋基因, 在闽地演化为"以海为田"的生存哲学——当黄河文明深耕黄土时,闽人则学会在潮汐间开辟生计。 唐代,闽商正式登上海外贸易舞台。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德化瓷器、福州漆 器达致东亚至东非港口。157 ...
“携手浙商行天下,中行赋能全球化”主题活动(杭州站)成功举办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9 18:59
活动背景与主题 - 活动由浙江省工商联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联合主办,主题为"携手浙商行天下中行赋能全球化",旨在助力浙江企业高质量"走出去"[1] - 活动吸引近百位浙江企业代表参会,共商全球化发展新路径,并得到浙江省委统战部、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及上城区委统战部高层领导致辞支持[1] 银企合作成果 - 杭州八区工商联与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八家辖属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八家龙头民企与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签署战略协议[3] -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2020年至2023年5月联动10余家海外分行为22家浙江跨国企业提供37个项目支持,累计综合授信额度超300亿元,实际投放逾270亿元[3] - 牵头完成"红狮集团印尼水泥生产线""印尼-中国综合产业园区氧化铝项目""振石印尼硕石项目"等"一带一路"银团贷款项目[3] 金融服务创新 - 通过"全球现金管理+"服务体系为近百家省内龙头企业提供跨境资金池服务,落地浙江省首笔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升级业务[4] - 近三年累计承销中资企业离岸债券25笔,金额达66亿美元,并联动中银国际支持多家浙企赴港上市[4] 未来战略方向 -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计划依托国际化优势,联合政府及工商联为浙商提供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强化全球投融资支持[4]
高工锂电15周年策划|大族锂电王瑾:AI赋能设备迈向真正的“黑灯工厂”时代
高工锂电· 2025-06-19 15:10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从0到1、从弱小到壮大、从跟随到领跑的完整历程,现已成为中国制造全球化的代表[2] - 以2010年"十城千辆"为起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力牵引了行业15年发展,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2] - 行业发展分为萌芽期(2010-2015)、爆发期(2016-2020)和全球化引领期(2021-2025)三个阶段[12] 新阶段产业趋势 - 交通电动化将向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变革加速,催生新应用场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2] - 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迭代,以及储能、船舶、eVTOL等全场景应用成为未来15年重点[13] - 全球化是核心命题,需解决从技术领跑到跨国经营的国际企业培育问题[2][8] 高工锂电行业活动 - 2025年将开展"激荡15年 瞭望新征程"系列活动,调研超100家产业链代表企业[4] - 活动形式包括企业领袖对话、新青年领袖访谈、全球化主题圆桌会议及视频共创[7][8] - 15周年盛典将聚集超1000位行业高层,发布行业评选结果和纪录片[15][17] 产业研究重点方向 - 复盘电池/装备/材料产业链的技术、市场和竞争格局变化,聚焦TOP10企业特写[12][13] - 探讨新技术(如固态电池)、海外建厂、技术输出等全球化战略实施路径[13] - 分析储能等新场景的商业机会及"后浪"企业成长轨迹[16] 核心讨论议题 - 过去15年技术突破与商业得失评估,未来技术路线选择[10][11] - 企业全球化布局规划与应对贸易壁垒的策略[8][11] - 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与生态重构可能性[13][16]
产品要全球化,创始人股权分配是否也要全球化?
虎嗅· 2025-06-19 14:02
全球化背景下创始团队股权分配趋势 - 美国初创公司中两人创始团队平分股权比例从2015年31.5%增至2024年45.9%,三人团队从12.1%增至26.9%,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2] - 股权分配差距持续缩小,两人团队股权中位数从2019年60-40变为2024年51-49,接近完全平分 [5] - 技术密集型行业(如AI、区块链)平分股权趋势更明显,反映多领域协作需求增强 [10] 股权平分现象的核心驱动因素 - 创始人角色职业化推动平等分配,全职投入创始人增多使传统"主次分明"模式失去合理性 [8] - 现代创业理念从"英雄主义"转向"团队主义",复杂产品开发需要多领域专家互补协作 [9] - 归属权制度(四年归属期+一年悬崖期)的普及降低了平分股权的执行风险 [14][15] YC的股权分配哲学 - 股权核心功能是激励未来而非奖励过去,应确保联合创始人获得足够动力 [10][11] - 执行价值远高于想法价值,创业成功关键取决于长期执行而非初始创意 [13] - 不平等分配会向投资人传递负面信号,影响团队整体估值评估 [12] 不平等股权分配的常见误区 - 过度强调早期贡献差异,忽视创业是7-10年长跑的本质 [21] - 将股权与薪水混为一谈,未区分生活保障与长期激励的不同功能 [21] - 高估想法价值,低估执行价值,导致初始创意者获得过高比例 [20] AI全球化时代的股权配置策略 - AI创业需要技术、产品、市场等多维度能力,均衡互补团队结构更具优势 [25] - 国际投资人更认可平分模式,出海企业需考虑融资市场偏好 [26] - 采用四年归属期+一年悬崖期机制,平衡激励与风险控制 [26][28] 成功案例与行业实践 - Google、Airbnb、Reddit等全球化公司采用平分股权模式并建立控制权保护机制 [18] - 技术前沿领域公司更倾向平分,传统行业仍保持传统分配模式 [10] - 数据显示平等分配团队在后续融资中表现更优,反映投资人认可度 [9]
