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平衡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创新药企业迎全球资产再平衡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5-29 21:57
全球资本市场结构性变化 - 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 地缘政治风险常态化 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的战略价值提升 [1] - 中国创新药产业凭借技术和国际化双重突破 成为全球资产再平衡下的重要投资赛道 [1] - 港股市场被视为中国创新药企出海的重要平台 投资价值可能迎来历史性机遇 [1] 港股创新药企业业绩表现 - 2024年149家港股上市医药公司中82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占比55% [1] - 创新药板块收入增速排名第二 毛利率水平排名第一 展现出强大盈利能力 [1] - 49家港股18A医药上市公司年收入增速平均达33.2% 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27.6% [1] - 18A上市公司中41家实现收入正增长 占比84% 显示创新药企业或已步入收获期 [1] 港股18A机制优势 - 允许同股不同权和未有收入的生物医药公司上市 为中概股提供第二上市地选择 [1] - 机制吸纳大量具有未来盈利潜力的生物科技公司 拓宽融资渠道 [1] - 标志着港股生物医药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 [1] 创新药板块多重催化因素 - 基本面:美国药价政策表态缓和 国产创新药出海优势显著 [2] - 产业面:2015年新药研发政策改革后 国内形成高效产业链 获MNC认可 [2] - 资金面:美联储可能开启降息周期 流动性有望逐步宽松 [3] 海外市场环境 - 美国医药市场定价体系复杂 大幅降价路径艰难 实际政策影响较小 [2] - 2028年前后专利药到期 跨国公司对优质创新药需求将加大 BD有望加速 [2] 港股市场流动性 - 港股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提升 AACR ASCO等会议临床数据发布引发市场关注 [2] - 部分创新药研发管线已处全球领先水平 相关标的具备更高配置价值 [2] 资金配置趋势 - 美联储2025年3月FOMC声明展现鸽派态度 [3] - 市场缩量和赚钱效应减弱可能促使资金向医药等低估值板块转移 [3] 港股创新药ETF投资机会 - 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覆盖50家代表性港股创新药企业 [3] - 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70% 重要管线进入商业化期 [3] - 美联储降息带来流动性改善 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3]
丙烯酸、煤焦油等涨幅居前,欧盟对华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2025.5.16-2025.5.23)
上海证券· 2025-05-29 21: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基础化工行业“增持”评级 [7][4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过去一周(5.16 - 5.23),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 -1.23%,沪深 300 指数涨跌幅为 -0.18%,基础化工板块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05 个百分点,涨跌幅居于所有板块第 21 位 [4] - 周涨幅排名前五的化工产品为钠(18.03%)、煤焦油(太钢焦化)(11.43%)、丙烯酸(10.79%)、国际磷矿石(10.00%)、煤焦油(长三角)(7.84%);周跌幅前五的产品为三氯甲烷(-6.81%)、丁二烯(-5.41%)、原盐(-4.00%)、顺丁橡胶(-3.94%)、国产维生素 E(-3.92%) [5][20] - 建议关注制冷剂、化纤、优质标的、轮胎、农化、优质成长等板块相关个股 [7][42] 各目录总结 市场行情走势 行业走势情况 - 过去一周基础化工指数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05 个百分点,涨跌幅居所有板块第 21 位 [4][13] - 基础化工子行业涨跌幅靠前的有橡胶助剂(16.99%)、聚氨酯(3.37%)、炭黑(3.30%)、钛白粉(2.38%)、氨纶(2.33%) [4][14] 个股走势情况 - 过去一周基础化工涨幅居前的个股有汇得科技(35.58%)、阳谷华泰(32.05%)、宁新新材(29.32%)、联合化学(26.55%)、润阳科技(24.74%) [17] - 过去一周基础化工涨跌幅靠后的个股有常青科技(-32.45%)、渝三峡 A(-25.91%)、集泰股份(-24.85%)、红墙股份(-22.46%)、华密新材(-17.34%) [18] 化工品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 周涨幅前五化工产品为钠、煤焦油(太钢焦化)、丙烯酸、国际磷矿石、煤焦油(长三角) [5][20] - 周跌幅前五化工产品为三氯甲烷、丁二烯、原盐、顺丁橡胶、国产维生素 