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

搜索文档
惠科推出全球首款a-Si车载TRD+TDDI屏幕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6-13 12:43
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采用a-Si材料的Tri-gate(TRD)驱动技术与incell触控屏整合的12.3英寸车载显示屏,具有高信赖性和低成本优势 [1] - 产品采用TDDI一体化设计,减少驱动芯片和外围元器件使用,降低成本并节省空间,支持驱动2K/4K甚至更高分辨率 [1] - 产品支持多点触控、戴手套操作、湿手操作,满足各种人机交互场景需求 [2] 技术特点 - 利用Tri-gate架构搭配GDL电路实现极窄边框设计,提升屏占比和视觉体验 [3] - 通过快速响应和分区精准控光提升画面明暗对比度(1800:1),在Mini-LED背光系统中呈现更清晰画面细节,减少残影和模糊感 [3] - 屏幕表面反射率降低,进一步提升画面清晰度 [3] 产品可靠性 - 产品通过车规级认证(AEC-Q100),制造过程符合汽车行业质量标准(IATF-16949) [4] - 在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显示和精准触控性能 [4] 成本优势 - a-Si材料TRD驱动技术基于成熟a-Si技术迭代,兼容现有产线,大幅缩短客户开发周期 [6] - a-Si面板良好兼容性确保产品适配各类车载显示屏,降低车企匹配成本 [6] - 2024年公司车载显示前装产品出货量同比猛增310% [6]
天山电子拟用1.88亿超募资金扩产 研发费五年2.38亿创新驱动发展
长江商报· 2025-06-13 07:18
公司扩产计划 - 公司拟使用约1 88亿元超募资金投资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项目和综合能力提升项目 其中车载项目投资1 16亿元 综合能力提升项目投资1 11亿元 [1][2][3] - 车载项目将新增年产2534 60万片产能 重点覆盖VA 中大尺寸及高附加值产品 建设期为1年 [2] - 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包括仓库智能建设和生产综合楼建设 建设期为2年 拟使用超募资金7264 98万元和自有资金3822 11万元 [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 95亿元 同比增长31 52% 净利润3594 44万元 同比增长42 24% 扣非净利润3418 44万元 同比增长83 19% [5] - 2024年单色液晶显示模组营收3 57亿元 同比增长34 03% 触摸屏营收2699 4万元 同比增长121 60% [5] - 公司产品覆盖智能家居 车载电子等八大领域 与深天马 京东方等知名企业长期合作 产品远销欧美 日韩等地区 [4] 研发与技术优势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2 38亿元 其中2024年研发费用6990 2万元 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1][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专利67项 其中发明专利11项 8项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生产 技术性能指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6] - 公司聚焦平台化开发 加速布局大尺寸触显一体化等前沿技术 构建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3] 行业定位与战略 - 公司是国内车载显示一线供应商 扩产项目瞄准中长期技术升级 旨在抢占汽车智能化产业升级红利 [2][3] - 公司在专业显示领域定制化液晶显示屏及显示模组业务表现强劲 车载电子应用领域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动力 [5] - 量产显示应用产品超5000种 复杂模组控制板研发优势显著 [4][6]
前五月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10%—— 汽车行业运行稳中向好
经济日报· 2025-06-13 05:50
行业整体表现 - 前5个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占新车总销量44% [1] -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 [2] 政策与市场驱动 -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叠加车企新品投放、车展促销等因素加速消费活力释放 [1] - 懂车帝"政府补贴"频道推动消费者形成买车先领补贴的认知,并倾向选择新能源产品 [1] - 纯电动汽车5月产量环比小幅下降、销量小幅增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呈两位数增长 [2] 自主品牌与智能化进展 - 前5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756.2万辆,同比增长26.3%,占乘用车总销量68.8%,占有率同比提升7.5个百分点 [2] - 鸿蒙智行5月交付新车44454辆,问界M9累计交付突破20万台 [2] - 比亚迪5月国内乘用车销售29.3万辆,其中79%(23.1万辆)搭载智驾系统 [2] 出口表现与全球化布局 - 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环比增长6.1%,同比增长1.2倍;前5个月累计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 [3] - 中东市场成为出口增量核心,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加速海外布局 [3] - 京西智行集团在欧美拥有4大生产基地与5大研发中心,依托磁流变悬架等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3] 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增量不增利"局面,盈利水平持续下滑,无序"价格战"是效益下降主因 [4] - 中汽协发布倡议书呼吁企业遵从公平竞争原则,坚持创新驱动 [4]
