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
搜索文档
南网能源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 2025-09-07 08:13
合作签约 -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9月5日在深圳举行全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1] - 南网能源副总经理黄兴仓与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副总裁王灏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1] - 南网能源董事长宋新明与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副总裁夏文波共同见证签约仪式 [1] 合作内容 - 双方将依托南网能源行业积累及解决方案服务能力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平台 提升节能降碳 智慧能源和数字化领域核心竞争力 [3] - 联合制定全链条"投资与服务双驱"方案 提供满足客户差异化能源和控碳需求的全过程综合能源服务 [3] - 以华为云和能源技术市场生态能力与南网能源投资服务专业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 聚焦市场拓展与服务 建立项目合作协同机制 [3] - 联合开展应用创新和技术探索 推动节能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式升级 核心标准化设备迭代和技术标准创新合作 [3] 合作背景与展望 - 双方作为南方电网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中"深化合作绿色低碳工作组"成员 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 数字能源 节能降碳等领域取得行业领先创新成果 [4] - 南网能源坚持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发展 秉持长期主义理念和为客户创造价值服务理念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4] - 华为将结合南网能源实际业务场景加强资源投入 围绕云计算 物联网 人工智能 节能降碳及数字能源开展合作交流 [4] - 双方计划成立联合工作组 建立常态化全面合作机制 推进服务客户高效协同与创新应用落地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4]
瑞纳智能暂未参与碳市场交易
格隆汇· 2025-09-03 15:55
公司业务定位 - 主要从事智慧供热领域业务 [1] -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碳目标 [1] - 从源头减少供热企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1] 碳市场参与情况 - 公司暂未参与碳市场交易 [1]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带动总投资超一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3 15:29
政策支持力度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项目约8400个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8] - 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最高达总投资15% 用能设备最高达20% [10] - 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每车平均补贴8万元 [10] - 中央财政对设备更新相关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5个百分点 [10] - 老旧货车拆解补贴4.5万元/辆 购置国六标准新车补贴5万元/辆 [9]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达8000亿元 [10] 企业案例与成效 - 河北沧州胜达汽车运输队通过补贴实现单车更新成本节省近10万元 [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公司获6000万元补贴 支持比例达15% [9] - 鞍钢凌钢焦化公司获1.8亿元补助资金 贷款贴息后利率降至1.1% [14] - 四川富临精工公司投入2.4亿元升级设备 生产效率提高10% 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 [16] - 山东博山华成锻压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购置42台加工中心 自动化能力显著提升 [17] 行业转型升级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2000万台(套) [15] - 2024年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3.6个百分点 [15] -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7% [17] - 福建福地新材料公司打造5G全连接工厂 所在高新区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超80% [17] 绿色低碳转型 - 国家电网完成24万余台变压器能效改造 在运2级能效及以上变压器占比提升至10% [19] - 