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净息差
icon
搜索文档
LPR如期下调 部分银行同步调降存款利率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20:44
LPR及存款利率同步下调 - 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同步下降0.1个百分点 分别降至3.0%和3.5% [1] -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下降0.05个百分点 定期存款利率下降0.15至0.25个百分点 [1] - 此次调整是自2022年9月以来的第七轮存款利率下调 [2]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 LPR下降将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进一步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稳定信用水平 [1] - 5年期以上LPR下降可减轻房贷借款人利息负担 以100万元30年期房贷为例 月还款额减少约54.88元 利息总额减少约1.97万元 [2] - 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为LPR报价下调创造空间 [1][3] 银行业现状及调整背景 - 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 比上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 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比上年同期低约55个基点 [2] - 银行业净息差已处于历史低位 存款利率下调是保持合理净息差水平的重要举措 [3] - 利率传导机制已逐步理顺 形成较为完整的利率体系 [3] 对消费和投资的促进作用 - 5年期以上LPR下降叠加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将进一步减轻存量房贷借款人利息负担 [2] - 利率调整有利于增强消费者消费能力 支持扩大内需 [2] - 通过影响存贷款利率促进消费和投资 提升社会总需求 [3]
银行行业快评报告:一季度净息差降幅收窄
万联证券· 2025-05-20 17: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大盘涨幅10%以上 [7][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净息差环比下降但同比降幅收窄,行业整体规模增速稳定,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但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 [5][6] - 后续财政仍有发力空间,信贷供给端充裕,货币政策重点在落实已推行政策,预计后续存款利率可能调降,银行营收和利润增速有望逐步修复,当前银行板块股息率有吸引力,短期防御属性明显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要点 - 1Q25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2.3%,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1%、-4.5%、-6.7%和-2%,整体压力或更多来自非上市银行 [5] - 1Q25净息差为1.43%,环比下降9BP,降幅较1Q24的-15BP收窄,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环比下降11BP、6BP、1BP和15BP [5] - 1Q25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为7.2%,持平于2024年,国有大行和农商行同比增速微降至7.3%和5.5%,股份行和城商行同比增速微升至5.2%和9.6%,贷款同比增速7.3%,较2024年下降0.3% [5] 资产质量 - 截至1Q25末,商业银行不良率和关注率分别为1.51%和2.18%,环比上升1BP和下降4BP,单季加回核销后的不良生成率为0.82%,环比上升26BP,拨备覆盖率为208.13%,环比下降3.06个百分点 [6] - 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22%、1.23%、1.79%和2.86%,环比变动-1BP,1BP,3BP和6BP;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47.17%、212.32%、183.93%和152.64%,环比变动-0.84%、-3.98%、-4.15%和-3.76% [6] 投资建议 - 关注后续财政投放进度,跟踪居民端需求修复情况,预计后续存款利率可能调降以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7] - 考虑存款重定价对息差的正向贡献及债市波动下降,预计营收和利润增速有望逐步修复,当前银行板块股息率有吸引力,短期防御属性明显 [7]
时隔7个月LPR降息10个基点 但银行的存款利率降幅更大
经济观察网· 2025-05-20 12:14
对于本次LPR下降的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根本原因是4月中美关税战骤然升级,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这意味着当前宏观政策需要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扩大内需对冲外需放缓,稳定经济运行。 在"降息"信号释放后,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息如期到来。 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10个基点,分别为3.0%、3.5%。这是自2024年10月以来,时隔7个月LPR再度降息。 LPR下降后,不仅企业的贷款利率会同步下降,个人的房贷利率、信用贷款等利率或将同步下降。以100万住房按揭贷款为例,30年的还款期内,等额本息 的还款方式,LPR降息10个基点将使购房人少还利息约2万元,每月房贷少还约56元。 在LPR降息的同日,4家国有大行以及招行等股份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下降至0.95%。 部分股份行还未跟进下调存款利率。"降息来袭,快来锁定存款利率。"有股份行零售业务人士打算在存款降息之前希望再招揽一批储户的存款。也有储户感 叹道:"活期利率太低了,已经降到年化0.05%了。" 时隔7个月再降息 对于此次降息,市场已有充分预期。 2025年5月7日,中国人 ...