E [5][20] 化工品价差统计 - 三聚磷酸钠价差、DMF 价差、二甲醚价差、天然橡胶 - 顺丁、己二酸价差周涨幅居前;PTA 价差、环氧丙烷(PO)价差、丁酮价差、甲醇价差、PTMEG 价差周跌幅居前 [41]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制冷剂板块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化纤板块华峰化学、新凤鸣、泰和新材;优质标的万华化学、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宝丰能源;轮胎板块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农化板块亚钾国际、盐湖股份、兴发集团、云天化、扬农化工;优质成长标的蓝晓科技、圣泉集团、山东赫达 [7][42]
破堵点、修内功!中信证券杨帆:应对全球变局需解国内消费疲软、产业趋同难题
新浪证券· 2025-05-29 14:04
全球宏观经济展望 - 回顾"特朗普1 0"和"疫情"时期 全球各经济体私人部门投资消费活动均放缓 政府赤字扩张方向不同导致增长结构分化 [3] - 预计"特朗普2 0"时期私人部门将面临投资收缩 多数经济体财政政策将积极扩张对冲 但美国"成本推动型通胀"将侵蚀居民购买力 导致就业和消费同步走弱 外需风险上升 [3] 地缘政治与贸易格局 - 短期中美关税战阶段性缓和 8月为下一个关键博弈时间点 长期贸易冲突或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美元体系四大根基松动 全球资产"再平衡"趋势延续 [3] 国内宏观经济与政策 - 短期"抢转口"和"抢出口"可支撑外贸韧性 但关税对PPI冲击沿"上中游原材料"到"中下游出口链"传导 价格压力突出 [4] - 国内大循环存在两大堵点:消费未现海外式"补缺口"复苏 需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并提供优质供给 地方产业投资趋同性加剧结构性矛盾 需优化政府行为并推动产业升级 [4] - 应对全球不确定性需修炼内功 以底线思维谋划"十五五"开局 完善中国经济长期改革方向 [4]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全球经济面临通胀与债务再平衡的核心挑战
新浪财经· 2025-05-29 13:19
全球经济格局 - 全球经济面临通胀与债务再平衡的核心挑战,美国深陷"特里芬难题"与财政赤字压力,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加剧 [1][2] - 美国财政赤字高企,政府债务占GDP比重高企,2024-2025年迎来美债到期高峰,短期国债集中到期加剧财政压力 [2] - 美国消费与投资有一定韧性,但能源价格滞后影响可能推高下半年CPI与核心CPI,货币政策陷入两难 [3] 中国经济表现 - 中国经济呈现"波动复苏"态势,政策驱动的消费回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建逆周期调节加强、房地产去库存及出口韧性构成核心支撑 [1][4] - 2025年1-4月社零同比增长4.7%,预计全年增速为4.5%左右,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振作用明显 [4] - 制造业占GDP比重达26%,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突破加速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发展 [4] - 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基建增速快速抬升,出口商品呈现结构性亮点,1-4月出口同比增长5.8% [5] 中国宏观政策 - 财政政策力度上升,2025年广义财政赤字规模达13.9万亿元,赤字率提升至4%,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增至1.3万亿元 [6] - 新增专项债4.4万亿元,重点投向地产收储与新基建领域,化债政策持续推进,五年内预计投入10万亿元增量资金 [6] - 货币政策降准降息仍有空间,5月已实施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预计全年再降准50个基点 [6] 全球大类资产展望 - A股市场股票相对债券估值占优,尤其是高股息板块与科技创新领域 [8] - 国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短端信用债利差处于历史低位,中长端相对偏高 [8] - 人民币汇率或呈现震荡偏强,整体位于7.0-7.35区间 [8] - 大宗商品价格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制约,黄金因美元信用风险有望上涨 [8] 投资策略 - 2025年全球经济在中美周期分化中前行,美国面临"高债务、高关税、低增长"困境,中国有望实现稳健复苏 [9] - 投资者需紧密跟踪政策节奏与产业趋势,在波动中把握结构性机遇 [9]
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加税,法国德国领导人,连夜把电话打到北京
搜狐财经· 2025-05-28 20:37