全球主要Robotaxi运营商情况梳理
2025-06-12 23: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Robotaxi行业、汽车行业 - **公司**:Waymo、小马智行、特斯拉、百度、滴滴、Cruise、广汽埃安、Uber、极氪、捷豹、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耐世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Robotaxi发展前景广阔**:作为L4级以上高阶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终极模式,虽面临安全性和价格担忧,但技术成熟和规模效应有望降低成本,通过监控和运营手段保障安全 可带动出行市场新增量,预计2030年国内市场创收可达2600亿美元,渗透率至少10% [1][2][3] - **中美处于领先地位**:中美两国已在多个城市限定区域内开展无人驾驶收费运营,中国起步虽晚但商业化速度较快,参与者更多,运营面积也在迅速扩大 [1][3][5] - **主要厂商进展显著** - **Waymo**:不断升级技术,在旧金山网约车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订单市占率已达20%,接近Lyft,车队规模达1500辆,总付费出行次数超过1000万次 [1][3] - **小马智行**:与广汽埃安合作的新车型成本大幅下降70%,运营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一季度收入同比增加200%,计划年底实现1000辆上路,并已在韩国首尔开启路测 还与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达成战略合作 [1][3][4][6] - **特斯拉**:宣布将在2025年6月22日正式上线Robotaxi,其纯视觉技术的可行性及大幅降本潜力备受关注 [2][8] - **政策推动商业化进程** - **中国**:武汉、北京、深圳等地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国内L3级以上自动驾驶上路,并逐步从B端拓展至C端 [7]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Robotaxi政策框架,取消部署上限要求,规定企业提交运营数据和引入安全审查 [7] - **英国**:推出自动驾驶汽车法案,划分责任主体,有望未来两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7] - **中东地区**:积极制定交通管理战略,加速智能交通计划落地,如沙特计划到2030年实现15%的公共交通车辆自动驾驶 [7] - **汽车板块智能化趋势明显**:2025年汽车板块主线是智能化,特斯拉RoboTaxi上线有望带动智能化主题发酵,RoboTaxi商业化加速可能使相关增量零部件放量,提升国内城市智驾渗透率 [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推荐标的**:整车方面优先推荐小鹏汽车,关注特斯拉、理想汽车、小马智行 零部件方面关注耐世特 [10]
恒帅股份(30096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612
2025-06-12 16:26
证券代码:300969 证券简称:恒帅股份 宁波恒帅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14 |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别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 | | 其他(电话会议) | |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 | 财通证券:李浩时;博时基金:高晖;金鹰基金:陈颖;赵仲 | | 员姓名 | 鹏;光大证券:倪昱婧、邢萍;华夏基金:柯若凡;国盛证券: 江莹 | | 时间 | 2025 年 06 月 12 日 | | 地点 | 公司会议室 |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 | 董事会秘书:廖维明 | | 姓名 | 证代:蒋瑜 | | | 一、与调研人员就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了讨论与沟通: | | | 问题一:简要介绍下公司的主要业务? | | | 答:目前公司业务可划分为四大业务单元:在电机技术领 | | | 域,有电机业务、电动模块业务;在流体技术领域,有驾驶视 | |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 | 觉清洗系统、热管理系统业务。 | | 要内容介绍 | 在电机技术领域,电机业务单元主要包 ...