2100亿,酱油女王IPO敲钟了
投资界· 2025-06-19 10:42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 - 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发行价每股36 3港元 筹资101亿港元 成为年内港股最大规模IPO之一 [2] - H股认购火爆 超额认购逾930倍 引入高瓴 GIC 瑞银资管等8家豪华基石投资者阵容 [2] - 开盘首日股价一度涨3% 总市值超2100亿港元 [3] 公司发展历程 - 品牌历史可追溯至300年前的佛山古酱园 1955年由25家酱园合并组建海天酱油厂 [5] - 1994年完成国企改制 2003-2005年累计投资超10亿元引进自动化生产线 建成百万吨级生产基地 [5][6] - 2014年A股上市 市值曾突破7000亿元 获"酱油茅"称号 [6] 管理层更迭 - 创始人庞康2024年交棒 由追随其30年的"二号人物"程雪接任董事长 [7] - 程雪1995年参与股改认购 2014年A股上市时持股比例仅次于庞康 现完成从打工人到掌门人转变 [7][8] 业务与财务表现 - 产品矩阵覆盖酱油 蚝油等14个品类 1450多款SKU 家庭渗透率超80% 连续28年保持行业第一 [10] - 拥有7个年收入10亿级大单品 31个亿级产品系列 合计贡献76 6%销售收入 [12] - 2024年营收269 01亿元(同比+9 53%) 净利润63 44亿元(同比+12 75%) 一季度净利22亿元 [12] 全球化战略 - 港股募资净额20%将用于海外拓展 计划建立100人海外销售团队 升级全球电商及物流网络 [13] - 重点布局东南亚及欧洲市场 通过本地化供应链建设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13] 港股市场动态 - 2025上半年港股恒指最大涨幅超24% 上半年40家企业IPO募资1087亿港元 数量及金额同比增33%和711% [16] - 消费与生物科技行业IPO数量领先 泡泡玛特等新消费企业带动板块热度 市值超3500亿港元 [16][17] - 当前超160家企业排队赴港上市 其中20家拟募资超10亿美元 [18]
创新药大行情开启,“创新+全球化”基因助力复星国际(00656)估值成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0:13
行业趋势 - 年初至今创新药板块受新药放量、Biotech减亏盈利、重磅BD交易催化,情绪改善和政策预期向好驱动资金回流,景气度有望持续 [1] - 中国生物技术板块年初至今上涨72%,远超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的17%涨幅,高盛看好未来更多催化剂将维持创新药热潮 [6] - 内地投资者通过南向通涌入港股,年初至今达800亿美元,全年或达1800亿美元,推动港股估值修复 [7] 公司研发进展 - 复星医药及复宏汉霖高强度研发投入进入回报期,采用"差异化+国际化"策略,抗PD-1单抗汉斯状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药物 [1] - HLX43(PD-L1 ADC)在ASCO年会上公布I期数据,显示优异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和胸腺鳞状细胞癌有同类最优潜力 [2] - HLX43国际多中心2期临床研究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有望成为全球首创PD-L1 ADC [3] - 公司在研管线覆盖罕见病(芦沃美替尼片)、重症疟疾(青蒿琥酯)、慢病等领域,并布局核药、RNA、基因治疗、AI药物研发等前沿技术 [3] 产品国际化突破 - 复宏汉霖与Accord、Abbott等20多家国际药企合作,生物药累计惠及超80万全球患者 [5] - 斯鲁利单抗获欧盟批准覆盖30余国,授权覆盖70余国,成为首个登陆东南亚的国产PD-1单抗 [5] - HLX22(HER2单抗)和HLX78(拉索昔芬片)处于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HLX11(帕妥珠单抗类似药)中美上市申请获受理 [5] 商业化与业绩驱动 - 复星医药5月独揽国家药监局11个批件中的2个,新品种密集获批有望通过医保谈判放量 [6] - 创新药放量、国际化收入增长和BD交易收益将成为复星国际业绩重要驱动力 [6] - 复星医药和复宏汉霖作为集团核心医药企业,通过创新药放量和全球合作提供估值支撑 [7]
1000+出海企业家,20场思想盛宴,新加坡出海全球峰会今日开幕
吴晓波频道· 2025-06-19 02:21
峰会概况 - 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主题为"生而全球·共融共建",聚焦中国企业从"产能迁徙"到"文明共生"的全球化跃迁 [1][6] - 峰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吸引千余位企业出海掌舵人及多位知名嘉宾参与 [1][4] - 设置2日主论坛、1场深度晚宴及1场商务考察行程,包含17场主题演讲、2场全球链接宣讲和1场高峰对话 [9] 核心议题 - 主论坛四大议题:逆全球化与新全球化、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创新、多生态赋能中资全球化、国际化即本土化 [9] - 探讨重点包括破解供应链重构难题、深度本地化策略、与当地企业共建商业生态等 [8] - 强调从"殖民式出海"转向"共生式全球化",需通过扎根本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8] 嘉宾阵容 - 经济学家与学者:王辉耀探讨全球化3.0展望、津上俊哉分享日本经验、吴伟分析新兴市场机遇 [10] - 企业家代表:华坚集团张华荣分享产业共赢、中科创达耿增强解析15年出海实践 [10] - 吴晓波发表宏观展望演讲《我们无法改变风的方向,但我们能改变帆的方向》 [11] - 多国政府及机构代表参与,包括新加坡旅游局、哈萨克斯坦投资公司等 [12] 合作与传播 - 协办单位包括建发股份,科技合作伙伴为蚂蚁数科,品牌支持含慕思寝具等 [16] - 媒体合作伙伴覆盖第一财经、36氪出海、白鲸出海等17家机构 [17] - 峰会通过吴晓波频道视频号直播,每日12:00播出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