中欧领导人通话核心内容 - 中方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通电话,主题聚焦贸易、双边关系、中欧关系及乌克兰危机 [2] - 中方明确支持欧洲作为多极世界的独立一极,愿与欧盟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2] - 中方强调健康稳定的中德关系符合两国及中欧利益,提议开启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新篇章 [2] 欧盟面临的三重危机 美欧贸易冲突 - 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征收50%关税,指责欧盟设置贸易壁垒、货币操纵等不公平政策 [6] - 美欧谈判陷入僵局,特朗普政府倾向以关税施压而非谈判解决分歧 [6] - 法德领导人可能借通话寻求与中方协调贸易立场,参考此前中美关税谈判成果 [6] 俄乌冲突中的欧盟边缘化 - 特朗普推动美俄和解及俄乌停火,但排除欧盟和乌克兰参与谈判进程 [8] - 欧盟通过加大制裁俄罗斯和军援乌克兰以维持自身话语权,避免利益被美俄交易牺牲 [8] 欧盟国际地位下滑 - 欧盟因依赖美国、内部不团结等问题导致国际影响力持续下降 [10] - 中方表态支持欧盟战略自主,但强调欧盟需主动提升行动力以争取外部支持 [10]
中信证券2025年资本市场论坛:多重积极因素正在累积
新华财经· 2025-05-28 17:36
中信证券2025年资本市场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以"砥砺开新局"为主题,探讨中美经济、全球宏观战略、A股及港美股市场中期展望,聚焦多重变局下的国内外经济破局路径[1] - 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政策新思路与科创进展推动资本市场生态优化,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1] - 资本市场改革成效显著,投融资协调性增强,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展现出独特韧性[1] 宏观经济展望 - 全球经济深层次重构:美国面临特里芬难题与财政赤字结构性矛盾,就业消费短期韧性但美联储降息犹豫[2] - 中国经济波动中复苏:社零消费、基建和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出口保持韧性[2] - 中国财政政策或在新基建、科技创新等领域加码,货币政策仍有降准降息空间,2025年GDP增速目标5%[2] - 全球产业格局因贸易冲突重塑,中国需以底线思维应对PPI价格传导压力,强化内功[3] 大类资产与汇率 - A股估值优势显著,国债收益率曲线或"先陡后平",人民币汇率下半年或震荡偏强[2] - 全球资产"再平衡"趋势延续,中国权益资产有望迎来年度级别上涨行情[3] - 2025年四季度起全球政策周期同步扩张,港股和A股或迎指数增长大年,风格转向核心资产[3] 投资策略与配置建议 - 三大长期趋势:中国自主科技能力提升、欧洲重建自主防务与能源基建、中国完善社会保障激发内需[3] - 策略优先级:提升港股配置比重,回归核心资产(新兴行业龙头+传统行业龙头),聚焦贸易战免疫领域[4] - 行业选择聚焦科技、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及内需驱动领域[4] 中美经济对比 - 美国经济硬数据韧性与软数据疲弱并存,通胀黏性高,财政扩张与劳动力收缩推升滞胀风险[4] - 中国政策节奏加快:财政赤字率上调至4%,刺激措施集中于消费和基建,改革与科技为中期核心抓手[4] 亚洲及全球视角 - 亚洲通胀温和回落,外需导向型经济体承压,内需主导型经济体韧性更强[5] - 全球政策与传统增长模式错配,缺乏协调机制或抑制经济增速[5] 论坛规模与议程 - 会议为期三天,含11场分论坛,覆盖全球宏观策略、能源革命、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热点领域[5] - 设置2000余场小范围交流,吸引千余家上市公司及投资机构参与[5]
现场人挤人,牛市味道有点浓!中信证券中期策略会干货来了
新浪证券· 2025-05-28 17:16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专题:中信证券2025年资本市场论坛:砥砺开新局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中信证券2025年资本市场论坛于2025年5月28日在上海开幕,主题为"砥砺开新局"。中信证券总经理邹 迎光发表致辞,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及各行 业首席分析师围绕中美经济、全球宏观与战略格局、A股市场及港美股市场等话题进行展望,探讨多重 变局下的国内外经济破局之路。 邹迎光表示,当前,国际政经形势、中国经济转型、资本市场生态都迎来了全新的阶段。我们需要砥砺 前行,开创新局。 其次,中国政策彰显出新思路,中国科创迎来了新篇章。 一方面,扩大内需成为首要任务,保障民生成为主要政策手段,这些都是新局面下的政策新思路。政府 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明确指出要加快补齐内需尤其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 长的核心动力与稳定锚。 另一方面,中国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速,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人工智能+"成为当前最令人瞩目的创 新方向,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领域爆款频现,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本轮科 ...