全国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和国四标准柴油货车26万余辆 [19] - 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6.85万辆(套) [19] - 新建新能源船舶和报废更新老旧船舶约9800艘 [19] - 鞍钢凌钢焦化配套建设煤气制LNG项目 年产1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 [14] 民生领域应用 - 2024年国补资金投入62亿元支持4.1万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 惠及居民近170万户 [20] - 安徽界首改造95千米配水管网 解决城乡供水稳定性问题 [21] - 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等民生设施纳入更新范畴 [20] 回收循环利用 - 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 企业约3000家 从业人员约10万人 [24] - 盾构机、汽车变速箱等核心产品再制造率提升至65%以上 [24] - 新源劲吾公司实现退役光伏组件回收率达90%以上 [24] 标准体系建设 - 工信部梳理72项国家标准纳入制修订计划 已完成起草工作 [25] - 发布《炼化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实现年节能2452万吨标准煤 [25] - 煤电技术指标体系指引设备改造 安徽华电芜湖公司机组调节负荷能力提升50% [25]
瑞纳智能(301129.SZ)暂未参与碳市场交易
格隆汇· 2025-09-03 15:08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主要从事智慧供热领域业务 [1]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碳目标 [1] - 公司从源头减少供热企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1] 碳市场参与情况 - 公司暂未参与碳市场交易 [1]
我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上线试运行
央视新闻· 2025-08-31 07:21
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上线 - 中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于8月28日上线试运行 实现电力、算力与碳排放的实时联动和优化调度 将助力数据中心节能降碳、降本增效 [1] - 系统实现电网、算网、通信网三网融合 当西部地区出现更便宜电价时 自动将3D渲染、大模型训练等计算任务调度至西部算力节点 [1] - 当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充裕时 系统集中使用绿色电力支撑计算任务 [1] 算力能耗与成本效益 - 预计到2030年中国算力能耗一年达到4800亿度电 碳排放超过2亿吨 [3] - 算力用电综合成本每降低1毛钱 每年可为算力产业节约480亿元 为广大终端用户提供更普惠的算力 [3] - 每提升1%的绿电使用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00万吨 相当于种植1.1亿棵树 [3]
南网能源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21.13%,第二季度单季营收9.1亿元,同比增长21.73% [1] - 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4.48%,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6.7% [1] - 毛利率35.08%,同比提升7.38个百分点,净利率15.49%,同比下降8.04个百分点 [1] - 三费占营收比16.36%,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费用总额2.62亿元 [1] - 应收账款30.62亿元,同比增长4.21%,占最新年报营业总收入比例达97.06% [1] - 有息负债110.4亿元,同比增长20.75% [1] - 每股收益0.06元,同比增长4.44%,每股净资产1.81元,同比下降1.09%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同比下降5.48%,货币资金较期初下降5.06% [1] 业务转型与战略 - 业务结构由"投资持有"为主向"投资持有+高端服务"并重转变,业务类型由"综合能源"向"综合能源+节能降碳"拓展 [4] - 实施节能业务倍增计划、服务倍增计划及"珠峰行动",巩固节能降碳业务基本盘 [4] - 发展多能协同与高端服务,覆盖咨询、设计、建设、运营、电力交易、能碳服务全链条 [4] - 推进近零碳建筑、近零碳园区试点示范,拓展绿电绿证、虚拟电厂等增值服务 [4] - 成立数字服务公司,聚焦数字化运检维护和数字源荷聚合运营,支撑业务转型 [4] - 优化组织架构,围绕市场开发-项目建设-项目运检-客户服务全链条提升管理效率 [4] 资本效率与投资回报 - 2024年ROIC为1.38%,资本回报率不强,净利率为-2.17% [3]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7.68%,投资回报一般,最差年份2024年ROIC仅1.38% [3] - 业绩主要依靠资本开支驱动,需关注资本开支项目效益及资金压力 [3]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例为31.46%,有息资产负债率达33.06% [3]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4.79亿元,每股收益0.13元 [3]
