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币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碳资产或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资产锚”丨杨涛专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7:02
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上线 覆盖电力行业22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 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总成交额达474.1亿元[2]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于2024年1月22日启动 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2] - 地方碳市场自2011年开始试点 涵盖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湖北 广东 深圳 福建 四川等9个地区[2] 碳金融市场结构 - 碳市场融资工具包括碳债券 碳资产抵质押融资 碳资产回购 碳资产托管等[2] - 碳市场交易工具包括碳期货 碳期权 碳远期 碳掉期(互换) 碳借贷等[2] - 碳金融支持工具包括碳指数 碳保险和碳基金[2] - 碳中和债券自2021年全国首发至2024年末累计发行8057.39亿元[2] 市场发展挑战 - 全国碳市场纳入行业仍不足 碳市场扩容已"箭在弦上"[3] - 市场交易量价稳步提升但流动性仍显不足[3] - 交易结构有待优化 需完善价格形成机制[3] - 碳市场数据治理存在诸多挑战[3] - 碳金融市场发展尚处起步阶段[3] 政策指导方向 - 推动全国碳市场 CCER和地方碳市场协调发展[3] - 以丰富交易产品 扩展交易主体 加强交易监管为抓手提升市场活力[3] - 完善管理体制和支撑体系 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3]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3] - 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3] - 在健康有序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 实现碳现货与碳金融产品协同发展[3] 国际发展机遇 - COP29达成的《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共识允许国家间减排成果转移和认定 为全球碳市场奠定基础[4] - 未来几年全球碳市场互联互通将加快推进[4] - 需推动技术 方法 标准 数据国际互认以提升中国碳市场全球影响力[4] - 碳市场国际化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开放 碳资产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资产锚"[4] 清算机制改革 - 现有全国碳市场清结算模式延续地方碳市场银行账户模式 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需求[4] - 在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背景下 需提升清算基础设施安全性与合规性[4] - 需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碳市场资金清算机构与制度安排[4]
碳资产或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资产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6:52
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上线 覆盖电力行业22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 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总成交额达474.1亿元 [2]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于2024年1月22日启动 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 [2] - 地方碳市场自2011年开始试点 涵盖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湖北 广东 深圳 福建 四川等9个地区 用于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企业交易 [2] 碳金融市场结构 - 碳市场融资工具包括碳债券 碳资产抵质押融资 碳资产回购 碳资产托管等 [2] - 碳市场交易工具包括碳期货 碳期权 碳远期 碳掉期(互换) 碳借贷等 [2] - 碳金融支持工具包括碳指数 碳保险和碳基金 [2] - 碳中和债券自2021年全国首发至2024年末累计发行8057.39亿元 [2] 市场发展挑战 - 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不足 碳市场扩容已"箭在弦上" [3] - 市场交易量价稳步提升但流动性仍显不足 [3] - 交易结构有待优化 需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3] - 碳市场数据治理存在诸多挑战 [3] - 碳金融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3] 政策指导方向 - 推动全国碳市场 CCER和地方碳市场协调发展 [3] - 以丰富交易产品 扩展交易主体 加强市场监管为抓手提升市场活力 [3] - 完善管理体制和支撑体系 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 [3]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3] - 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3] - 在"健康有序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 实现碳现货与碳金融产品协同发展 [3] 制度保障与国际合作 - 需完善全国碳市场资金清算机制 现有银行账户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需求 [4] - 需构建相对独立的碳市场资金清算机构与制度安排 [4] - 《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允许国家间减排成果转移和认定 为全球碳市场奠定基础 [4] - 需推动技术 方法 标准 数据国际互认 提升中国碳市场全球影响力 [4] - 碳市场国际化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开放 碳资产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资产锚" [4]
人民币“朋友圈”扩容将实现三重“增效”
证券日报· 2025-09-12 00:49
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帮助企业应对汇率风险是焦点之一。事实上,传统国 际贸易多采用美元结算,在部分交易场景中,我国企业需经历两次货币兑换,不仅面临双重汇率风险, 还需承担兑换手续费和点差成本。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则推动直接使用本币结算,有效降低了汇率波动 风险和交易成本。我国企业借此能够实现更精准定价,有利于对经营进行长远规划,提升国际市场竞争 力。 其二,增强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 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促使更多国家接受并使用人民币作为双边贸易结算和投资支付的媒介,同时也推动人 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发展。此外,与他国央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直接促进人民币进入各国 外汇储备体系,增强了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功能。对我国而言,在近年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显著 波动的环境下,这类协议有助于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波动对外汇储备价值的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能源出口国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有力推动了石油与人民 币结算机制的建立,使我国能够直接用人民币购买石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从长远来看,我国作为全 球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国之一,通过人民币结算机制,能够更直接地影响铁矿石、石 ...
金价顶破历史新高,八大黄金巨头业绩齐飞!投资者还能上车吗?
