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产业链全景、行业产量、行业产值、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储能市场开启第二增长曲线,行业格局向头部集中[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18 10:18
文章核心观点 - 锂离子电芯行业在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双轮驱动下高速增长,行业格局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飞跃,未来将聚焦技术驱动与全球化布局 [1][6][11] 行业定义与分类 - 锂离子电芯是基本电化学储能单元,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的可逆嵌入与脱出实现充放电 [2] - 按外形可分为方形、圆柱、软包和纽扣电池;按正极材料可分为磷酸铁锂、三元锂等;按电解质形态分为液态和聚合物电池 [3] 产业链与下游应用市场 - 产业链上游为矿产及电池材料,中游为电芯制造,下游应用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储能系统为增长第二赛道,消费电子为稳定基本盘 [5][6] - 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2021-2024年产销量年均增速超30%,2025年1-8月产销量达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37.3%和36.7% [1][6] - 新型储能装机爆发式增长,2024年底累计装机7376万千瓦占全球40%以上,2025年上半年装机跃升至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1][6] 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锂电池产量从2022年750GWh增至2024年1170GWh,2025年1-4月产量473GWh,同比增幅高达68% [1][7] - 行业形成“动力主导、储能崛起、消费稳定”格局,2024年动力电池产量826GWh(同比增超22%),储能电池产量260GWh(同比增约41%),消费电池产量84GWh [1][8] -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储能新增装机功率占比达94.21%,容量占比87.95%,持续领跑主流技术路线 [10] - 行业总产值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2024年回落至1.2万亿元,电芯单位产值同比下降32.68%至1.03元/Wh [1][10][11]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市场需求呈现国内深耕与海外突破双轨并进,海外本土化产能建设助力打破日韩企业主导的传统供给格局 [11][12] - 技术迭代为核心驱动力,材料体系向半固态/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等多元化路线突破,制造工艺与电池管理系统协同创新 [11][13] - 产业集中化加剧,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与供应链优势提升市场集中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完善推动绿色产业闭环形成 [11][14]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暨储能产业与技术展览会在泰安开幕
齐鲁晚报网· 2025-10-17 09:17
大会概况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暨储能产业与技术展览会于10月16日在泰安开幕 [1] - 大会主题为“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共创能源绿色转型新格局” [1] - 活动形式包括主论坛、平行论坛、项目观摩等 [1] 参会机构与研讨内容 - 大会邀请了中科院、华北电力大学等26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 [1] - 研讨围绕新型储能发展新理念、新要求、新挑战以及技术、场景、应用等前沿议题展开 [1] 产业影响与成果发布 - 大会旨在为山东乃至全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1] - 开幕式上发布了《2025年电化学储能发展利用情况及趋势》白皮书 [1] - 泰安市发改委在开幕式上作了新能源产业招商推介 [1] 参展与观展规模 - 活动共邀请参展企业200余家,其中泰安本地企业50余家 [1] - 活动首日观展人数超过2万人次 [2]
002169,重要资产收购,股票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22:49
交易概述 - 智光电气拟通过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控股子公司智光储能的少数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区间为5.41元/股至6.40元/股 [1] - 交易前,公司已持有智光储能66.82%股权,交易旨在提升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并分享储能行业发展红利 [1] - 公司股票自10月17日起复牌,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26日)收盘价为8.03元/股,总市值为62.85亿元 [1][5] 标的公司(智光储能)业务与财务表现 - 智光储能主营业务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公司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核心主体 [1] - 公司是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其高压直挂储能PCS系统为国际首台,技术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2] - 客户群体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等央国企,已成功交付并运营的百兆瓦级构网型级联高压大容量储能电站超过20个 [2]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8月,营业收入分别为9.25亿元、10.63亿元、10.6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76.08万元、4217.83万元、6581.37万元 [2] -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整体呈现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态势,在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市场已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和规模效应 [2] 母公司(智光电气)财务与市场表现 - 智光电气主要从事数字能源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综合能源技术研究与服务 [3] - 2023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7.34亿元、25.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57亿元、亏损3.26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43亿元,同比增长31.71%,归母净利润亏损5515.06万元,同比减少亏损38.88% [3] - 尽管尚未实现盈利,但公司股价自今年4月低点以来已累计上涨约80% [4]
002169,重要资产收购!股票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22:21
交易方案概述 - 智光电气拟通过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控股子公司智光储能的少数股权 [2]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2]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部分的发行价格区间为5.41元/股至6.40元/股 [2] - 交易前智光电气已持有智光储能66.82%股权 交易后将进一步提升股权以增强控制力 [2] 智光储能业务与技术 - 智光储能主营业务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 - 公司是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其高压直挂储能PCS系统为国际首台 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3] - 客户群体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央国企 [3] - 已成功交付并运营的百兆瓦级构网型级联高压大容量储能电站超过20个 在细分市场具备领先优势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3] 智光储能财务与订单情况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8月 智光储能营业收入分别为9.25亿元、10.63亿元、10.60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076.08万元、4217.83万元、6581.37万元 [3] -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整体呈现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态势 [3] 智光电气财务与市场表现 - 智光电气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27.34亿元、25.9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57亿元、亏损3.26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43亿元 同比增长31.71% 归母净利润亏损5515.06万元 同比减少亏损38.88% [4] - 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26日)公司股价报收于8.03元/股 总市值为62.85亿元 自今年4月低点以来股价累计上涨约80% [4] 交易目的与行业背景 - 此次交易旨在增强公司对智光储能的控制力 最大化地分享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2] - 智光储能是智光电气发展战略中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核心主体之一 [2]