新一轮存款降息来袭!大行、股份行领衔,一年期利率破1%
北京商报· 2025-05-20 12:09
存款利率下调概况 - 8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包括国有六大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涉及活期、定期和通知存款等多种产品类型,下调幅度为5—25个基点 [1] - 国有大行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至二年期下调15个基点(0.6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下调25个基点(1.25%—1.3%),7天通知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0.3% [4] -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同步下调,幅度与国有大行一致,光大银行部分期限利率高于其他银行(如三年期1.3%、五年期1.35%) [5][6] 政策背景与传导机制 - 此次调整是对人民银行政策利率传导的响应,5月初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至1.4%,5月20日LPR同步下降10个基点(1年期3%、5年期3.5%) [6][7] - 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国有大行领衔、股份制银行跟进成为常规节奏,最近一轮下调发生在2024年10月(幅度5—25个基点) [8] 行业影响与银行动机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43%,较去年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全线收窄(降幅1—51个基点) [8] - 银行需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缓解息差压力,保持盈利以支撑信贷投放,同时减少隐性成本(如利息补贴) [7][9] 未来趋势与市场预期 -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但幅度有限且需控制节奏以避免存款搬家至理财、基金市场 [9] - 邮储银行和光大银行部分期限利率表现分化(如邮储一年期0.98%、光大一年期1.15%),反映银行差异化定价策略 [6]
五大国有银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 5年期以上LPR降息10基点助力房贷减负
环球网· 2025-05-20 10:31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今日,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涉及活期、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通知存款等多个品种。同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 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进一步释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的政策信号。 存款利率全面下调 长期定存降幅最大 根据调整方案,五大行活期存款利率由0.10%降至0.05%,下调5个基点;定期存款方面,三个月、半年、一年及二年期利率分别下调15个基点, 调整后依次为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降幅最大,均下调25个基点至1.25%和1.3%。此次调整后,国有大行存款利率 正式步入"1%时代",长期存款收益缩水显著。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降息是银行应对净息差收窄压力的主动调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指出,当前CPI低位运行、企业融资需求待提 振,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为贷款利率下行释放空间。 房贷利率再降 百万贷款月供减 56 元 同日,5年期以上LPR从3.60%降至3.50%,创历史新低 ...
媒体称多家国有大行将下调存款利率、最高降25基点,本周二公告
华尔街见闻· 2025-05-20 00:27
存款利率调整 - 多家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将于5月20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最高降幅达25个基点 [2] - 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 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下调15至25个基点不等 [2] - 二年期及以下期限存款降幅为15个基点 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分别下调25个基点至1.25%和1.30% [2] - 部分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将下调10至15个基点 [2] 政策背景 - 此次调整是央行5月8日将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40%后的市场化传导 [3] - 央行明确表示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3] - 政策利率调整通过市场化机制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 最终传导至存贷款利率 [3] 银行业影响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跌至1.43% 较上季度1.52%进一步收窄 低于1.8%的监管合意水平 [4] - 存款利率下调有望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支撑盈利能力 [4] 市场预期 - 5月20日LPR预计同步下调10个基点 配合存款利率下降平衡银行资产负债两端 [5] - LPR下调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惠及实体经济 [5] 资金流向 - 存款利率下调可能推动储户资金转向股市、债市和理财产品 为资本市场带来新流动性 [6]
一季度银行业成绩单出炉:核心监管数据向好,“不良”双升
第一财经· 2025-05-19 20:33
银行业资产与信贷情况 - 2025年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达458.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占比43.3%,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16.5% [1][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955亿元 [2] - 一季度对公中长期贷款新增5.58万亿元,占新增贷款比重57%,高于2020-2024年同期均值55% [2] - 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普惠小微等领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普惠小微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分别为12.2%、9.3% [3] 不良贷款与风险指标 -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增加1574亿元,不良贷款率1.51%,环比上升0.01个百分点 [1][7] - 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逆势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22%,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上升至1.23%、1.79%、2.86% [7] - 关注类贷款占比降至2.18%,较2024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8.13%,资本充足率15.28% [1][8] 净息差表现与趋势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的历史新低,但同比降幅收窄至11.40BP,2024年全年降幅为17.20BP [4][5] -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净息差降幅较小(5BP、1BP),国有大行和农商行降幅显著(11BP、15BP) [4][5] - 负债端成本管控成效显现,存款利率下调政策红利释放,部分对冲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 [5][6] 信贷投放与政策影响 - 信贷投放延续"对公强、零售弱"特征,全年贷款新增预测维持18万亿元 [2][3] - 监管政策推进导致不良贷款率阶段性波动,《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过渡期临近促使严格认定不良贷款 [8] - 银行业持续优化负债结构,通过产品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应对LPR下调压力 [6]