华夏时报· 2025-09-11 21:17
黄金价格表现 - 国际金价在9月上旬强势上扬 伦敦现货黄金和COMEX黄金期货价格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2] - 国内黄金饰品价格突破1070元/克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上半年伦敦现货黄金均价突破3300美元/盎司 同比涨幅超20% [3] - 预计2025年下半年伦敦现货黄金均价将运行于3600美元-3800美元/盎司区间 四季度有望挑战3900美元/盎司 [9] 黄金企业业绩表现 - 8家黄金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达314亿元 [2] - 紫金矿业净利润232.92亿元同比增长54.41% 矿产金同比增长16%至41吨 [3][4] - 山东黄金净利润28.08亿元同比增长102.98% 黄金产量及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 [3][4] - 中金黄金净利润26.95亿元同比增长54.64% [3][4] - 湖南黄金净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49.66% 黄金产量37344千克同比增长37.97% [4][5] - 四川黄金净利润同比增长48.41% [4] - 中国黄金净利润3.19亿元同比下降46.35% 主要因黄金产品销量同比下降 [5] 业绩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黄金价格持续上涨与企业生产成本有效控制 [3] - 主要企业矿产金完全成本维持在1800美元-2200美元/盎司区间 吨金利润空间显著扩大 [3] - 头部企业通过海外项目达产、技改增效实现产量稳步提升 [3] - 多家企业通过收购、扩产等提升产量 [4] 产业链影响 - 上游矿山企业直接受益于收入与利润扩张 资本开支意愿增强 [6] - 中游冶炼加工环节面临原料采购成本上升压力 但加工费有所上调 [6] - 下游珠宝零售在量价双升中实现营收增长 但高金价抑制部分消费需求 [6] - 企业正通过长协定价、联合采购、品牌溢价提升等方式与上下游协同发展 [6] - 部分龙头推动矿山+冶炼+零售一体化布局 增强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带来长期结构性需求支撑 中国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7][9] - 去美元化趋势下黄金战略储备地位提升 [7] - 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连续三年超1000吨 [9] - 上市公司加速海外优质资源并购 加大智能化矿山投入降本增效 [7] - 拓展工业用金、数字黄金等新应用场景 [7]
陈茂波:热烈欢迎海南省以至全国的企业和项目来港、发行债券、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8:56
尊敬的冯飞书记(海南省委书记)、徐卫刚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部 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海南省人民政府2025年全球投资者路演活动。首先,请让我对远道而来、亲临 香港路演的冯飞书记和海南的嘉宾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也对长期以来支持和推动琼港合作的朋友 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海南省是我们发展债券市场的好伙伴,一直以来对香港的金融服务和债券市场高度信任和支持。正如刚 才冯书记所说,连同这一次,海南省人民政府自二○二二年起,已经连续四年在香港发行债券,累计发 行额预计达到180亿元人民币。这次发债所得除了继续支持海南的绿色和蓝色项目外,也首次加入以航 天为主题的10年期债券。这有几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为内地地方政府集资在领域和渠道上拉开了新维 度;二是让我国航天的重点科研和基建通过香港走进国际投资者的视线,提升我国前沿科技的能见度;三 是丰富了人民币债券和投资产品的谱系,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出贡献。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1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人民政府2025年全球 投资者路演会议时致辞称,海南省是我们发展债券市场的好伙伴,一直 ...
净融资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 点心债发行或将提速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7:43
市场表现与规模 - 2025年8月点心债单月净融资规模接近700亿元,创年内单月最高值,9月第一周净融资规模保持为正,达49.95亿元 [1][3] - 2025年8月点心债发行105只,规模达1235.61亿元,9月第一周发行20只,规模为127.27亿元 [3] - 2024年点心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27万亿元,净融资额接近4800亿元,2025年年内发行规模已超7500亿元,净融资额超860亿元 [3][4] 发行主体与类型 - 金融业公司是最活跃的点心债发行实体,但2020至2024年期间非金融点心债发行额迅速增长 [5] - 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离岸发债,深圳市政府在澳门首发1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认购倍数达6.62倍,广东省连续第5年在澳门发行,规模25亿元,海南省政府计划在香港发行不超过50亿元债券 [2] 增长驱动因素 -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使人民币融资自2022年以来更具成本优势,成为更具吸引力的融资选择 [6][7]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了在岸与离岸市场对接、巩固香港流动性枢纽地位并提高人民币国际可用性 [6][7] - 地方政府离岸发债频率上升及香港流动性安排完善等一系列举措共同推动市场扩容 [1][6]
净融资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点心债发行或将提速
证券时报· 2025-09-11 17:41
随着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的持续升温,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俗称"点心债")正迎来新一 轮扩容高潮。 海南省政府也计划于2025年9月择机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不超过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并将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期限为3/5/10年期,其中3年期为可持续发展债券、5年期为蓝色债 券、10年期为航天主题债券。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数据统计,今年8月以来,点心债市场发行规模明显提速。8月份合计发行点心债105 只,发行规模为1235.61亿元,净融资规模达695.35亿元,创今年单月最佳融资表现。9月第一周,点心 债市场净融资规模保持为正,当周发行了20只点心债,发行规模为127.27亿元,净融资规模为49.95亿 元。 点心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主要是中国香港)发行和结算的人民币计价债券。近年来,点心债的 发行规模明显提速,2024年点心债的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27万亿元,净融资额接近4800 亿元。今年以来,点心债的发行规模也在7500亿元以上,净融资额超860亿元。 | 年份 | 发行量(亿 元) | 发行只数 | 净融资额 (亿元) | | --- | --- | - ...