实时联动 我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上线试运行
环球网资讯· 2025-08-29 07:12
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上线 - 中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上线试运行 实现电力、算力与碳排放实时联动和优化调度 [1] - 系统实现电网、算网、通信网三网融合 根据电价和新能源发电情况自动调度计算任务 [1] - 当西部电价更低时自动将3D渲染、大模型训练等任务调度至西部算力节点 [1] - 当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充裕时集中使用绿色电力支撑计算任务 [1] 算力能耗与成本效益 - 预计2030年中国算力年能耗达4800亿度电 碳排放超2亿吨 [3] - 算力用电综合成本每降低0.1元 每年可为产业节约480亿元 [3] - 绿电使用比例每提升1%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00万吨 [3] - 每减少20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1.1亿棵树 [3]
克莱特(831689):2025Q2业绩环比改善,拟发可转债募资建设高速离心鼓风机等生产线
华源证券· 2025-08-28 12:43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增持,且维持此评级 [5][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5] - 公司依赖产品技术优势,有望在输变电、舰船、数据中心等高景气度领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5] - 公司发布可转债募资建设新生产线,有助于丰富产品结构、提升供给能力并保持技术领先性,增加业绩增长点 [5] - 长期看好轨道交通、核电、海洋工程、数据中心等领域为公司带来的业务机遇 [5][6] 基本数据 - 截至2025年08月26日,公司收盘价为42.70元,总市值为3,134.18百万元,流通市值为1,619.64百万元 [3] - 公司总股本为73.40百万股,资产负债率为43.14%,每股净资产为6.36元 [3]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78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归母净利润289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700万元 [5]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23%;实现归母净利润1791万元,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62%;扣非归母净利润1713万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74% [5] - 上半年冷却系统营收6063万元,同比增长9%;通风机营收21117万元,同比增长8%;两项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9.05%和28.86%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5.7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48亿元增长28.79% [5] - 2025年上半年境内业务营收24115万元,同比增长12%;境外业务营收3726万元 [5] 业务进展与市场布局 - 公司在输变电行业成功取得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变压器产品供应资格 [5] - 公司研发的低噪声、高风量、大压力舰用风机项目已通过试验,配套国内多款主力舰艇,船用订单充足,部分项目排产可到2027年 [5] - 公司的ECL630-1型数据中心用离心风机产品入选国家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是目录中唯一的数据中心用离心风机 [5] 融资与产能建设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2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智能型高效风机建设项目,6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5] - 智能型高效风机建设项目总投资16,279.72万元,建设周期36个月,规划建设高速离心鼓风机、智能变频高效风机和电池热管理系统生产线 [5] - 新生产线产品具有高效率、低噪声、轻量化、智能控制、节能、宽温域应用等特点,面向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化工、数据中心、医疗净化、半导体、轨道交通等行业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亿元、0.75亿元、0.92亿元 [5][8] - 对应2025-2027年当前股价的市盈率分别为51.4倍、42.0倍、33.9倍 [5][8]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00亿元、7.30亿元、8.7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57%、21.51%、20.23% [8]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3元、1.02元、1.26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32%、14.06%、16.09% [8]
