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营商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西城区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万元,居北京市首位
新京报· 2025-10-14 14:05
宏观经济表现 - 2024年地区GDP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038亿元,年均增长约5.2% [1] - 经济密度达119亿元/平方公里,人均GDP超过55万元,均居北京市首位 [1] - 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6万元,居北京市首位 [1] 产业发展与转型 - 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400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超过11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0%以上 [1] - 国资国企布局加快转型,房地产业占比由66.1%下降至44.9% [2] - 金科新区六年完成楼宇改造43.4万平方米,汇聚头部企业269家,注册资本金超1400亿元,产值达千亿级,税收贡献为疏解前的36倍 [1] 商业活力与消费 - 传统商圈如西单、大栅栏、地安门等进行系统改造升级,并培育提升金融街、西外等新商圈 [2] - 新开业商业综合体中海大吉巷开业当日客流超20万人次,首月营业额超8700万元 [2] 政策与营商环境 - 近年来出台产业支持政策18项,"十四五"以来兑现资金62亿元,设立200亿元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2] - "服务包"企业增加至千家,开设离境退税商店266家,国际学校、医疗设施持续增加 [1]
从办事投诉中找短板(高效办成一件事)
人民日报· 2025-10-14 06:20
政务服务优化 - 杭州市萧山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综合受理窗口实现营业执照和排污许可证变更业务一窗办理,办理时间缩短至一天 [1] - 中心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收集企业诉求,针对证照联办需求协调市场监管局和综合执法局优化审批流程,实现材料一次提交、并联审批、证照同时下达 [1] -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已从区级办事大厅覆盖至全区22个镇街、500多个村(社区) [3] 第三方服务机构监管 - 企服中心针对企业反映的第三方评估检测机构服务费用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协同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约谈相关机构并在信用评定中予以降档处理 [2] - 中心与区助企服务专班建立联动机制,联动主管部门对第三方机构的执业行为、从业人员资质、收费行为等进行联合检查 [2] - 杭州市上线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技术服务网上超市,公示中介机构评分及检查结果,将诚信评价度高的机构纳入诚信名单方便企业选择 [2] 内部监督与流程改进 -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为查找工作短板的"学习平台",帮助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并提升干事本领 [2] - 区纪委监委启动督查问责机制,对事项未办成的原因开展覆盖登记、受理、交办、处理、办结、评价的闭环检查 [2]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天河区拓宽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覆盖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05:26
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建设 - 天河区新建10个观测服务站,使总数达到22家,实现全区21个街道全覆盖,服务覆盖企业超过3650家 [2] - 观测服务站通过“前移式”服务窗口、“闭环式”办理机制和“生态式”发展平台,显著提升企业服务效能,推动解决一批企业诉求 [2] - 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推动政策精准触达,线下派发政策宣传手册6000余套,线上通过“政企+”平台探索打通线上办理渠道 [3] 企业服务与问题解决成效 - 通过“闭环式”办理机制共收集办理企业问题100多个,例如天河南商会提出的调解协作诉求得到迅速响应,天和商事调解中心已成功调解案件120多宗 [3][5] - 针对宏太智慧谷园区交通配套不足的诉求,相关部门开通2条如约巴士专线和4条免费穿梭巴士线路,有效解决员工通勤问题 [5][6] - 观测服务站作为政企“桥梁纽带”发挥“神经末梢”作用,将企业需求转化为定制公交等务实举措 [4][6] 区域经济发展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天河区企业总量突破74.6万户,当年新增企业19.9万户,总量和新设企业数量均居广州市首位 [8]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9.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3.1%,经济总量连续18年居广州第一 [8] - 连续4年上榜赛迪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蝉联“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并获评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 [8] 政务服务与政策环境优化 - 集成全区137项惠企政策于“天河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创新“信用+政策兑现”模式,显著压缩审核周期 [9] - 深化智慧服务应用,开通AI社保热线,今年以来服务超2.7万次,接通率达100% [9] - 开通纳税运营服务中心,非接触办税率超过90%,并与20个省91个地区实现720项高频事项“跨域通办” [9] 融资服务与要素保障 - 通过“1+2+3+4”融资举措精准锁定5.1万户小微企业,截至2025年9月30日累计授信金额3528.37亿元,累放贷款金额2634.54亿元 [16] - 实施让利政策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市场均值降低1.2至1.8个百分点 [16] - 高效运营广州数据交易所服务专区,截至目前会员322家,标的530项,交易额14.37亿元 [10] 法治环境与开放环境建设 - 推行社会化有偿调解机制,2025年上半年化解拖欠账款案件3.84万件,为金融机构追回欠款4.21亿元 [11] - 2025年以来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12户,居全市前列,并开通25家“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开立账户15883个,办理跨境资金汇划123.9亿元 [12] - 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15.33亿美元,增长24.43% [12] 监管创新与人才发展 - 企业监管云平台自2024年上线后整合78万户市场主体信息,标记869个风险地址,提示治理“一址多照”地址1303个 [17] - 实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项目,支撑形成1个千亿级数字消费集群和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18][20] -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累计引入项目404个、港澳青年517人 [12][20]
“保持对话合作,与上海携手共进” “洋高参”们的真知灼见 将成为上海谋划“十五五”乃至更长远发展的重要参考
解放日报· 2025-10-13 09:49
记者 胡幸阳 洪俊杰 周昱帆 叶宇 "我们身处一个全球秩序变革的时代,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愈是 如此,愈要保持对话与合作,一起携手共进。"昨天,世界会客厅,在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 询会议上,华平投资集团董事长纪杰的话,道出了在场国际企业家的共同心声。 每年如期举办的市咨会,就是一个鲜明的风向标,展现这座城市的开放姿态。 这场咨询会议也真正实现了充满诚意的"双向奔赴"。市咨会成员、野村控股株式会社董事长永井浩 二在会上感谢上海,称其去年在市咨会呼吁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今年相关改革已经落地实 现。想来,今年"洋高参"们的真知灼见,也都将成为上海谋划"十五五"乃至更长远发展的重要参考。 一致愿景:共建生态 "生态",是诸多来宾对话时频频提及的关键词。跨国公司都希望能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态,与上海共 同打造一个汇聚各方主体与要素的生态系统。而这恰恰与上海对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构建的重视与强调 不谋而合。 本次市咨会的特邀演讲嘉宾,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管理创新教授、亚洲区院长马克·格瑞芬以荷 兰城市埃因霍温为例:20世纪90年代,这座城市的大公司濒临收缩,同时高校的技术成果又难以 ...
长沙晚报长理轩文章:涵养“群虎啸星城”的新生态
长沙晚报· 2025-10-09 07:16
华南五虎在长沙的投资布局 - 比亚迪于2009年在长沙雨花区建立华中首个新能源汽车基地,16年间从单一基地发展为六大基地协同发力[1] - 格力于2010年在宁乡投资,15年间总投资超100亿元,形成覆盖七大项目的产业集群,产品从家用空调扩展至商用空调、冰洗产品、矿用制冷装置、新能源汽车空调及智能家电生态[1] - 代表广东制造业核心力量的华南五虎——比亚迪、惠科、华为、格力、广汽均选择北上长沙进行产业布局[1] 长沙的营商环境优势 - 华为时任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开表示在长沙办企业得到的服务比深圳更好,并以长沙速度督促深圳[1] - 广汽埃安负责人评价长沙行政审批效率高,1个工作日即完成所有审批程序,并赞赏全流程帮代办服务[1] - 长沙于今年1月再次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1] 产业生态与集群效应 - 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在长沙聚力共赢,华南五虎的加盟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4] - 五家企业通过共享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和市场需求对接,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4] - 长沙全面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力打造投资长沙品牌,以提升全产业链水平[4] 创新生态与未来发展 - 长沙拥有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岳麓山大科城等创新高地,致力于打造价值高地而非仅提供便利,追求协同共生而非简单堆砌要素[6] - 强调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开放包容环境下使各类企业及科研机构都能发挥特长,催生新业态[6] - 长沙以自贸区长沙片区为龙头,着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在数据跨境流动、城市建设管理国际化、外籍人员便利度等方面积极探索[7]
双向奔赴 “虎”聚星城
长沙晚报· 2025-10-08 09:46
文章核心观点 - 以比亚迪、惠科、华为、格力、广汽为代表的“华南五虎”正加速在长沙进行战略布局和投资,形成“群虎奔腾”的产业盛景 [2][4][12] - 长沙凭借其优越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规划、丰富的创新与人才资源以及宜居的城市属性,成为吸引制造业龙头企业投资的热土 [3][5][7][8][9] - 城市与企业通过“双向奔赴”实现共赢,龙头企业深度融入长沙产业发展版图,为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10][12][14] “华南五虎”在长沙的投资布局 - 比亚迪在长沙布局六大基地,建起华中首个新能源汽车基地,位于雨花区 [2][4] - 长沙惠科自2021年投产后迅速完成产能爬坡,2024年达到满产,2025年追加投资新落地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 [2][4] - 华为湖南区域总部预计今年投产达效,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于今年9月启用,是全国第四个、首个聚焦芯片适配的鸿蒙生态创新中心 [2][10] - 格力2010年在宁乡投资,现已崛起为总投资超100亿元、覆盖七大项目的产业集群 [2][4] - 广汽埃安长沙工厂实现53秒下线一台汽车,其2023年启动的工厂改造项目仅1个工作日即完成所有审批程序 [2][4] 长沙吸引投资的关键要素 - 营商环境:构建“一网一码一线一平台一队伍”的“五个一”营商服务体系,提供全流程帮代办服务,连续4年居“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国前10 [4][5][13] - 创新资源: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2024年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汇聚315万人才 [7] - 人才资源: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项目精准培养技能型劳动者 [8] - 幸福城市: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基础教育、医疗水平名列前茅,多次跻身中国“网红城市”前10名 [9] 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产业链建设:自2017年首倡“链长制”,目前已形成17条产业链,崛起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六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 [14] - 政策导向:全面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力打造“投资长沙”品牌,加快从拼补贴向拼服务、拼环境转变 [12][13] - 产业效应:龙头企业带来的技术、产业链资源与投资,推动长沙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12][14]
“华南五虎”,为何偏爱长沙?
长沙晚报· 2025-10-08 07:29
文章核心观点 - 以比亚迪、惠科、华为、格力、广汽为代表的“华南五虎”正将战略布局重点投向长沙,形成“向北奋进”的产业转移趋势 [1] - 长沙凭借优越的营商环境、产业规划、人才资源和城市幸福感,成为企业眼中的投资沃土和发展高地 [1] - 龙头企业深度融入长沙产业发展版图,推动当地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0] 企业投资布局 - 比亚迪在长沙布局六大基地,其在雨花区的新能源汽车基地是华中首个 [1][2] - 长沙惠科于2021年投产,2024年达到满产,2025年追加投资新落地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 [2] - 华为湖南区域总部预计今年投产达效,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于今年9月启用,是全国第四个、首个聚焦芯片适配的专业载体 [1][9] - 格力2010年在宁乡投资,现已形成总投资超100亿元、覆盖七大项目的产业集群 [1][2] - 广汽埃安长沙工厂实现53秒下线一台汽车的生产效率 [1] 营商环境优势 - 长沙构建“一网一码一线一平台一队伍”的“五个一”营商服务体系,提供全周期服务 [2] - 广汽埃安长沙工厂改造项目仅用1个工作日完成所有审批程序,体现行政审批高效率 [2] - 长沙连续4年居“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国前10,并获得“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等荣誉 [3] - 线上打造“湘易办”旗舰店与“无证明城市”,线下推广“一照多址”“一业一证”改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11] 产业生态与创新资源 - 长沙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催生众多“首字号”成果 [5] -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 [5] - 长沙拥有315万人才资源,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项目精准培养技能型劳动者 [5][6] - 自2017年推行“链长制”以来,形成17条产业链和六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 [12] 城市综合吸引力 - 长沙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基础教育、医疗水平名列前茅 [7] - 城市多次跻身中国“网红城市”前10名,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 [7] - 宜居宜业的环境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生活保障,助力企业留住人才 [8]
淮安经开区护航重大项目、赋能企业成长
新华日报· 2025-10-05 07:24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传来喜讯: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乘"数"而上 "智"惠 民生》入选2025年度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今年以来,淮安经开区始终秉持"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以全周期服务为笔、以 优质环境为纸,书写了项目招引与发展新篇章。今年前8个月,该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60.22亿元、 增幅11.2%,总量全市第一;限上贸易额增幅95.4%,增速全市第一;实现外贸进出口185.2亿元,总量 全市第一。 全链条护航重大项目 打造"经开区速度"标杆 本土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其健康成长,则是地方发展活力、营商环境的直观体现。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而高效的服务则是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加速器"。 8月20日,鹏鼎控股淮安园区总投资80亿元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开工。这是该企业自2006年落 户淮安经开区,在此后10余年间,从二期、三期持续增资后,在经开区再度注资、提档发展的坚定选 择。至此,该公司累计在淮投资已达270亿元,年产值由当初的1亿元跃升至超150亿元,成为行业龙头 企业。 鹏鼎控股董事长沈庆芳表示:"淮安政府'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 ...
