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
搜索文档
粮油“迷你化”包装的消费逻辑
经济日报· 2025-08-28 06:20
行业趋势分析 - 粮油包装呈现迷你化趋势 由消费升级 家庭结构小型化和体验经济兴起共同驱动[1] - 小包装产品包括2斤装面粉 1斤装大米和50毫升装食用油等规格 市场占比持续提升[1] - 传统大包装规格为10斤以上粮食和5升以上食用油 因性价比优势仍受部分消费者青睐[2] 消费行为转变 - 采购模式从"量大实惠"向"量小质优"转变 趋向随买随吃和小批量高频次采购[2] -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新鲜度 丰富性和高品质 尤其年轻群体偏好小包装产品[2] - 家庭结构变化推动需求 三口之家 丁克家庭和独居人群比例上升导致日常消费量下降[3] 市场竞争格局 - 新品牌和新品类层出不穷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4] - 企业推出迷你版粮油产品迎合市场需求 通过降低尝鲜门槛挖掘潜在客户[2][4] - 小包装产品有助于提升用户黏性与品牌忠诚度 为市场拓展奠定基础[4] 产品价值定位 - 小包装解决大包装开封后易氧化变质问题 避免营养流失和粮食浪费[3] - 精准匹配小家庭实际需求 节省储存空间 符合健康精致的生活理念[3] - 尝鲜试错成本较低 消费者可低价品尝有机大米 有机面粉等高品质产品[4] 行业发展挑战 - 小包装单位价格偏高 实际增加消费者生活成本[5] - 过度使用包装材料与环保理念相悖[5] - 部分企业存在过度营销现象 出现包装大于内容的乱象[5] 市场前景展望 - 未来粮油市场将呈现大包装与小包装互补共存的多元化格局[1][5] - 行业向更包容 更精细和更注重个体需求的方向发展[6] - 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合的产品类型[1][5]
消费券发放叠加商家促销 “食在广州”更显活力
广州日报· 2025-08-25 09:54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 政府发放餐饮消费券叠加企业半价促销形成"折上折"效应 显著刺激消费意愿 [3] - 开渔季成为暑期餐饮黄金窗口 家庭聚餐订单明显上升 海鲜菜肴轮流半价优惠 [3] - 餐饮企业深挖地域食材资源打造节令消费场景 多家餐厅推出粤菜大师主理的开渔宴 [3] 体验式消费创新 - 餐饮业结合"十五运"契机推出"运动+美食+文创"沉浸式体验模式 有效提升复购率 [4][5] - 陶陶居推出"美食马拉松"活动 全国6城超万人报名 广州市场参与占比超60% [5] - 年轻消费者占比提升 更愿为设计感 IP联名和体验感买单 [6] 首店经济与国际化发展 - 烘焙品牌好利来采用双首店模式 广州首店开业首月营业额超新一线城市首店平均业绩 [6] - 本土餐饮通过国际美食节实现文化交融 白天鹅宾馆泰国美食节接待5000余人 收入近170万元 [6] - 8月美食节接待人数环比增长超11% 收入增长约7% [6] 行业融合与创新趋势 - 餐饮与体育 文旅 科技深度融合 成为抓住年轻客群实现品牌破圈的关键 [5] - 餐饮协会倡议行业反内卷 长者饭堂升级为社区饭堂等举措激活市场 [7] - 通过米其林 黑珍珠等餐饮榜单推动地方传统美食与外国美食融汇创新 [7]
从十大国际酒饮趋势,看中国市场的“下一步”
搜狐财经· 2025-08-22 20:33
全球酒饮行业结构性变革 - 全球酒饮行业在通胀压力、消费行为代际更迭和技术创新驱动下呈现复杂多变态势 [1] - 高端酒饮在新兴市场保持增长 无酒精饮料以9%增速成为最大亮点 [1] - 中国酒行业需关注全球宏观趋势以预判未来3-5年市场走向 [1] 高端化与消费模式演变 - 高端化进入"精明消费"新阶段 [3] - 即饮鸡尾酒和长饮品类2019-2029年全球销量将翻倍 北美市场增幅达400% [5] - 中国白酒需注重"品饮体验"创新 满足下一代消费者需求 [5] 无酒精饮料崛起 - 全球无酒精饮料2024年销量增长9% 啤酒品类引领趋势 [7] - "斑马式饮酒"模式(交替饮用含酒精和无酒精饮品)成为全球新风尚 [7] - 超过60%千禧一代主动减少酒精摄入 健康意识为主要推手 [7] - 中国市场无酒精茶酒和功能性草本饮品存在巨大开发潜力 [8] 本土品牌与文化认同 - 本土品牌热度上升 印度单一麦芽威士忌市场份额达53% 超越苏格兰威士忌 [9] - 75%的Z世代消费者愿为符合其价值观的品牌支付溢价 [9] - 中国威士忌、金酒等品类可通过"中国风土故事"实现差异化竞争 [11] 消费场景变迁 - 2019-2024年全球即饮渠道销量下滑10-15% 家庭饮酒场景重要性提升 [11][13] - 家庭调酒和小型品酒会等"离线社交"形式流行 [13] - 产品需创新包装设计、风味配方和社交属性以适应居家场景 [13] 数字化与品牌互动 - 2024年全球酒饮线上销售额增长2% 亚太地区以4%增幅领先 [14] - 短视频平台酒类内容浏览量增长35% 直播带货转化率达传统电商3倍 [14] - 品牌需通过酿酒师IP打造和生产工艺透明化建立深度信任 [14] 产品价值重构 - 68%消费者愿为满足多种需求的产品支付更高价格 [15] - 产品开发需注重多功能性、可靠性和场景适配性 而非仅关注酒精度和价格带 [15] - 成功产品需同时满足独酌、朋友分享和佐餐等多场景需求 [15] 时段消费新趋势 - 下午4-7时段酒饮消费量过去三年增长22% spritz类饮品增幅达35% [16] - 