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发
搜索文档
三生制药(1530.HK):核心大单品长期空间可观 创新研发成果即将集中落地 首予买入
格隆汇· 2025-06-21 10:19
核心品种特比澳 - 特比澳是全球唯一获批用于CIT适应症的特异性升板药物,指南重点推荐,持续替代IL-11类竞品,销量市场份额增长潜力大[1] - 竞争格局良好,中短期内仿制药上市可能性小,定价压力有限,2023-24年医保谈判解除CIT适应症报销范围并纳入儿童ITP适应症,但医保支付标准不变[1] - 预计2024-26年特比澳销售CAGR达11%,长期销售峰值将达70亿元,是未来三年业绩最大驱动力之一[1] 蔓迪及消费医疗布局 - 蔓迪销售长期增长逻辑清晰,预计峰值达25亿元,驱动因素包括中国内地脱发人群超2.5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市场天花板高[2] -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营销策略强化品牌认知,新剂型、新包装和周边产品完善,为品牌打开新市场[2] - 消费医疗产品线拓宽,引进柯拉特龙乳膏剂Winlevi(痤疮)和司美格鲁肽(减重),未来2-3年内上市,借助蔓迪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快速放量[2] 创新管线及BD出海 - 创新产品即将进入收获期,1Q25管线在研产品达30个,12款有望2025-27年在中国内地获批,覆盖血液/肿瘤、自免、肾科、皮肤/代谢四大领域[3] - 2025年5月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SSGJ-707达成授权协议,交易总金额最高达60.5亿美元,MNC背书验证自研平台能力[3] 财务及估值 - 预测2024-26年收入/净利润CAGR分别为10%/15%(剔除合作收入),特比澳、蔓迪等大单品持续增长叠加新品种放量驱动[3] - 基于DCF模型给予目标价27.0港元,对应20.7倍2025年市盈率(剔除707 BD首付款影响)和1.4倍2025年PEG[3] - 公司从传统大单品主导转向新品迭代+出海驱动,未来估值中枢有较大上调空间[3]
三生制药(01530):核心大单品长期空间可观,创新研发成果即将集中落地,首予买入
交银国际· 2025-06-19 17: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三生制药(1530 HK),给予买入评级 [3][4][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核心大单品长期空间可观,创新研发成果即将集中落地,公司正从传统大单品主导业绩转向新品迭代+出海驱动长期增长,未来估值中枢有上调空间 [4][8] - 预测公司2024 - 26年收入/净利润分别录得10%/15%的CAGR(剔除合作收入后),基于DCF模型,给予目标价27.0港元,对应20.7倍2025年市盈率(剔除707 BD首付款影响)和1.4倍2025年PEG [8] 各部分总结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24.00港元,52周低位5.52港元,市值50,583.82百万港元,日均成交量26.88百万,年初至今变化252.80%,200天平均价10.52港元 [6] 财务数据一览 |年结12月31日|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收入(百万人民币)|7,816|9,108|19,236|11,283|12,193| |同比增长(%)|13.8|16.5|111.2|-41.3|8.1| |净利润(百万人民币)|1,549|2,090|8,631|2,813|3,005| |每股盈利(人民币)|0.64|0.86|3.60|1.17|1.25| |同比增长(%)|-19.0|35.8|317.4|-67.4|6.8| |市盈率(倍)|30.9|22.8|5.5|16.7|15.7| |每股账面净值(人民币)|5.75|6.44|9.35|10.26|11.24| |市账率(倍)|3.42|3.05|2.10|1.91|1.75| [7] 投资亮点 - 核心品种特比澳2024年销售额达51亿元,2020年以来CAGR达16%,2024年升板类药物销量市占率34.3%、销售额市占率66.6%,预计未来三年销售放量,最终峰值70亿元 [11] - 消费医疗类品种蔓迪2024年销售额13.4亿元,2020 - 24年CAGR达38%,预计销售长期增长,最终峰值25亿元,引进的柯拉特龙乳膏剂Winlevi®和司美格鲁肽有望未来2 - 3年上市 [12] - 自研平台产品出海潜力获验证,与辉瑞的PD - 1/VEGF双抗授权协议总金额60.5亿美元,截至1Q25在研产品30个,12款有望2025 - 27年获批,预计已上市和近商业化品种峰值销售超百亿 [13] 核心产品分析 特比澳 - 