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广东已推动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2 06:52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展 - 广东省已推动4.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培育300多个"灯塔式"标杆项目,其中100多个入选国家级试点示范 [1] - 重点培育9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一 [1] - 广东日星机械科技通过"5G制造大脑"实现年订单增长30%,年均节省仓储成本超60万元 [1][7] 数字化转型生态构建 - 广东省建设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找谁转""怎么转"问题 [2] - 广州打造"1清单1平台1适配库",平台企业用户超2000家,产品供给超500款,形成"1+1+N"服务生态 [3] - 深圳宝安培育速加网、云工厂等平台,汇聚1.4万家机械加工企业,服务客户超13万家,产能利用率提升30%,交期准确率达97% [3] 地方特色转型模式 - 东莞松山湖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汇聚100多家服务商,沉淀170项解决方案,助力7000家微商企业转型 [4] - 中山创新"数字贷"政策,提供全额贴息(单个企业年最高3000万元),已授信74个项目共9亿元,带动总投资21亿元 [4] 链主企业与AI技术应用 - 美云智数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模式,通过AI视觉检测系统实现供应链企业产品质量智能把关 [6] - 汇川技术聚焦AI视觉检测、数据分析和智能编程三大类产品,推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融合 [6] - 广东日星机械科技通过生成式AI模型训练实现全生产要素数字化升级,生产效能显著提升 [7]
AI+制造供需精准对接,南山打造数字化转型“样板间”
搜狐财经· 2025-05-30 19:28
南山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活动 - 活动由南山区工信局主办 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和中国联通深圳市分公司承办 汇聚政府代表 行业专家 制造企业及服务商 通过政策解读 案例展示和精准对接推动数字化转型 [1] - 南山区工信局表示活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搭建"政府引导+服务商赋能+企业实践"三方联动平台 探索"南山模式"助力深圳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 [3] - 南山区即将出台智改数转互联系列政策 涵盖数字化转型补贴 智能制造能力认证奖励 标杆项目培育等激励举措 [3] 数字化转型技术趋势 -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黄培博士解析AI技术在产品设计 质量检测 供应链优化等场景的应用 [3] - 中国联通专家提出"场景智能新范式" 分享大模型AI在工业场景的落地实践 探讨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 [4] - 格创东智提出用AI+大数据挖掘质量数据价值 实现良率飞跃 [4] 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 金蝶提出以EBC打通研产供销服全流程数字化 集成九大系统实现智能排产和全流程追溯 [5] - 华磊迅拓聚焦电装行业MES/MOM应用 提出"AI+MES"融合思路 采用多模型多专家协同模式 [5] - 辰视智能提出"3D视觉+AI"智能柔性生产方案 解决无序工件与仓储物流智能化难题 [5] 活动成果与后续计划 - 自由交流环节企业代表与服务商深度对接 围绕数据采集 多模态数据应用 AI模型等需求探讨 多家达成合作意向 [6] - 企业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期待政府持续优化政策环境降低转型门槛 [6] - 全年将举办4期系列活动 每期聚焦不同细分领域 形成长效赋能机制 [6]
“安徽模式”打造数字化转型新标杆
搜狐财经· 2025-05-30 06:48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2024年新增数字化改造规上企业8943家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1789% 累计数字化改造企业占比达6947% [1] - 工业投资 技改投资 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36% 205% 133% 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由全国第7提升至第5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全省246万家规上企业全部启动数字化改造 其中188万家实现数字化改造 占比7625% [1] 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 奇瑞智造工厂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97% 单日可完成1200台整车生产 通过数字化工艺规划系统与智能物流体系融合实现全流程数据贯通 [3] - 奇瑞打造工业互联网 金融服务 智慧采购 用户生态等平台 以"数字纽带"串联全球资源 集聚上万家企业 [5] - 2024年安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指标全国领先 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案例数位居全国第一 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集数量全国第1 [5]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安徽近两年整合省级资金2523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带动金融机构资金357亿元 拉动企业投资1543亿元 [6] - 实施"链主"带动工程 2024年打造省级龙头企业示范项目9个 累计109个 带动2700多户产业链企业转型 [7] - 对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 2024年推动3926家企业诊断 免费提供"一企一策"定制方案 [7] 中小企业转型路径 - 2024年新增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企业14万余家 打造省级中小企业示范项目103个 