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可持续发展
搜索文档
巨轮“六百”交付记: 一座船厂的“中国制造”破浪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06:08
公司发展历程与里程碑 - 公司累计交付600艘船舶及海工平台 总载重吨达1亿202万吨 年均交付效率为27艘/463.7万载重吨 [1] - 2003年基地竣工当年交付3艘/50万载重吨船舶 终结上海不能建造10万吨级以上船舶的历史 [1][2] - 2009年交付第100艘船舶 当年完工量突破600万载重吨 [2] - 实现年造船总量从600万到800万载重吨的"三级跳" [3] - 第400艘船舶为31.8万吨VLCC"凯旋"号 第500艘船舶为21万吨散货船"德梅"号 [5][6] 产品与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中国第一代绿色环保型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 [2] - 成功建造国内首艘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 [6] - 批量交付8.3万/8.5万立方米VLGC 迈入全球高端液化气体运输船第一方阵 [6] - 建造全球首艘20.9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及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 [9] -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于2023年11月交付运营 第二艘邮轮H1509船总体进度超80% 计划2026年底交付 [6][7] 市场地位与行业影响力 - 成为世界好望角型散货船研发建造中心 主导全球市场定价权 [4] - SWS-油轮系列深度参与全球阿芙拉型至VLCC船型定价 [4] - 9000车位汽车运输船"GRANDE TIANJIN"号建造周期仅179天 刷新同型船纪录 [1][8] - 薄板智能生产中心为高附加值船舶提供智能制造技术保障 [8] 绿色低碳与技术创新 - "GRANDE TIANJIN"号采用低油耗主机及节能装置 配备中压岸电系统实现靠泊零碳排放 获氨燃料预留认证 [8][9] - 通过双燃料动力船舶和风帆助推技术推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 [9] - 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 实现船舶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 [9][10] 战略转型与未来发展 - 在行业下行周期成功开启转型升级之路 向高端化产品结构调整 [5][6] - 加速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 [10] - 目标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船舶总装智能化企业 [10]
巨轮“六百”交付记:一座船厂的“中国制造”破浪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04:1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累计交付600艘船舶及海工平台 总载重吨达1亿202万载重吨 年均交付效率为27艘/463.7万载重吨 [1] - 2003年交付中国第一代绿色环保型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 终结上海不能建造10万吨级以上船舶的历史 [2] - 2009年交付第100艘船舶 当年完工量突破600万载重吨 [2] - 在第二个百船期交付第200艘船17.6万吨散货船"ALPHA DIGNITY"号 实现散货船 油轮 VLCC领域全面发展 [2] - 第三个百船期实现年造船总量从600万 700万直至800万载重吨的三级跳 [3] - 交付第400艘船31.8万吨VLCC"凯旋"号时开启转型升级之路 [3] - 交付第500艘船21万吨散货船"德梅"号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4] 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建造全球首艘20.9万吨纽卡斯尔型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碧玺山"轮 引领全球货船进入双燃料时代 [6] - 建造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 为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6] - 9000车位汽车运输船"GRANDE TIANJIN"号采用新型低油耗主机与节能装置 获得意大利船级社"氨燃料预留"认证 [6] - 18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批量建造交付 使公司成为该船型全球市场主导者 技术引领者及价格制定者 [3] - 成功建造国内首艘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 开辟国内超大型箱船市场 [4] - 批量交付8.3万立方米 8.5万立方米VLGC 使中国迈入全球高端液化石油气体运输船设计建造第一方阵 [4] 重大项目进展 -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于2023年11月4日交付运营 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里程碑事件 [4]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船于2024年8月5日实现首台主发电机动车 总体进度超80% 计划2026年底前交付 [5] - "GRANDE TIANJIN"号汽车运输船建造周期仅179天 刷新同型船建造纪录 拟定2024年8月19日首航欧洲 [1][6] 绿色转型与创新 - 薄板智能生产中心为高附加值船舶产品提供技术保障 实现钢材切割 打磨 焊接智能化生产 [5] - 汽车运输船配备中压岸电系统 实现靠泊零碳排放 兼容电动车与传统燃料汽车运输 [6] - 公司加速推进数字化 信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 [7]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汽车运输船首航搭载中国新能源汽车赴欧洲 实现船舶制造与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同频共振 [6] - 通过低碳航运模式助力新能源产业拓展海外市场 参与全球绿色产业链重构 [7] - 公司定位为"中国领先 世界一流"船舶总装智能化企业 致力于海洋强国建设 [7]