全球唯一商业化rhTPO产品,2005年上市,2017年纳入医保,2024年新增儿童ITP适应症,收入从2017年9.75亿元增至2024年50.62亿元,CAGR达26.5%,2024年末销量市占率34.3% [24][25] - 专利到期后无仿制药上市,技术壁垒和生产难度高,外围专利延至2030年,短期内受仿制药冲击概率有限 [32] - CIT适应症市场地位稳固,全球及中国内地癌症化疗患者群体扩大,rhTPO治疗CIT起效快、安全性高,使用率逐年提升 [33][38][40] - ITP适应症覆盖人群持续扩大,是成人ITP二线推荐、儿童ITP理想药物,已覆盖成人及儿童ITP患者 [41][45] - 适应症持续拓展,CLDT患者基数大,可治疗药物少,特比澳是唯一临床后期rhTPO药物,III期临床研究达预设主要终点 [46][47] 重组人促红素 - EPO控制红细胞生成,ESAs分三代,中国内地需ESAs治疗患者基数大,已上市rhEPO药物使用成本低,是临床首选 [48][50][51] - 三生制药的益比奥和赛博尔为rhEPO,分别于1998年、2002年上市,覆盖多种适应症,2024年末合计占内地rhEPO市场42%份额 [53][54] - 布局长效促红素领域,SSS06已递交上市申请,SSS17进行II期临床试验,预计S06一年内获批,峰值销售超10亿元 [57][58] 蔓迪 - 中国内地脱发人群基数大且年轻化,AGA患病人数多,米诺地尔是AGA主要治疗药物,安全性高 [60][63][64] - 蔓迪是米诺地尔酊剂,2001年上市,2024年销售额13.4亿元,2019 - 24年CAGR达39.8%,渗透率低,有市场拓展空间 [67] - 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推出不同包装规格、新剂型及周边产品,夯实竞争优势 [71] - 采用线下+线上营销模式,预计2024 - 27年销售收入CAGR达10%,长期峰值25亿元 [74] 益赛普 - TNF - α抑制剂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患者群体基数大且增长 [76][77] - 益赛普2005年上市,2017年纳入医保,市场竞争激烈,2020年降价,集采后销售额回暖,预计未来销售收入保持3 - 5%温和增长 [81][82][86]
研发迭代锻造竞争力 小家电“烤”出“硬实力”闯出海外大市场
央视网· 2025-06-16 14:38
行业概况 - 广东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家电产业的主要集群之一,产业链上有1万多家企业 [1] - 公司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十大电烤箱出口企业" [10]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最初是简单加工风扇和灶具的小作坊,后转型专注烤箱产品 [3] - 早期产品以跟风模仿为主,导致订单大幅下滑,面临裁员或倒闭风险 [6] - 通过创新研发全球首台压力烤箱获得突破,当年销量达40万台 [7] - 后续又研发出全球首款多炉头房车烤箱,持续突破关键技术 [7] 核心产品与技术 - 压力烤箱结合高压锅和烘烤箱功能,炉温达230摄氏度 [7] - 压力烤箱烹饪时间比高压锅快65%,节能50% [7] - 产品拥有硅胶密封条、联动门锁等16项技术专利 [7] - 生产线平均30秒完成一台烤箱组装 [4] 创新与转型 - 2022年开始设备数字化智能改造,引入13台自动机器人和4套全自动生产线 [11] - 将烤箱技术嫁接至其他家电,开发衣物料理机等10多个系列20多个品类 [11] - 年出口量达200万台小家电 [11] 市场拓展 - 当地政府将中东、拉美、东盟和俄罗斯作为重点开拓市场 [8] - 政府组织企业赴海外参展并邀请外商到公司参观 [8][10]
华纳药厂: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子项目调整及延期的专项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13 20:0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350万股,发行价每股30.82元,募集资金总额72,427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65,565.48万元 [1] - 募集资金到位情况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验证,并设立专项账户存储,与保荐机构、商业银行签署三方或四方监管协议 [1][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5月31日,累计投入募集资金41,400.57万元,主要用于年产1000吨高端原料药物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二期续建) [3] - 