小米生态接入广汽丰田车型
快讯· 2025-06-12 12:01
行业合作 - 广汽丰田与小米达成汽车智能生态合作,开放硬件生态接口 [1] - 小米生态将接入广汽丰田车型,首款应用车型为铂智7 [1] - 未来广汽丰田车型将应用更多小米生态设备 [1] 产品规划 - 合作首款落地车型为广汽丰田铂智7 [1] - 后续车型将逐步扩展小米生态设备的应用 [1]
科技公司:车企转型的信心与底气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2 11:20
车企成立科技公司热潮 - 奇瑞投资12.8亿元成立奇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汽车智能化及零部件研发、制造及供应链管理服务 [4][5] - 广汽集团投资15亿元成立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业务涵盖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并与华为合作GH项目 [5] - 吉利与奔驰合资成立杭州星穹张量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引发联合开发车用软件猜测 [5] - 江淮汽车参股成立中安智联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业务包括人工智能软件开发 [5]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投资5.5亿元成立辰致(重庆)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轻量化材料 [6] 科技公司业务方向 - 智能化及软件领域是主要布局方向,如奇瑞智能科技强化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5] - 低空经济成为新热点,广汽孵化广东高域科技有限公司,计划2027年实现立体出行服务 [5] - 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辰致科技和智己汽车科技(郑州)有限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6] 地方政策与资源优势 - 奇瑞智能科技位于芜湖弋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政策补贴和产业链资源 [7] - 中安智联位于合肥中安创谷科技园,合肥市对关键技术项目补贴最高1000万元 [8] - 杭州星穹张量科技受益于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周边有吉利控股、阿里巴巴等企业 [8] - 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享受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及科创母基金支持 [9] - 辰致(重庆)轻量化科技获重庆璧山区科技型企业融资最高奖励1000万元 [9] 战略协同与转型挑战 - 科技公司助力车企探索新机制,破解前沿技术难题,为转型提供借鉴 [11] - 恒大新能源和威马出行科技因核心技术空心化、战略失误等问题破产,警示行业 [12] - 科技公司面临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人才结构差异等瓶颈 [12] - 成功需构建"母企赋能-独立运营-生态反哺"闭环,避免烧钱怪圈 [13] 独资与合作模式比较 - 合作模式优势在于资源互补,如吉利与奔驰联合研发,但需解决控制权博弈问题 [14] - 独资模式决策权自主,避免技术外溢,但加重车企现金流负担 [15] - 技术密集领域适合独资,多领域协同技术适合合作,无最优解只有最适解 [16]
“问道”轻型车AEB国标制定与推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2 10:07
新国标核心内容 - 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新国标即将结束征求意见,将从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标准 [2] - 新国标适用范围从乘用车扩展至包含商用车的M1、N1类车辆,预计2027年新车型全面实施,2028年存量车型完成适配 [3] - AEB相关产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80亿元增至2026年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36% [3] 政策升级背景 - AEB从推荐性到强制性升级体现行业进步和技术完善,是政策驱动下的技术升级必然选择 [3] - 行业对安全需求刚性提升,2022年商用车保有量4860万辆但AEB渗透率不足5%,新国标将覆盖皮卡、微卡等"安全盲区" [4] - 中国汽车业与国际接轨,欧盟2022年强制新车标配AEB,美国FMVSS 127法规2029年实施 [4] 技术标准创新 - 新国标增加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目标的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试验 [6] - 针对中国混合交通场景复杂特点,强化对弱势道路使用者(VRU)的测试要求 [6] - 明确部分试验可通过仿真开展,并提出详细要求 [6] 产业链影响 - 新国标将推动超200万辆在产车型完成技术改造 [4] - 行业需在降低事故率同时确保系统可靠性与低误触发率,通过大数据验证提升极端案例处理能力 [5] - 主流企业采用"高性能毫米波雷达与高像素前视摄像头"融合方案应对复杂场景 [6] 技术发展趋势 - AEB作为辅助驾驶"安全基座",将加速L2+及L3自动驾驶推广 [7] - 新国标对制动系统精度与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紧急制动响应时间应满足≤200ms [7] - 行业向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发展,纯视觉方案面临性能提升挑战 [8][9] 企业应对策略 - 万安科技形成先发优势、成本优势和全球化布局协同优势 [11][12] - 采埃孚持续提升从智能摄像头到域控制器的全系ADAS方案 [12] - 楚航科技为零跑、吉利等提供前向毫米波雷达定制化解决方案 [10]
浙江华远:核心产品异型紧固件和座椅锁产品应用于小米汽车
全景网· 2025-06-11 14:43
小米SU7供应链机会 - 小米首款新能源纯电轿车SU7自3月底发布后订单快速攀升,预计2024年交付量冲刺12万辆[1] - 浙江华远核心产品异型紧固件和座椅锁已应用于小米汽车,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1] - 公司产品库积累超过4000种异型紧固件,是国内汽车座椅异型紧固件核心供应商之一[1] 公司业务布局 - 异型紧固件毛利率达31.5%,占紧固件业务收入80.83%,有效提升整体毛利率[2] - 座椅锁业务2024年出货量突破1400万件,同比增长26.73%,在比亚迪等核心客户处实现10%以上增长[3] - 中国SUV销量前十车型中有五款采用公司座椅锁产品,主流SUV市场渗透率高[3] 技术创新能力 - 完成9项技术产品通过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展现自主创新能力[2] - 实现异型紧固件完整正向开发流程,材料利用率从19%提升至50%以上[2] - 开发公差补偿器产品解决行业痛点,实现进口替代并降低生产成本[2] 客户合作网络 - 除小米外,公司是大众中国、广汽本田、长安福特等整车厂一级供应商[1] - 与李尔、安道拓、麦格纳等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长期合作[1] - 通过北美福特全球技术认证,产品覆盖国内主流OEM品牌[3] 行业发展动态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4] - 中国汽车品牌海外知名度提升,高端车型走向国际市场,供应链本地化程度提高[4] - 公司与森萨塔合作拓展汽车智能电子领域业务版图[4]
领益智造推3.32亿收购业务升级 提升核心竞争力五年研发费93.3亿
长江商报· 2025-06-11 07:27
收购江苏科达股权 - 公司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江苏科达66.46%股权 交易价格3.32亿元 [2][3] - 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金额不超过2.07亿元 [2][3] - 江苏科达100%股权评估值5.05亿元 较账面净资产增值2.58亿元 增值率104.06% [3] - 业绩承诺方承诺江苏科达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700万元、5600万元、6500万元 [4] - 江苏科达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8.15亿元、8.99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531.99万元、4097.88万元 [4] 业务转型与布局 - 交易完成后公司汽车业务将从Tier2向Tier1转型 切入汽车饰件行业 [2][5] - 公司将获得汽车内外饰件系统零部件及模具的设计、制造及销售能力 [5] - 江苏科达是奇瑞、上汽、比亚迪、理想等多家整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 [4] - 公司将发挥海外运营经验优势 助力江苏科达跟随客户出海建厂 [5]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收114.94亿元 同比增长17.11% 净利润5.65亿元 同比增长23.52% [7] - 已连续3个季度单季营收破百亿元 连续5个季度同比双位数增长 [7] - 2024年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收入40.41亿元 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收入21.17亿元 同比增长52.90% [7]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93.27亿元 其中2024年研发费用19.75亿元 [8] 战略发展方向 - 2025年将全面发力机器人、AI眼镜、折叠屏、服务器等新增长曲线 [2] - 在AI终端硬件精密制造领域积累丰富经验 为全球XR、AI眼镜领域头部客户提供关键零部件 [7][8] - 计划将AI终端硬件研发制造优势迁移至汽车领域 助力汽车智能化转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