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卷式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每经热评︱反不正当竞争法再修订 以法治利剑斩断“内卷”枷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9:41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核心内容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将于2024年10月15日起施行 这是该法自1993年实施以来的第三次修订[1] - 新法针对当前市场"内卷式"竞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修订 从法律制度层面根治低价恶性竞争、链主企业滥用市场地位、企业间互相拉踩等乱象[1][5] 低价恶性竞争治理 - 新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商品性能、功能、质量等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加强对劣质产品的监管[2] - 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堵住平台牺牲中小商家利益获取高利润的途径 罚款金额设定为5万-200万元[2][5] 链主企业市场地位规范 - 新增规定禁止大型企业滥用资金、技术、交易渠道等优势地位 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交易条件或拖欠账款[3] - 法律保障使中小企业获得与链主企业平等对话机会 省级以上监管部门可直接责令违规企业限期改正[3][5] 企业间不正当竞争行为整治 - 禁止经营者编造、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 监管范围扩展至网络水军背后的利益链条[4]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消除地方政府通过补贴、税收洼地、要素价格歧视等方式制造的不公平竞争环境[4] 监管强化与处罚升级 - 商业贿赂罚款上限从300万元提高至500万元 新设平台强制销售罚则[5] - 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向监管部门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 监管部门需依法及时处理[5] - 监管层级提升至省级以上 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干扰[5]
汽车行业破解“内卷”要找准方向
价格战现状与规模 - 国内汽车行业价格战已持续两年多,2024年有加剧趋势,5月头部企业限时促销导致部分车型降价超5万元[1] - 2024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超60款,5月激增至百余款,引发行业连锁反应[1] - 行业组织与政府部门明确反对无序价格战,呼吁转向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1] 价格战的经济影响 - 行业利润率从2022年5.7%持续下滑至2024年4月的4.1%,5月进一步跌破4%,远低于历史7%水平[2] - 行业陷入"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怪圈,经销商出现"量增利减"现象[2] - 恶性价格战导致企业削减创新投入,产业链上下游承受系统性压力[2] 市场结构性矛盾 - 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4年销量3143.6万辆(同比+4.5%)低于过去10年6%平均增速[3] - 未来市场规模预计稳定在2600万辆左右,产能过剩将成为常态[3] - 行业集中度低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同质化竞争与创新不足形成恶性循环[3] 行业转型方向 - 破解内卷需从去产能和增强创新能力入手,企业应转向差异化产品研发[4] - 政府需加强价格监管,出台创新激励政策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4]
【光伏玻璃计划减产30%】6月30日讯,据了解,为破除“内卷式”竞争,近日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开始集体减产30%,此外部分玻璃企业堵口计划开始增多,预计后续国内光伏玻璃供应量将快速下滑,国内供需失衡的状况将获得改善,预计7月国内玻璃产量将下降至45GW左右。
快讯· 2025-06-30 17:17
光伏玻璃计划减产30% 金十数据6月30日讯,据了解,为破除"内卷式"竞争,近日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开始集体减 产30%,此外部分玻璃企业堵口计划开始增多,预计后续国内光伏玻璃供应量将快速下滑,国内供需失 衡的状况将获得改善,预计7月国内玻璃产量将下降至45GW左右。 (上海有色网) ...