认定省级智能工厂33家 数字化车间206个 [8] - 实施"区域联动"推动集群式改造 2024年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24个 累计45个 带动主导产业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200余个 [9] - 芜湖市晟源电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模具数字化升级 仅花费10万元 3个月完成项目应用 [9]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2个 6600余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 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超2000家 [10] - 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1023万个 工业模型及工业APP约35万个 服务企业超20万家 [10] - 讯飞星火大模型40 Turbo等垂直行业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 全省征集发布场景机会近300项 [14] 人才与金融支持 - 计划到2027年培育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30万人以上 其中数字技能人才20万人以上 编制10个重点行业标准化培训方案 [14] - 通过贴息方式支持数字化转型贷款贴息项目108项 融资租赁贴息项目18项 对投资拉动作用超百倍 [14] - 省工信厅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作为主线 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推动数字化转型向更高水平迈进 [15]
2025WOD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6月中旬在上海启幕
第一财经· 2025-05-28 11:10
政府政策与行业趋势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并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1]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1] -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的全面变革 [1] - 中国庞大的企业群体背后是巨大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1] 展会概况与参与情况 - WOD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将于6月17-19日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主题为"数智破局·生态共生:重构全球制造新引擎" [1] - 展会吸引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领军企业参与 [1] - 截至5月15日,已吸引15876名有制造业数字化需求的负责人登记参观,包含全球65%灯塔工厂品牌 [1] - 收到企业数字化采购需求1300余份 [1] 市场规模与活动内容 - 到2030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建设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7万亿元 [2] - 展会期间将举办60余场活动,包括WOD世界制造业数字化大会、高峰论坛、工作坊等,聚焦黑灯工厂、智慧供应链、人工智能、ESG转型等主题 [2] - 设置食品饮料、电子行业数字化转型专场 [2] 企业参展与解决方案 - 西门子Xcelerator中国区总经理表示,希望通过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方案助力企业从探索阶段迈向落地突破 [2] - 西门子Xcelerator是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旨在惠及更多中国中小企业 [2] - 华硕将展示边缘AI生态,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赋能 [2] - 罗克韦尔自动化将展示绿色数智解决方案,推进5G、AI等创新科技的智能制造场景落地 [3] 创新与孵化 - 展会首设创新孵化专区,聚焦人工智能、数据产业等热门技术领域 [3] - "初创专区"将集中呈现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探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资本高效配置 [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十年实现三大变革
中国化工报· 2025-05-28 10:13
工业互联网十年发展成果 - 中国工业互联网在过去十年带来三大根本性变革:发展理念从单环节自动化转向全链条数字化协同[1] 技术应用突破设备物理局限形成数据驱动与行业机理融合的智能优化闭环[1] 产业生态打破工业体系封闭性推动技术开放共享与多元主体参与[1] - 核心设计理念为"全面深度互联、数据驱动智能优化" 通过横向、纵向、端到端互联实现全流程智能决策[2] - 2017年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数字技术使制造业生产率较前五年平均提升8 8个百分点[2] 行业覆盖与生态建设 - 工业互联网已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平台支撑的生态格局[2] - 大企业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 中小企业在龙头与平台带动下加速数字化[2] - 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1 8万余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规模化应用[2] 工业标识解析体系注册量突破6700亿[2] 49家双跨平台与200余家特色平台构建多层次体系[2] 应用创新与未来趋势 - 数据驱动催生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 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融合及产业协同[3] - 未来十年两大趋势:工业体系将全面接入工业互联网[3]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入智能新阶段[3]