华润饮料“怡宝宝贝重塑计划”联合“爱回收”,开启全国30城“塑料瓶回收新生”
江南时报· 2025-08-13 19:29
华润饮料"怡宝宝贝重塑计划"2025年行动启动 - 华润饮料在深圳总部园区正式启动"怡宝宝贝重塑计划"2025年行动 [1] - 公司与"爱回收"共同开启塑料瓶"回收重塑新生"公益行动,标志着项目进入第三年 [1] 合作伙伴与回收网络扩展 - 国内领先的智能回收平台"爱回收"加入"重塑合伙人"行列 [1] - 依托3万多台智能回收设备,塑料瓶回收行动在30个城市同步启动 [1] - 合作显著扩大回收网络覆盖范围,提升公众参与便捷性 [1] - 引入专业化运营体系,全面提升塑料瓶回收效率和再生品质 [1] 项目历史与成果 - 过去两年通过科普展览、工作坊等形式展示塑料瓶重塑再生过程 [1] - 在成都、武汉、上海等五座城市吸引69,857名市民成为"重塑合伙人" [1] 2025年计划升级 - "重塑合伙人"体系升级为整合多元社会力量的全民环保生态圈 [1] - 公司将深化"回收-重塑-新生"全链条实践 [1] - 携手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1] - 促进绿色可持续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1]
汉朔科技获Wind ESG评级A: 门店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绿色可持续发展
全景网· 2025-08-13 13:51
核心观点 - 公司获得Wind ESG评级A级和EcoVadis金牌认证 在全球参评企业中位列前5% [1] - 公司构建EPIIC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全链条运营 [5] - 公司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零售行业低碳转型 SaaS平台碳排放减少高达99.25% [3] ESG评级表现 - 获Wind ESG评级A级 为今年3月上市后首份ESG报告 [1] - 获EcoVadis金牌认证 位列全球参评企业前5% [1] - 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员 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战略 [1] 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势 - 自主研发第五代HiLPC物联网通信协议 具备高稳定性和超低功耗特性 [3] - 电子价签系统与All-Star SaaS平台协同 实现门店设备自动化运维 [3] - 获得SOC 2 TypeII认证和国家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 构建安全数字化底座 [5] 环境效益数据 - SaaS平台使用可减少碳排放高达99.25% [3] - 绿色低碳园区建设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94吨 [7] -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资源消耗 [6] 行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微软/英特尔/元太科技联合发布零售白皮书 提供行业前瞻视角 [4] - 加入全球消费品论坛(CGF) 驱动零售高韧性发展 [7] - 与Too Good To Go战略合作 通过电子价签系统减少食品浪费 [7] 客户案例与解决方案 - 为京东MALL/泡泡玛特/丝芙兰/百果园提供数字化门店解决方案 [4] - 电子价签和智能商显屏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顾客体验 [4] - 创新整合临期商品定位系统 减少碳排放 [7] 公司治理架构 - 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三级治理架构 [5] - 形成权责分明且运转协调的四大权利运行机制 [5] - 通过多元化渠道与六大利益相关方保持高效沟通 [5]
河南出台20项政策措施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加速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3 07:12
政策支持维度 - 河南省政府出台20项具体措施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和提升竞争力 [1] - 政策涵盖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资金补助等多个方面 [1][2][3][4][5] 技术改造支持 - 对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15%设备软件投资补助 最高1000万元 [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改造最高补助500万元 [2] 数字化转型支持 -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 提供免费诊断服务 [2] - 特色型/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最高补助500万元 [2] - 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最高补助200万元 [2] 绿色化改造支持 - 国家级绿色工厂按设备软件投资20%补助 最高500万元 [2] - 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可申请停止用电用水加价 [2] 创新与研发支持 -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按实际投资30%补助 最高500万元 [3] - 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按总投资30%支持 最高2000万元 [3] 进出口贸易支持 - 新认证进出口企业一次性补助不超过30万元 [3] - 简化单证手续 支持境外认证等国际拓展活动 [3] 资金成本优化 - 2025年新增科技型企业贷款1600亿元 [4] - 支持发行特色债券和政府投资基金股权融资 [4] 人力成本降低 - 延续失业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降低政策 [4] - 实施稳岗返还和一次性扩岗补助 [4] 物流成本优惠 - 氢能货车免收通行费 电动货车通行费7折优惠 [4] - 2027年前购置挂车车辆购置税减半 [4] 用地政策改革 - 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不增收土地价款 [5] - 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和混合开发利用模式 [5]
上市公司“成绩单”折射转型升级新动向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2021年全年业绩表现 - 上市公司整体实现净利润5.30万亿元 同比增长19.56% 扣非净利润4.43万亿元 同比增长24.39% [2] - 非金融类公司营收54.90万亿元 同比增长22.63% 高于整体上市公司营收增速19.81% [2] - 实体类公司成为经济稳定主心骨 金融业采取对实体经济让利举措 [2] 转型升级与创新动能 - 科创板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17.26亿元 同比增长11.52% [3] - 创业板155家专精特新企业平均营收10.68亿元(+30.1%) 平均净利润1.31亿元(+28.7%) [3] - 深市绿色产业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增长26.4%和33.9% [3] - 1408家公司披露独立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3] 2022年一季度业绩承压 - 沪市308家公司亏损 625家利润同比下滑 合计占比56% [5] - 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滑17% 计算机通信行业下滑14% [5] - 企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及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4] 政策支持与传导效果 - 深市中小市值实体公司税费现金支出同比减少16.5% [6] - 深市实体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6.5% 扭转2021年四季度下滑趋势 [6] - 政策聚焦降成本与保资金 助力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留存资金用于自身建设 [6]
卫星化学:上半年营收234.6亿元净利润27.44亿元 双双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21:5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4.6亿元 同比增长20.9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4亿元 同比增长33.44% [1] - 研发费用投入7.73亿元 申请专利122件 获授权专利57件 [1][2] 研发创新 - 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领域研发 [2] - 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正式落地 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一体化产研平台 [2] - 构建未来研发中心 加快原创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2] 产业链布局 C2板块 - 形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下游产能 [3] - 乙醇胺和聚醚大单体实际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市占率均超20% [3] - 聚醚大单体全面应用于高性能减水剂 乙醇胺在表面活性剂和气体净化领域获认可 [3] C3板块 - 拥有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丙烯酸及酯产能 [4] - 平湖基地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 打通丙烯到高附加值多元醇深度利用 [4] - 与丙烯酸板块形成上下游闭环 为高分子乳液和高吸水性树脂提供稳定原料 [4] 产品竞争力 - 聚乙烯产品性能稳定、杂质含量低 成为行业标杆 适用于管材、膜料等多元化领域 [3] - 聚苯乙烯产品在韧性与耐热性方面持续优化 进入多家家电龙头企业核心供应链 [3] - 构建从原料控制、生产优化到渠道延伸的闭环体系 保持行业领先盈利水平 [4] 数字化转型 - 依托"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打通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核心环节 [5] - 搭建集安全环保、应急响应、能效分析、物流追踪于一体的数字管理平台 [6] - 连云港石化轻烃一体化智能工厂与嘉宏新材料双氧水智能工厂入选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6] 绿色发展与ESG - 构建涵盖烯烃、高端新材料、绿色能源副产氢等多个板块的绿色循环体系 [7] - 产品单耗与碳排水平位居行业最优 通过高纯氢气副产、低碳原料替代实现全过程低碳管理 [7] - MSCI ESG评级由B跃升至BBB ESG评级从A晋升至AAA 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认定 [7] 行业环境 - 化工行业面临"高成本、弱需求"双重压力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产品供应周期拉长 [1] - 全球经贸环境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关键化工品和能源出口受限加剧行业经营难度 [1]