2022年调整部分募投项目:一期项目结项并补充流动资金272.16万元,二期项目延长建设期至三年并调整产量规划 [3][5] - 中药制剂及配套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调减资金6,500万元转投化药制剂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建设项目 [5] 子项目调整具体内容 - 将已完成研发的15个项目(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III、替格瑞洛片等)剩余资金15,686.15万元调整至乾清颗粒及新增子项目 [5][6] - 暂缓投入23个研发项目(如HND-01、碳13C-尿素片等),转用自有资金推进,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领域 [6][7][8][9] - 新增呼吸系统吸入制剂(酒石酸阿福特罗雾化溶液等)、镇痛透皮贴剂(利多卡因凝胶贴膏等)及其他领域(依折麦布瑞舒伐他汀钙片等)研发项目,总投资14,908万元 [9][10][11][12] 调整原因 - 已完成研发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优化 [13] - 暂缓项目因政策限制(如未公布参比制剂)、市场竞争加剧或进入集采导致优势丧失 [14][15] - 部分项目(如富马酸沃诺拉赞片)已进入审评阶段,后续资金需求减少 [15] 研发能力支撑 - 公司拥有76个制剂产品批件、69个原料药备案登记(54个状态为"A"),核心技术平台覆盖手性药物、肺部吸入给药等6大领域 [17] - 研发团队规模达数百人,人员及投入逐年增加 [17] 调整影响 - 优化资源配置,聚焦呼吸系统、镇痛等领域产品管线,研发期限延长至2028-2030年 [9][12] - 不影响正常经营,符合战略规划需求 [18] 审议程序 - 2025年6月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调整方案,尚需股东大会批准 [18] - 保荐机构认为调整符合监管规定及公司制度要求 [19]
Establishment Labs Holdings (ESTA) 2025 Investor Day Transcript
2025-06-13 02:0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Establishment Labs Holdings(ESTA) - **行业**:医疗美容行业,具体涉及乳房整形手术(包括隆胸和乳房重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整体情况 - **创新实力雄厚**:公司拥有超20年全球创新经验,全球售出超400万台设备,有超200项已批准和待批准专利,还有大量出版物,是行业内唯一真正的全球乳房美学公司,业务覆盖超90个市场 [6][7]。 - **产品组合丰富**:拥有差异化产品组合,涵盖从重建到隆胸的多种产品,如Flora用于重建,Round、Ergo、Ergo II用于隆胸,Preservay是微创平台,Mia属于高端产品线,能在不同价格点提供价值和差异化 [9]。 - **安全性能卓越**:产品安全性高,FDA研究的五年数据显示,设备相关并发症低于1%,在同类FDA研究中,性能比竞争产品好近10倍 [11][12]。 - **财务表现良好**:对2025年营收指引为2.05 - 2.1亿美元,美国业务开局良好,预计将大幅超过3500万美元目标;第二季度进展顺利,预计营收超950万美元;海外市场预计实现中个位数增长;随着美国业务增长和产品线向微创平台拓展,毛利率不断提高;自2023年以来,公司企业结构和海外业务运营费用降低近30%;目标在2025年实现EBITDA转正,未来三年预计保持20%的增长,并在2026年实现现金流转正 [18][19][20]。 美国市场业务进展 - **团队组建出色**:美国销售团队成员均来自美国竞争激烈的整形手术机构,多数有植入物经验,这有助于建立与整形外科医生的关系,缩短培训时间,推动业务发展 [24][25]。 - **订单平台高效**:超75%的订单通过公司的订购平台处理,减少了错误,降低了客户服务人员需求,提高了效率和节省了成本 [25]。 - **寄售业务推进**:已在目标大客户处放置超100个寄售点,节省了订购和产品流通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产品在整形外科医生实践中的使用率 [26]。 - **外科医生培训和品牌推广有效** - **外科医生培训**:去年带4组、今年将带8组每组20 - 25名外科医生到哥斯达黎加的工厂进行沉浸式培训,包括了解数据、科学知识、参观制造工厂和观摩或参与现场手术;无法前往的医生可参加导师制或大师班;还通过参加各类活动、举办咨询小组和演讲活动等方式进行常规推广 [28][29][30]。 - **品牌推广**:通过自有执行网站、社交媒体发帖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超700名外科医生自发发布关于Motiva的内容,患者也积极分享手术经历;与名人合作,如Meghan Trainor,其相关帖子获得超170万次观看,90家媒体报道,近50亿次曝光;推出特别着陆页,提供250美元折扣,超3400人填写潜在客户表格,700人已接受手术;公司网站搜索量增长40%,有13万活跃访客,超12万人搜索当地提供Motiva的外科医生 [31][32][33][34][35]。 - **订单趋势良好**:订单趋势稳定,预计将大幅超过2025年美国市场3500万美元的目标 [27][28][36]。 - **创新产品可期**:未来三年,根据FDA审批进度,每年将推出新技术或新适应症。2026年初将在美国推出Presurvey工具,今年秋季将提交重建适应症申请,随后将推出Ergo two和Diamond等产品,有望在未来3 - 5年为整形手术市场带来新的创新 [39][40]。 产品优势和市场影响 - **临床效果显著**:医生分享的临床经验表明,Motiva植入物术后效果稳定,乳房下极不拉伸,保留上极丰满度,触感自然,患者满意度高,设备相关并发症极低,优于竞争产品 [54][55][56][57]。 - **技术创新带来市场颠覆** - **持续创新**:与竞争产品多年来缺乏重大研发不同,Establishment Labs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产品技术更优越 [58]。 - **微创技术创造新市场**:MIA和Preservay等微创技术可通过小切口实现手术,恢复快,能满足患者对适度增强且不想有明显手术痕迹的需求,还能保留乳房内部韧带和结构,减少畸形和轮廓问题,成为新的黄金标准 [59][60][61][63]。 - **市场需求增长**:患者对Motiva植入物的需求增加,许多患者主动要求使用Motiva,甚至在有竞争产品免费更换的情况下仍选择Motiva;预计未来几年Motiva植入物在美国市场的占比将大幅提高 [103][104]。 乳房重建业务机会 - **市场潜力大**:乳房重建市场稳定,年增长率约2%,尽管手术数量低于隆胸,但医院价格通常高25% - 30%,且可包含组织扩张器,从收入角度看,重建手术的收入机会至少与隆胸相当,甚至略高 [121]。 - **产品优势明显**:Motiva设备的表面技术可形成柔软的胶囊,100%填充的整体技术适合重建患者;Flora组织扩张器具有独特优势,如形状合理、丝绸表面可降低包膜挛缩并发症、无金属阀门便于MRI检查和放疗计划、有定位标签防止旋转等 [122][131][132][133][134]。 - **市场接受度高**:已有一些知名机构发表相关研究,如MD Anderson,表明产品数据良好;医生对Motiva植入物在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充满期待,预计获批后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 [123][156]。 创新研发和未来规划 - **临床数据支持创新**:美国和全球的临床研究数据及超过160篇科学出版物验证了Motiva的创新和技术,为持续创新提供平台;独立注册机构的数据也与研究结果一致 [181][183]。 - **微创平台发展**:公司构建了以Mia、Preservay和GEM为支柱的微创平台,临床数据显示该平台在降低包膜挛缩率和破裂率方面效果显著,能实现更快的组织愈合和患者恢复,减少疤痕,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标准化程度 [189][190][195][196]。 - **新技术应用拓展**:将RFID技术应用于植入物,并开始向生物传感器数据收集平台发展,已在GEM研究中收集患者体温数据,有望为乳房健康带来重要价值 [200][201]。 GLP - 1对整形手术的影响 - **市场变革**:GLP - 1药物的出现引发了减肥革命,对医疗设备市场和整形手术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11%的美容支出用于减肥药物和生活方式,患者需求发生转变,对整形手术的需求增加 [203][208][209][210]。 - **机遇与挑战并存**:患者减肥后出现皮肤松弛和体积损失问题,对整形手术的需求增加,为整形手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如何治疗年轻患者的成熟问题、引导审美新手患者等挑战 [217]。 - **公司应对策略**:Establishment Labs关注如何有效治疗这些新问题,其创新产品和技术有望满足患者需求,如微创技术可优化患者体验、安全和疗效,帮助患者解决体积损失问题 [217][2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医生对市场扩张的看法**:医生认为微创平台将为整形手术市场带来巨大的扩张机会,可吸引更多因麻醉、恢复时间等因素而未考虑手术的患者;市场扩张的关键在于满足患者对新技术和低创伤手术的需求,改变医生的观念和定价策略 [237][238][240][243]。 - **产品定价和市场策略**:公司的定价策略未遇到重大阻力,采用透明的三级结构,根据客户的采购量确定价格,使公司能够获得溢价;外科医生在使用Motiva进行手术时,通常会收取比其他产品高1000 - 3000美元的费用 [300][301][302]。 -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要么在淡化其乳房植入物业务,要么多年来没有重大创新,Establishment Labs凭借其创新产品和技术,有望在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311][312]。