开胃酒文化推动低酒精、高适饮性饮品在午后社交场景增长 [16] - 品牌可针对傍晚时段开发专属产品线抢占新兴市场 [16] 地缘政治影响 - 贸易动荡和供应链问题持续影响全球酒饮行业 [17] - 英国-印度协议促进苏格兰威士忌出口 美国新关税政策带来挑战 [17] - 品牌需通过生产本地化和采购多元化增强供应链韧性 [17] 监管环境变化 - 全球酒精饮料监管措施增多 包括健康警示标签、广告限制和糖税等政策 [18] - 监管措施在政府公信力较高市场影响显著 已改变消费模式 [18] - 品牌需将合规要求融入产品开发与营销策略各环节 [18] 体验经济兴起 - 消费者重视饮酒体验整体性 包括产品故事、饮用仪式感和社交分享价值 [19] - 品牌需通过沉浸式品鉴会和定制化服务转变为体验策划者 [19] - AR技术和社交媒体互动成为增强消费体验的重要手段 [19]
厦门今年前7个月税收数据显示,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搜狐财经· 2025-08-22 12:27
总体消费市场表现 - 1月至7月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4.11%,增速领先全省平均水平[4] - 多元化新业态持续释放市场消费潜能[4] 分行业销售增长 - 1月至7月批发零售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98%[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5.26%[5] - 金融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5.13%[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6.59%[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1.40%[6] - 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34%[6] 体验经济与新消费趋势 - 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的体验型消费成为新趋势[5] - 商圈重构消费空间,推出9D飞行体验、"周同学"快闪店、闽南特色雕塑等新潮消费场景[5] - 年轻群体关注情绪价值,企业瞄准"谷子文化"、"疗愈经济"等消费热点[5] - 厦门SM百货通过潮品集市、动漫人物见面会、宠物领养计划等体验活动,带动7月份销售实现近两位数增长[5] 设备更新与绿色消费 - 1月至7月经营主体采购设备、器具购进投资额同比增长11.09%,比全市采购金额增速高4.66个百分点[6] - "以旧换新"政策点燃绿色消费热情,1月至7月申报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车数量达5.56万辆,同比增长35%[6] - 新能源车占全部新申报车辆的比重上升至52.73%[6] - 厦门新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上半年新车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同比增长20%[6] - 该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16.42%,同比增长6.30%[6] 文旅融合与企业发展 - "文旅+"多元消费链条成为热潮,涵盖"文旅+研学"、"文旅+康养"、"文旅+主题餐饮"等业态[7] - 惠和石文化园"文旅+研学"夏令营涵盖20大主题近200种项目,开营以来报名人数近5000人[7] - 厦门惠和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172万元,同比增长27.29%[7]
税收数据显示:厦门人新买的车 过半是新能源车
搜狐财经· 2025-08-22 00:36
服务业增长态势 - 1月—7月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4.11% 增速领先全省平均水平 [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5.26% 金融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5.1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6.59% [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1.40% 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34% [7] 体验经济与新消费场景 - 商场通过体验型消费实现7月销售近两位数增长 [6] - 商圈推出9D飞行体验 "周同学"快闪店 闽南特色簪花小狗雕塑等新潮消费场景 [6] - 企业针对年轻群体推出潮品集市 动漫人物见面会 宠物领养计划 美妆课堂 首饰DIY等体验活动 [6] 新能源车与绿色消费 - 1月—7月申报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车达5.56万辆 同比增长35% [7] - 新能源车占全部新申报车辆比重升至52.73% [7] - 