欲凭借钙钛矿概念大额再融资,迈为股份发行转债或是“暗渡陈仓”
钛媒体APP· 2025-06-30 15:37
光伏行业现状 - 2021年光伏行业经历大规模再融资,但粗放发展导致2025年出现"内卷式竞争",企业为保市场份额不惜承受高额亏损[1] - 2024年起高层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后,光伏企业再融资案例显著减少[2] - 2025年1-5月光伏新增装机量197.85GW,同比增长149.97%,但"抢装"过后预计全年新增装机量或弱于2024年水平[11] 钙钛矿技术发展 - 截至2024年底国内仅建成5座MW级单结钙钛矿组件地面示范电站,最大单体装机量8.6MW,技术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尚远[4] - 当前钙钛矿组件总制造成本0.57美元/W,远高于晶硅组件0.1美元/W,材料成本占比达70%[5] - 钙钛矿商业化面临三大瓶颈:大模块商业组件效率仅20%+、平均生产良率50%、组件寿命短[5][7] - 极电光能计划2027年达产钙钛矿组件,协鑫光电预计2026年实现100MWh销售目标,商业化进程普遍放缓[4] 迈为股份融资项目分析 - 公司拟募资19.67亿元建设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装备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40亿元、净利润5.99亿元[2] - 项目可行性分析存在多处不明确:未说明每套设备构成、未披露已有订单、未明确20套设备生产规模[10] - 公司HJT技术市占率萎缩,丝印业务面临奥特维竞争,主营业务承压[7] - 2024年合同负债从84.55亿降至82亿,2025年Q1进一步降至74.13亿,反映行业需求放缓[1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应收账款39.5亿元占营收40.18%,2025年Q1增至46.82亿,增速快于营收[13] - 2024年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合计5.15亿元,同比增长336%[15]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5613万元同比降92.57%,2025年Q1转为净流出3.51亿[25] - 有息负债达31亿元创历史新高,短期借款从4.16亿增至10.43亿,长期借款从8.11亿增至19.59亿[17][23] 融资动机与监管环境 - 2021年27.86亿元募资中7.3亿元实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33%[26][27] - 董事长周剑以68.31元/股(近5年低点)减持556.7万股,显示信心不足[28] - 2023年以来天合光能、晶科等终止百亿定增,捷佳伟创8.8亿可转债申请撤回[29] - 当前23个钙钛矿融资均为早期投资,无上市光伏企业成功取得钙钛矿相关融资[31]
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核心观点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1] - "内卷式"竞争表现为无序价格战、同质化竞争,扭曲市场机制,不利高质量发展 [1] - 破除"内卷式"竞争需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行动三方协同 [1][15] 行业现状与问题 新能源汽车行业 - 2024年车企利润率降至4.3%,仅比亚迪、赛力斯、理想、零跑盈利,多家车企研发费用下滑 [4] - 价格战挤压利润空间,制约技术积累与创新,削弱行业整体竞争力 [4] - 零部件及配件行业利润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负债同比增长10.6% [5] 光伏行业 - 各环节年产能均超1100吉瓦,阶段性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大幅下跌 [9] - 2024年行业投资额超8000亿元,地方政府热衷招商引资加剧产能过剩 [9] - 十大光伏玻璃厂商集体减产30%应对供需失衡 [15] 储能行业 - 中标价格屡创新低,低价恶性竞争现象突出 [1] - 中央企业修改招投标规则,降低价格权重,提高技术评标权重 [15] "内卷式"竞争危害 - 削弱行业竞争力:价格战导致利润下滑,研发投入不足 [4] - 破坏产业生态:上游压价致零部件行业承压,偷工减料、专利抄袭等劣币驱逐良币 [5] - 阻碍国内大循环:资源投入低效竞争,抑制创新活力,影响员工收入与政府税收 [7] 改革措施 政策层面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明确防止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10]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遏制招商引资恶性竞争 [11] - 5月发布421项行业标准,强化标准引领促进行业升级 [14][15] 行业行动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引导企业签署自愿控产自律公约 [15] - 中国风能专委会制定低价恶性竞争认定标准及罚则 [15] - 17家车企统一供应商支付账期至60天内 [13] 企业实践 - 宁德时代通过开放式创新推动全产业链价值提升 [15]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5大品类销售额达1.1万亿元 [13] - 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13]
2025年6月29日利率债观察:由银行负债压力想到的
光大证券· 2025-06-29 21: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讨论银行负债压力,应厘清其概念,包括负债缺口规模和补充难度,衡量尺度有监管指标和银行自身诉求两种 [1][8] - 银行因规模情结阶段性提高利率吸存,导致内卷式竞争,压低银行业净息差和利润增速,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和货币政策空间 [2][11] - 货币当局规范存贷款市场竞争秩序有效果,但内卷式竞争易“死灰复燃”,根治需放下片面做大规模执念,推动董事会淡化规模考核 [3][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由银行负债压力想到的 - 市场认为 5 月 20 日存款降息后存款流向资管产品加大银行负债压力,负债压力取决于负债缺口规模和补充难度,衡量尺度有监管指标和银行自身诉求 [1][8] - 监管指标尺度刚性,补充缺口容易,因央行近两月供给充裕流动性,如 5 月 15 日降准提供约 1 万亿元长期流动性,5、6 月 MLF 净供给约 0.5 亿元中期资金,6 月两次买断式逆回购共 1.4 万亿元 [8] - 银行自身诉求尺度柔性,补充缺口难,当前银行负债缺口主要指对存款的渴求,存款总规模相对固定,吸储比获取流动性难 [9] - 银行通常显性或隐性提高存款利率吸存,会导致区域或银行间市场阶段性存款利率上扬,原因是规模情结 [2][11] - 规模情结导致的内卷在资产端体现为贷款利率不合理下行,如一季度出现利率 2.5%左右的消费贷产品,综合存贷两端压低银行业净息差和利润增速 [2][11] - 货币当局规范存贷款市场竞争秩序有效果,但内卷式竞争易“死灰复燃”,如银行通过手工补息、绕道非银同业存款渠道等方式突破限制,根治需放下片面做大规模执念,推动董事会淡化规模考核 [3][13]