全球制造巨头齐聚上海!2025 WOD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即将启幕
国际金融报· 2025-05-27 14:23
展会概况 - 2025年6月17日至19日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将举办WOD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 主题为"数智破局·生态共生:重构全球制造新引擎" [1] - 吸引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领军企业及约2万名专业观众参与 [1] - 展会定位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的供需精准链接枢纽 [1] 行业趋势 - 中国约80%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 超40%将其作为核心战略 [1] - 2030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建设市场规模预计达2.7万亿元 [4] - 数字化转型涉及技术变革及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全面变革 [1] 参展企业动态 - 西门子将展示Xcelerator平台 覆盖多行业多场景的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方案 [2] - 华硕展示"可部署、可复制、可规模"的边缘AI生态系统 [2] - 罗克韦尔自动化重点推广绿色数智解决方案 推进5G、AI在智能制造场景落地 [3] - 魏德米勒展示全线电气联接、自动化及数字化创新解决方案 [3] 展会活动亮点 - 举办60余场活动包括世界制造业数字化大会、高峰论坛及数字化工作坊 [3] - 聚焦黑灯工厂、智慧供应链、AI、ESG转型等主题 设置食品饮料和电子行业专场 [3] - 设立创新孵化专区和"熵钥奖" 吸引15876名负责人登记参观 含全球65%灯塔工厂品牌 [4] - 已收到企业数字化采购需求1300余份(截至5月15日) [4] 参展商阵容 - 包括西门子、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华为云、达索系统、SAP等200余家企业 [2][3]
林氏家居QMS系统正式上线 以数智化实现全链路品质管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7 12:34
品质战略升级 - 公司2025年发起"品质季"系列营销 围绕"扩大身体舒适面"主题推出多款质价兼优新品 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演绎舒适生活理念 [1] - 以"好品好价"重塑市场竞争逻辑 在行业同质化内卷中开辟差异化破局路径 [1] QMS系统部署 - 产业集群智造基地完成QMS质量管理系统部署 全面覆盖生产链路各环节 实现业务流程到数据分析的闭环管理 [1] - QMS系统通过信息化与流程融合构建全链路质控体系 以数据驱动打通组织壁垒 赋能质量管控与供应链协同 [5] - 系统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节点 包括标准化管理 来料检验 成品组装检验等9大环节 提供规范化基准与流程指引 [7] 数字化质控优势 - 当前家居行业仅头部企业具备完整部署QMS能力 因需应对高频非标件生产场景的动态工艺适配与实时监测 [5] - 系统内置预防与纠正机制 深度集成MOM SRM等管理系统 统一内外质量标准 实现高效协同生产 [9] - 依托IT技术贯通全链路质量数据 构建统计分析体系 提升生产过程管控效率与风险预防能力 [9] 品控体系强化措施 - 连续两年开展QCC品管圈活动 推动供应商自驱管理 将优秀解决方案沉淀为标准化流程 [10] - 重金投入建设CNAS认证的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 检测能力覆盖1100余项指标 [13] 品质战略成效 - 数字化管理体系与质量文化生态使生产效能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双向提升 [18] - 618大促期间通过风险矩阵动态配置资源 建立售后数据实时回流机制优化前端品控 [18] - 品质溢价能力打破行业价格内卷僵局 抢占品质消费新红利高地 [18] 行业引领作用 - 通过QMS等数字化工具探索 加速上下游从"分散制造"向"协同质造"转型 [18] - 为行业输出可复制的品质管理范式 树立"质量效益双提升"可持续发展标杆 [18]
新一轮金融支持政策下的重点投资方向与项目谋划
搜狐财经· 2025-05-23 18:12
政策核心目标 - 通过提供充裕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1] - 针对房地产、中小微企业等特定领域精准施策,化解风险并激发内生动力 [1] -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民生保障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 [1] 重点投资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涵盖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领域 [2] - 设立科技创新专项信贷机制,鼓励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探索长周期科技贷款绩效考核 [2] - 加快发展科技保险,保险资金参与创业投资和未上市科技企业股权投资 [2]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以"AI+"专项行动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先支持智能制造设备更新、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 [3] 基础设施与绿色低碳发展 - 包括绿色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及绿色低碳改造 [4] - 绿色金融支持、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持续投入,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成为投资热点 [5] 农业与乡村振兴 - 支持农业机械设备更新、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 [6] - 央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至3万亿元并下调利率,形成量价协同效应 [6] 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 - 重点支持医疗卫生设备更新、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老旧社区医疗设施改造 [7] - 2027年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百万人口大型医疗设备拥有量达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13] 教育与文化体育 - 重点支持高校及职业院校关键教学设备更新、智慧课堂建设 [8] - 推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提质升级及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8] 重点行业领域新特点 工业领域 - 聚焦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行业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优先淘汰限制类设备 [9] -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9] 环保领域 - 布局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推动废旧电池、报废汽车资源化利用及水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 [10][11] 农业领域 - 持续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农文旅融合 [12] 数字资产 - 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优化信贷服务、强化保险保障、扩大股权投资利好数字经济企业 [15][16] 资金支持类型 超长期特别国债 - 支持"两重"(大中型灌区、引调水工程、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和"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 [17]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 2025年规模达4.4万亿元(同比增5000亿元),投向领域从10个扩至22个,资本金出资上限比例提至30% [18] - 8000亿元用于置换存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另发行2万亿元专项债用于同类置换 [19][20] 中央预算内资金 - 2025年拟安排7350亿元(2020—2024年分别为6000亿、6100亿、6400亿、6800亿、7000亿) [21] - 支持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等八大领域34个细分方向 [21] 项目谋划建议 - 融资成本下降,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融资可得性提高 [22] - 资本市场渠道拓宽,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深化,科技创新债券推出 [22] - 民营企业可参与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重大项目 [22]
商务部:因地制宜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算力基础设施、5G等网络的建设
快讯· 2025-05-23 17:46
政策支持 - 商务部印发工作方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 [1] - 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和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1] 基础设施建设 - 因地制宜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算力基础设施和5G网络建设 [1] - 积极支持西部枢纽节点内的国家级经开区承接"东数西算"工程重点项目 [1] -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 产业发展方向 - 系统化、图谱化、标准化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 - 培育壮大数据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数智破局·生态共生:重构全球制造新引擎” 2025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22
展会概况 - 2025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将于2025年6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主题为"数智破局·生态共生:重构全球制造新引擎" [1] - 展会汇聚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领军企业 预计吸引2万余名专业观众 [1] - 截至5月15日已收到1300余份企业采购需求 预计促成超百亿元产业合作 [1] - 预登记观众已突破1.5万人 [4] 参展企业与解决方案 - 参展企业包括西门子、罗克韦尔自动化、达索系统、中国移动、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上汽通用、中望软件等领军企业 [1] - 华为、沙特阿美等企业代表将参观展会 [1] - 形成覆盖汽车、电子、石油化工、机械、医药、食品、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矩阵 [1] - 西门子将展示Xcelerator覆盖多行业、多场景的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方案 [1] 同期活动与行业影响 - 同期举办WOD世界制造业数字化大会 设置18个前沿议题 [2] -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领衔的百人专家团将围绕ESG转型等热点发布37个标杆企业转型案例 [2] - 创新设立"初创企业展区" 汇聚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等领域的30余家科技新锐企业 [3] - 首创"熵钥奖" 涵盖数字化转型先锋企业、应用场景、领军人物等七大奖项 [4] 展会定位与目标 - 致力于打造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供需精准链接枢纽 [1] - 推动产业创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助力制造业从探索阶段迈向落地突破 加快实现智能化升级 [1] - 致力于孵化下一代制造业数字化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 [3]