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建筑建材】文旅或是人形机器人的最先落地场景——建筑建材行业跟踪报告(孙伟风)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19 16:54
文章核心观点 人形机器人已从实验室走向初步商业化应用,处于专用场景落地加速、通用场景探索突破的关键阶段,但大规模落地存在瓶颈,文旅可能是其最先大规模落地的场景 [2][3][4] 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 - 专用场景规模化应用:在公共服务领域用于展览表演、迎宾接待、高危环境巡检等场景,杭州租赁市场日租金0.3 - 2万元;在工业制造领域,异构人形机器人能执行倒饮料、叠衣服等任务,未来可扩展至工业分拣、医疗辅助等场景 [2] - 通用场景技术突破:运动能力提升,国产机器人N2有18个自由度,实现全球首个室内外多场景连续空翻,奔跑速度达3.5米/秒;交互能力进化,仿生机器人Hobbs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实现1:1仿真人效果,有表情交互能力,可用于养老陪伴、文旅导览等领域 [2] 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瓶颈 - 自由度限制:主流人形机器人自由度普遍较低,如宇树科技H1仅有19个自由度,无法完成复杂精细任务 [3] - 训练数据匮乏:国地中心训练场单台机器人每日仅能采集500条有效数据,预计2025年累计数据量达1000万条,远低于通用AI训练需求 [3] - 模型泛化性差:现有AI算法在复杂环境中适应性不足,依赖大量场景数据训练,真实环境数据采集成本高、标注复杂 [3] - 研发成本高昂:硬件研发和算法迭代投入巨大,波士顿动力Atlas成本达200万美元,国产N2虽降至3.99万元,但未覆盖家庭市场 [3] 文旅是人形机器人最先大规模落地场景原因 - 文旅市场需求旺盛,机器人替代成本优势显著:景区节庆、日常表演、导览等服务需求持续,机器人可24小时工作降低人工成本,宇树H1单台租金成本仅为传统舞蹈团队的五分之一,适合中小型文旅项目,厂商提供“硬件 + 内容”一站式解决方案 [4][5] - 文旅场景相对固定,人形机器人现阶段技术适配性高:文旅场景服务流程固定、交互模式明确,如蛇年春晚《秧BOT》中宇树机器人通过AI强化学习技术实现关节精准协调和动作流畅衔接 [5]
万联证券:Figure推出人形机器人制造工厂BotQ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加速
智通财经网· 2025-03-19 14:42
行业事件 - 美国人形机器人企业Figure宣布开发全新高产量BotQ人形机器人制造工厂 该工厂由公司自主设计 专门用于生产人形机器人 [1] - BotQ工厂第一代生产线年产能为12,000台人形机器人 计划未来四年内扩展至年产10万台 [1] - Figure长期愿景是通过"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闭环模式 逐步提升自动化水平 最终实现自主制造 减少对人类劳动力的依赖 [1] 生产模式与技术 - 采用垂直整合制造模式 将关键生产环节内部化 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组装均由公司自主把控 旨在严格把控机器人质量 生产效率和性能 [2] - 工厂引入先进软件平台 涵盖制造执行系统(MES)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仓库管理系统(WMS) 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 智能化管理 [2] - 开发内部人工智能软件Helix 用于直接控制生产线上的机器人 减少对传统输送系统的依赖 Helix对家用机器人规模化至关重要 [2] 产品迭代与制造工艺 - 计划从原型人形机器人Figure02过渡到生产就绪的Figure03 Figure03专为大规模量产和成本效益设计 通过简化设计减少零部件数量 简化组装流程 [3] - 从数控加工(CNC)转变为更高效经济的制造工艺 如注塑成型 金属注塑成型 压铸和冲压 零部件制造时间从几天或几周大幅缩短至几秒 [3] 行业影响与展望 - BotQ工厂建立标志着人形机器人领域规模化制造能力的重要进步 [4] - 依托规模化高效生产体系 持续创新的技术研发及高度自动化流程体系 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应用进程 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4] - 随着BotQ工厂持续完善 人形机器人有望加速实现多行业应用落地 赋能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智能化变革 [4] - 2025年有望迎来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 行业竞争将进一步聚焦于量产能力与技术创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