【固收】由银行负债压力想到的——2025年6月29日利率债观察(张旭)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9 21:34
银行负债压力分析 - 银行负债压力既取决于负债缺口的规模也取决于缺口补充的难度 对负债缺口的衡量有两个尺度 一个是相对于监管指标的刚性尺度 另一个是相对于银行自身诉求的柔性尺度 [3] - 监管指标相关的负债缺口补充较为容易 因人民银行近两个月供给了充裕的流动性 而银行自身诉求相关的负债缺口补充较难 因存款总规模相对固定 吸储难度高于获取流动性 [4] - 银行在经营同质性较强的环境下 通常通过显性或隐性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储 但存款总量固定导致区域性存款利率可能阶段性上扬 [4] 银行吸存动机与影响 - 银行阶段性提高利率吸存的动机包括存款增速不及年初目标 担心规模排名下滑或借机提升排名 本质是规模情结驱动 [5] - 规模情结导致的内卷式竞争在资产端表现为贷款利率不合理下行 如一季度出现利率2 5%左右的消费贷产品 存贷款两端的内卷压低了行业净息差和利润增速 [6] - 内卷式竞争不仅降低银行及行业盈利能力 还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并制约货币政策空间 [6] 行业竞争与监管挑战 - 货币当局通过利率自律机制规范存贷款市场竞争秩序 但规模情结易导致内卷行为死灰复燃 如手工补息 绕道非银同业存款等变相高息揽储 [6] - 彻底解决问题需银行放下片面做大规模的执念 推动董事会淡化规模考核可能是有效抓手 [6]
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49
行业竞争现状 - 光伏组件价格降至每瓦0.6元人民币,储能系统中标价格屡创新低,显示行业价格战激烈[1] -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利润率降至4.3%,仅比亚迪、赛力斯、理想、零跑实现盈利[4] - 零部件及配件行业2024年利润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负债同比增长10.6%[5] "内卷式"竞争影响 - 削弱行业整体竞争力:价格战挤压利润空间,制约技术积累和创新研发[4] - 破坏产业发展生态:企业向上游压价导致账期延长,部分企业偷工减料、抄袭专利[5] - 阻碍国内大循环:资源投入低效竞争,抑制创新活力释放,影响供需平衡[6] 光伏行业案例 - 各环节年产能均超1100吉瓦,出现供大于求,多晶硅、硅片等价格大幅下跌[8] - 2024年行业投资额超8000亿元,地方政府热衷招商引资加剧产能过剩[8] 政策与改革措施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发布,广东、浙江推进公平竞争改革[9]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4月20日实施,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9]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6月1日实施,17家车企统一供应商账期至60天内[10] 行业自律行动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引导企业签署自愿控产自律公约[15] - 十大光伏玻璃厂商集体减产30%[15] - 中央企业修改储能招投标规则,降低价格权重提高技术权重[15] 市场需求与标准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5大品类销售额达1.1万亿元[11] - 5月份发布421项行业标准,强化标准引领促进行业升级[14]
国家发改委:加力破除“内卷式”竞争
快讯· 2025-06-27 06:46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 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做强做优做大创新型企业 [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聚焦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 [1] - 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 适当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 [1] - 畅通资金市场化管理与退出机制 [1] 行业竞争与产能优化 - 加力破除"内卷式"竞争 统筹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 [1] - 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兼并重组 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 [1] - 增加高端产能和优质供给 运用规划 布局 价格等手段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1]
张涛:促消费要防止“内卷式”竞争固化,适时转换政策重心
搜狐财经· 2025-06-26 17:15
消费提振政策 - 政策力度持续增加 去年安排1500亿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今年新增3000亿特别国债资金 [1] - 今年前5个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20.32万亿元 同比增长5% 其中商品零售总额18.04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1] - 从去年3月到今年5月 社会零售总额累计增长6.5% 但CPI中消费品物价累计涨幅为-0.6% [1] 消费提振模式分析 - 模式1:商家通过降价销售获取订单 表现为"薄利多销" 但容易导致无序竞争和低物价预期强化 [1] - 模式2:商家通过产品创新激发新需求 实现量价齐升 带动经济良性循环 [2] - 模式2才是真正的消费提振 通过创新改善盈利预期 增加就业和薪酬 扭转低物价预期 [4] 政策建议 - 供给端需防止"内卷式"无序竞争 支持企业开展有效创新 拓展新市场 [4] - 消费端需扭转低物价预期 改善收入预期和财富增长预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