某汽车销售公司上半年新车销售收入1.50亿元 同比增长20% 其中新能源车销量占比16.42% 同比增长6.30% [7] 设备更新与产业投资 - 1月—7月经营主体采购设备、器具购进投资额同比增长11.09% 较全市采购金额增速高4.66个百分点 [7] - 企业设备更新步伐显著加快 [7] 文旅融合与多元化业态 - 某公司拓展"文旅+研学"夏令营 涵盖20大主题近200种项目 开营后报名人数近5000人 [8] - 公司同步发展"文旅+康养" "文旅+主题餐饮" "文旅+摄影" "文旅+夜间经济"等业态 [8]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72万元 同比增长27.29% [8] 税务服务与企业支持 - 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开展定制化辅导 涵盖开票管理 纳税申报及风险防控 [8] - 提供个性化风险分析及整改建议 [8]
打造差异化体验 上半年屈臣氏多个门店全新场景轮番亮相
搜狐财经· 2025-08-20 15:36
线下消费趋势 - 线下消费呈现明显回暖趋势,以LABUBU为代表的潮流IP吸引全球年轻人,反映体验经济时代到来 [1] - 消费者决策从单纯购物转向追求服务体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从0.5万元增至1.3万元,占比从39.7%提升至46.1% [1] - 超1/3年轻人热衷线下逛店,主要动机为体验氛围、寻找灵感及人际互动 [1] 屈臣氏战略布局 - 公司围绕男士、儿童、大健康三大品类推出全新线下特色场景,强化感官体验与即时情绪满足 [1] - 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门店专属服务,打造差异化购物体验以增强情感共鸣 [1][4] 他经济崛起 - 男性消费市场逆转传统梯度格局(女性>儿童>老年>宠物>男性),2024年男性护肤线上规模同比增近20% [5] - 公司在广州、上海等重点门店推出工业风"型男装备补给站",覆盖剃须理容、香氛等全品类,并配套"型男速造"轻服务,带动男士品类销售双位数增长及占比翻倍 [5][9][14] - 计划年内将男士专区拓展至全国300家门店 [14] 儿童消费升级 - 儿童消费市场呈现精细化、品质化趋势,公司推出250+款产品的儿童严选专区,涵盖护肤、益智玩具等品类 [12][14] - 新增儿童彩妆服务及游乐区,实现"遛娃逛街两不误",推动儿童品类销售双位数增长 [18] 大健康战略 - 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公司以"一城一店"模式布局大健康体验中心,目标3年内健康品类销售增长3倍 [21] - 在厦门、广州等城市门店提供健康检测、营养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并推出AI健康顾问"屈晨曦"强化线上健康交互 [21][25] 行业宏观数据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79万亿元,有望突破50万亿元,零售行业转向通过商品流通实现社会价值 [25]
展览何以动人
经济日报· 2025-08-16 08:57
博物馆与展览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1] - 博物馆从"高冷"跃升为文旅"顶流",观众"为一馆,奔赴一座城"现象显著[1] - 2024年全国共举办线下展览8916场,总面积近1.47亿平方米,展览馆出租率高涨[4] 策展人角色演变 - 策展人从服务展品转向服务用户,角色演变为"导演、学者、操盘手"的多面手[2][7] - 商业策展需兼顾审美眼光、决策能力与市场敏锐度,核心是提供情绪价值[3][4] - 展览设计形成系统工程,需组建跨领域团队(策划、设计、数字内容等)[3] 创新展览模式 - 敦煌艺术展采用1∶1复刻洞窟+AI技术,2个月吸引近10万人次[2][10] - 航天沉浸艺术展融合VR与中式美学,在京沪吸引逾10万观众,合肥站创2个月近千万元票房[3] - "山峰的书房"通过"图书+民宿+茶文化"跨界模式,全国落地21家实体空间[8] 技术应用与跨界融合 - VR、AI技术使五台山壁画实现动态展示,提升观众沉浸感[2] - 非遗元素与游戏IP结合(如《蔚蓝档案》×上海剪纸),吸引年轻群体参与[9] - 医药图书行业通过策展建立品牌联系与人脉网络[9]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中国展览行业总产值预计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球市场份额18.5%[11]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展创全球单一文物展最高纪录(超200万人次)[10] 展览核心价值 - 内容深度是关键,需提供知识厚度与启发性,避免同质化[12] - 通过互动项目(如火星车拼装)实现观众从围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化[12] - 空间设计超越容器功能,成为观念表达载体[3][4]
“苏超”里的体验经济与城市传播