上市银行25Q1业绩总结:其他非息拖累盈利,息差下行压力趋缓
东兴证券· 2025-05-19 1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银行基本面承压,净息差和手续费净收入压力减轻,其他非息收入压力加大,资产质量平稳,拨备有反哺空间但会使拨备覆盖率下降,预计上市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约为 -1%、0% [88] - 基本面和资金面推动银行板块配置价值增强,建议关注重点指数权重股、高股息股以及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相关股票 [3][101] 各部分总结 业绩概览 - 25Q1上市银行营收、净利润同比 -1.7%、-1.2%,增速较24A下滑1.8pct、3.5pct,盈利受其他非息收入和拨备影响走弱,但净息差降幅收窄等有积极表现 [3] - 各类银行表现分化,城农商行领跑,国有行偏弱,股份行盈利表现最弱 [3] 规模 - 一季度末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同比增速 +7.5%,信贷投放靠前发力,贷款同比 +7.9%,金融投资高增,同业资产增速大幅转负 [3][17] - 城商行信贷投放领先,国有行一般贷款投放偏弱,股份行贷款增速低位 [3][17] 息差 - 25Q1上市银行净息差为1.37%,同比收窄13bp,降幅小于上年同期,环比24Q4下降5bp,负债成本改善对冲生息资产收益率降幅 [3][48] - 国有行息差降幅相对大,部分股份行、城农商行息差企稳回升 [3][50] 非息 - 中收降幅继续收窄,25Q1城农商行中收增速回正,国股行降幅明显收窄 [3] - 25Q1债市调整,其他非息收入下滑,国有行、农商行正增长,股份行、城商行负向拖累大 [3][60] 资产质量 - 25Q1上市银行不良率、关注率环比下降,24年不良贷款生成率总体稳定,资产质量压力稳健,零售贷款不良生成压力大 [3] - 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下降,后续拨备反哺利润空间或缩窄,城农商行空间相对大 [3] 投资建议 - 关注重点指数权重股招行、兴业、工行、交行 [3][101] - 延续高股息选股逻辑 [3][101] - 从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角度,关注齐鲁、上海、重庆、常熟 [3][101]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布,释放重要信号
金融时报· 2025-05-18 13:02
银行业总资产与信贷情况 - 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58.3万亿元,同比增长6.7% [1]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1] - 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955亿元 [1] 信贷资产质量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574亿元 [1] - 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1] - 不良贷款反弹主因包括宏观经济波动、信用风险出清及重点领域贷款扩张 [1] 监管指标与行业表现 - 银行资本充足率、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稳中向好 [2] - 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约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同比上升约10个百分点 [2] - 商业银行一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6568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均上升 [2] 净息差与业务优化 - 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后续季度下降幅度或逐渐收窄 [2] - 需优化负债结构、吸引低成本资金、控制存款期限 [2] - 建议发展零售业务、增加个人信贷投放、提升非息收入占比 [2] 资本充足率与补充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28%,一级资本充足率12.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0%,均较上季末下降 [3] - 资本充足率下降主因资产扩张、不良贷款上升及利润增速放缓 [3] - 财政部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四大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4] 银行应对策略 - 优化业务结构,强化投行、财富管理等新兴业务 [3] - 精细化定价管理,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 [3] - 多渠道补充资本,包括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 [4] - 提升盈利能力、优化资产结构、完善资本管理规划 [4][5]
国泰海通证券:银行浮盈被动“兑现”,缺负债明显缓解
格隆汇· 2025-05-16 16:36
OCI浮盈消耗情况 - 银行OCI浮盈积累大多已消耗过半,个别银行已转为浮亏,其中33家上市银行中有25家消耗超半数浮盈积累,7家转为浮亏 [2] - 六大行中除一家消耗约半数浮盈积累(将24年全年浮盈增量全部消耗完毕)外,其余均消耗存量三分之一左右,大行平均消耗比例为35% [2][3] - 股份行平均消耗浮盈68%,城商行平均消耗79%,农商行平均消耗67%,显示中小银行浮盈消耗压力显著大于大行 [3] 非息收入对营收影响 - 一季度非息收入拖累股份行和城商行营收增长分别达3.81pcts和6.42pcts,对农商行贡献由7.30pcts大幅降至4.52pcts [2] - 大行非息收入正向贡献程度加强,成为营收结构中的亮点 [2] - 债市投资收益低迷是拖累非息收入主因,尤其影响中小银行盈利能力 [2][3] 银行资产配置策略 - OCI账户债券未现大规模主动卖出兑现,金融投资规模增速较高且OCI账户占比单季度增幅达近几年较高水平 [5] - 净息差压力和低利率趋势下,高息债券难以进入AC账户,提高OCI账户占比成为长期趋势 [5] - 银行通过拨备释放等方式平滑利润,对兑现OCI浮盈迫切度不高,倾向于等待更好行情时机 [5] 净息差分化表现 - 25Q1大行净息差环比收窄0.10pcts至1.39%低位,压力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15] - 股份行和城商行净息差分别环比回升0.02pcts和略降0.01pcts,较23-24年同期0.11-0.16pcts收窄幅度明显改善 [15] - 24年末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受限导致大行"缺负债",被迫转向同业存单和定存,2月非银同业存款规模大幅回升但3月超季节性回落 [15] 零售贷款风险特征 - 零售贷款占比超50%的银行不良贷款率压降更困难,拨备消耗速度更快 [9] - 三家零售贷款占比较高的国股银行拨备覆盖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及不良率变动方向分化,未形成一致缓和趋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