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
搜索文档
陈茂波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8-03 17:17
香港经济表现 - 第二季度香港GDP同比实质上升3.1%,连续第十个季度正增长 [1] - 经季节性调整后,第二季GDP较第一季实质上升0.4% [1] - 私人消费开支按年上升1.9%,政府消费开支上升2.5%,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按年上升2.9% [1] - 货品出口总额上升11.5%,货品进口上升12.7%,服务输出按年上升7.5%,服务输入上升7% [1] 零售与房地产 - 第二季零售销货价值微升0.3%,餐饮业总收益预计按年轻微增长 [2] - 住宅物业楼价靠稳,租金表现强韧,第二季每月平均成交数字增至约5600宗,按季上升约37% [2] - 负资产宗数按季回落7%至37000多宗 [2] - 引进的84家重点企业合共使用楼面面积达168万平方呎 [2] 金融市场 - 上半年港股总市值达42.7万亿港元,同比增33% [2] - 截至7月中旬,香港52次IPO集资1240亿港元,按年上升590%,暂列全球第一 [2] 盛事活动与经济推动 - 启德体育园两场足球盛会吸引近十万名球迷入场,创下主场馆入场人数新高 [3] - 年底全国运动会和美酒佳肴巡礼被视为业界重要机遇 [3] - 特区政府推动盛事活动和高增值旅游,私人机构积极响应,支持私人消费和市场气氛 [3]
补齐产业拼图 地方国资掀起“收并购潮”
中国经营报· 2025-08-02 03:07
地方国资收并购上市公司趋势 - 2025年以来已有20起地方国资成功收并购上市公司案例 [1] - 收并购逻辑从以往看重市值、营收转向拓展优势产业和招商引资 [1] - 地方国资倾向于选择市值50亿元以下的"小而精"企业以控制资金压力 [2] 罗平锌电收购案例分析 - 曲靖发投收购罗平锌电22.396%股份(7242.76万股) [2] - 罗平锌电2022-2025Q1净利润连续亏损(-2.36亿/-2.09亿/-0.79亿/-0.45亿) [3] - 截至7月31日市值为23.32亿元 [3] - 收购目的可能涉及整合云南锌矿资源和锂电产业园建设 [3] 政策支持与招商引资 -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 [4] - 浙江台州国资委2024年7月出台政策鼓励国企投资上市公司 [4] - 河南省2025年6月发文强化国企招商功能 [5] - 招商引资成为多地重要工作目标 [5] 光洋股份收购案例 - 黄山建投以不高于13亿元收购光洋股份控制权 [7] - 采用"1+5+8"交易结构(1亿基金保留+5亿认购+8亿出资) [7] - 项目带动20余家配套企业发展,年税收贡献超5亿元 [9] - 市值从42亿增长至60.71亿(增幅40%) [9] - 落地10亿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 [8] 地方国资转型趋势 - 城投公司经营思路从土地财政转向产业思路 [7] - 通过"以大带小"模式整合市县级国资资源 [3] - 2025年地方国资控制权变更案例已达20起 [6]
第五届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22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1日 1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作为环球时报社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系列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5 届。大会坚持高站位策划、高平台推介,立体式、多角度展现中国城市发展新风采,研讨新理念、对接 新产业、聚焦新动能,积极为各级政府、园区和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本报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王云杉)7月31日,由环球时报社主办,以"促进城市产业创新,提升地方经 济动能"为主题的第五届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在北京举办。国家部委、地方政府、智库专家、商协会 及企业代表等近50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与会嘉宾结合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招商引资创新路径与发展机遇、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转变城市发展理念 与方式、提升城市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话题进行探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等多个城市及园区展示了其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 效。 ...