经济网· 2025-08-15 10:51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从一个地方性业余赛事发展为全网关注的现象级事件,其成功源于真实、反精致的草根气质和强大的参与感,是体验经济和城市传播的绝佳样本 [1][5][9] 体验经济的崛起与应用 - 体验经济被视为继服务经济之后的新发展阶段,企业需创造丰富的体验来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期望 [2] - “苏超”的成功在于其真实与反精致的体验,球员背景多样、球场氛围粗粝,赋予了观众强烈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实现了娱乐、教育、美学和逃逸四种体验类型 [3][4] - 体验经济的核心是出售记忆和情感,而非产品或服务 [4] 城市传播与品牌塑造 - 体育赛事是城市传播和品牌化的有效策略,能够构建城市符号体系并成为城市生活的文化核心 [6] - “苏超”通过强调“在地性”,如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南京盐水鸭手套、苏州微缩园林等),强化了地方认同感和市民荣誉感,将赛事变成了“生活节” [8] - 成功的城市品牌传播能将城市转变为令人向往的居住、工作和游览之地 [8] 数字化传播与社交裂变 - 数字传播机制和迷因文化放大了“苏超”的影响力,赛事片段被剪辑成短视频并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成为流量富矿 [10] - “苏超”参赛方“敢玩、接地气、能自黑”的特质促进了用户的二次创作狂欢,完成了社交裂变 [10] - “苏超”的热度引发了全国性效仿,如“川超”、“鲁超”等赛事呼之欲出 [10]
暑期演出单月34.23亿票房,年轻人为何偏爱“情绪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8-15 05:12
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全国演出总票房达34.23亿元,其中演唱会贡献29.41亿元占比超90% [1] - 同比2024年7月22.19亿元增长近60%,与暑期档电影票房40.67亿元的差距显著缩小 [1] 头部艺人市场表现 - 五月天25周年鸟巢演唱会连开12场仍一票难求,粉丝需设闹钟抢票 [3] - 易烊千玺"礐嶨"巡演780元票价在二级市场炒至万元以上 [3] - 王心凌五棵松3场、张艺兴/蒲熠星北京2场演唱会均秒速售罄 [4] 新兴演出形态与参与者 - 那艺娜通过修图/跨界表演及"退票"互动形成垂直圈层效应 [3] - 刀郎演唱会抢票难度比肩周杰伦,反映"孝子孝女"经济现象 [3] - 岳云鹏以"唱别人的歌"模式探索演唱会市场,首演最高票价1580元 [4][5] 演出形式创新趋势 - 网红玩梗(如那艺娜"退票"应援)成为内容出圈新路径 [5] - 五月天设置城市地标打卡点,打造参与式互动体验 [5] - 易烊千玺"泥土塑山计划"融合艺术与粉丝情感表达 [5] 用户行为与消费逻辑 - 演出消费从"爆发式"转向娱乐常态化主动选择 [4] - 年轻人更追求沉浸式互动,演唱会成为情感基建载体 [7][9] - 跨代际参与现象显著(90后"山竹"与50+群体共存) [8] 行业升级方向 - 体验经济崛起推动演出向"心流"式互动场景进化 [9] - 需精准捕捉分龄需求,构建多元化沉浸体验 [11][12]
香港出入境人次再创通关后新高!中小企业营商气氛有改善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00:08
香港旅游业复苏及客流数据 - 8月9日及10日香港分别录得132万及134万人次出入境 创全面通关后新高[1] - 落马洲支线8月9日出入境25.3万人次 深圳湾管制站8月10日出入境18.8万人次 香园围管制站同日出入境11.5万人次 均创开通以来新高[1] - 暑期旺季各管制站人流较多 相关部门减少前线人员休假并灵活调配人手以维持高效服务[3] 零售及旅游业推广举措 - 本地店铺推出多样化市场推广 例如凉茶企业在港铁落马洲站还原旧凉茶铺场景 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4] - 港铁与多个本地品牌合作在站内重现怀旧店铺场景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空间[5] - 渡轮企业推出大熊猫品牌联合推广 旅游发展局在尖沙咀旅客中心布置大熊猫装饰及产品 大熊猫主题渡轮于8月13日正式启航[5] 中小企业营商状况 - 7月中小企业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从6月的41.6升至42.1 未来一个月业务收益展望动向指数为45.5[6] - 地产业指数从44.2升至46.2 商用服务业指数从43.5升至44.8[8] - 进出口贸易业新订单现时动向指数维持在45.0 未来一个月新订单展望动向指数为47.0[8] 香港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香港IPO集资额位居全球首位 首7个月共53宗新股上市 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 同比升幅超过6倍[9] - 上市企业包括泰国饮料食品公司 新加坡疾病筛查公司及东南亚氧化铝制造商等国际企业[11] - 国际企业看重香港在提升品牌国际形象 拓展国际资本投资及连接内地市场的战略价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