净融资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点心债发行或将提速
证券时报· 2025-09-11 17:36
市场表现与规模 - 2025年8月点心债单月净融资规模接近700亿元,创年内单月最高值 [2][3] - 2025年8月点心债发行105只,发行规模达1235.61亿元,净融资695.35亿元 [5] - 2024年点心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27万亿元,净融资额接近4800亿元 [5] - 2025年至今点心债发行规模已超7500亿元,净融资额超860亿元 [5][6] - 2025年9月第一周发行20只点心债,发行规模127.27亿元,净融资规模49.95亿元 [5] 发行主体与类型 - 深圳市政府首次在澳门发行1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期限3年,利率1.74%,认购倍数达6.62倍 [4] - 广东省政府连续第5年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规模25亿元 [4] - 海南省政府计划于2025年9月在香港发行不超过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期限包括3/5/10年期 [4] - 金融业公司是最活跃的点心债发行实体,但2020至2024年期间非金融点心债发行额迅速增长 [7] 驱动因素与前景 -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使人民币融资自2022年以来更具吸引力,点心债换兑后融资成本更低 [9][10] - 政策支持加强在岸离岸市场对接、巩固香港流动性枢纽地位、提高人民币国际可用性,推动市场扩容 [9][10]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的对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是推动点心债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10] - 业内人士指出,在政策支持、融资成本优势及人民币国际化共同推动下,点心债发行有望进入提速期 [2]
川普甩杀手锏,美百万就业岗位一夜消失,美专家:人民币要涨至6
搜狐财经· 2025-09-11 16:28
美国就业数据修正 - 美国劳工部年度基准修订将截至2024年3月的12个月非农新增就业岗位下调91.1万个 [1][3] - 修正幅度远超过去十年平均30万的幅度 接近历史平均水平的三倍 [3] - 就业下调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和休闲酒店等被视为经济复苏引擎的行业 [3] 政治影响与市场反应 - 数据修正对拜登政府构成打击 因其常引用相关行业数据证明经济复苏 [3][5] - 前总统特朗普借此指责美联储高利率政策扼杀经济 并暗示拜登政府误导公众 [5][7][8] - 利率期货市场显示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90%以上 [8] 美元信用与人民币前景 - 数据大幅修正及美联储面临的政治压力 动摇了市场对美元数据真实性和政策独立性的信任 [10][14] - 分析人士认为 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美元走弱 同时中国股市情绪转暖及资产估值较低吸引外资 人民币可能进入升值周期 [12] - 有机构预测人民币兑美元可能从7.2附近升至6.9或6.8的"6字头"区间 [12] - 全球资金流向可能转变 人民币国际化成为趋势 或成为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后的新避风港选择 [14][16][17]
BBVA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穿越风险,中企出海前景广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5:10
全球关税战态势与成因 - 美国将关税武器化并将其归因于贸易逆差和海外竞争 [2] - 美国希望凭借其全球经济主导地位获取更多好处 [2] 中国应对策略 - 核心策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需从宏观框架应对而非单一贸易事件 [3] - 有所为方面 需从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内需驱动 通过增加消费和开放部门吸收剩余劳动力 [3] - 有所为方面 需团结坚持自由贸易的伙伴并保持中美双边密切磋商 [3] - 有所不为方面 应避免采取竞争性人民币贬值或对出口部门补贴等措施 [3] - 中国经济自身的转型与再平衡是关键 外部冲击可能加速这一进程 [3] 提振内需路径 - 面对经济不确定性 市民捂紧钱包的情绪需要政府引导和经济应对 [4] - 未来税收投入将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投资于人 如育儿补贴和消费贷款补贴等 [5] 企业出海方向与策略 - 中国企业出海持续 制造业为应对美国关税向墨西哥和东南亚转移生产部门 [6] - 企业需转型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或压低成本来应对美国高关税 [6] - 欧洲对中国投资有需求 如电动车行业 但面临一些阻碍 [6] - 服务行业如腾讯和阿里出海成功 在海外有大规模业务运营如建设数据中心 [6]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优势 - 香港作为金融中心是企业出海首选地 有助于建立海外信用记录以减轻金融约束 [7] - 澳门与葡语国家的天然联系及大湾区制度多样性对企业出海有帮助 [7] 人民币国际化作用 - 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自然推动的过程 如在与越南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 [8] -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海外被广泛接受 以商业模式自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