长春高新(000661) - 2025年5月27日、5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8 18:26
公司发展规划 - 以医药大健康创新领域为核心,以科技创新驱动、国际化战略为引领,以全面合规为基础,以自研和并购为抓手,以品牌建设为关键,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团 [2] - 遵循“做足存量、做优增量、做强研发”原则,加大创新投入,培育新增长点,提高品牌、企业和投资价值,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2] 子公司业绩与产业布局 - 各子公司业务板块是基于自身特点和行业态势布局,会积极应对热点,加大创新投入和前沿产品技术引进,促进协调发展 [3] 生长激素相关 适应症与市场 - 生长激素获批 12 个适应症,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长效生长激素 2014 年上市,有先发及品牌、渠道优势,经 2952 例患者三年疗效验证 [4] 成人适应症进展 - 已获批部分成人适应症,长效生长激素成人生长激素缺乏适应症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与司美格鲁肽联合用药处于 IIT 阶段 [5] 营收与申报 - 4 月营收情况关注定期报告;重启美国申报计提的 1.3 亿损失不会冲回,暂无重启美国申报安排 [6] 其他产品进展 伏欣奇拜单抗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适应症临床试验结束,上市申请已获受理,粉剂预计今年获批上市,同靶点类似产品尚在临床阶段 [7] 美适亚 - 短期内竞争压力小,金赛药业有望巩固其领先地位,成为肿瘤恶病质治疗领域标杆产品 [7] 金妥昔单抗 - 处于Ⅲ期临床阶段,后续综合考虑多因素确定推进情况 [8] 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 - 审批时限调整,正常推进 [8] 短效生长激素和促泡素 - 欧盟注册申请筹备工作推进中 [8] 金赛药业合资公司赛鹜健飞 - 与天鹭科技合作设立,增强合作拓展业务 [9] 金赛药业上海研发总部 - 预计 2026 年底投入使用,会关注探索前沿科技构建智能化研发平台 [9][10] 地产业务 业务定位与转型 - 围绕康达旧城改造地块去库存,向多业态、多元化发展,促进与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向轻资产运营转型 [11] 去库存与项目关系 - 康达地块剩余未摘地块需去化 [12] 代垫拆迁款回款 - 结合剩余地块摘地时间按合同收回 [12] 公司管理与财务 人员管理 - 有合规管理制度,结合多方面情况优化小部分人员,确保战略实施,提升人效、节约成本 [13] 财务状况 - 保障研发投入,科学控制费用,优化资源配置,平衡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益 [13] 研发费用与净利润预期 - 立足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研发投入金额以财报披露为准 [14] 销售工作 - 经营管理团队推进“新一轮创业”,具体业绩关注定期报告 [14][15] 外部支持与交流 长春新区支持 - 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网络,助力企业技术升级、资金融通和高效运营,政策细节参考政务网或咨询部门 [15] 投资者交流 - 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投资者认知和认可 [15] 股份回购 - 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累计回购 3,894,517 股,占总股本 0.95%,成交金额 399,999,400.76 元 [15] 工作目标 - 涵盖多方面内容,应披露业绩目标在定期报告列示 [15] License - out 布局 - 积极探索推进 BD 工作,达成合作协议按要求披露 [15]
创新药龙头,又涨停!