营商广西·桂在便利 | 武宣:靶向服务激活企业创新动能
广西日报· 2025-10-03 10:51
公司运营与生产 - 公司生产线高度智能化,配备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和AI视觉检测系统以实现高效作业[1] - 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月产量从试生产初期的2万立方米提升至4万立方米[2] - 公司总产量达50万立方米,总产值达5亿元人民币[1] - 月产值从试生产初期同步增至4000万元人民币[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与广西林科院建立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木材加工工艺优化和环保材料研发[1] - 通过技术合作解决生产余料回收难题,实现木材综合利用率达100%[1] - 公司成功申请实用型专利,并拥有高强度木材刨花板等核心技术[1] - 公司已成立专属产品研究院,持续进行环保板材的技术迭代[2] 政府支持与政策红利 - 当地科技部门提供知识产权全流程指导,助力公司梳理核心技术并成功申请专利[1] - 政府量身定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案,实施一对一精准辅导[2] - 公司获得5000万元人民币国家节能降碳中央专项资金,重点投入智能设备升级[2] - 政府服务模式从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精准破解发展痛点[2] 行业影响与市场认可 - 公司被纳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生产线[1] - 公司生产的环保刨花板获得索菲亚、维尚、好莱客等国内家居头部企业认可[1] - 公司发展激活当地木材加工全产业链,逐步形成原材料生产基地-人造板材-高端绿色家居的全产业链格局[2]
成都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 持续增强连接力吸引力影响力
四川日报· 2025-10-03 09:30
文章核心观点 - 成都获政策支持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 其对外交往功能由连接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共同构筑 [1] 连接力:枢纽能力建设 - 成都的地理中心位置使其在中国与欧亚连接及中国西部内陆城市中占据优势 [2] - 航空方面 成都成为内地第三个双国际机场城市 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居中西部首位 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 迈入"百万吨级航空俱乐部" [3] - 铁路方面 成都已形成"1环12射"铁路网 运营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 居全国第五 并形成至重庆1小时 至西安及贵阳3小时 至北京及广州7小时的高铁交通圈 国际班列境外辐射城市增至126个 [3] - 为提升通道效率 成都正推动天府国际机场二期建设 深化"两场一体"运营 织密国际航线 并加快推动成渝中线高铁等大通道建设 构建"137"高铁交通圈 力争今年开行国际班列5500列以上 实现降本增效5%以上 [4] 吸引力:全球要素汇聚 - 已有3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 显示出国际资本的强烈信心 [5] - 世界500强企业空中客车在蓉设立公司 看中成都双国际机场优势以服务西南、华南市场 并与北京形成南北联动 [5] - 2024年成都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390亿元 同比增长12.1% 进出口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位 [5] - 成都出台优化营商环境70条 强化国际枢纽功能 提升通关便利性和过境免签服务 优化外商投资流程 2024年1月至4月实际到位外资6.56亿美元 同比增长58.89% 规模稳居中西部首位 [6] 影响力:国际地位提升 - 成都领事机构数量十年间从12家增至23家 形成辐射西部的领事服务网络 [7] - 成都已有244个国际友城 并通过发布友好合作倡议聚焦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五个方面深化合作 [7] - 成都通过成功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并将举办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世界园艺博览会 世界科幻大会等国际顶级赛事及活动提升影响力 在《2024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指数报告》中跻身中国城市前五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