陕西全力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1 06:15
招商引资总体情况 - 上半年陕西省谋划招商项目2186个 项目数和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4 8%和42 4% [1] - 发布年度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和重点招商活动计划 推广资本招商等成功经验 [1] - 组织8场重点活动和44场贸易投资活动 签订投资合同项目818个 总投资额2633 84亿元 [1] 项目结构分析 - 制造业项目占比达50 2% 外资项目10个 投资额12 16亿美元 [1] - 秦商大会签订合同项目24个 投资额121亿元 [1] - 指导20个县区开展首位产业精准招商 [1] 外资利用举措 - 开展"服务保障进外企"走访活动 促成霍尼韦尔续签项目 西安敏华进资2786万美元 三星环新进资3436万美元 [2] - 梳理35项省级产业支持政策 形成招商引资政策资源包 [2] - 新认定18家境内商务代表处和23家境外商务代表处 [2] 基础建设与机制完善 - 编制完成外资企业清单 修订代表处管理办法 编印《2025年陕西省投资环境白皮书》 [2] - 联合发改委完善协同管理机制 强化招商项目与"四个一批"重点项目联动 [2] - "四个一批"项目库新增469个重点招商项目 总投资2317 43亿元 [2]
上半年丹东到资亿元以上项目79个
辽宁日报· 2025-07-31 09:52
丹东市招商引资成果 - 丹东市纳入省重大工程项目的隆强科技机械密封、五一八大型镦锻曲轴、辽宁机电学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4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1] - 纳入省重点央地合作项目的东港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风机电气控制装备制造、风机大部件装备制造、锂电储能设备制造、上海电气新材料制造等6个项目进度不断刷新 [1] - 丹东市上半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50余场,各县区部门开展招商对接483次,同比增长125.7% [1] 各地区招商举措 - 元宝区制定"5+1"决胜图谱和招商引资图谱,实施"春季突破"方案 [2] - 振兴区开展38次"走出去"活动,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地 [2] - 国投集团联合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和"补链强链"行动,推出"携企走请"等创新举措 [2] 上半年招商数据 - 丹东市引进内资项目610个,到资亿元以上大项目79个,工业类项目占比同比增长4.3% [2] - 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329个,同比增长147.4%,总投资额406亿元 [2] - 已落地开工项目272个,落地率达到83% [2] 夏季招商计划 - 丹东市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夏季攻势",推动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全流程加速 [3] - 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突出"招大引强"目标导向 [3] - 推动项目实现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投产达产的全周期管理 [3]
湖北“狂奔” “龙头”为何跑慢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23:29
"迈向3万亿",武汉又一次喊出这个目标。 7月29日,武汉面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约,当地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正以招商引资的深度转型,撬动城市发展能级的历史性跃升,为2030年 GDP突破3万亿元筑牢发展根基。 在此之前,武汉公布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GDP达到10592.8亿元,同比增长5.5%。这是武汉上半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前四年,武汉上半年 GDP分别为:2021年8251亿元、2022年8904亿元、2023年9503亿元、2024年9975亿元。 总量表现亮眼,但5.5%的经济增速,不及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湖北GDP增速6.2%,位列全国第三、经济十强大省第一。也因此,有人说,身为湖北 省会,武汉似乎没有完全发挥出"龙头"的带动作用。 从2014年GDP首次破万亿,到2023年站上两万亿台阶,武汉花了9年时间。如今频频喊出2030年GDP"三万亿"目标,武汉如何加速?站位全国,经济体量排 在武汉之前的成都、杭州,表现同样出色,武汉想要"跑步"晋级,又该凭何突围? 但最新公布的经济"成绩单"显示,武汉GDP总量10592.8亿元,同比增长5.5%。这个成绩跑赢了全国大盘(5.3% ...
湖北“狂奔”,“龙头”为何跑慢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23:28
武汉GDP目标与现状 - 武汉提出2030年GDP突破3万亿元的目标 通过招商引资转型撬动城市发展能级跃升 [1] - 2024年上半年武汉GDP达10592.8亿元 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同比增长5.5% [1][2] - 武汉GDP从2014年破万亿到2023年达两万亿耗时9年 [1] 湖北省经济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湖北省GDP达29642.61亿元 同比增长6.2% 增速居全国经济十强省首位 [1][2] - 武汉作为全省经济主引擎 其5.5%增速低于湖北整体水平0.7个百分点 [2] - 武汉连续多期增速低于全省:2024年一季度增速5.4%低于湖北6.3% 2023年增速5.2%低于湖北5.8% [2] 增速对比与区域协调 - 武汉5.5%增速与杭州持平且高于南京5.3% 但低于宜昌7.5%等省内城市 [5][10] - 湖北主动调整"一城独大"策略 培育多中心城市 武汉GDP占比从近40%下降 [6] - 外贸增速差异显著:武汉1-6月增长22.3%高于全国2.9% 但低于湖北28.4%及鄂州273.9% [5] 产业结构与转型挑战 - 武汉第二产业增速4%和规上工业增速5.1% 均低于全国水平5.3%和6.4% [7] - 汽车产业受新能源冲击严重:湖北汽车产量从2017年266.61万辆全国第四跌至2024年第十位 产量几近腰斩 [9][10] - 新兴产业高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152% 工业机器人增84.3% 光电子产业产值增31.2% [10] 招商引资与发展策略 - 武汉高技术产业投资上半年增5.8% 其中服务业投资增28.5% 三季度开工项目近八成为产业类 [12] - 提出"三通"战略:畅通物流打造"九州通衢" 畅通双循环打造"九州通商" 畅通要素打造"九州通融" [14] - 强调软环境建设 借鉴杭州"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模式 通过产业链配套实现可持续招商 [13] 转型路径与未来方向 - 推动汽车产业向研发设计转型 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新型产业网络 [11] - 利用"楚商回乡"和"校友回汉"机制 构建"校友研发+楚商转化"的创新模式 [14] - 从单一招商转向市场开拓 政府协助企业拓展九省市场 提升"武汉制造"竞争力 [14]