海外产能出清,炼化行业前景展望
2025-08-26 23:02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炼化行业 包括炼油和乙烯产业链 涵盖国内及海外市场如欧洲 日韩等地区[1] * 涉及的公司包括国内一体化大型央企(如中石油 中石化) 民营沿海炼化企业(如恒力 荣盛 新凤鸣 桐昆) 以及海外企业(如韩国SK 现代石油 韩华 欧洲壳牌 艾克森美孚 沙比克 陶氏等)[10][15][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国内政策导向与行业整合** * 国内推行反内卷政策 重点在于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 鼓励"减油增化" 淘汰老旧小型装置 新建项目需进行减量置换[1][3] * 炼油行业将淘汰200万吨以下小型装置 新建项目需达1,000万吨以上规模[8][21] * 乙烯行业面临淘汰或整合小于50万吨的老旧装置压力 新建乙烯项目审批严格 轻质化路线更受青睐[8][9] * 8月30日是地方政府完成企业和装置排查的关键节点 之后工信部将发布淘汰标准 预计20年以上且规模小于200万吨的炼油装置和小于50万吨的乙烯装置可能被列入淘汰清单[1][7] * 国家层面措施包括总量控制 严格项目审批 新项目需做减法 纳入碳排放指标 加速淘汰老旧装置[6] * 三桶油将整合现有分散装置 形成千万吨级炼油配套百万吨级乙烯的大型一体化基地[26] * 民营企业可能采取"减油增化"策略 向深加工领域灵活转型[27] **海外产能清退与全球影响** * 全球石化行业正经历产能清退 尤其在日韩和欧洲 以应对周期性低谷和环保压力[1][5] * 韩国计划削减270-370万吨石化产能(相当于全国1/4总量) 到2026年关闭150万吨乙烯装置 2027年再关闭120万吨 总计损失产能可能达370万吨[1][15][16] * 欧洲预计到2026/2027年清退约300万吨乙烯产能(相当于每月损失10万吨) 已有四套炼油装置正在减产 壳牌评估200多万吨产能 艾克森美孚等已关停部分乙烯产能[13][1] * 海外产能清退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影响 中间原料价格上涨 推高乙烯及下游产品(如丁二烯 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生产成本[15][17][13] * 欧洲退出产生的市场空缺主要由美国 中东和中国填补[14] **行业盈利与市场趋势** * 当前炼化行业盈利处于过去十七八年中的最低点[2] * 芳烃市场盈利压力较大 价差状况不佳 其盈利能力受全球市场影响 若海外关停加快可能推高价格[24][25] * 全球产能清退可能导致供需错配 从而推高乙烯价格 中国国内开工率有望提升至82%以上 行业逐步趋于健康[17][18] * 大规模减量置换可能导致整体产量因大型装置更高开工率而上升 但需关注其盈利性[20] * 小型炼化产能清退后 空出的产量空间将被大型企业占据 总产量预计保持稳定[23] **受益方向与产业影响** * 老旧设备淘汰与改造利好一体化大型央企及民营沿海炼化企业[10] * 节能降碳 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将受益 如反应器 换热器 炉管及数字化工艺等[10] * 中国有望在精细化工和高端聚合物领域增强国际竞争力 出口满足欧洲需求[14] * 以油头为源头的产业(如芳烃 PTA到涤纶长丝)将受益 民营大厂(如新凤鸣 桐昆 恒立荣盛)和央企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19] * 欧洲为绿色转型投资绿电 电冶金 氢燃料等新技术设备 可能为中国相关设备制造商带来机遇[13]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内小型且分散运行时间长的炼油和乙烯设备占全国总量5%至7%[11] * 韩国石脑油装置主要集中在三个园区:魏山园区(韩华 SK 现代石油) 丽水园区(YNCC)以及大山西岸园区(韩华 Sol 乐天) 其中丽水园区面临严重亏损及负债问题 其230万吨乙烯产能可能关停[15] * 政府鼓励电池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发展 对传统乙烯行业主要通过鼓励减产和重组来支持[15] * 日本 东南亚及美洲也在进行产能清退 高污染 收益差的行业如PTA PET等下游产业受到较大影响[16][17] * "减油增化"需看市场情况 如果海外市场回暖 中国企业才可能加快动作[24]
多维度探索节能降碳路径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8-25 10:02
核心观点 - 石油化工行业在双碳战略下面临节能降碳任务与转型机遇 公司通过创新实践探索节能降耗路径 [1] - 公司通过精准施策 多维发力与创新驱动实现显著节能成效 包括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蒸汽消耗与节约用电等 [1][2] 节能措施与实施 - 开展水平衡测试与能源审计摸清能源使用家底 基于分析报告制定整改方案与节能节水计划 [1] - 优化异丙醇装置开工流程 将丙烯提浓时间从30天缩短至20天 创效105万元 [1] - 修订管理办法与考核细则 细化计划管理与定额考核 新增奖惩措施提供制度依据 [2] - 推行全员节能节水个人行动计划 通过上下游联动优化全厂低温热运行 [2] 技术创新与能效提升 - 引入PDCA动态循环管理模式 将闭环管理贯穿能效提升全过程 [2] - 气分装置脱丙烷塔重沸器增加高温凝结水流程优化 采用余热替代蒸汽 每小时节约蒸汽消耗4吨 [2] - 延迟焦化装置水代汽智能喷雾系统用净化水替代蒸汽 汽提阶段蒸汽节省率超50% [2] - 苯乙烯循环乙烯压缩机变频控制改造后电流下降8安 年节电70万千瓦时 [2] 经济效益 - 重油罐区维温用低温热系统实现长周期运行 罐区1.3兆帕蒸汽每小时消耗降低7.31吨 年创效780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