新华网财经· 2025-05-27 12:56
A股市场早盘表现 - 上证指数报3335.76点跌0.33%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跌0.87%和0.98% [1] - 银行股走强带动沪指表现优于深市指数 [1] 医药板块表现 -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半日上涨0.37% 创新药方向领涨 [4] - 三生国健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120% 早盘涨14.51% [5][4] - 科兴制药涨4.47% 百诚医药涨4.46% 凯因科技涨4.30% 百奥泰涨4.24% [5] - ASCO年会中国专家发言数量创新高 71项原创成果入选 标志中国药企创新研发国际地位提升 [8][7] 食品饮料板块表现 - 黄酒股爆发 会稽山5天3板 金枫酒业、古越龙山涨停 [9][10] - 中国酒业协会指出黄酒因低度健康特性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消费场景从传统宴席拓展至日常饮用和商务宴请 [13][16] - 华泰证券认为黄酒行业竞争格局优化 龙头推动高端化 江浙沪渗透率提升后将向全国市场拓展 [16]
海南海药:从四方面发力助推企业创新转型
新华财经· 2025-05-24 13:26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加速向创新研发型医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氟非尼酮 派恩加滨两款新药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 通过"内研+外引"模式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 [2] - 搭建大分子CDMO 国家级实验检测平台两大自主技术平台 推动多款中药经典名方产品立项开发 [2] 产品管线布局 - 扩充前沿高端医药产品管线 填补国内罕见病与多发性疾病药物诊疗空白 [2] - 引进国际知名企业PHARMATHEN S A AFT Pharmaceuticals多款产品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 [3] -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 累计通过16个品种34个品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4] 研发能力建设 - 从国内外知名院校引进90余人高学历研发团队 建有原料药 制剂 中药三大研究院 [3] - 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创立实验室 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新药研发体系 [3] - 成立生物药海外产品引进专项小组 组建海外BD团队 引进生物制药领域学术带头人 [3] 国际合作拓展 - 积极与国外医药巨头洽谈 筛选先进技术 显著疗效 广阔市场前景产品进行引进 [3] - 重点对拟引进产品进行技术分析 产品分析 加速国内外先进生物药产品引进 [3] - 未来将继续拓宽国际合作 推动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4] 未来发展目标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研发为引擎 产品引进为助力 [4] - 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 让更多创新成果惠及全球患者 [4] - 矢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商 [4]
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22 03:0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985亿元 同比变动0% 营业成本14,7296亿元 同比增长2% 利润总额3,4207亿元 同比下降1% [2]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 营业利润131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84亿元 [2] 公司盈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059,57959元 [2] - 2024年净利润下滑主要因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同比+9593%至277亿元) 子公司投资收益减少 医保政策及市场需求变化导致期间费用上涨 [2] 研发进展与增长点 - 一类新药LH-1801进入三期临床 2025年已获6个生产批件和1个临床批件 [2][4] - 持续完善营销体系 优化线上线下布局 通过投资并购拓展业务边界 [4] 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关系 - 控股股东联环集团当前持股比例达399% 公司持续多年分红比例达30% [5] - 加强投资者交流 优化互动机制 主动邀请投资者调研 [5] 天津处罚事件影响 - 已提交行政处罚听证申请 最终罚没金额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将及时披露进展 [5]
三生制药(01530):授权辉瑞PD-1/VEGF双抗,创新管线未来可期
国盛证券· 2025-05-21 10: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 - 1/VEGF双抗SSGJ - 707达成授权协议,将获12.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辉瑞还将认购1亿美元普通股股份,合作证明产品临床效果获国际认可,提升公司全球话语权,带来财务回报助力研发体系升级 [1][2] - 成熟产品构筑基本盘,创新管线2025年起密集兑现,自免领域差异化布局有潜力,肿瘤双抗SSGJ - 707临床数据优+海外BD落地打开估值天花板,全球化战略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3] 财务指标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指标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人民币) | 7,816 | 9,108 | 10,230 | 11,438 | 12,645 | | 增长率yoy(%) | 13.9 | 16.5 | 12.3 | 11.8 | 10.6 | | 归母净利润(百万人民币) | 1,549 | 2,090 | 2,362 | 2,652 | 2,976 | | 增长率yoy(%) | -19.1 | 34.9 | 13.0 | 12.3 | 12.2 | | EPS最新摊薄(元/股) | 0.65 | 0.87 | 0.98 | 1.11 | 1.24 | | 净资产收益率(%) | 11.0 | 13.5 | 13.3 | 13.0 | 12.8 | | P/E(倍) | 27.3 | 20.2 | 17.9 | 16.0 | 14.2 | | P/B(倍) | 3.0 | 2.7 | 2.4 | 2.1 | 1.8 | [4] 其他财务指标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各年度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现金流等详细财务数据,如2025E流动资产126.31亿、非流动资产150.71亿等 [9]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上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母净利润等有不同增速;获利能力中毛利率、净利率等保持一定水平;偿债能力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有变化;营运能力指标如总资产周转率等较稳定;每股指标和估值比率呈现逐年变化趋势 [9] 股票信息总结 - 行业为生物制品,前次评级买入,05月20日收盘价19.18港元,总市值460.0478亿港元,总股本23.9858亿股,自由流通股占比100%,30日日均成交量5911万股 [5] 股价走势总结 - 展示了2024 - 05至2025 - 05三生制药和恒生指数的股价走势情况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