“清凉鸡舍”稳产忙——山东巨野蛋鸡产业走访见闻
新华网· 2025-08-10 07:11
行业概况 - 巨野县是全国重要的蛋鸡养殖基地,拥有规模化蛋鸡养殖场404家,蛋鸡存栏量达2600万只,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3亿元 [1] - 鸡蛋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有力保障"菜篮子"供应 [1][6] 科技应用 - 现代化鸡舍采用恒温控制系统,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以下,确保蛋鸡舒适度和蛋品质量 [2] - 立体养殖架配备风机和水帘冷却系统,实现空气均匀流通 [2] - 智能化改造后,养殖场仅需5名工人即可高效管理,日产鲜蛋稳定在1万余斤 [4] - 自动喂料系统能精准将科学配比的饲料送达每一层鸡笼 [4] 环保措施 - 鸡粪被集中运送到密封发酵罐,日均处理畜禽粪污1000多吨 [2] - 年产沼气约1800万立方米,副产品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利用 [2] - 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 [2] 电力保障 - 入夏以来蛋鸡养殖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7% [6] - 打造"双环网+智能终端"高可靠性供电网络,确保恒温通风、自动饲喂系统稳定运行 [6] 产业支持 - 畜牧服务中心定期组织专家检查疫病防控、科学饲喂方案及降温设备运行 [4] - 完善的电力保障网络为鸡舍提供"不间断电源" [6]
悦达投资以“两新一智”模式推进转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7 14:41
新能源业务发展 - 公司以"两新一智"模式推进转型,重点发展新能源业务、新材料业务和传统业务智能化改造 [1] - 2024年华丰378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2025年灌东150MW渔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 [1] - 规划未来三年实现1GW至2GW累计装机 [1] - 大丰润龙49MW风电项目已并网,三峡悦达阜宁160MW/320MWh共享储能项目和东台100MW/200MWh共享储能项目正在推进 [1] 新材料业务进展 - 参股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实现量产,综合产能1.5万吨 [1] - 产品获头部电池厂家验证通过,出货量年增4倍以上 [1] 传统业务升级 - 纺织板块通过智能化技改和数字化转型,绿色产品销量大幅提升 [2] - "五类"特色纱线、"1+4"面料、"四超"等特色产品效益贡献率均达87%以上 [2] - 2024年"四新"功能纱线销售1640吨(同比+66.8%),绿色棉类销售6386吨(同比+59.9%),再生类套件销售1407.96万元(同比+76%) [2] - 拖拉机业务海外市场新开发经销商17家,2024年外销1320台,完成200台销售目标 [2] 投资业务贡献 - 参股的京沪高速、陈家港电厂等项目2024年合计贡献投资收益及现金分红超1亿元 [2] 未来发展展望 - 公司加速从传统产业运营商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型公司"转型 [2] - 依托盐城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与自身资源禀赋,有望在"双碳"时代持续释放增长潜力 [2]
一文搞懂,低空经济低空空域平台基础设施
搜狐财经· 2025-08-07 13:41
低空空域平台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 - 通用机场是核心组成部分,提供起降、备降、停放和能源补给服务,如江苏南通如皋通用机场支持旅游观光和航空作业飞行 [3] - 多样化起降站包括小型无人机平台(城市物流)、中型起降场(农业植保)、大型枢纽(货运)、eVTOL专用场和直升机平台(医疗救援) [4] - 通信网络需突破4G/5G的150m高度限制,通过融合专网/卫星实现1000m覆盖,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正推进低空智联网建设 [5] - 导航系统需差分定位和多模态融合技术提升精度,监测设施依赖雷达/光电传感器实现低空飞行器精细化识别 [6] - 能源站分为充电式(电动飞行器)、加油式(燃油动力)和新型能源站(氢能),保障设施包括紧急备降场和专业检修库 [7][8] 建设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通用机场达451个,5G低空网络加速覆盖,但东部与中西部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 [12][13] - 技术标准碎片化导致设备兼容性差,通信协议不统一影响跨区域飞行 [14] - 建设资金压力来自土地购置、设备采购等多环节,制约规模扩张 [14] 未来发展趋势 - 智能化方向:AI和大数据将应用于航路动态规划、自动预警和能源管理 [15] - 一体化融合:起降设施与通信/能源网络无缝对接,并与地面交通系统协同 [16] - 绿色化转型: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占比提升,环保材料降低碳排放 [17] 行业意义 - 安全价值:精准导航和实时通信可预防碰撞事故,监测设施提供气象预警 [10] - 效率提升:多样化起降站缩短任务周转时间,智能航路系统优化空域利用率 [11] - 创新驱动:基础设施完善催生低空物流/旅游等新场景,推动产业链技术升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