湖北“狂奔”,“龙头”为何跑慢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23:23
经济目标与现状 - 武汉设定2030年GDP突破3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1] - 2024年上半年武汉GDP达到10592.8亿元,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5% [1][6] - 武汉GDP从2014年首次破万亿到2023年站上两万亿台阶花了9年时间 [1] 增速表现与省内对比 - 武汉上半年5.5%的经济增速跑赢了全国大盘(5.3%),但落后于湖北省6.2%的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 [1][6] - 这不是武汉首次跑输全省大盘,2023年武汉增速5.2%在省内排名倒数第三,是湖北仅有的三个低于全省平均增速的城市之一 [6] - 专家认为湖北表现亮眼主要是因为宜昌、荆州、鄂州等城市增速较高,抬高了全省平均水平 [9] 产业结构与转型挑战 - 武汉在第二产业、规上工业这两个关键指标上增速分别为4%、5.1%,双双跑输全国大盘 [10] - 汽车产业是武汉的典型支柱,但受新能源汽车冲击,湖北汽车产量从2017年266.61万辆的历史高峰几近腰斩,2024年在全国的位次跌至第十 [12] - 武汉工业处于调整期,但转型已现成效: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2%,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84.3%,光电子产业产值增长31.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 [14] 招商引资与发展策略 - 武汉正以招商引资的深度转型撬动城市发展能级提升,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高达28.5% [15] - 专家建议武汉招商引资应从过去建园区、批土地、给政策的“硬环境”转向优化营商环境的“软环境” [17] - 招商引资应围绕“三通”发力:畅通商贸物流打造“九州通衢”,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九州通商”,畅通要素循环打造“九州通融” [20] - “楚商回乡”和“校友回汉”是促进人才回流的重要抓手,可形成“校友研发+楚商转化”的新模式 [20]
拼经济,拼出又高又新“桥林速度”
新华日报· 2025-07-29 07:23
招商引资策略 - 桥林街道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由主要领导统筹协调,提高目标企业对接率、项目签约转化率和落地推进力[2] - 围绕开发区"1+5+N"产业发展方向,深入研究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项目信息资源共享和联合招商格局[2] - 科学布局100亩产业用地,盘活茶棚园区,聚焦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招大引强,延伸打造"金刘公鸽蛋"等食品产业链[3] 载体资源优化 - 强化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研发中心等载体资源共享,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2] - 为南京术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000平方米厂区,加速其规模化投产进程[2] 企业服务机制 - 为重大项目配备专属"项目管家",实施从招引到投产的全程服务[4] - 街道主要领导挂钩重点企业每月上门服务,班子成员包联77家"四上企业"每两月走访1次,科室分组对接中小微企业实现全覆盖[5] - 通过"浦惠贷"专题座谈会等举措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南京娃岛联萌有限公司因此畅通项目建设资金渠道[5] 营商环境改革 - 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整改多头重复检查问题[4] - 采取专人专班盯办、部门联动帮办机制解决企业政策申报等实际困难[5] 政企互动模式 - 以"严"的作风重塑政企关系,确保惠企政策从文件落实到账面[6] - 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引导党员干部在守纪前提下担当作为[6] 人才队伍建设 - 建立村级"头雁"工作机制,通过头雁论坛、跨村帮带提升村书记产业发展能力[7] - 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一线历练,实行"一对一"结对帮带[7]
山东昌邑:多措并举赋能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8 06:28
招商引资策略 - 以精准发力、渠道拓展、模式创新为三大核心举措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 [1] - 建立"5+8"项目准入决策机制,由市领导牵头多部门联合把关 [1] - 对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开展"一对一"服务和定期调度通报 [1] 项目评估机制 - 完善快速评估论证机制,对企业实力、投资强度、技术等要素限时预审 [1] - 通过论证项目纳入督导清单动态跟踪,力促落地开工 [1] - 依托"邑心为企"活动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优化营商环境 [1] 招商渠道拓展 - 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民企、行业百强企业及科研机构 [2] - 按产业分类筛选目标企业开展定向精准对接 [2] - 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点对点"招商活动 [2] 重点产业布局 - 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领域重点项目 [2] - 聚焦化工领域创新制定《化工行业投资项目落户服务机制》 [2] - 已纳入重点服务清单项目61个涉及22个责任部门 [2] 审批模式创新 - 推行"容缺预审+并联办理"模式明确各单位职责及时限 [2] - 实施"红黄绿"牌管理计分制度提升全流程效率 [2] - 梳理193项重点手续已完成92项,办结率达98.9% [2] 未来工作方向 - 持续深化"三措并举"工作法聚焦重点产业 [3] - 优化服务流程加速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3] - 以招商突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