002169,重要资产收购!股票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22:20
交易方案概述 - 智光电气拟通过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控股子公司智光储能的少数股权 [4]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4]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部分的发行价格区间为5.41元/股至6.40元/股 [4] 交易目的与战略意义 - 交易前智光电气已持有智光储能66.82%股权 交易旨在进一步提升股权 增强控制力 [5] - 公司计划最大化分享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红利 增强盈利能力 [5] 智光储能业务与技术实力 - 智光储能主营业务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5] - 公司是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其高压直挂储能PCS系统为国际首台 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5] - 客户群体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等央国企 已成功交付并运营的百兆瓦级构网型级联高压大容量储能电站超过20个 [5] 智光储能财务表现与订单情况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8月 智光储能营业收入分别为9.25亿元、10.63亿元、10.60亿元 [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076.08万元、4217.83万元、6581.37万元 [6] -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整体呈现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态势 [6] 智光电气整体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3年至2024年 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7.34亿元、25.9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57亿元、亏损3.26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收16.43亿元 同比增长31.71% 归母净利润亏损5515.06万元 同比减少亏损38.88% [8] - 自2024年4月低点以来 公司股价累计上涨约80% [9] - 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26日) 公司股价报收于8.03元/股 总市值为62.85亿元 [10]
钒钛股份(000629) - 000629钒钛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16
2025-10-16 19:38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包括钒、钛和电,其中钒、钛是战略重点发展业务 [2] - 主要产品包括氧化钒、钒铁、钒氮合金、钒铝合金、钒电解液、钛白粉、钛渣等 [2] - 2024年累计完成钒制品5.34万吨,钛白粉25.29万吨,钛渣18.18万吨 [2] - 2025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钒制品2.61万吨,钛白粉13.62万吨,钛渣9.49万吨 [2] 钒产品应用领域 - 钒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和储能领域 [2] - 含钒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性好等特性,应用于机械、汽车、造船、铁路等行业 [2] - 钒可用于生产钒电解液,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长寿命、高安全性、长时储能等优势 [2] - 钒还可作为催化剂和着色剂应用于化工行业 [3] - 目前公司钒产品主要销售到钢铁、钒储能、钛合金、催化剂、玻璃等领域 [3] 钒电池产业前景 -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大功率、大容量、高效率、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 [4] - 适合应用在安全、长时、大规模储能场景 [4] - 国家政策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4] - 相关政策将推动储能产业整体发展,全钒液流电池将迎来发展机遇 [4] 与大连融科合作 - 公司与大连融科合资建有一条2000立方米/年的钒电解液产线 [5] - 2024年向大连融科供应钒产品约1.5万吨,占公司钒产品营销总量的28% [5] - 双方续签2025年度框架协议,预计总供应数量2万吨 [5] - 后续将继续扩大合作,共同推动6万立方米/年规模的电解液产线建设 [5]
蜀道装备:公司目前在氢液化、加氢站设备等方面已具备相应的技术储备
证券日报· 2025-10-15 15:37
公司技术储备与业务方向 - 公司在氢液化、加氢站设备、氢制取、液化储运等方面已具备相应的技术储备 [2] - 氢负离子电池技术与公司当前的技术路径和业务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2] - 氢负离子电池技术暂未纳入公司当前研发体系的重点领域 [2]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深冷装备、氢能装备等重点领域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 - 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导向与市场机遇 [2] - 公司致力于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
科瑞技术中标全自动量产线 助力新型储能赛道突破
新浪财经· 2025-10-15 10:57
据科瑞技术消息,近日,继半自动生产线顺利交付后,科瑞技术再次成功中标某储能客户全自动电芯生 产线项目。为客户在新型储能赛道的加速布局注入关键动力。 ...
逐绿向新 “十四五”时期能源转型“加速跑”
新华网· 2025-10-15 07:54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时期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速度显著加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1][2][4] - 能源体系正完成由“煤炭为主”向“多元清洁”的实质性跨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快速提升,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超过煤电 [2][4] - 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是驱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动力,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并设定了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30%的新目标 [6][7][8] 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三分之一,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超五分之一 [1] - 全社会每消费3度电中就有1度源自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较2020年提升近4个百分点 [2][4] - 单位GDP能源消耗“十四五”以来4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欧盟2024年碳排放总量的50% [8]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1.7亿千瓦,稳居全球首位,其中风电装机5.7亿千瓦、光伏装机超1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增长 [2] -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历史性突破60%,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于2024年首次超过煤电 [2]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近30倍 [6] - 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为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8] 科技创新与产业投入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总量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关键技术指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6] - 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中国建造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约60%和80% [7] - 企业研发投入显著:中国煤科近5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东方电气研发投入强度超5%,新增专利增长近50%;国家电网研发投入近1700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1% [7]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1.8亿千瓦以上,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7] 区域发展模式与跨区域输送 - 各地探索创新模式:云南依托水能,全国装机前十水电站有6座在云南;四川发展“水风光氢”多能互补;西藏新能源装机占比超50%,形成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 [3] - 推行“牧光互补”等新模式,实现生态与能源协同发展 [3] - “西电东送”电量正从煤电主导转向绿色电力主导,首笔沪藏跨区域绿电外送交易电量为785万千瓦时,可帮助上海减少2.41万吨标准煤消耗,减排二氧化碳6.01万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