李祚然任思睿集团全球配置委员会特聘委员,深度参与公司投资决策,助力思睿全球化投资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12:52
李祚然Ted Lee的职业背景 - 拥有超二十年国际顶尖机构任职经验,管理规模曾超过300亿美元 [1] - 曾在黑石集团担任董事总经理,主导亚洲对冲基金板块投资,管理资产超300亿美元(2009年)至1000亿美元(当前) [2] - 在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CPPIB)担任董事总经理11年,全面负责亚太地区对冲基金投资 [2] - 目前担任国内头部私募高毅资产高级顾问及香港E15 VC合伙人 [3] 投资理念与方法论 - 核心理念为"市场永远正确",强调尊重市场趋势并保持动态平衡 [2] - 首要投资准则是"不投资不理解的领域",曾拒绝参与加密货币早期投资 [3] - 构建投资组合采用"宏观分层—地域分散—动态再平衡"框架 [4] - 地域分散策略注重避免单一市场过热,例如主动减持美股转投东南亚市场 [5] - 动态再平衡采用量化模型,每季度进行压力测试(如利率骤升300BP) [5] 对亚太市场的核心观点 - 预测未来3-5年亚洲波动性交易将成为新焦点,尤其看好中国和印度市场 [6] - 指出区域经济分化将催生结构性机会,包括中国人口红利和东南亚资源争夺 [6] - 强调行业规范化与ESG整合是长期趋势,需适配本土化标准如中国"双碳"政策 [6] 加入思睿集团的战略意义 - 将深度参与公司重要投资决策,赋能多策略、多基金经理平台及MOM业务 [1] - 其波动性交易框架和区域配置模型将增强思睿在亚太投资的战略纵深 [7] - 思睿过去两年已引入多位国际顶尖人才,持续强化投研实力 [7] - 公司将深化"国际化视野+本土化深耕"策略,打造一流多基金经理平台 [8]
马克·乌赞:“无论如何,美国总能成为避风港”,这种信念正经历战后首次动摇
搜狐财经· 2025-05-27 15:27
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让全球市场经历了一轮金融风暴,也引发全球对经济危机和美元信用的担忧。就在这场危机阴影之下,5月17 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深圳召开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就当下经济形势展开探讨。 论坛期间,观察者网及多方媒体受邀与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创始人马克·乌赞展开对话。乌赞先生对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美债信用、数字 货币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对未来国际金融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重塑布雷顿森林委员会"由马克·乌赞先生于1994年创立。该组织旨在为高层级经济对话提供沟通平台,并长期致力于重新定义全球金融架构和 货币体系,以便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格局。经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授权,观察者网整理并全文刊登此次对话。 【文/马克·乌赞,对话、整理/观察者网 唐晓甫】 媒体:您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遗存机制,在上一个经济循环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未来几年,您认为世界经济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转向 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克·乌赞:我认为,我们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去年,我们纪念了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内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80周 年。 但是,80年之 ...
上海中广云智投: 看到别人赚钱就焦虑?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节奏
搜狐财经· 2025-05-24 21:32
投资决策基础 - 资金属性是投资决策的基石,需根据资金来源、使用周期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区分,例如三年内要使用的资金不宜配置高波动资产,而五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可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比重 [1] - 收益预期管理需基于历史数据回测,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中位数在8%-12%区间,但需承受年均15%-20%的波动率,投资者应建立复合收益率概念 [1] 投资策略构建 - 核心-卫星配置模型建议将60%-70%资金配置于指数基金、国债等大类资产,剩余30%-40%资金可参与行业主题ETF或优质个股以获取超额收益 [3] - 定期再平衡机制建议每半年调整一次资产配比,强制实现高抛低吸,以保持组合抗风险能力和捕捉结构性机会的弹性 [3] 执行与决策机制 - 预设量化指标作为决策防火墙,例如当沪深300指数市盈率超过15倍时逐步降低权益仓位,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5%时增加固收类资产配置 [3] - 保持学习迭代,通过阅读权威机构研报和跟踪宏观经济数据,持续提升对市场规律的认知深度 [3] 投资心态与目标 - 投资本质是认知变现的过程,需摆脱比较思维,回归资金属性与收益目标的匹配性,专注于构建符合自身特征的投资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